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9年末爆发新冠疫情之后,疫情防控一直是国家和人民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社会上对疫情防控的宣传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新闻媒体和公众号推送的漫画及其漫画中的标语。此次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学术界的热议。其中多模态隐喻讨论甚多,因为隐喻,不仅能体现在日常的语言文字交流中,还能体现在图画、声音、手势等等中。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手机等信息传递越来越便捷且快速,多模态的多互模式也变得更加广泛,模态的研究也由纯语言的研究延伸成了多模态领域。多模态隐喻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以不同符号模式表征的隐喻, [1] 是使用文字、图像、动画等构成的符号系统。本文以Forceville为代表,探讨了图片隐喻,并把图像隐喻上升到概念层面。
2. 隐喻理论研究及框架
2.1. 概念隐喻理论
Lakoff和Johnson为首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他们认为隐喻也是一种认知机制。它是由始源域到目标域形成的跨域映射所建立,帮助人们从比较熟悉和具体的自身经验出发,让人从熟悉的始源域开始,结合结构、关系和相关的知识构建并理解目标域。 [2] 也就是说隐喻形成认知等级构架,低层级映射高层级的结构,帮助人们用熟悉的始源域理解陌生的目标域。2004年,Lakoff拓展了此项研究并提出架构的理论。他指出,“架构是一种认知结构,它塑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 [3] 当人们看见某种隐喻表达时,会刺激自身的架构,催化人们深层的认知。如:当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时候,看见的长城、汉服、天安门、剪纸等具体的元素建立成的架构是表层的架构,而抽象的认知元素如中国文化的传承精神、文化保护、文化自信等形成深层的架构。
2.2. 多模态隐喻理论
在语言学领域,隐喻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甚至成为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主题。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和交际媒介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媒介的交际催化了多模态隐喻的产生,在语言学领域也有了关于图像、文字和声音的多模态隐喻的话题。
Forceville指出,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它的体现不仅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图像、手势、声音等其他交际的媒体。 [4] 一个模态就是一个符号系统,借助一个感知过程被解读,人类可以感知多种归为不同模态的符号系统,如图像、文字符号、口号符号、手势、声音、气味、触觉等。随后,Forcellive明确界定了多模态隐喻,即:“源域与目标域独占不同符号资源或在不同符号资源中占支配地位的隐喻映射。” [5] 单模态隐喻为始源域和目标域均通过一种或者主要通过一种模态来体现隐喻,而多模态隐喻则指的是始源域和目标域通过不同的模态来体现隐喻。有些情况下,始源域以一种模态出现,而目标域以另一种模态出现。 [4]
3. 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是由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他们在心理空间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语义建构理论。他们认为语言的理解不是单纯的几个语言的内容相加,有些时候会出现词语的内容大于其本身所含意义的情况。Fauconnier和Turner认为,整合概念的时候主要有四个不同的空间: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融合空间”(blend space)。他们认为,两个输入空间分别为源域和目标域的相关元素,相对应的元素之间进行跨空间映射,在类属空间形成两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结构,最后人们有选择性选择的提取输入空间中的元素再组合到融合空间中, [6] 见图1:

Figure 1. Relationship model of four mental spaces in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图1. 概念整合理论4个心理空间之间的关系模型
4. 语料的选取及研究问题
本文中的素材全部选自于中国日报所创办的新闻漫画网,简称新漫网(http://cartoon.chinadaily.com.cn/index.shtml)。新漫网是国内第一家专业的新闻漫画网页,它经常展现最新的时事漫画,本文主要从首页推荐的《大“嘉”“桐”心,“浙”里守“沪”抗疫》和《众志诚成战疫情》的漫画专栏中选取抗击疫情的漫画素材。根据Eggertsson和Forceville提出的定义“始源域和目标域通过两种以上模态共同参与构建的隐喻为多模态隐喻” [7] 来筛选漫画素材,本文从筛选出32幅漫画进行分析,并分为“医护人员”“新冠病毒”“防疫措施”三种类别,每种类别占大概10幅图。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 所选的新闻漫画中有哪些源始域和目标域分别用到了哪些多模态表征?
2) 新冠病毒的多模态隐喻是如何从概念整合的理论中建构意义的?
5. 语料分析及讨论
本文从筛选的32幅漫画中将含有多模态隐喻的图像进行整理归类,将目标域分为以下三种:“医护人员”“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措施”。见表1,所展现出源域的表征不是杂乱选取的,而是根据目标域的特征和内涵进行筛选加工的。

