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工匠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培育路径
The Era Value and Cultiv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ng Artisan Cultur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DOI: 10.12677/VE.2022.116108, PDF, HTML, XML, 下载: 184  浏览: 975 
作者: 孙晨晨, 郭依伟: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工匠文化培育路径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Artisan Culture Cultivation Path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摘要: 在建设思政教育体系中,不能忽视新时代工匠文化的内在价值意蕴。中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起点,肩负着培育大批工匠型人才的时代责任,将工匠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政教育引导和育人功能,在社会、学校、教师及学生角度积极探索匠人培育的最优路径,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优化职业教育培育体系,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the intrinsic value implication of craftsman culture in the new era cannot be ignored.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er the era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a large number of craftsman talents, integrating craftsman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guidance and the education function, in the society,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optimal path of craftsmen cultivation, further improv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optimiz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system. It is an inevitable request for our country to realize the goal of manufacturing a powerful country.
文章引用:孙晨晨, 郭依伟. 中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工匠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培育路径[J]. 职业教育, 2022, 11(6): 705-710. https://doi.org/10.12677/VE.2022.116108

1. 引言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工匠精神”一词,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此后多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重要会议均频繁提到工匠精神,倡导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中国工匠”,以彰显工匠精神的新时代价值。中职院校作为我国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源泉,应肩负起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时代重担。同时,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初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阶段,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因此,在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工匠文化,发挥思政教育引导与育人功能,培育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以培养大批与我国供给改革以及社会经济转型相适应的工匠型技能人才,促使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以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2. 工匠文化的时代特征

2.1. 工匠文化具有普适性的特征

工匠文化在当今中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我国工匠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与发展,工匠文化的内涵也随之改变。在古代,世人将“工匠”定义为从事体力劳动的手工艺者,不包括从事脑力劳动的劳动者。现代社会,随着我国传统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脑力劳动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具备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即工匠精神。因此,新时代工匠文化的主体由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手工艺者,延伸到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高精尖人才 [1]。总之,新时代的工匠文化是适应于我国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每一位社会主义劳动者都应自觉遵守与践行的准则,特别是中职学生更应具备工匠意识。

2.2. 工匠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工匠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一方面,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对中华民族几百年来工匠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不断开拓创新,增添新的内涵,在全社会树立尊重技能、热爱劳动的理念,形成劳动光荣的社会主义价值风尚。另一方面,坚持以中国工匠文化为主,并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积极汲取他国工匠文化的精髓,特别是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不断丰富我国工匠文化内涵。因此,新时期的工匠们要认识到工匠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增强竞争意识,锐意进取,不断突破旧观念的束缚,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以身作则,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

2.3. 工匠文化具有至精至善的特征

工匠文化一直致力于精益求精,止于至善。至精至善是我国工匠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因其精湛的手工技艺、精雕细琢的手工品而受到人们的尊重,被后人称之为“工匠鼻祖”。自此以来,历朝历代均有匠人传承与发扬至精至善的工匠文化,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美轮美奂的手工艺品,也体现出中国匠人对于至精至善的价值追求 [2]。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越来越需要劳动者具备至精至善工匠意识。因此,应将至精至善的工匠文化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早日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 在思政教育中融合工匠文化的时代价值

3.1. 有益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工匠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主流文化发展方向相契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魁宝,思想内涵来源丰富,有科学理论马列主义的指导,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结晶,增添中国革命精神的红色基因,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个人层面主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工匠文化内涵具有一致性。总之,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工匠文化氛围,培养中职学生工匠意识,提升中职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有益于中职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3.2. 有助于职业教育进一步提质培优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教育地位平等,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提供大批技能人才,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然而,受传统观念、社会氛围以及教育质量不高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 [3]。因此,职业教育应紧贴时代发展潮流,将工匠文化融合到日常思政教育活动中,发挥思政教育引导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职业观,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铸造工匠精神品质,提高职业院校教育质量。总之,在职业院校推广工匠文化,有利于培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工匠型技能人才,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准,打破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推动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的发展。

3.3. 有利于中职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目前,中国不断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推动经济体系转型升级,逐步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对所需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具备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即工匠型人才。因此,将工匠文化融入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采取多种方式传授工匠文化,如向学生介绍鲁班、墨子、奚仲等工匠鼻祖职业事迹,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引导中职学生热爱技能、钻研技能、追求更高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培育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益于中职学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总之,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更有利于促进自我全面发展,促使自我价值的实现 [4]。

4. 中职院校工匠文化发展现状

在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中职院校及中职师生为研究对象,真实了解中职师生对于工匠文化真实认知,通过访谈发现大多数中职师生对于工匠精神没有形成全面深入了解,仅局限于表面。其原因如下:一方面,中职院校没有真正认识到工匠精神在学生个人成长、国家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课程设计、校园文化、课程内容没有融入较多的工匠文化,中职教师队伍对于工匠精神也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受我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自身对工匠精神不重视,职业精神观念薄弱。

5. 在思政教育背景下弘扬工匠文化的培育途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提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高质量发展亟待‘闯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因此,为了适应国家发展新要求、新规划,需要培育大批具有工匠理念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5.1. 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社会氛围

在当今社会中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良好社会氛围,促使匠心文化广泛传播。首先,开展多种类型的劳动技能大比拼。通过技能活动,展示技能人才的风采,增强全社会对培育工匠型人才的意识,树立工匠型人才学习的榜样,培育出大批工匠型技能人才,有利于提高社会公众对职业院校的认同感,推动中职院校顺利开展工匠文化相关工作。

