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广大民众休闲放松、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刚需。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机会与风险并存。加快跨区域发展要素资源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优化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旅游空间布局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工作。
“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东部地区要进一步加强旅游现代化发展建设,健全完善的休闲度假体系,进一步提高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和旅游强省,旅游经济发展迅速,现有文献多是关注浙江省旅游产业区域结构 [1]、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2]、旅游经济时间差异 [3] 等,而且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是较早以前的,数据存在着更新不及时的情况。因此,本文基于最新数据,对浙江省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差异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有效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有关参考建议。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学术界商讨的热门话题之一 [4]。目前,国内外关于旅游经济差异的研究成果丰富,学者们从不同尺度对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及其影响要素进行了研究,如从国家尺度、区域尺度、省域尺度、市域尺度、县域尺度等不一样的空间尺度对旅游经济时间和空间差异及其影响要素进行研讨 [5] [6] [7];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学者们大多通过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等测度指数研究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性,并通过研究其影响因素对于区域旅游经济持续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其中,在市域尺度,有先后对江苏省 [8]、河南省 [9]、安徽省 [10]、山东省 [11] 等省内各市的研究。
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条件、产业结构与规模、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突出。本文以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为例,采取多种定量测算方法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能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平衡发展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浙江省1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单元,2007~2020年各市旅游总收入作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衡量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浙江统计年鉴》《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2.2. 研究方法
1) 标准差
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标准差的值越大,地区发展越不均衡,值越小,地区发展越均衡。计算公式为:
(1)
其中,σ为标准差,xa为a市的旅游收入,x为11个城市旅游收入的平均值,n为城市数量。
2)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趋向平等。0.2~0.3之间时较为平均,0.3~0.4之间时比较合理,0.4~0.5时差距过大,大于0.5时差距悬殊。计算公式为 [12]:
(2)
其中,Gi代表基尼系数,Yi代表i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例。值越小,表明区域分布集中程度越低;值越大,表明区域分布集中程度越高。
3) 变异系数
标准差与平均数之比称为变异系数。值越大,表明离散程度越大,值越低,表明离散程度越小。计算公式为:
(3)
其中,CV为变异系数,
为全省各市的旅游收入平均值。
4) 泰尔系数
泰尔系数是衡量地区间收入不平等的常用指标。泰尔系数越大,表明区域间差异越大;值越小,表明区域间差异越小。计算公式为:
(4)
其中,TP为全省旅游经济总体差异,Tpi为各市之间旅游经济区域差异,TWR代表旅游经济区域差异,TBR代表区域旅游经济差异。通过计算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与区域旅游经济差异之和可以得出各市旅游经济的收入差异情况。
5) 首位度
首位度是测算区域内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程度的常用指标,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本文以此来衡量浙江省内旅游经济规模的集中程度。
(5)
其中,F为首位度,T1是2007~2019年浙江省内旅游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的旅游总收入,T2是2007~2019年浙江省内旅游经济规模第二大的城市的旅游总收入。
6) 赫芬达尔系数
赫芬达尔系数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可以用来测量区域旅游经济规模的集聚程度。赫芬达尔系数越接近1,表明区域旅游经济集中度越高;越接近0,表明区域旅游经济集中度越低。
(6)
其中,H为赫芬达尔系数,n为城市的数量,ti为浙江省旅游总收入第i位的城市占旅游总收入的百分比。
3. 浙江省旅游差异多尺度时空分析
3.1. 浙江省旅游经济总体时空差异变化
计算2007~2019年浙江省内各市旅游总收入的标准差、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泰尔系数、首位度和赫芬达尔系数,得出总体时空差异变化,由表1可知,旅游经济发展标准差从2007年的169.87上升到2019年的918.52,上升了540.72%,逐年上升趋势明显;浙江省首位度范围小于2,表明其结构正常、集中适当,但从2007年的1.66上升到2019年的1.71,上升了3.61%。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系数和赫芬达尔系数在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基尼系数从2007年的0.44下降到2019年的0.33,下降了33.33%,从差距过大(0.4~0.5)下降到比较合理的区间(0.3~0.4)。这些指数的变化表明浙江省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呈现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不断缩小的趋势,并且仍将持续。