Table 1. Multimodal metaphorical representation in the cartoon “fighting the coronavirus”
表1. 抗击疫情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表征
6. “抗击疫情”漫画中的以“图像–文字”为主的多模态隐喻表征分析
见表1,在收集的32幅图的语料中,从3种不同的目标域共识别出10种始源域。新闻漫画中话题为“抗击疫情”的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多为“图像–文字”的解析方式。漫画作者多采用固定的符号的表征始源域,构建多模态隐喻。
首先分析以“医护人员”构建的多模态表征方式,其始源域最多的是“战士”的形象,以“图像–文字”的表征方式最多。在新冠疫情最初爆发的时候,是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他们日夜不分,轮番上岗与“新冠病毒”抢生命。而“新冠病毒”具有感染性强、潜伏期强、危害性大的特性。“医护人员”的奋勇坚守岗位的形象深深刻在人们心中。因此,“医护人员”与“新冠病毒”的形象一般会同时构建,且二者是正反面对立的形象,“医护人员”的隐喻一般是正面形象的人物如“战士”、“守护者”等。而在构建漫画时,作者多数会对“医护人员”的形象进行文字标注,如穿白大褂的医生带着钟南山院士名字的“盾牌”,以医生形象搭建的围墙并标注“安全防范”、医生形象的战士用网拖住“新冠病毒”并标注“一网打尽”等。
以“新冠病毒”构建的多模态的表征方式中,“图像–文字”的表征方式是最多的,其始源域最多的形象是“魔鬼”和“敌军”。“新冠病毒”的特点很明显是有危害性、长期潜伏性以及不确定性,根据这些特点,漫画中的“新冠病毒”的形象通常是负面的,甚至赋予虚拟的鬼怪形象。由于疫情爆发时,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尚少,只能借助虚拟的妖魔鬼怪的形象来证明其危害性。详见表1,如:长着新冠病毒形状的多触角章鱼,以新冠病毒形象画的怪人、以新冠病毒形象所画的鬼怪等。从这些形象可以看出,人们经常借用自己熟知的事物、经验来描述新诞生的陌生或抽象的事物。而人们和医护人员需要与“新冠病毒”作斗争,在漫画中“新冠病毒”往往以“怪兽”和“魔鬼”的形象出现。
以“疫情防控措施”构建的多模态表征的方式中,“图像–隐含”的表征方式最多。见表1可知,“疫情防控措施”中的多模态隐喻大部分与实体物品结合起来的。由于在疫情爆发之后,根据“新冠病毒”的近距离传染性和病发的特点,所制定的科学防疫要求是戴口罩和、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保持社交距离。因此以“疫情防控措施”为始源域的多模态隐喻中,目标域大部分是结合了口罩、健康码的绿码、体温计等实体物品的形象进行创作,如:以口罩形状来设计的平安符、用绿色的马隐喻健康码“绿码”、在社交场出现的安全距离标注等。由此可见,新闻漫画聚焦于社会热点话题和实事,通过文字、图像和不同色彩等多元素结合的方式,运用隐喻、象征、夸张等反映社会真实事件,成为国内多模态隐喻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
7. 概念整合理论下“抗击疫情”漫画图的多模态隐喻意义建构
在语料的多模态隐喻分析过程中,不难发现新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一般是由两个或者三个模态隐喻共同展现的。多个模态的映射作用下,构建出漫画背后的隐含意义。这些漫画的解读也是一个信息整理和加工的过程,因此,本节结合Fauconnier和Turner [7] 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进行分析。
7.1. “医护人员帮助人民守护家园”隐喻场景意义构建
医护人员经常是以与新冠对抗和保护家园的场景来构图的,见图2,戴着口罩和防护服的护卫代表医护人员这个群体,他们正在帮助地球戴上盔甲、护肩、护盾等,地球暗示着家园,在护卫的协助下穿戴护盾、盔甲,意味着医护人员在出力守卫家园。而面目可憎的敌人也同样的全副武装并拿着武器,且敌人的面貌是新冠病毒的形象。图中地球和新冠病毒带着武器相互怒视,说明二者是敌对的关系。
那么根据前文所示的理论进行分析,见图3,地球、敌人、护卫队、盔甲等这些元素构成输入空间1,所对应着家园,新冠病毒,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手段如口罩、护目镜等,这些构成输入空间2。而这两个输入空间的元素映射出的关系为:地球映射家园,护卫映射医护人员,这暗示着医护人员在帮助地球对抗新冠疫情。类属空间为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共同构造的,基于两个空间元素的映射关系,此图的类属空间可理解为“新冠病毒十分危险,需要全副武装对抗”。这些关系最后压缩整合,得出“医护人员正与新冠病毒斗争,帮助人民守护家园”。此图的漫画作者不仅表达了新冠病毒的危险性,同时也说明了医护人员正在行动,帮助人们守护家园。

