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减少,人口出生率持续低迷,我国正在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加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担,影响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1]。202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生育率下降到一个极低的水平,老龄化问题严重,针对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严重问题,我国进一步开发养老服务模式 [2]。老年人过去丰富多彩的人生经验能够启迪年轻人,退休老年人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财富。多尊重老年人和重视老年人的生活,不仅是在尊重未来的自己,而且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为减轻老年人的心理落差,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意义非凡。
受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中国人的传统养老观念难以发生改变 [4],日常起居都在家中,会让老年人更熟悉和自由,也更经济实惠。随着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导致人们的养老观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社会生活新形势的出现,家庭照料开始不合时宜,也逐渐暴露出其本身存在的脆弱性 [5]。资源分配不平衡,年轻人需要承担的压力和挑战增多,普通家庭子女难以承受当下的家庭养老负担,造成老人子女身心俱疲。目前我国的传统家庭结构出现了改变,慢慢呈现出“少子化”和“小型化”的特征,养老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 [6]。
2017年是“社区居家养老”受到中国大众热议的,受到多方面研究领域的关注,也是一个对中国人非常重要的话题。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生活在熟悉的家中,得到家人照顾并享受社区提供的老年人护理服务 [7]。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场所,而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遵循传统的养老方式并利用家庭之外的资源和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安定舒适的创新性养老模式,可以减轻日常养老负担,更好地填补养老设施空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缓解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压力 [8]。
由于香港的人口老龄化不断增加,中国首次出现居家养老。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大多数研究者将居家养老视为老年人在家中居住并在社区享受服务,对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关注度不高。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治理建议,也是构建新型养老模式的需求 [9]。通过文献回顾,现有研究更多地关注机构服务与老年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而不是多元主体的责任,缺乏对不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和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探究,关于老年人在所在社区的养老服务的幸福感,研究领域缺乏相应的研究成果 [10]。因此,本文探讨了一项关于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现状以及对发展趋势进行概述,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展开探究。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
近几年养老服务问题是各个领域关注的热点,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梳理,因此,本篇文章使用文献研究方法,进一步总结社区居家养老在当前研究领域的地位。以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检索的文献为数据样本(CNKI),以“社区居家养老”和“老龄化”为主题,文献来源选择“期刊”进行文献检索并筛选文献,最终选取2010年~2022年的养老服务核心期刊相关文献,共检索出912篇文献,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删减,得到895条可用的数据样本。将已经得到的样本数据以Refworks文件格式导出,以CiteSpace可以识别的文件名进行命名并对文件进行操作处理。运行CiteSpaceV.6.1.R2版本的软件分析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具有持续关注的方向。结合先前的研究成果,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其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对于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理解,可以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提出更多的想法和建议。
(2)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的主要研究工具是CiteSpace软件。CiteSpace是一款研究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的软件,科学知识图谱的作用就是对某一个学科领域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并回答相应问题。因此,用这种方法分析的可视化图形成了科学知识图谱,用来探究某一研究领域的重要的里程碑和转折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搜集查阅大量的国内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文献、期刊,了解各学者的研究成果,以获取大量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形成对某一学科的认识,是一种快速获取知识的方法。
3. 数据的可视化分析
1) 年度发文量分析
发文量是指发布文章的数量总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表的文章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变化情况。本研究收集整理了社区居家养老这一领域在2010年~2022年期间所发表的论文数量。通过将所收集整理到的895条文献数据样本导入到Excel,并对数据样本做数据透视图的算法操作,可以看到这一领域年度发表文章的数量。根据年度发表文章的数量绘制图表,得出2010年~2022年至今社区居家养老的核心研究趋势。图1所示的年度出版物数量柱状图有三个最高点,分别是2015年、2018年和2021年,可以看出出版文献数量大致呈波动上升趋势。基于三个最高点,本文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新生阶段(2010~2015)、发展阶段(2016~2018)、稳定阶段(2019~2022)。
新生阶段的年度论文发表数量逐年递增,这一阶段年度论文平均发表数量为58篇,特别是2015年发表论文的数量为90篇,达到新生阶段的一个高点,这表明社区居家养老逐渐受到核心研究圈的关注。这也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有关,2010年中国的经济地位跃居世界第二,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要求我国的养老模式发生变化,要求我国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发展需要和普罗大众的生活诉求的养老模式。
发展阶段的年度论文平均发表数量大幅增加,平均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为84篇,2018年的论文发表数量为92篇,达到了该阶段的一个高点。说明社区居家养老逐渐成为热门讨论话题,在学术界展开了大范围的讨论。
到了稳定阶段,受到新冠疫情的重创科研工作者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关注度较发展阶段有所降低,稳定阶段的年度论文平均发表数量为73篇。很多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受疫情的影响,展开受阻。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养老模式也有了更多的研究方向,研究者对养老模式的关注点更加丰富和广泛。

