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中国社会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颠覆了年轻人择偶、恋爱以及结婚的观念,近年来,适婚人群结婚率连年走低。维系家庭的纽带是婚姻,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人民生活是否幸福、社会关系是否稳定的关键衡量因素之一就是婚姻家庭和谐与否 [1]。婚姻自古以来都是人生大事,然而近年来,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越发迟疑,结婚年龄不断延后,青年的低婚恋意愿甚至不婚意愿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新人结婚登记数据为814.33万对,创自2003年以来历史新低。一时之间,我国的婚姻制度显得岌岌可危,不婚主义似乎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主流观念。本文将在分析2012~2019年南通市初婚婚姻登记数据的基础之上,预测2020~2025年南通市初婚婚姻登记情况。方法基于2012~2019年南通市初婚婚姻登记相关数据构建灰色GM(1, 1)预测模型,对南通市2020~2025年初婚婚姻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并对该现象做出解释与回应。
2. 数据来源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2~2019年南通市统计数据年鉴,并从中获取南通市初婚婚姻登记对数数据。
2.2. 方法
本文以2012~2019年南通市初婚婚姻登记数据为基础,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2020~2025年南通市初婚婚姻登记对数进行预测分析。1982年,邓聚龙教授提出该方法,作为GM(1, 1)模型中最基本的模型,GM(1, 1)灰色预测模型建模具有所需样本数据少,拟合精度较高,计算简便的特点,在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系统中得到广泛运用 [2]。
3. 建立灰色预测模型的一般步骤
3.1. 进行级比检验,分析建模的可行性
1) 建立办理婚姻登记夫妻对数原始时间序列:
2) 求级比
3) 级比判断
通过计算可得,所有的
(
),故可以用
进行GM(1, 1)建模,级比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Table 1. 2012~2019 Nantong City first marriage registration pairs raw data level ratio test results
表1. 2012~2019年南通市初婚婚姻登记对数原始数据级比检验结果
根据南通统计局统计年鉴原始数据,绘制2012~2019年南通市婚姻登记对数折线图,如图1所示。

Figure 1. 2012~2019 Nantong first marriage registration pairs line graph
图1. 2012~2019年南通市初婚婚姻登记对数折线图
3.2. 用GM(1, 1)建模
1) 对原始数据
作一次累加得到累加生成序列为
:
即
令
因此,求得GM(1, 1)模型的微分方程为:
,其中,
和b为待定参数,
是发展系数,b是灰色作用量。
2) 构造数据向量Y及矩阵B
令
,
3) 设
为待估参数,
,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求出
和
,进而可以得到
4) 通过对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可得到预测模型:
即
5) 再进行累减后就可以得到原始数据的还原值:
6) 模型检验
,后验差比值是
,其中,
是残差的标准差,
是原始序列的标准差
经计算可得
,
,通过模型精度检验,能够进行科学预测。
3.3. 模型预测
由模型可得预测结果如表2所示。

Table 2. Forecast of the number of registered first marriages in Nantong from 2012 to 2025
表2. 2012~2025年南通市初婚婚姻登记对数预测表
根据预测得出的数据,绘制2012~2025年南通市婚姻登记对数预测折线图,如图2所示。