Figure 2. Medical care personnel in the world take action against the coronavirus (Author: Meng Cai)
图2. 世界医护人员行动起来对抗新冠 作者:蔡艨

Figure 3. Multimodal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personnel help people defend their homes”
图3. “医护人员帮助人民守卫家园”的多模态意义构建
7.2. “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化发展”隐喻的场景意义构建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从购物、餐饮、旅游等等行业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全球无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被迫缓慢甚至被暂停。新冠疫情不仅仅让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它也让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也受到了重创。所以漫画中的相关隐喻经常用新冠病毒侵扰人们生活/经济发展的场景。见图4,海中怪物伸出长长的触手缠绕着木船,木船的白色旗帜上写着“Globalization”,木船的首尾分别挂着与地球相似的船标和旗帜。而海怪是长着新冠模样的并且加以文字“VIRUS”标注,海怪用触手缠绕着木船的行为向海里拉动的行为,也隐喻着新冠疫情对全球化造成影响,而木船并没有被海怪拖入海里,说明全球化不会因为新冠疫情而终结。
那么在这幅图中的场景意义构建,见图5,木船、海怪、缠绕动作构成输入空间1,这些所对应的关系,如:地球全球化、新冠病毒、全球化进程受到影响,构成输入空间2。两个输入空间所映射的类属空间可理解为:海怪正在缠绕木船,但木船没有被拖入海里。最后整合空间可表达为:世界全球化被新冠疫情影响,但不会因此而终结。作者漫画家虽然展现了新冠病毒对全球化进程的严重影响,但是也表明了其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Figure 4. Globalization is challenged by the coronavirus (Author: Meng Cai)
图4. 全球化遭遇疫情挑战作者:蔡艨

Figure 5. Multimodal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coronavirus affects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图5. “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化发展”的多模态意义构建
8. 总结
本文运用了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了新漫网中“抗击疫情”的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经过分析发现:第一,新漫网中的漫画多用“医护人员”、“新冠病毒”、“生活防疫措施”的话题为主,可见新闻媒体能挖掘最新的话题结合生活事实画出有一定的导向性的漫画。第二,从表格统计可知,对于“抗击疫情”的漫画中,“医护人员”和“新冠病毒”出现最多的多模态表征形式是“图像–文字”。因此,这两者主要探讨以“图像–文字”的多模态表征方式进行分析。最后,以概念整合理论分析漫画多模态隐喻得出,由输入空间的元素结合漫画中所对应的特征结合建立联系,通过整合推理得出漫画中的意义建构。从抗击疫情的漫画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可反映出,虽然现在遭遇疫情的冲击,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受着极大的影响,但是国家有着相应的科学防疫措施,医护人员也在积极地为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