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运动技能属于体育领域中的一个概念,运动技能又称“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的基本操作方法,运动技能可以通过学习和反复练习得到强化。运动技能与心智技能不同,运动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型与展开性的特点。动作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够实现,单凭理论学习是无法提高动作技能的。运动技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运动技能的研究,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内隐学习、项群理论、运动迁移等理论丰富了运动技能学习领域,运动技能学习与教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田麦久教授提出项群训练理论后,在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领域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运动技能教学的研究也随之发文量激增。
国内相关的运动技能教学有很多,涉及的面也都非常广,我们通过对运动技能教学的研究回溯能够探明技能教学演变的历史脉络,更好地指导技能教学实践。
2. 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本文是基于知网的文献和CiteSpace来进行的分析与讨论,知网作为我国较为权威和全面的数据库,网站文献存量丰富,基本能覆盖国内2000年~2022年与运动技能教学相关的文献。CiteSpace是一款由陈超美博士于2003年基于Java语言和引文分析理论研发,用以探视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主题演变和发展趋势,尤其对研究热点和趋势有“一图谱春秋,一览无余;一图胜万言,一目了然”的特点。
2.1. 数据的采集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国内的运动技能教学相关问题,所以选用国内具有较为全面和权威性的知网(CNKI)利用知网高级检索功能,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题词,限定学科“体育”,检索时间是2000年1月1日到2022年4月20日,共检索出1952条相关文献,将这1952条文献以“Refworks”格式批量导出,形成本研究的原始数据。
2.2. 分析方法
CiteSpace暂不支持直接对知网的文献进行分析,先通过CiteSpace的文献格式转换功能,将知网(CNKI)的“Refworks”格式的文件转换为被CiteSpace识别的数据,将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关键词词频分析、作者关系图谱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等计量分析方法对运动技能教学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绘制相关可视化图谱,将图谱进行相应调整。
3. 结果与分析
3.1. 国内运动技能教学相关研究发文情况
国内运动技能教学相关文献从2000年~2022年共检索出1952篇文献,通过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分别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期刊来源共现网络分析、作者合作网络分析、机构合作网络分析,获得国内运动技能教学领域的发文时空特征、期刊来源特征、高产机构和作者发文特征,下文中我将分别进行结果分析。
国内运动技能教学研究发文时空特征
1) 文献发表的时间特征
国内运动技能教学的研究与运动技能发展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运动技能教学的研究成果多样,涉及理论与实践等多个领域,为更有效的分析与研究运动技能教学领域的研究进展,绘制了2000~2022年的运动技能教学的发文特征折线图(图1)。

Figure 1. Broken line chart of annual published quantity of literature
图1. 文献数量年发文量折线图
通过对折线图的分析,可以得出关于运动技能学习的发文趋势,可以将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的文献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始发展阶段2000年~2005年,正如上文所谈到的那样,运动技能学习与运动技能教学的研究存在着相关关系,二者相互沟通相互促进,2000年到2005年正是二者的起步阶段,发文量较少,但也呈现着缓慢上升的趋势,这一阶段吴庆超 [1] 研究了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关系,发现运动技能的提高能够促进运动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产生正向迁移;殷恒婵,傅雪林,刘淑芳等发表了《体育教学中运用运动技能学习迁移的研究》 [2] 文中讨论了运动迁移效应对不同运动项目教学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就跳高、跳远和体操运动技能迁移特点展开了叙述,提出了运动迁移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武汉体育学院的李双成副教授发表了《摄像反馈教学法在田径技术课上的应用》 [3] 十分先进的将摄像技术运用到高校的运动技能的教学中,并通过实验法的出了摄像反馈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使学生做动作更认真,注意力集中,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为运动技能教学开辟了一个新思路。