Figure 2. Forecast line chart of the number of registered first marriages in Nantong from 2012 to 2025
图2. 2012~2015年南通市初婚婚姻登记对数预测折线图
4. 预测结果分析
本文预测结果为2020~2025年南通市初婚婚姻登记对数总体呈递减趋势,2020年初婚婚姻登记对数为48,557对,2021年初婚婚姻登记对数为46,030对,2022年初婚婚姻登记对数为43,635对,2023年初婚婚姻登记对数为41,365对,2024年初婚婚姻登记对数为39,212对,2025年初婚婚姻登记对数为37,172对。虽然2020~2025年南通市初婚婚姻登记对数总体呈递减趋势,但每年递减的趋势趋于平缓,说明积极的干预政策与正向的环境氛围能够缓解适婚人群焦虑,逐步提高适婚人群的结婚意愿。
5. 讨论
5.1. 为什么南通市登记结婚的夫妻越来越少?
1) 结婚成本过高
南通市是江苏省的一个东部沿海城市,经济水平位于前列。近年来南通不断接轨上海,融入上海的经济圈,投资前景不断提高,房价急剧增高。精装婚房、天价彩礼、盛大的婚礼仪式等结婚习俗使两个家庭的结合花费高昂。同时,南通是一个教育大市,非常注重教育,南通地区的学生从小都接受着严格的教育。在南通,每个家庭都奉行教育精细化,过高的教育成本投入使年轻人感知到未来的巨大压力,以致产生恐育心理。因此,南通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及考量多从现实情况出发,更趋向理性与务实,“成本–收益”分析被纳为婚姻决策的重要指标。
2) 女性职场意识不断觉醒
在南通市进行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女性职场意识不断觉醒。当然,这也深受南通人对女儿日趋重视的影响。目前,南通的“重男轻女”现象是比较少存在的,多数家庭认为养女儿同样是养儿防老。然而,当前的父母赡养模式多为子女顾养,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这些实际问题使得南通女性不得不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同时,“母职文化”和职业性别歧视带来“母职惩罚”使多数女性因为母亲角色在求职过程中阻碍重重,包括工作评价低、薪资待遇不公、晋升机会少等现象。女性职场意识不断觉醒,力图通过避免过早结婚生子维护自身权益,多数女性为了事业推迟结婚年限,更有甚者选择不婚。
3)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大大提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群体日益增多,从最新数据来看,九零后半数以上接受过大学教育。作为教育大市的南通,当地年轻人多数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并且高学历人才不断增加,这些高学历人才对于婚姻大事有更多自己的考量。根据学界相关研究来看,在校生学历越高,在校时间越长,自然就推迟迈入婚姻的时间点。
5.2. 如何缓解年轻人的“恐婚”?
1) 建立连续的婚恋教育体系
构建家庭、校园和社区三方融合的青年婚恋教育体系。首先,家庭要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通过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培养孩子性别平等、父母关系和睦的意识,强化青少年关于家庭、婚姻的正面体验。其次,建议相关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聘请专家的方式开发婚恋教育课程,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价值引导、知识结构、实践培养三个维度设置初高中以及大学三个阶段的相关课程。通过线上与线下课堂教学的联动使青少年建立积极的婚姻观念、家庭价值观,纠正关于婚姻生育的非理性观念和灾难化思维。最后,建议社区联合专业社会组织、婚姻关系专家开展婚恋讲座及辅导等活动进行宣讲,提高青年的情感感知能力、共情能力、经营能力。
2) 构建婚恋友好型环境
建议政府宣传部门联动媒体、文化机构、文化公司等开展积极向上的模范家庭文化品牌活动,通过选出最美家庭、最美夫妻构筑向往爱情、渴望家庭的图景,通过具象化的模范家庭唤起青年关于婚姻家庭的正向情感体验。另外,全社会要摒弃“旧婚俗”,宣传文明简约“新婚俗”,让恋爱和婚姻摆脱不良习俗,避免功利思想的裹挟。
3) 完善生育配套政策和服务
一是建议通过政策文件的出台优化顶层设计,出台支持清单,推进托幼服务一体化,联动社会机构、用人单位、社区通过资源整合、资源嵌入等方式,构建多维度、多主体的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二是完善生育支持政策,贯彻“女性友好”宗旨,推动婚姻、生育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通过延长男性陪产假,设立弹性、可灵活执行的带薪育儿假,引导男性在家庭中承担的更多养育职责。
6. 结论
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得婚姻和家庭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家庭关系逐渐现代化,两性不平等的矛盾不断增强,个体呼唤更多的重视,个体需求不断增加,现代人不再勉强自己为配偶和家庭作出牺牲 [3],转而渴求建立两性平等、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共担家庭的新型婚姻关系。这使得人们对另一半的经济水平、教育程度等各方面要求不断提高,婚姻匹配难度急剧上升,适龄青年难以进入婚姻状态,年轻人结婚意愿不断降低 [3]。虽然结婚率下降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但社会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婚育激励理应成为所有社会性政策的导向,如三胎政策、双减、严打996、生育经济补贴、延长生育假期、增加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等等,以期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年轻人的结婚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