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不N”格式多角度分析
Multi-Angle Analysis of “N Bu N” Format
DOI: 10.12677/ML.2023.111033, PDF, HTML, XML, 下载: 200  浏览: 300 
作者: 韦旖飘: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关键词: 语义特征羡余交互主观性Semantic Features Semantic Redundant Interaction Subjectivity
摘要: 一般认为现代汉语中,名词和副词“不”在语言的线性结构上是两个非共现的成分。然而语言事实中大量存在由前后两个相同的名词加“不”构成的组合,本文将此类格式称作“N不N”。首先从该格式分布特征出发,确定讨论范围,即从出现在动词后的“N不N”格式为重点分析其语义特征及出现的语义背景出发,考察该格式的语用价值,即表示言者或作者不以为意的主观态度,并分析“N不N”格式在对话交际中的互动作用。
Abstract: The noun and the adverb “Bu”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two non-co-occurring components in the linear structure of the language. However,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two identical nouns in language fact, with a combination of “Bu” in the middle. This paper refers to such a format as “N Bu N”. The first step is to determine the scope of the discussion by looking at the distributional features of the format, that is, the “N Bu N” format that appears after the verb,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its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emantic background, examines the pragmatic value of the format, that is, to express the subjective attitude of the speech or the author does not want, and analyze the interactive role of “N Bu N” format in the conversational communication.
文章引用:韦旖飘. “N不N”格式多角度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 228-23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033

1. 引言

一般认为名词和否定副词“不”不能互为直接成分:比如我们不说“不水果”“不学校”“不桌子”。然而,在语言事实中存在大量如“家庭不家庭”“朋友不朋友”“模范不模范”“情面不情面”等名词与“不”组合在一起的形式。本文将“家庭不家庭”这一类由前后两个相同的名词和“不”组合成的格式称作“N不N”格式。前人主要从句法语义特征的角度对“N不N”格式进行考察。李子云(1988)考察“X不X”格式时提出,名词进入此格式常用在对话中,形式上在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甚同意对方的话,并认为这是一种修辞手法 [1]。吴硕官(1988)依据表义的不同将“N不N”分为两类,条件排除式和原因肯定式,语用上或为承载新信息或针对信息焦点进行反驳 [2]。陶炼(1988)指出名词进入“C不C”框架的造句功能,充当主宾语,与表示“随便、无关紧要”“衡量、判断”意义的谓语共现。充当定语限定名词“问题”,表达随便无关紧要的意义 [3]。彭小球、钟应春(2012)指出,名词构成的“X不X”结构有其特殊性,并详细分析了“N不N”的语义特征、句法分布、语用功能以及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的“X不X”之间的区别 [4]。

“N不N”格式对进入其中的名词有极大的包容性,许多名词都能进入这个结构,彭小球、钟应春(2012)在一定的句法环境和上下文中,“N不N”被其他词语激活,这种形式大量存在 [4]。在句法环境中,“N不N”形式大量存在,且常常和其他语言成分共现,少部分“N不N”作为话题置于句首。本文根据语篇中与“N不N”共现的语言成分不同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N不N”格式单独出现。例如:

方心正:“薪水不薪水的倒没多大关系,我要的是这个头衔。”(老舍《面子问题》)

(2) “N不N”格式粘附在“什么”之后。例如:

“什么功不功的,在外头东挡西杀的,都有功。”(魏巍《东方》)

(3) “N不N”格式出现在“管”类动词“不管、别管、管不了、管你、管他、管它”等之后。例如:

地主王玉山跟咱是本家,从前人家当村长,俺家缴不上粮,就把俺娘扣到庙里,人家不管你情面不情面!(人民日报1947)

(4) “N不N”格式出现在其他动词之后,主要有言说类动词“谈、说、提、讲、论”,少量心理类动词“在乎”。这些动词通常正反两种形式都能够和“N不N”格式共现。例如:

杨杏园道:“这倒无所谓野心不野心,只要他有本钱,总有希望。”(张恨水《春明外史》)

根据搜集到的语料,语篇中除了上述四种类型,还有一类对举式的“N不N”格式,即“人不人鬼不鬼”一类,去除这类对举格式后共有340条语料,出现在动词后(包括“管”类动词和其他动词)有178条,占总数的52%。因此,本文重点以出现在动词后的“N不N”为对象,分析该格式内部的语义特征,讨论该格式出现的语义背景,从信息论和交际互动两个角度分析语篇中“N不N”格式的作用。