Table 1. Overall difference of tourism economy in Zhejiang
表1. 浙江省旅游经济总体差异情况
3.2. 浙江省旅游经济市际时空差异变化
3.2.1. 各市际国内、国际旅游发展水平差异
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可以衡量一个地区的国内、国际旅游在全省的地位,由此得出浙江省内各市国内、国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 = 各市国内旅游收入/全省国内旅游收入平均水平。国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 = 各市国际旅游收入/全省国际旅游收入平均水平 [13]。计算结果如下表:

Table 2. Domestic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dex
表2. 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

Table 3. International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dex
表3. 国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
对比表2和表3可知,2007年,杭州、宁波、温州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于全省,杭州为3.02,是平均水平的3倍多;嘉兴、绍兴、金华、台州均在0.8及以上,接近浙江省国内旅游平均水平;而舟山、衢州、丽水的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0.5及以下。另外,国际旅游方面,杭州、宁波、金华指数高于全省,杭州为4.56,是平均水平的4倍多;嘉兴、温州、丽水均在0.6及以上,接近浙江省国际旅游平均水平;而湖州、衢州、台州的国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0.5及以下。2019年,杭州、宁波的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仍高于全省,杭州为2.5,是平均水平的2倍多,与2007年相比减少了温州市;嘉兴、绍兴、金华、台州等市在0.9及以上,接近浙江省国内旅游平均水平,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湖州市;而衢州、丽水的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0.5及以下,与2007年相比减少了舟山市。国际旅游方面,杭州、宁波的旅游经济发展指数仍高于全省,增加了嘉兴市和温州市;受疫情影响,湖州、衢州、台州等市的国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0.5及以下。
对比分析来看,国内旅游方面,杭州、宁波两市处于领先地位,引领浙江省国内旅游发展,但杭州呈下降趋势,宁波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总体上,两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这表明了杭州、宁波的旅游业发展速度在减缓;而嘉兴、湖州、舟山等市的旅游发展水平在不断上升。国际旅游方面,杭州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宁波呈下降趋势;湖州、绍兴、台州等市呈上升趋势,旅游地位在全省不断提高。
总体来说,杭州、宁波两市的旅游经济水平在浙江省处于第一梯队,领先于其他市;嘉兴、湖州、绍兴、温州、金华、台州和舟山市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处于第二梯队;丽水、衢州两市较省内其他城市低,处于第三梯队。
4. 浙江省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4.1.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14]: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越多,进行旅游消费的可能性越大;另一方面,旅游业地域依赖性强,大部分是本地客源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增强旅游吸引力 [15]。
由表4可知,杭州、宁波在浙江省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旅游收入占全省比例高,杭州市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36.71%。衢州、丽水两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旅游收入占全省比例较低,衢州市只占5.46%。综上,区域旅游经济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发展水平支撑。

Table 4. Share of tourism revenue by city in 2019
表4. 2019年各市旅游收入占比
4.2. 旅游资源禀赋
旅游资源禀赋决定区域发展旅游产业的潜力。旅游资源禀赋是吸引旅游消费者产生旅游动机的根本原因 [16]。截至2019年,浙江省共有798个景区,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2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6个,5A级景区共有18个,4A级景区共有21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称有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44个。由表5可知,浙江省总体旅游资源丰富,但各市之间旅游资源禀赋差异较大。

