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解的“鸡兔同笼”问题思路研究
Research on the Solution to the “Chicken and Rabbit in the Same Cage” Problem Based on Understanding
DOI: 10.12677/PM.2023.133065, PDF, HTML, XML, 下载: 179  浏览: 337 
作者: 沙热帕提•艾不都热合甫:新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鸡兔同笼假设法Chickens and Rabbits in the Same Cage Hypothesis Method
摘要: 本文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引导学生用“直接画图”和“想象画图”的方式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发现其隐含的“假设”思想,最终得到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和其他类似问题的“假设法”。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Chicken-Rabbit Problem as an example, guides students to use “direct draw-ing” and “imaginative drawing”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f The Chicken-Rabbit Problem, discovers its hidden “hypothetical” ideas, and finally obtains the “hypothetical method” to solve The Chick-en-Rabbit Problem and other similar problems.
文章引用:沙热帕提•艾不都热合甫. 基于理解的“鸡兔同笼”问题思路研究[J]. 理论数学, 2023, 13(3): 613-619. https://doi.org/10.12677/PM.2023.133065

1. 问题提出

“鸡兔同笼”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出自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典型算术方法是“假设法”,诸多教学设计直接开门见山“告诉”学生用“假设法”解答而不分析其缘由 [1] ,这显然背离“数学需要理解”的基本学习观。显然,数学学习中,“理解”无疑是第一位的 [2] 。

四年级学生学习“鸡兔同笼”问题之前,已经具备“画图”“看图说话”等直观想象能力和将“图形语言”翻译为“自然语言”等能力。据此“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理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3] ,自然而然生长出“假设法”,最终使理解学习得以发生。

2. 策略分析

首先通过“直接画图”直观解答“鸡兔同笼”问题,进而过渡到通过借助头脑中的“想象图形”直接列式解答,最后从“直接画图”和“想象画图”自然而然地生长出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假设法”。

3. 目标设计

1) 理解并掌握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假设法”,能用“假设法”举一反三解类似问题。

2) 通过“直接画图”和“想象画图”自然而然地生长出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假设法”,体会观察、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作用。

3)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解法的巧妙性,体会“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掌握并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假设法”,能用“假设法”解答类似问题。

难点:通过“直接画图”和“想象画图”过程,自然而然地生长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假设法”。

4. 过程设计

4.1. 问题导入

问题1 1只鸡有1个头,2只足,1只兔有1个头,4只足。那么5只鸡和7只兔一共有多少个头,多少只足?

生1:可以直接列式计算,5 + 7 = 12个头,5 × 2 + 7 × 4 = 38只足。

生2:我用“○”表示头,用小棒“|”表示足(图1),根据图形算出有5 + 7 = 12个头,5 × 2 + 7 × 4 = 38只足。

师:两位同学的算法各有特点,值得点赞!那么大家能够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吗?

生3:可把问题反过来,如果已知鸡和兔子共有的头数和足数,反过来求鸡和兔各有几只。例如“鸡兔同笼,一共有10个头,32只足,鸡兔各有几只?”

问题2 “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师:这是大约在15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的一道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即“已知鸡和兔子共有几个头,几只足,求鸡兔各有几只”。除了直接的“鸡兔同笼”问题外,还有其他的类似应用题本质上也可归结为“鸡兔同笼”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鸡兔同笼”及其类似问题的解法。

【设计意图】通过“已知鸡的只数和兔子的只数,求一共有多少个头和足”这个简单问题,自然地引出相反的“鸡兔同笼”问题,同时通过“直接画图”解答此简单问题为后续用“想象画图”列式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奠定方法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4] 。

Figure 1. Problem import

图1. 问题导入

4.2. 自主探究,画图尝试

例1 鸡兔同笼,一共有10个头,32只足,鸡兔各有几只?

教师启发:请同学们用画图的方法试着求解例1。

1) 先画有2只足的鸡

生1:一共有10个头,32只足,那么可以先画10个“○”表示头,再添加32只足。

生2:因为鸡有2只足比较简单,所以我们组先全部画有2只足的鸡,即在每个“○”下面添加2个“|”(图2)。

生3:全部画有2只足的鸡,总共添加了10 × 2 = 20个“|”,还剩余32 − 20 = 12个“|”需要继续添加。注意到1只鸡比1只兔少2只足,从而在其中12 ÷ 2 = 6只鸡的基础上,再添加2个“|”画成兔即可(图3)。看图说话,显然有6只兔,4只鸡。

Figure 2. First draw the 10 chickens

图2. 先画10只鸡

Figure 3. Six rabbits and four chickens

图3. 6只兔与4只鸡

2) 先画有4只足的兔

生4:我们组喜欢兔子,所以先全部画有4只足的兔,即在每“○”下面添加4个“|”(图4)。

生5:全部画有4只足的兔,总共添加了10 × 4 = 40个“|”,多画了40 − 32 = 8个“|”。注意到1只兔比1只鸡多2只足,从而只需把其中8 ÷ 2 = 4只兔擦掉2个“|”即可(图5)。看图说话,同样有4只鸡,6只兔。