其次,社会各界要坚定匠心理念,努力营造社会工匠文化氛围。各行各业构建工匠文化氛围,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劳动人才技能水准和职业道德,培养出适合市场经济新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同时,推动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发展,为职业学生提供技能实践平台,让学生切身感受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提升职业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5]。企业也要为工匠人才健全相应薪资报酬制度,提高匠人总体工资收入,保障匠人能够全身心投入产品品质研究与开发中 [6],激发工人一丝不苟、精雕细琢工匠理念,让工人对工匠文化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由数量时代向经济时代转变。

最后,充分利用电视、电影、抖音、微博等大众传播媒介,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工匠精神典范事迹,传递匠心文化理念、内涵,加深公众对工匠文化的认知,以转变公众对技能型人才、技能型职业固有偏见,建立热爱技能、尊重技能的价值取向。

5.2. 推进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进程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是培育技能人才的摇篮。因此,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推进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将工匠文化融入职业教育。

一方面,将工匠文化融合到日常思政教育活动中 [7]。发扬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与育人功能,通过日常思政课程学习有关大国工匠的内涵、意义等理论知识,对工匠形成一定的认知与了解,其他课程也要积极融入工匠文化,将专业理论与工匠文化相结合,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与就业观。

另一方面,将匠心与匠魂运用到具体实践活动中。学校开展多种形式校园技能大赛,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工匠师傅精湛的专业技能、一丝不苟的专业态度、钻研进取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从而主动将工匠意识付诸到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中 [8]。对于年龄偏小的中职学生来说,参与工匠精神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取向与职业观念。除了技能大赛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以“匠人、匠心、匠魂”为主题的情景剧大赛、黑板报大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有益于学生成长为不断创新、吃苦耐劳、精雕细琢的现代社会工匠人。

5.3. 塑造新时代工匠型职教师资队伍

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中职院校师资队伍 [9]。一方面,注重技能,开展学习工匠文化主题活动。在中职教师教育活动中注入匠心与匠魂,学习大国工匠典型事迹,引导教师发扬工匠精神,践行工匠文化,加强工匠认知与意识。同时,参与技能培训活动,体验生产、制造全过程,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并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过硬的实践技能,精雕细琢、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发挥典型榜样正向强化作用,增强学生对劳动技能的情感认同,最终成长为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提高中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引入高技能工匠之师,扩充中职师资队伍。引入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的优秀工匠人才,发挥“优匠”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年轻教师重视技能,重视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以自觉践行工匠精神,从而提高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院校社会吸引力与认同感。

5.4. 助力中职学生自觉践行工匠精神

首先,培养匠人的第一步,是让中职学生对工匠文化树立正确的认知。同时,在形成正确认知的基础上,职业院校学生应增强对工匠文化的情感认同,坚持文化自信,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信心,积极汲取工匠文化精髓,主动参与各类工匠主题活动。

其次,培养匠人的第二步,让中职学生要坚定对“匠心”文化的信念感与意志力。中职院校开展工匠文化课程,并不意味一蹴而就培养所有中职学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工匠人,这是不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而是中职院校在培育工匠型人才的过程中,传播工匠精神,认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挥匠心文化的指导作用,在以后生活、工作、学习中对自己言行举止形成约束,养成良好生活作风与行为习惯,以实现自我价值。

最终,培养匠人的第三步,让中职学生自觉践行工匠精神 [10]。中职学生将自己在学校、社会、企业所收获的工匠文化运用到具体实践活动中,一方面,通过具体实践活动,加深对工匠精神、理念、品质的认知程度,受大国工匠熏陶,积极主动投身于工匠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准,养成优良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继承、发展、革新工匠文化内涵,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创新性发展,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6. 总结

本文以中职院校及中职师生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强调中职院校为国家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在新时代应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推动中国经济由数量时代向质量时代转变,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首先,在全国立德树人背景下,以思政教育为切入点,探索中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融入工匠文化的时代价值,如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水准,促使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其次,简单了解中职院校工匠文化目前发展近况,了解中职学生对工匠文化、工匠精神认知程度。最终,从社会、学校、教师及学生四个角度分别提出培育工匠人才的途径,倡导学生将所学工匠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促进自我全面发展,以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总的来说,中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工匠文化可以提升中职院校培养工匠型人才的教育效果,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水准,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与满意感,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推动中国梦的实现进程。

参考文献

[1] 尹慧. 工匠文化中的劳动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 教育学术月刊, 2021(3): 12-17.
[2] 夏燕靖. 斧工蕴道: “工匠精神”的历史根源与文化基因[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37(5): 16-27.
[3] 曾青生, 郑雄林, 曾娜.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机融合——以江西省高职院校为例[J]. 教育学术月刊, 2019(9): 55-62.
[4] 雷杰. 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有力文化支撑[J]. 人民论坛, 2020(2): 136-137.
[5] 何敏孜. 中职学校工匠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9.
[6] 邓志华. 我国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多层面培育路径[J]. 社会科学家, 2020(8): 147-152.
[7] 侯雨欣, 侯建东. 课程思政协同发力中职思政教育——从大国工匠培育视角出发[J]. 教育学术月刊, 2020(10): 100-105.
[8] 祁占勇. 工匠的文化认同及其实现路径[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8(6): 83-91.
[9] 刘颖, 郭雅洁. 困境与突破: 职业教育人才培育中工匠精神的反思与重塑[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3): 92-96.
[10] 张绍清.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