父母教养方式与生命意义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Style and Life Mean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Esteem
DOI: 10.12677/AP.2022.128319, PDF, HTML, XML, 下载: 297  浏览: 543 
作者: 陈小燕: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关键词: 人生意义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中介效应Meaning of Life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Self-Esteem Mesomeric Effect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生意义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福建福州某大学在校生进行随机施测。结果:父亲/母亲情感温暖维度与生命意义总分及各维度分呈正相关(r = 0.429~0.463, p < 0.01);父亲/母亲拒绝维度和过度保护维度皆与生命意义总分及各维度分无明显相关。控制中介变量自尊后,“教养方式→大学生人生意义”的作用通径的效应值为0.2251 (0.0311, 0.4335),直接效应显著;把自尊作为因变量时,“教养方式→自尊”的作用通径的效应0.1678 (0.0011, 0.5544),间接效应显著,自尊部分中介了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生意义的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人生意义密切相关,自尊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parenting style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the role of self-esteem. Methods: Chinese Meaning of Life Questionnaire (C-MLQ), Self- esteem Scale (SES) and Parenting Style Evaluation Scale (EMBU) were used to randomly test the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in Fuzhou, Fujian. Results: The emotional warmth dimension of father/ mothe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score of life meaning and all the dimensions (r = 0.429~0.463, p < 0.01); The dimensions of father/mother rejection and over protection are the total score of life meaning, and there is no obv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After controlling the mediator self-esteem, the effect value of the action path of “parenting style → mea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is 0.2251 (0.0311, 0.4335), and the direct effect is significant; When self-esteem is taken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the path effect of “parenting style → self-esteem” is 0.1678 (0.0011, 0.5544), and the indirect effect is significant. Self-esteem partially mediates 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on college students’ life meaning. Conclusion: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eaning of life, in which self-esteem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文章引用:陈小燕 (2022). 父母教养方式与生命意义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心理学进展, 12(8), 2678-2683. https://doi.org/10.12677/AP.2022.128319

1. 引言

意义治疗的创始人Frankl (2005)认为人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这是人作为精神实体的表现。长期处于无意义的状态,将使个体陷入存在虚无中。当个体找不到或者失去生存的目标,那就陷入无意义中,也就进一步阉割了自我实现的可能。生命的意义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生命意义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较好的预测作用,人生意义在应对考试焦虑、身体疾病中有着重要作用(许思安&张积家,2007;李虹,2006)。

Lin (2001)发现,中国人的生命意义受到自身的家庭、自我发展、亲近自然和现实的影响。Callan (1987)也认为家庭对生命意义重要影响。研究可以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例如,Winefield等人(1990)发现,父母对青少年的支持与否会影响个体的抑郁和孤独感以及生活满意度更高。然而,通过研究发现,对于家庭教养方式对生命意义感的研究的中介作用很少涉及到,大多数研究主要探讨了家庭教养方式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和过程,具体如何影响的几乎没有涉及到。因此本文通过对影响的具体过程展开研究。

自尊在个人的成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个人的人格、情感以及社会行为皆产生较大的影响。自尊是个体有关自我本身的一种积极或消极的态度体现(马前锋,蒋华明,2002)。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以及家庭的教养方式等都会对个体的自尊产生影响。以往多数学者的研究都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自尊水平(王莲&姚本先,2011;罗贵明,2008),自尊对个人的人生意义产生影响。大学生第一次真正从原生家庭分离出来,独立在校生活,自我独立意识明显增强,面对以往不同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和生活节奏,开始探索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体验和追求人生的意义。故对大学生人生意义进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但已有的研究很少结合相关变量考察其中的作用机制,本文拟从父母教养方式和人生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生意义的关系,以期对大学生人生意义培养提供实验参考。

2. 研究对象、工具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取样法,选取福建省福州某所大学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7份,有效回收率为94.8%,其中,男生120名,女生117名;来自农村的学生130名,来自城镇的学生107名;其中理工科专业学生有98名,文史类学生有139名。

2.2. 研究工具

2.2.1. 人生意义量表

人生意义量表采用Steger等人编制、王孟成和戴晓阳(2008)修订的中文版人生意义问卷(Chines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 C-MLQ),共有10个条目,分为意义体验和意义追寻两个维度,各含5个条目。采用Likert-7记分形式,1 = 完全不同意,7 = 完全同意。本研究中该量表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3,各维度α系数在0.71~0.80。

2.2.2. 自尊量表

采用季益富,于欣(1999)修订的“自尊量表”。该量表总的有10个条目,量表分为4个等级,得分越高的个体其自尊水平也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9。

2.2.3.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采用蒋奖等(2010)修订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共21个项目,likert-4点评分,量表各维度得分越高,表示相应的教养方式越强。本研究中,测量消极教养方式是拒绝和保护过度,测量积极教养方式是用情感温暖。在本次研究中量表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8。

2.3. 统计方法

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不同的大学生在各变量上的差异,用Pearson相关分析了解各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用回归分析检验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生命意义中起到的中介作用。

3. 结果

3.1. 不同性别和家庭所在地不同的学生各量表评分比较结果

男生的人生意义寻求、人生意义体验和尊中的得分比女生低。生源地不同的学生对于各个量表的得分均无明显差异。见表1

Table 1. Describes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表1. 描述统计相关分析

**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3.2. 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生命意义的相关分析