2. “N不N”格式的语义分析

2.1. “N不N”格式的语义特征

句法环境中“N不N”格式表达的意义并不统一,不能用某一种单一的固定意义进行概括,其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为一对多的关系,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N不N”格式意义表达具有偏指性,一般偏指前项“N”。例如:

(5) 有一人一手的,顾了扶犁顾不了撒籽,哪顾得上技术不技术,忙忙乱乱地勉强把地种上了。(人民日报1955)

(6) 农民只顾种地,不管时事不时事。(人民日报1946)

(7) 刘玉林把脸一沉,“别提钱不钱的,提了我不高兴。”(柳建伟《英雄时代》)

例(5)中“哪顾得上技术不技术”,语义上偏指前项“技术”,例(6)表示农民“不管”的是“时事”而非“不时事”。逻辑上,例(5) (6)后项“不N”涵盖了句子语义肯定的方面,也即“不技术”含有“扶犁”“撒籽”这些事件,“不时事”所指称的内容包含了“种地”这一方面。这也说明“N不N”格式在句子中语义存在表示偏指的情况。同样例(7)中“N不N”语义偏指前项“钱”,即“别提钱”。

2) “N不N”格式语义表达具有整体性。例如:

(8) 朱氏道:“你准知道他是一个科长吗?”

赵老四道:“科长不科长,我不知道,他在交通部当差,那可没有错。”(张恨水《欢喜冤家》)

(9) 看他傻瓜不傻瓜?只从这件事上看,就知道他非受穷不可!(人民日报1948)

(10) “天命不天命我不懂,可我倒是相信定数,否则有许多事情都解释不来。”(王安忆《长恨歌》)

例(8)“科长不科长”既不偏指“科长”也不偏指“不科长”,而是用“N不N”这一形式对另一言谈参与者的信息进行回应,并且回避话题“N”所指代的内容。例(9)虽采用“傻瓜不傻瓜”正反并列的形式,但言者并不用此求证某一特定的判断,而是“N不N”这一格式整体用来表达说话人认为所谈论对象的行为方式不恰当。例(10)“天命不天命”提到动词之前,以这一形式概括唯心主义思想,语义表达具有整体性。

2.2. “N不N”格式出现的语义背景

彭小球、钟应春(2012)认为在一定的句法环境和上下文中,“N不N”被其他词语激活,这种形式大量存在 [4]。说明名词进入“N不N”格式需要一定的句法环境,并非所用语境都可以使用“N不N”格式,该格式的出现需要相应的语义背景。

1) 言者与作者断言某一条件对上文提及的事件重要性极低甚至没有影响会使用“N不N”格式。例如:

(11) 这说不到相欺二字,更讲不到良心不良心。(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12) “三爷怕过谁?好处不好处,咱爷儿们不在乎,你得说明白,嘛事。”(冯骥才《神鞭》)

(13) 有的战士认为“管他要领不要领,打得中就算好”。(人民日报1950)

例(11)说话人用“良心不良心”格式断言“良心”这一条件对自由市场的买卖行为没有影响。例(12)“好处不好处”体现言者对上文谈话另一方所应允的“好处”不以为意的态度。例(13)使用“要领不要领”体现叙述主体战士认为射击要领没有射击结果重要。

2) 言者或作者对某一事物、现象表现出与社会常理或语境信息不相符的态度时,也使用“N不N”格式。例如:

(14) “我管他师傅不师傅!连你也在内,都给我走!”(刘玉民《骚动之秋》)

(15) 所以一点也不警惕,对人对事从来没有区别阶级不阶级的。(人民日报1964)

(16) 可是他的确感着要战胜,孩子不孩子他不管!(林徽因《窘》)

例(14)前文小林子见“她”冲客人疾声厉色,连忙说:“大婶,你有话跟我和大勇说,不该对人家师傅……”,未等小林子话语结束,说话人便抢走话语权开启新的话轮“我管他师傅不师傅”。社会常理和文中语境指明对待称谓是“师傅”的人应表现出谦逊、尊敬的态度。然而说话人的态度不符合社会常理,并带有强烈的不满,使用了“N不N”格式。例(15)前文内容明示青年要进行认真地思想改造,区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不同思想,例(15)当前小句用“阶级不阶级”这一语言形式表示言者的不同态度。例(16)上文语境信息中指明“他”面对下棋对手“孩子”应该做出让步,不必非要战胜孩子。“孩子不孩子”这一形式表明叙述主体“他”的态度和语境中的指明信息不同,且“他”认为赢得棋局更重要。