Figure 4. First draw the 10 rabbits

图4. 先画10只兔

Figure 5. Four chickens and six rabbits

图5. 4只鸡与6只兔

3) 既画2只足的鸡,又画4只足的兔

生6:我们组喜欢鸡也喜欢兔,所以既画了2只足的鸡,又画了4只足的兔。例如先在5个“○”下面添加2个“|”,然后在另外5个“○”下面添加4个“|”,也就是先画了5只鸡和5只兔(图6)。

生7:这样总共添了5 × 2 + 5 × 4 = 30个“|”,还剩余32 − 30 = 2个“|”。同样,因为1只鸡比1只兔少2只足,所以这2个“|”就是少画的兔的足“|”,从而把其中的1只鸡再添加2个“|”变成兔(图7)。看图说话,有5 − 1 = 4只鸡,5 + 1 = 6只兔。

Figure 6. First draw the 5 chickens and 5 rabbits

图6. 先画5只鸡与5只兔

Figure 7. Four chickens and six rabbits

图7. 4只鸡与6只兔

4) 画3个“|”的“三脚怪”—既不是鸡也不是兔

生8:我们组的想法比较有创意,既没有画兔也没有画鸡,而是画了3只足“|”的“三脚怪”—既不是鸡也不是兔,也就是先在每个“○”下面添加3个“|”(图8)。

生9:全部画3个“|”的“三脚怪”,总共添加了10 × 3 = 30个“|”,进而把剩余的2个“|”添加给其中两只“三脚怪”,这样就得到8只“三脚怪”和2只兔(图9)。

生10:调整8只“三脚怪”。擦掉“三脚怪”的1个“|”使其变成鸡,并将擦掉的1个“|”添加到对应的“三脚怪”上,使其变成兔(图10)。看图说话,发现8只“三脚怪”最终恰好调整为4只兔和4只鸡,从而有4只鸡和4 + 2 = 6只兔(图11)。

【设计意图】通过用喜闻乐见的四种画图方式(先全部画成鸡、先全部画成兔子、既画鸡也画兔、画3个“|”的“三脚怪”)直观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动机,培养其数形结合意识,更为重要的意图在于为后续通过“想象画图”列式解答,进而发现“假设法”奠定心理和思维基础。同时通过有创意的“三脚怪”,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Figure 8. First draw the 10 “The three-legged monsters”

图8. 先画10只“三脚怪”

Figure 9. 8 “The three-legged monsters” and four rabbits

图9. 8只“三脚怪”与2只兔

Figure 10. 8 “The three-legged monsters” turn into 4 rabbits and 4 chickens

图10. 8只“三脚怪”转为4只兔和4只鸡

Figure 11. Four chickens and six rabbits

图11. 4只鸡与6只兔

4.3. 想象“画图”,直接列式

例2 鸡兔同笼,一共有35个头,94只脚,鸡兔各有几只?

教师启发:当鸡和兔子的头与足数比较多时,“直接画图”非常繁琐。同学们可以尝试先在头脑中“想象画图”,然后根据头脑中的“想象图形”列式求解例2。

1) 想象全都先画成2只足的鸡

生11:我在头脑中想象35只全都先画成鸡,总共有35 × 2 = 70只足,比94只足少了94 − 70 = 24只足。因为每只鸡比每只兔少4 − 2 = 2只脚,所以把24 ÷ 2 = 12只鸡变成兔,得到兔有12只,鸡有35 − 12 = 23只。

2) 想象全都先画成4只足的兔

生12:我在头脑中想象35只全都先画成兔,总共有35 × 4 = 140只足,比94只足多出了140 − 94 = 46只足。注意到每只兔比每只鸡多4 − 2 = 2只足,从而只需把46 ÷ 2 = 23只兔变成鸡。同样有23只鸡,32 − 23 = 12只兔。

3) 想象既画2只足的鸡,又画4只足的兔

生13:我在头脑中想象35只先分别画成20只鸡和15只兔,总共有20 × 2 + 15 × 4 = 100只脚,比94知足多了100 − 94 = 6只足。同样每只兔比每只鸡多4 − 2 = 2只足,只需把6 ÷ 2 = 3只兔变成鸡,就得到15 − 3 = 12只兔,鸡则为20 + 3 = 23只。

4) 想象全都先画成3个“|”的“三脚怪”——既不是鸡也不是兔

生14:我在头脑中想象35只全都先画成3个“|”的“三脚怪”,总共有35 × 3 = 105只足,比94只足多了105 − 94 = 11只足。因为每只“三脚怪”比每只鸡多3 − 2 = 1只足,所以把11 ÷ 1 = 11只“三脚怪”变成鸡,就得到35 − 11 = 24只“三脚怪”和11只鸡。

