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以及疾病谱的变化,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为老年人及疾病终末期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心、灵的照顾,减少其痛苦、使其有尊严地平静离世、减轻丧亲者负担成为临终患者及家人的迫切需求。安宁疗护秉承“以患者及家属为核心”的理念,通过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治疗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包括躯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来预防和缓解身心痛苦,从而提高患有不可治愈疾病的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能够满足临终患者及家人的需求,让生命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阶段 [1] 。
护士作为安宁疗护的主要核心力量,安宁疗护服务的开展要求其不仅要掌握全面的安宁疗护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正确的安宁疗护态度,护理人员对安宁疗护的知识水平和态度直接影响其给予病人安宁疗护的质量 [2] 。护生作为安宁疗护护理人才的储备力量,能否树立积极的安宁疗护态度、具备专业的安宁疗护知识技能,是决定未来安宁疗护服务质量、学科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3] 。本研究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安宁疗护态度进行现况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专业有效开展安宁疗护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便利选取2022年9月至2022年10月青岛市某高校793名护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护理专业在校学生;②理解、支持本研究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调查期间休学或请假的学生;②不愿参加本研究。
2.2. 调查工具
2.2.1. 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
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学历、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避免谈论死亡、家中公开谈论死亡情况、陪伴亲人临终情况、是否学过安宁疗护知识。
2.2.2. Frommelt安宁疗护态度量表(FATCOD)
该量表由Frommelt编制,后经王丽萍 [4] 汉化并构建为FATCOD-B量表。该量表共6个维度29个条目,按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赋值1~5分,总分29~145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生照顾临终患者的态度越积极。该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92,Cronbach’s α系数为0.756。
2.2.3. 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
该量表由廖芳娟 [5] 翻译,后经唐鲁等 [6] 文化调试后形成。该量表共5个维度32个条目,按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赋值1~5分,总分32~160分,各维度得分越高表明护生的死亡态度越趋向此维度。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6。
2.2.4. 生命意义感量表(PIL)
该量表由何纪莹 [7] 修订,共包括4个维度20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每个条目分别有7个等级,分别计1~7分,其中条目2、5、7、11、14、17、18、19为反向计分。总分越高,表明护生生命意义感越强,越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意义。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1。
2.3. 调查方法
将一般资料问卷及各量表制成网络问卷,在班会时说明填写注意事项后由护生自愿扫码填写,当堂回收。发放问卷前,研究者向护生详细介绍本次调查的目的和过程,在征得护生的口头同意后,开始问卷调查。调查过程中,护生可以随时中止和退出调查。并向护生强调所有问卷资料均匿名保存,并只应用于本研究。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93份,有效回收率为99.1%。
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计数资料用n (%)表示;一般资料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α = 0.05为检验水准,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调查护生793人,年龄17~24岁,平均(20.15 ± 1.54)岁,其中女生621人(78.31%)、男生172人(21.69%);本科学历348人(43.88%)专科445人(56.12%);农村人口604人(76.17%)、城市人口189 (23.83%);独生子女222人(28.00%)、非独生子女571人(72.00%);225人有陪伴亲人临终经历(28.37%)、568人没有(71.63%);148人避免谈论死亡(18.66%)、645人不避讳谈论死亡(81.34%);495人家中公开谈论死亡(62.42%)、298人不会公开谈论死亡(37.58%);506人学习过安宁疗护知识(63.81%)、287人未学过(36.19%)。
3.2. 护生FATCOD-B量表得分情况
护生安宁疗护态度总分为(95.00±13.72)分,得分最高的维度是“针对安宁疗护患者利益的态度”,得分最低的维度是“针对患者家属的关怀态度”,各维度得分见表1。

Table 1. Nursing students’ scores of FATCOD-B (
)
表1. 护生FATCOD-B量表得分(
)
3.3. 护生DAP-R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得分情况
死亡态度总分为(94.96 ± 17.23)分,生命意义感总分为(98.51 ± 21.43)分,各维度得分见表2。