上述两种语义背景的区别在于第一种情况不存在预设,用前文出现过的名词和“不”构成“N不N”格式断言条件的重要性低。第二种情况,社会常理或语境信息提供了一个言谈双方存在共同的价值判断,“N不N”格式表现言者或行为主体与言者双方共同的价值判断存在矛盾,也即作者或言者应该优先考虑什么但实际没有考虑。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该格式都含有[+不以为意] [+优先级低] [+重要性低]的语义特征。“N不N”格式出现的语义背景同时也制约着与其共现的成分,该格式可以与“管”共现,《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连词“管”表示行动不受所举条件的限制,相当于“不管” [5]。蔡丽(2001)提出“管”字句中不论“管”为动词还是连词,在表达效果上都体现说话人对“管”所否定的事件或情况不以为然的态度,都带有说话人鲜明的主观色彩 [6]。

3. “N不N”格式的语用分析

根据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语言可以解决“言有所为”,包括陈述行为、表情行为、承诺行为、断言行为等 [7]。“N不N”格式的语用功能主要为表情功能,表达言者或作者的主观评价且通常为负面评价,如上文例(11)~例(16)。上文指出与“N不N”格式共现的动词通常具有正反两种形式,如“顾得上”、“顾不上”、“管”、“不管”、“还谈”、“不谈”,表明动词短语内的“不”已经不再表示语义的真值否定,而表明作者或言者对某一事件所关涉的条件其重要性等级的主观判断。以正面形式出现在“N不N”之前的动词常受副词“还”的修饰,例如:

(17) 又一想都这个时候了,还说面子不面子的。(BCC对话)

(18) 70岁的长岭村村民刘伦铅说,现在有办法的就来这里修个鲍鱼池,反正能挣钱就行,谁还顾风景不风景。(新华社2001)

(19) 虽然他是后来者,他却先买到了米,他想:“这是什么时候,我还管得了你们女人不女人!”(萧红《马伯乐》)

在与上述例(17)、(18)、(19)类似的句子中常出现表示时间的成分,如“到了这时候”、“都这个时候”、“到此刻”、“如今”,说明在此种组合形式中的“还”表示时间的延续,不同时间点上作者或言者的价值判断发生了变化。话语发生之前名词所指称的内容在某一范围内重要性程度高,话语发生时情况发生变化,作者或言者判断某一新的事件重要性或优先级高于先前预设的事件,便把先前预设的事件转为“N不N”,凸出言者对某一条件主观上不以为意的负面评价。

另外通过“VPN”与“VPN不N”的对比我们也可以发现,出现在“VP”后的“N不N”其后的“不N”部分往往能省略形成“VPN”格式,与形式完整的“VPN不N”格式相比,后者还表达了作者或言者对“N”所指代的条件重要性或事件优先性等级较低的负面判断。例如:

(20) a) 那时的政府不管你收成不收成,捐照样收,粮照样要,向地主交的租子少一斤也不行。(人民日报1957)

b) 那时的政府不管你收成,捐照样收,粮食照样要……

(21) a) 我挤过了许多人,也顾不得面子不面子,竟直接的跑到了后台房里,和守门的人说,一定要见一见小月红。(郁达夫《迷羊》)

b) 我挤过了许多人,也顾不得面子……

例(20) (21) b)句中都省略了后项“不N”,“不管收成”“顾不得面子”只是客观陈述不考虑“N”指代的条件下仍然发生的现象。形式完整的“VPN不N”含有断言之外的信息——作者或言者对某一条件优先级或重要性等级低的负面评价,通常表现言者的消极情感。也即“不管收成不收成”传达了两个信息:1) 行为主体政府不考虑“收成”这一情况实行征粮和捐收,在动词施动者“政府”的角度,“收成”这一条件是次要的,符合“N不N”格式出现的语义背景。2) 言者对“政府”这一行为的不满。