Figure 1. 2010~2022 histogram of annual publications of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services
图1. 2010~202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年发文量柱状图
2) 高发文量作者合作关系分析
使用CiteSpace软件,对895个文献数据样本进行可视化操作,选择“节点类型”为“作者”的可视化图谱分析,得到下图2。图2的文字部分是相关研究者可视化图谱的数据,其中的“N = 370,E = 101”这两项数据。“N”代表“节点”,作者名字的字号越大,表明该研究者在895条数据中出现的频率越高;“E”代表“连线”,连线越粗代表研究者之间的联系越紧密。
根据图2可以看到,研究者合作图谱中共有370个节点和101条连线。从研究者合作图谱中的节点连线可以直观地看出研究者与研究者之间的联系较少,核心研究群尚未出现,仅有三个略微紧密的合作关系比如邓力、吕婷茹和顾静,马跃峰、顾春和罗艾桦,芦臻宇、何雨晴和魏菲等人。几个突出的研究者之间的连线也不多,比如廖鸿冰和闾志俊,说明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不紧密,研究者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与合作。从整体上看,大多数研究者都处于相对独立的研究状态,需要加强整个研究领域的合作关系。研究者之间缺乏研究资源的交流和共享可能会影响社区居家养老这一研究领域发展。
3) 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分析
使用CiteSpace进行研究机构图谱的操作,选择“节点类型”为“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调整,以了解发文机构对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的研究状态和实际共现情况,得到图3。与作者合作图谱类似,图中机构名字的字号越大,表明该机构在875条数据中出现的频率越高。图中字号比较大且共现频次前几位的研究机构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全国老龄办、湖南女子学院、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研究机构。
根据图3文字部分描述“N = 338,E = 74,D = 0.0013”可以看出研究机构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够密切,各机构之间没有性成明显的合作关系。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北京等高校,一个社会安全的体系是生产力为社会提供的客观需要,生产力水平为保全经济可能性打开了方方面面。经济发达的一个直接效果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是老百姓从自己的辛勤劳动中看到希望和未来。社会保障制度针对全体国民、全体人民受益,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也是考验执政者的理念和管理国家的能力。

Figure 2. 2010~2022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service research author cooperation map
图2. 2010~202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作者合作图谱

Figure 3. 2010~2022 cooperative map of community home-based aged care service research institutions
图3. 2010~2022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4) 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聚类分析
用CiteSpace软件,对875个文献数据样本进行可视化操作,选择“节点类型”为“关键词”的可视化图谱分析,得到下图4。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是指文献样本中该词的实例数,共词是计算同一组文档中短语的出现次数,并根据匹配次数预测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关键词是一篇论文的核心概括,分析论文的关键词,可以帮助读者大致了解文章主题。
根据图4左上角的描述中的“N = 441,E = 1047,D = 0.0108”,说明各关键词之间联系很紧密。图4出现了居家养老、老龄化、养老模式、社区养老、养老模式、养老服务、老年人、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等字号较大的关键词,这表明这些关键词在895条文献样本数据中出现的频率高。说明研究学者对社区养老服务这一热点很关注,同时对其他话题仍然有关注。

Figure 4.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of community home-based elderly care services research from 2010 to 2022
图4. 2010~2022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Figure 5. 2010~2022 keyword clustering map of community home-based elderly care services research
图5. 2010~2022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见图5,关键词聚类是基于关键词共现进行进一步研究,把密切相关的关键词归成一类,用于跟踪特定技术或学科领域的多个研究类团的形成。为了提高总结研究领域的准确性,对关键词进行聚类。例如#0老龄化、#1社区服务、#2医养结合等。因此该聚类图谱的聚类结构十分显著,结果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5) 研究热点分析
为关注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和分析舆论走向,用关键词时区视图来总结2010年~2022年出现的研究爆发点,以此发现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关键词时区图展示的是同一时期关键词发展变化的情况,按照同一筛选标准的阈值下展现的关键词越多,那么这一领域就处于一个相对核心的时期,相反,某一块时区当中,关键词越少,新诞生的技术或技术的成熟度越少,那么这一领域就处于低谷的时期。例如,“居家养老”“老龄化”这两个关键词在往后的十余年间连线都比较多,说明传承关系比较强,值得进一步继续关注。
图6的关键词时区图显示研究初期集中在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范畴之上。进入21世纪,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文化生活和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精神文明的迅速提升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工作岗位增加,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工作岗位,参与工作。这也直接影响了传统观念养老方式的改变,妇女不再只是负责老人小孩的生活起居。随着新时代的改革发展进步,一个家庭中专门有人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这不仅会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不利于年轻人实现其人生价值。
从2010年开始,养老服务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居家养老、老龄化、社区养老、养老模式和老年人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以后,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仍然在不断地发展研究,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和发现新的影响因素成为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

