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新常态下高校育人模式探究
A Study on the Mode of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pidemic Situation
DOI: 10.12677/AE.2022.1210617, PDF, HTML, XML, 下载: 174  浏览: 250 
作者: 李 超: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庆
关键词: 疫情新常态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The New Normal of Epidemic Situ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Mode
摘要: 本文基于疫情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和拐点,结合工作实际,围绕解析育人案例、剖析育人困境、探析育人路径、辨析育人角色,进一步探究高校教育、管理与服务的育人模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实。
Abstract: Based on the pain points, difficulties and inflection points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the epidemic,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work, this paper revolves around the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cases, educational dilemmas, paths and roles of educating people, so a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educational mode in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and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李超. 疫情新常态下高校育人模式探究[J]. 教育进展, 2022, 12(10): 4036-404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0617

1. 引言

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着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尤其是在有本土疫情且存在外溢风险的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新的危机与挑战。本文针对疫情新常态下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开展探讨,主要围绕疫情下高校学生工作现状来解析育人过程遇到的痛点和难点,剖析育人困境、探索育人路径,进而辨析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与定位,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2. 解析育人案例

为适应疫情新常态下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工作,高校学生工作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增添了新内涵。在新形势下,学生群体面对新的管理要求呈现出不同的思想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表征。本文通过将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整合成日常管理类、学风建设类、心理服务类、就创指导类等不同类别的案例,更好呈现学生工作的问题形态,有利于追根溯源,瞄准思想政治工作方向,进而精准发力。

日常管理类是主要包含疫情期间的请假类、违纪类、寝室类、数据类、突发类等,其中,防疫类数据的收集、统计、检索和核查是加强校园防疫工作的基石。学风建设类包含网课动力不足、自律意识较差、学习氛围不强、网课平台不强、学习效果不佳。心理服务类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一般性心理疏导、重点性心理异常和突发性心理危机。就创指导类,从学生角度来看,表现为学生就业意识薄弱、就业认知不全,学生就业能力有待提升;从学校角度来看,表现为空中双选会效果不佳,学生慢就业现象严重,就业环境不景气等等。

3. 剖析育人困境

疫情新常态背景下,高校育人工作呈现出诸多困境。面对困境,首先应聚焦主体,疫情背景下高校服务的多元主体主要包含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学生具有思想活跃、主诉意识强、维权意识强、辨别是非能力弱、自律意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等特点。学校面临防疫任务重、政策更新快、防疫要求严、服务对象广等压力。家长呈现出专业知识缺乏、教育效果不佳等特征。社会层面而言,网络信息流传速度快、资源多,良莠不齐,这均为疫情环境下高校的管理与服务带来挑战。

基于此背景,高校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应挖掘背后深层次原因。首先,认识不足:表现为学生不理解防疫政策、不清楚防疫流程、不明后果,同时,尚且缺乏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的大局意识和担当意识。其次,判断偏差:表现为后真相时代的信息传播对学生造成的干扰和诱导、学生自身存在的逻辑思维困境;再次,行为失范:表现为自我约束失衡、群体效应联动、心理问题浮现等。同时,针对学生群体展现出来的问题要辨别是诉求的表达还是情绪的发泄,针对不同的情况予以不同的回应和处理,旨在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中关心人、引领人、帮助人。

4. 探析育人路径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现状进行分类和解析,通过对串联现实状况背后的多元主体进行剖析以及对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挖掘,从而探究并凝练出疫情新常态下高校育人“12345”模式,即1个原则、2个重点、3个抓手、4个方向、5个举措,旨在为疫情新常态下高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建言献策,提供高校新时代育人新方案。

(一) 围绕1个原则:“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疫情新常态背景下高校紧紧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过硬本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

(二) 围绕2个重点:安全和发展是疫情新常态背景下高校育人的两大主题,维护安全、促进发展才能推动高校育人工作行稳致远。疫情背景下,安全方面侧重防疫安全、心理安全和网络安全。防疫安全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和校园活动的大前提,心理安全强调针对疫情背景下出现的心理异常现象持续常态化关注和专业性介入,网络安全注重倡导网络文明公约和行为规范,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疏通教育、管理和服务中的阻点,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发展方面侧重强化引导学生学业发展、实践发展和就创发展,受疫情影响,学业上旨在唤醒和激发学生的自主、自律和自控意识,实践方面致力于将时代主题与学科专业相结合并探索活动内容与形式,就创方面旨在突破疫情带来的就业创业危机,促进学生发展,夯实育人基石。

(三) 围绕3个抓手:组织支撑、制度保障、技术支持是疫情新常态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抓手。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依托思政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学生干部队伍等等,努力形成一体化协同育人格局,凝聚育人合力;疫情新常态背景下,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是完善管理和服务的前提,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有助于提升高校治理能力;鉴于疫情大环境下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境,高校利用新技术探索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流程、提升管理与服务质量,更好更快更准创建事务处理和“一站式”服务机制。