Table 5. Comparison of national tourism resources by city in 2019
表5. 2019年各市国家级旅游资源数量比较
本文采用旅游资源丰度指数计算,计算公式为 [17]:
(7)
其中,Ra为a市旅游吸引力,x1为a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个数之和,x2为5A级景区个数,x3为4A级景区个数,x4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个数,x5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个数。计算结果如图1,从中可知,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度差异较大,旅游经济收入多的城市大多是旅游资源丰度指数较高的城市,如杭州、宁波;嘉兴、衢州、丽水等市旅游资源丰度指数较小,其旅游收入也较少。湖州、温州、金华、台州等市旅游资源丰度指数相差不大,但旅游经济总收入差距较大,这可能与各市的交通区位条件、各市产业结构与规模等因素相关。

Figure 1. Tourism resource abundance index and total tourism income radar chart
图1. 旅游资源丰度指数和旅游总收入雷达图
4.3. 交通区位条件
交通区位条件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目的地交通区位条件越便利,可进入性就越高。区域交通状况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直接体现在旅游的时间成本上 [18]。
2019年浙江省建成区路网密度为6.90。作为东部沿海旅游发达省,总体交通区位条件良好,但各市建成区路网密度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相差较大。杭州、宁波作为浙江省内旅游发达城市,交通条件优越,尤其是杭州近年来高速公路的完善使得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幅度缩短,为该市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但衢州、丽水等市位于浙江西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交通条件不方便,使得两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4.4. 旅游公共基础设施
旅游接待设施水平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19]。公共基础设施对一个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加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优化客源市场结构。以旅游接待为例,杭州、宁波作为旅游发达城市,旅行社数量、酒店数量多,杭州市在2019年旅行社数量已经达到895个,占全省旅游社数量的32.32%;而衢州、丽水两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等因素,旅游社数量较少,衢州市旅游社数量仅占全省的3.94%,旅游公共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极大影响了衢州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4.5. 产业结构与规模
旅游业以前的六要素为吃、住、行、游、购、娱,现在则把商、养、学、闲、情、奇作为新的旅游六要素。不论是之前还是现在的要素标准,都可以从中得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二产业关联性很大,旅游业想要繁荣发展,离不开餐饮业、住宿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支持。
由表6可知,杭州作为省内旅游强市,其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型,第三产业比重高达66.17%;宁波、温州、嘉兴等市的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型,这类城市的显著特征为经济实力雄厚,对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投资支持力度大;衢州、丽水等市虽然第三产业比重占比高,产业结构也为“三二一”型,但其第一、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有限,即使拥有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

Table 6. Proportion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n Zhejiang, 2019
表6. 2019年浙江省各市“一二三”产业比重
4.6. 经济对外开放程度
对区域而言,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体现了该地区经济融入外部经济的程度和对外部经济的依存程度 [20],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与旅游经济发展尤其是入境旅游具有紧密联系。以2019年浙江省各市全年货物进出总额为例,由表7可知,2019年宁波、杭州、金华货物进出口总额位于浙江省内前三位,宁波市货物进出口总额高达9170.3亿元,该市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高与其临海的天然优越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使得其海上交通条件便利,从而使其出入境旅游业发达,为宁波市总体旅游业的贡献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Table 7.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of good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19
表7. 2019年浙江省各市货物进出口总额
5. 结论与对策
5.1. 结论
本文分析了2007~2020年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和各市间的差异,并探讨了影响这种差异形成的因素,研究表明:浙江省旅游经济呈现出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不断缩小的趋势,这种趋势仍将继续;杭州、宁波等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衢州、丽水等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影响各市间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条件、旅游公共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与规模、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等。
5.2. 对策
1) 为进一步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可持续和均衡发展,各市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政府间可以加强各区域之间的旅游交流合作,进行市场共享、营销共拓、资源互补、共同发展。
2) 根据影响市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各市可以通过加强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交通区位条件、完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实现浙江省旅游高质量协调发展。
3) 对于旅游经济发展较落后的衢州、丽水等城市,可以加强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同时借鉴先进地区旅游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当地独特资源优势,加大文旅资源的开发设计。杭州、宁波等城市也要发挥其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领先作用,带动省内各市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