从言语交际的信息传递角度看,“N不N”这一语言形式超过了其所表达的语义最小需要的量,可省略的“不N”成了语义上的羡余成分,张炼强(1990)依据某一羡余成分出现时是否有助于发挥社会交际最佳效能,将羡余成分分为积极羡余成分和消极羡余成分。所谓积极羡余成分即有助于发挥交际效能 [8]。“VPN不N”在传达完整信息外,还明显带有说话人强烈的不以为意的消极态度,增加感情色彩,而难以通过“VPN”判断交际过程中言者的态度,因此可以认为“N不N”的使用有利于社会最佳交际效能的发挥,“不N”是一种积极的羡余成分。

4. “N不N”格式的交互主观性

对BCC语料库文学领域的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N不N”出现在对话体中的语料有90条占总数的60%,出现在其他语体中的语料有60条占总数的40%,这说明“N不N”格式不仅体现了作者或言者对当前事件的主观评价,也在自己的言语活动中考虑了话语接受人的因素。这是语言交际主观性的体现。吴福详(2004)交互主观性指的是说/写者用明确的语言形式表达对听/读者“自我”的关注,这种关注可以体现在认识意义上,即听/读者对命题内容的关注;但更多的是体现在社会意义上,即关注听/读者的“面子”或“形象需要” [9]。

“N不N”可以出现在对话语体中,而对话体实质上就是交际双方互相作用的直接表现形式。言语交际中人们需要遵守礼貌原则,利奇(1983)将礼貌原则划分为六类,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 [10]。说话者使用“N不N”对对方行为、话语实施否定性评价,有意违反礼貌准则中的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不顾及对方的“面子”,其真实目的在于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或说话方式,凸显说话人对某一条件不以为意的态度。例如:

(22) 萧三不听那一套,说:“我不管他右派不右派,我就是要请他来搞,因为他搞得好。”(CCL作家文摘)

(23) “你的工作怎么样?做着有兴趣吗?”

儿子说:“我们只有两个人,轮班管无线电。连想兴趣不兴趣的时间也没有。工作当然很重要。”(林语堂《京华烟云》)

(24) 岛本笑道:“这可很难说是艺术断想哟。”

“管它艺术不艺术,那劳什子喂秃鹫去好了。不管谁怎么说,反正我就是喜欢那唱针杂音。”(村上春树《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25) “我所以接受它,是因为我想您会那个……您会本着良心归还的!”“原来是这么回事!您不配谈良心不良心,先生!(契诃夫《毒》)

例(22)~例(24)说话人使用前一话轮中出现过的名词,进入“N不N”格式,是对对方话语实施否定性评价,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是为了表明言者自己的立场。例(25)“N不N”格式中的名词也来自另一说话人,通过这一格式对对方的行为实施否定性评价,说话人未完全遵守一致准则,凸显自己的立场而损害对方的面子与情感。

对话中,不会突然出现“N不N”格式,当说话人与另一言谈参与者在对某一事件的优先级认识上产生冲突,说话人认为该事件的优先级并不高,在言谈中要明确自己的判断时会使用该格式。这样一种礼貌等级比较低的语言形式,正是言者凸显自己立场的具体方式。

“N不N”格式也可以出现在叙事语体中,当该格式出现在叙述语体中主要针对他人、自己原有或社会普遍存在的观点观念实施否定性评价,表达叙述者对当前事件的主观态度,形成一种广义的互动模式。

5. 结语

“N不N”作为一个非自足的格式,它不可以不依赖语境单独使用,首先能与“N不N”共现的动词成分多为“管”类动词、言说类动词、少量心理类动词。其次“N不N”格式常出现在作者或言者有自身态度表达需求的语义背景中,除了传达断言义还通过“N不N”格式隐含某一条件重要性低的主观认识,表达言者或作者的负面态度。“N不N”格式还具有交际主观性,体现了两个认知主体对同一现象的不同判断。

参考文献

[1] 李子云. “x不x”格式考察[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1): 23-29.
[2] 吴硕官. “N不N”格式浅议[J]. 汉语学习, 1988(4): 14-18.
[3] 陶炼. “C不C”结构的造句功能[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8(4): 42-54.
[4] 彭小球, 钟应春. “N不N”与“V不V” “A不A”结构的比较分析[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2(4): 70-72.
[5]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6] 蔡丽. 表否定义的“管”字句考察[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1(1): 55-59.
[7] Austin, J.P.M. (1989) The Dark Side of Politeness: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No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New Zealand, 100-103.
[8] 张炼强. 羡余成分说略[J]. 语文研究, 1990(2): 10-17.
[9] 吴福祥. 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1): 18-24.
[10] Leech, G.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gman,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