Table 2. Nursing students’ scores of DAP-R and PIL (
)
表2. 护生死亡态度、生命意义感量表得分(
)
3.4. 影响护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单因素分析
性别、学历、家中谈论死亡情况、是否学过安宁疗护知识在护生FATCOD-B量表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5. 安宁疗护态度与死亡态度、生命意义感的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护生安宁疗护态度与死亡态度总分、逃离接受、趋近接受、死亡逃避、死亡恐惧呈负相关(r = −0.534、−0.271、−0.393、−0.424、−0.393,P < 0.01),与自然接受呈正相关(r = 0.519, P < 0.01)。

Table 3. Total scores of FATCOD-B of nursi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
,分)
表3.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生FATCOD-B量表总分情况( ,分)
生命意义中的生活目标维度与安宁疗护态度呈正相关(r = 0.075, P < 0.05),其他维度与之不相关。
3.6. 护生安宁疗护态度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FATCOD-B量表总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否学习过安宁疗护知识、自然接受、趋近接受、死亡逃避、死亡恐惧是护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P < 0.05)。见表4。

Table 4.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of hospice care attitude among nursing students (n = 793)
表4. 护生安宁疗护态度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 = 793)
注:R = 0.656,R2 = 0.431,调整后R2 = 0.423,F = 59.157,P < 0.01。
4. 讨论
4.1. 护生安宁疗护态度现状
本研究中护生安宁疗护态度总分为(95.00 ± 13.72)分,较郭奕嫱 [8] 、王艳 [9] 的研究结果低,说明护生对安宁疗护的态度不够积极。其中“与临终患者交流的态度”和“针对患者家属的关怀态度”两个维度得分较低。受我国传统死亡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们避讳谈论死亡,加之护生年纪轻,人生阅历少,缺乏沟通技巧,护生与临终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存在很大困难,更难以与临终患者进行深入交流。传统医疗模式更加注重对患者的护理而缺乏对患者家属的关注,因此,护生对临终患者家属的关怀态度也欠积极。
4.2. 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是否学过安宁疗护知识、死亡态度能够影响护生的安宁疗护态度。
4.2.1. 性别
本研究显示,女生安宁疗护态度的积极性较男生高。与王艳等 [9] 的研究结果一致,与李柳萌 [10] 调查结果相反,可能因为女性心思更加细腻,更容易与临终患者和家属产生共情。建议护理教育者应针对男女学生的不同情感特质,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消除因性别带来的照护临终患者态度的影响。
4.2.2. 是否学过安宁疗护知识
本研究显示,学习过安宁疗护知识的护生其安宁疗护态度得分更高,与郭奕嫱等 [8] 的研究结果一致。国外学者的研究中也发现接受过安宁疗护教育的护理实习生安宁疗护态度更加积极 [11] 。知识与态度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安宁疗护教育使得护生对安宁疗护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入,接受度更高,说明开展安宁疗护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4.2.3. 死亡态度
本研究发现,护生安宁疗护态度与自然接受维度呈正相关,与其他4个维度呈负相关,这与史敏等 [12] 黎雯霞 [13] 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护生的死亡态度可以影响其安宁疗护态度。正向积极的死亡态度能够增强护生的职业责任感,塑造正确的职业观,提高护生对于安宁疗护的积极态度,从而提供更佳的安宁疗护服务。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生活目标维度与安宁疗护态度呈正相关,说明护生的生活目标越明确,照护临终病人的态度就越积极。护生越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越能够积极地面对和接纳死亡,更容易去理解临终病人和家属,从而更加愿意去照顾临终病人。
5. 小结
有研究显示,目前我国临床护士和在校护生对安宁疗护的认知较低,安宁疗护教育存在不足 [3] ,应当在大学阶段切实加强安宁疗护教育。本研究提示我们在校教育中可以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提升护生的生命意义感,促使其明确生活目标和自我价值,更加敬畏生命、接纳死亡,使其树立正向积极的死亡观,增进对临终患者积极的照护态度。
6.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仅调查了青岛市一所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安宁疗护态度情况,未调查到整个青岛市所有高校、所有医学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结果比较局限,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扩大调查范围、加上医学其他专业学生,来增加研究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