Figure 6. Time zone map of key words in community home-based elderly care services research from 2010 to 2022
图6. 2010~2022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关键词时区图
在了解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的基础上,利用CiteSpace的突发点总结的功能,可以发现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突发性探测表明,在某一领域,研究者的研究倾向于从宏观到微观,从简单到多样化。回顾或预测哪些关键分支技术在何时成为了热点,甚至预测哪些关键技术能在未来延续爆发性趋势。
在控制面板中选择“Burstness”作“Refresh”处理,得到7个结果,见图7。这7个结果出现的起始年份都是在2010年,并且“社区服务”最早在2010年就有了一个突发的趋势,在2013年结束了这种突发趋势。“社区居家”的持续突发趋势是所有结果中最长的一个,从2018年开始到2022年结束。“城市社区”的持续突发趋势最短,开始于2013年,结束于2014年。“智慧养老、养老服务、适老化”是从2020年一直爆发的关键词,这也说明社区养老服务是一个有活力的研究领域,不断有新的话题引发研究者的关注,会在未来几年继续成为研究热点,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技术分支。

Figure 7. 2010~2022 keyword burst point map of community home-based elderly care services research
图7. 2010~2022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关键词突发点图
4.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本文使用CiteSpace研究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概述。借助这一软件,了解到国内社区居家养老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发现该领域在一段时间内得到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但是较西方国家发达国家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国内科研人员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科研人员和研究机构之间合作不足。我国工业化和社会保障建设开始的比较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老龄化的提前到来,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养老模式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深深地扎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在更有利的经济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中,应继续保持和支持老年人精神和文化的高标准需要,提供优质老年保健方案并满足老年人的多种多样照料的需要。
我国正在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2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生育率下降到一个极低的水平,造成老龄化问题严重。当前社会老龄化问题严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对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进行的改革创新。新事物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出现曲折。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得不到满足,多元责任主体的缺失以及该领域的研究者对社区居家养老的理解浅薄,不够深入,文献研究中缺乏老年人视角的满意度调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不能给老年人带来满足感和归属感,迫切需要改善社区相关机构的环境和提高照护效率。基于对经验材料的梳理总结发现,人们对社区居家养老的积极或消极态度制约着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国家对养老服务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并没有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根据以上数据以及相关文献,概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建议。
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社区居家养老在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的养老服务需求之后,还要留意老年人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要,优质规划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还要丰富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也是对当下年轻人的一种激励,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其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仅是一项宏大的民生工程,更是要允许市场经济进行参与的市场产物,多方参与能让居家养老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步伐,提升养老服务的照护效率。社会上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不同,根据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的差异,更精准和更有效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提高老年人的归属感。最后,政府要积极探索发现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模式,要改变社会的养老认知,政府要发挥资源的调配作用,缓解社区资源紧张、服务设施不到位等问题,做好老年人及老年人子女的满意度调查,努力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初衷,合理运用社会资源。个人和家庭有一定的保障能力,但是为了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物价飞涨、就业压力大等社会问题,个人和家庭的保障能力有限。为此,国家要发挥其资源配置的作用,研究者深入实地考察,对养老服务模式进行改革,探究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与完善,使养老服务能够与时俱进,贴合我国的国情和国民需求。
5. 结语
人类到达一定的年龄劳动能力减弱并逐渐退出劳动领域,是社会存在的客观发展规律。政策制定者应该清楚地知道,改善养老服务模式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种投资方式,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安全感,积极引导“银发产业”的发展,产生互惠互利的社会效应。退休老年人也是社会生活中潜在的消费群体,退休老年人的年龄一般在60岁左右的,生活能自理,时间和金钱充足,是人生中最成熟稳健的时期,也是享受人生的好时机。丰富老年人的社交娱乐方式,缩短现代社会的代沟,关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使老年人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养老需求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老年人多层次的异质性的服务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是衡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国家和社会要在物质层面做好应对,营造社区居家养老适合老年人的一种社会环境,转变传统的养老认知观念。改变养老责任主体单一化的认知,倡导养老责任主体多元化,有利于我国稳定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