(四) 围绕4个方向:理想信念教育、责任担当教育、学识本领教育和纪律规则教育是疫情背景下高校育人的重要方向,有助于筑牢思想根基。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用青春的奋斗实现人生价值。在责任担当教育上下功夫,鼓励青年学生将自己的未来与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贡献不平凡的力量,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学识本领教育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和学科专业知识,培养学术思维、提高科研能力,同时,注重知行合一、锤炼过硬本领,在实践中训练技能、增长才干、拓宽视野。在纪律规则教育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养成明确的规则意识,提升组织纪律性修养,为主动适应社会做好充足准备。

(五) 围绕5个举措:思政育人、管理育人、心理育人、服务育人和文化育人是疫情新常态背景下高校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 [2]。

因事而化,构建育人思路,重点落实“五个坚持”:

第一,坚持思政育人为核心,突出价值引领。紧紧围绕日常教育、主题教育、党团教育、朋辈教育、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全员齐上思政大课行动,通过抗疫中展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

第二,坚持管理育人为保障,守住安全防线。实行“1+2”的管理模式,以精细化管理为1个目标,以学生干部队伍和信息化平台为2大依托,基于对防疫政策的熟悉、对学生特点的把握,建立健全各类台账和交流群,实行分类管理、逐一击破、由点及面,注重规范流程、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完成好常规动作如评奖评优、资困助学等,形成日常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第三,坚持心理育人为重点,完善工作机制。坚持育德和育心相结合,主要把握两个层面,即重点关注和一般疏导。针对重点关注的学生,需要借助专业力量、形成家校联动,建立“寝室–班级–学院–学校”四级心理健康监督机制,完善危机应对预案,提升危机处置能力;针对一般情况,根据心理普查动态管理心理台账,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做好常态化心理疏导,不断提升心理育人能力。

第四,坚持服务育人为关键,明确以生为本。从育人角度出发,高校教育者应心系广大青年,办实事、做朋友,不断汇聚青年力量。同时,明确高校服务的本质,即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此类“关系”以“辅导员”这一角色为圆心,牵动“学生、学校和家长”等主体终端间的相互连接与相互影响。服务的原则是向学校反映学生关切,向学生传达学校要求,并做好家校联动;理想效果则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更好地开展育人工作。

第五,坚持文化育人为特色,创新内容形式。文化育人方面主要根植3个出发点:结合时代背景,开展“民族复兴的旗帜”“强国有我”“建功新时代 青春心向党”“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等系列主题活动;结合发展需要,开展发展性通识教育或特色化卓越人才培养项目;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比赛、实习实训活动等。同时,高校应坚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打造和推广校园文化原创精品项目和品牌活动,锻炼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因时而进,形成育人合力。学生工作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招就处、保卫处等各部门的力量,凝聚育人共识、搭建育人平台、挖掘育人要素,强化联动效应,实现更高质量的育人服务。

因势而新,优化育人方式。学生工作应开展充分调研,掌握了解学生特点和工作实情,相互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工作案例和先进的工作模式,不断增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同时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5. 辨析育人角色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者、学生管理的主攻手和学生成长的主心骨。身为一名辅导员,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工作、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3],面对大环境下展现的学生群体性倾向和个性化问题,学会用价值体现育、用知识体系教、用创新体系导、用初心使命带;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要求自己,将所学所思付诸行动,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4],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能力。

疫情背景下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对于辅导员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辅导员把握教育、管理与服务之间平衡的关键在于:既把握相关规定的力度,又体现思政工作的温度;既作为一名辅导员,又作为一个朋友。辅导员的付出与收获体现在与学生之间逐渐建立起的信任感。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本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初心,向着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而努力,既要关心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心理问题,同时也要关爱自己,学会排解不良情绪、秉持“允许一切发生”的心态,最终实现与学生同进步、共成长。

青年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本领的新时代青年。面对新时代大环境所带来的考验与磨炼,高校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本文通过探究疫情新常态背景下高校育人模式,旨在实现的目标有以下几个层面:一方面,总结现实困境,通过案例分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找准问题、挖掘原因、梳理脉络;另一方面,优化工作模式,探索符合实情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模式,构建育人思路、形成育人合力、创新育人方式。同时,重视队伍赋能,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队伍建设,明晰角色定位、提升职业素养,强化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辅导员的使命感和认同感。多管齐下、频频发力,为疫情新常态背景下的高校育人工作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 2022-10-0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2022-10-0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1612/t20161209_291329.html, 2022-10-1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811/t20181115_354921.html, 20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