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2010年,2005年发文量骤减的原因可能是受到非典疫情的延后影响,非典期间大中小学停课,导致有关于技能教学的实验性研究无法进行,尤其是多所高校停课停学,作为研究的主力军陷入研究停滞,这一时期的研究也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但总体来看2005年后发文量迅速在增加,呈现出迅猛增长之势,说明经历大疫之后人们对于体育运动促进健康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对运动技能的学习更加重视,杨敬研,张平发表的《体育教学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4] 指出目前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让人担忧,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表现,提出了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机制及策略。2007年出现的发文量低谷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北京奥运会召开在即,各期刊更多的想要有关奥运会的相关论文,作者写作方向就偏向了奥运会。2008年以后后关于运动技能教学的发文量逐渐升高,文献的研究方向集中于新课标对运动技能教学的新思路探讨,以及高校运动教学的新实施路径。《论体育课程中的运动技术及其教学》 [5] 中指出在运动技能教学中最应该关注三个问题,那就是关于运动技术的选择、关于运动技术的改造、关于运动技术教学的阶段性特征、关于运动技术教学的育人功能,文中的建议提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学段有针对性的选择运动技术,从整体的视角改造一些运动技术使其适合相应的学情,完成体育教师的体育技能教学目标。
第三阶段稳定发展阶段2011年~2022年,这一时期关于运动技能教学的发文量稳定在40~50篇左右,整体起伏不大,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但研究的内容更加深入具体,樊江波《制定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6] 中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基准,对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标准进行了分析,对运动技能的教学具有导向作用。
3.2. 国内运动技能教学相关研究合作网络共现分析
3.2.1.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利用CiteSpace对数据进行分析,将2000年~2022年的有关运动技能教学的文件进行作者共现网络分析。对得出的图谱进行编辑与调整,得到图2。由图2可看出,目前国内运动技能教学领域研究作者大致形成了若干个作者合作网络群。其中以毛振明、邵伟德、刘珂研为核心形成了最大的作者合作网络,其中毛振明、邵伟德和体育舞蹈编写组的团队发文量较多,从高产作者发文特征发现,该作者合作网络群是依托于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而形成的规模最大、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合作网络群。而其他作者合作网络群大多是2~5人,其中以2人合作居多,如佟海青合作网络群、刘珂言合作网络群、姜勇合作网络群等群体,相互之间合作程度不明显,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作者合作网络群。总体来看此领域形成了两到三个大型的合作群体,其他作者的研究合作并不明显。
通过对节点大小的分析,毛振明和邵伟德节点明显,节点越大,说明作者发文量越高,二者在2000~2022年间发文量大,通过对时间节点的分析,可以得出毛振明发文时间集中在2005年~2016年。分析得出毛振明和邵伟德是运动技能教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3.2.2. 机构合作共现网络分析
对机构合作进行共现网络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机构间的合作历史与趋势,是合作网络共现分析的重要步骤。
在运动技能教学领域,机构间的合作几乎没有,分析可能是因为课题性质对机构间的合作需求小,同时我也对机构的发文量进行了分析,如表1所示。所示,发文量排名前五的机构中,师范类高校体育学院有四个,上海体育学院是唯一一个前五的体育类高校,说明在运动技能教学领域师范类院校的研究更多,在2000~2022年间发文最早的高校是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4年),第二是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Figure 2. Map of author co-occurrence network
图2. 作者共现网络图谱

Table 1. Analysis of cooperative co-occurrence network of institutions
表1. 机构合作共现网络分析
4. 结论
1) 国内运动技能教学发文特征可分为,初始起步阶段、迅速发展阶段、稳定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总体来看国内运动技能教学的研究符合大多数学科的发展规律,目前的相关研究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但随着其他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运动技能教学的研究也将进一步发展,再次迎来研究高峰。
2) 从作者合作共现图谱可以看出,作者间的合作较少,仅形成了以毛振明、邵伟德等研究者为主的几大研究群体,笔者分析可能是因为运动技能教学的研究并不需要太多的作者间合作,研究也相对独立,这与研究的内容高度相关。
3) 与大多数体育院校为主的研究为主不同,运动技能教学属于体育和教育学两大领域,在此领域发文前五的高校中有四家是师范院校,其中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发文量最多,仅有一家体育院校,作为体育研究主力军的体育院校并未起到先锋作用。
5. 总结
本文基于CiteSpace和知网对国内运动技能教学进行了研究回溯,限于能力和篇幅有限,仅对国内2000~2022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发文量分析、作者合作网络分析、机构合作网络分析,日后还应再分析此领域的共现网络情况,以发现此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后的学者还应将外文文章纳入到此项研究中,以发现国际最新的运动技能教学领域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