父亲/母亲情感温暖维度与生命意义总分及各维度分均呈正相关(r = 0.429~0.463, p < 0.01);父亲/母亲拒绝维度和过度保护维度均为生命意义总分及各维度分均无明显相关。

3.3. 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生命意义间的中介效应

根据Berger和Mitchell等人(2017)的建议,中介效应的存在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2) 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3) 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4)自变量与中介变量同时代入回归方程解释因变量时,中介变量的效应显著而自变量的效应消失(完全中介效应)或者减弱(部分中介效应)。根据以上建议,对自尊是否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生命意义之间可能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

分别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效应的检验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数据结果表明,教养方式模型中的中介路径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即表明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的人生意义的中介作用显著。控制中介变量自尊后,“教养方式→大学生人生意义”的作用通径的效应值为0.2251 (0.0311, 0.4335),直接效应显著;把自尊作为因变量时,“教养方式→自尊”的作用通径的效应0.1678 (0.0011, 0.5544),间接效应显著,自尊部分中介了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生意义的影响。根据中介效应检验可知,自尊在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人生意义感之间起着中介作用(表2表3)。

Table 2. Mediating model test of self-esteem

表2. 自尊的中介模型检验

Table 3. Decomposition table of total effect, direct effect and intermediary effect

表3. 总效应、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分解表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生命意义有影响。父母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例如耐心指导、能理解并平等的与孩子相处,孩子的生命意义感就高;而采取拒绝、压抑孩子情感的消极教养方式,则孩子的意义寻求和意义体验就较低,这一结果和周娟(2009)的研究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情感温暖维度对于大学生个体的意义寻求和意义体验具有显著影响。采用温和的教养方式,往往能促进孩子积极勇敢地去探索世界,更愿意主动去承担责任,对生活也比较积极,表现出对生活的掌控,认为生命是有意义的也更主动去寻找和体验生命带来的意义。反之,由于父母采用严厉惩罚、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的教养行为方式方法,可能会让孩子可以感受到自己是不被爱的、不被接纳和理解的,遇到情绪更会压抑住等负性体验,从而达到降低一个孩子的生命重要意义感。Bowlby (1969)认为,父亲在教养方式方面发挥了较次要但更具有支持性的角色作用。但是在本研究中,对生命意义的影响上,父亲的教养方式是与母亲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生命意义体验和寻找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人生意义是一个偏哲学性的命题,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对个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较大。在中国的环境下,母亲通常以一个积极关注和温暖的形象出现,而父亲作为家庭的支柱,通常以坚强、勇敢和自信的形象展现在孩子面前。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父母的支持和温暖鼓励,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拒绝或者过度溺爱孩子,因而,父母要注意本身的教养模式,采用以情感温暖为主的积极教养方式,给予孩子们成长过程所需要的情感支持和理解,提高他们自我发展的动力。

在本研究中,自尊在人生意义的各个维度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自尊在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自尊来影响其孩子的人生意义。父母采取温暖、积极关注和肯定等积极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来自家庭积极的关注和爱,使他们获得成长所需要的力量。伴随着孩子的自尊得到提升,个体的自我价值感也会随着上升,从而使个体更加勇敢地探索世界。父母亲采用拒绝、冷漠、严酷惩罚的消极教养方式,孩子的自尊心会深受打击,觉得自己是不够好的,不值得的,对个人的价值感产生怀疑,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生活的掌控感和希望感,无法积极地确定自己人生目标。

5. 结论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生意义密切相关,自尊在二者关系中有着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 季益富, 于欣(1999). 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 SES).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增刊), 318-320.
[2] 蒋奖, 鲁峥嵘, 蒋苾菁, 许燕(2010).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6(1), 94-99.
[3] 李虹(2006). 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压力和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 心理学报, 38(3), 422-427.
[4] 罗贵明(2008). 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与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6(2), 198-199.
[5] 马前锋, 蒋华明(2002). 自尊研究的进展与意义. 心理科学, 25(2), 242-243+221.
[6] 王莲, 姚本先(2011). 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5), 150-152+155.
[7] 王孟成, 戴晓阳(2008). 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在大学生中的适用性.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6(5), 459-461.
[8] 许思安, 张积家(2007). 广州市高三学生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与考试焦虑、考试元担忧的关系.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5(12), 1088-1091.
[9] 周娟(2009).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7(1), 32-35.
[10] Berger, I. E., Mitchell, A., Bolton, R. N., Lemon, K. N. et al. (2017).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 1173-1182.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51.6.1173
[11] Bowlby, J. M. (1969). Attachment and Loss (Vol. 1). Basic Books.
[12] Callan, V. J. (1987). The Personal and Marital Adjustment of Mothers and of Voluntarily and Involuntarily Childless Wives. Journal of Marriage & Family, 49, 847-856.
https://doi.org/10.2307/351978
[13] Frankl, V. E. (2005).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Pocket Books, 67, 671-677.
https://doi.org/10.1016/j.jebo.2008.01.004
[14] Lin, A. (2001). Exploring Sources of Life Meaning among Chinese. Trinity Western University.
[15] Winefield, H. R., Goldney, R. D., Tiggemann, M., & Winefield, A. H. (1990). Parental Rearing Behaviors: Stability of Reports over Time and Relation to Adult Interpersonal Skills.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151, 211-219.
https://doi.org/10.1080/00221325.1990.991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