生15:调整24只“三脚怪”。去掉“三脚怪”的1个“|”使其变成鸡,并将去掉的1个“|”添加到对应的“三脚怪”上,使其变成兔。24只“三脚怪”最终恰好调整为12只兔和12只鸡,从而有12只兔和12 + 11 = 23只鸡。

【设计意图】从比较繁琐的“直接画图”到依据头脑中的“想象图形”列式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培养学生“以形助数”的数学思想方法,实现形象思维向半抽象思维的过渡,并为后续用“假设法”求解“鸡兔同笼”问题奠定思维基础。因此,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推动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 [5] 。

4.4. 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假设法”

1) 假设全都是鸡或者全部都是兔

教师启发:我们前面用“直接画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时,先在每个“○”下面添加2个“|”,或者想象全都先画成2只足的鸡,实际隐含着“所有的头都是鸡的头”,也就是在心里已经假设笼子里装的都是2个“|”的鸡。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直接画图”或“想象画图”过程中隐含的“假设”思想直接显性化,直接用“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35只全为鸡,则共有足35 × 2 = 70只,而已知足94只,少了94 − 70 = 24只,因为每只鸡比每只兔少2只足,于是兔有24 ÷ 2 = 12只,鸡有35 − 12 = 23只。根据运算过程可列出:兔数 = (总足数 − 鸡足数 × 总头数) ÷ (兔足数 − 鸡足数)。

对先在每个“○”下面添加4个“|”的情形,实际就是假设35只全为兔,请大家课后完成具体解答过程。

2) 假设既有鸡也有兔

生18:如果先在每个“○”下面既添加2个“|”又添加4个“|”,或者想象既画2只足的鸡又画4只足的兔,实际隐含着“所有的头既有鸡的头又有兔子的头”,也就是假设笼子里装的既有鸡也有兔。因此我们就可以把“直接画图”或“想象画图”过程中隐含的“假设”思想直接显性化,直接用“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生19:我把35只分别假设为20只鸡和15只兔,总共有20 × 2 + 15 × 4 = 100只足,而已知足94只,多了100 − 94 = 6只足。同样每只兔比每只鸡多2只足,则有6 ÷ 2 = 3只兔各多了2只足,那么鸡有20 + 3 = 23只,兔则为15 − 3 = 12只。

3) 假设全都是3个“|”的“三脚怪”——既不是鸡也不是兔

生20:如果先在每个“○”下面添加3个“|”,或者想象全都先画成3只足的“三脚怪”,实际隐含着“所有的头都是‘三脚怪’的头”,也就是假设笼子里装的都是3个“|”的“三脚怪”。因此我们就可以把“直接画图”或“想象画图”过程中隐含的“假设”思想直接显性化,直接用“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生21:假设35只全都是3个“|”的“三脚怪”,则共有足35 × 3 = 105只足,而已知足94只,多了105 − 94 = 11只足。因为每只“三脚怪”比每只鸡多1只足,则11 ÷ 1 = 11只“三脚怪”各多了1只足,去除这11只足使其变成鸡,从而鸡有11只。

生22:调整剩余35 − 11 = 24只“三脚怪”。去掉“三脚怪”的1个“|”使其变成鸡,并将去掉的1个“|”添加到对应的“三脚怪”上,使其变成兔。24只“三脚怪”调整为24 ÷ 2 = 12只兔和12只鸡,从而有12只兔和12 + 11 = 23只鸡。

【设计意图】“直接画图”和“想象画图”的过程实际隐含的就是“假设”思想,从而把隐含的“假设”思想直接显性化,生长出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假设法”,从而使理解学习真正得以发生。

4.5. 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教师启发:实际上,“假设法”不仅可以求解直接呈现的“鸡兔同笼”问题,其他类似的应用题也可以用“假设法”解答。

例3 小明和妈妈去市场从而买菜,已知白菜5元1斤,萝卜8元1斤,总共买了10斤白菜和萝卜,花了62元,那么白菜和萝卜各买了多少斤?

生1:假设全部买的是白菜,则总价为:5 × 10 = 50 (元)。

实际支出了62元,从而62 − 50 = 12 (元)是把萝卜视为白菜少支出的钱。

已知白菜每斤比萝卜便宜8 − 5 = 3 (元),所以购买萝卜的斤数为:12 ÷ 3 = 4 (斤),从而白菜的斤数为:10 − 4 = 6 (斤)。

生2:假设全部买的是萝卜,则总价为:8 × 10 = 80 (元)。

实际支出了62元,从而80 − 62 = 18 (元)是购买白菜多支出的钱。

已知萝卜每斤比白菜贵8 − 5 = 3 (元),所以购买白菜的斤数为:18 ÷ 3 = 6 (斤),从而萝卜的斤数为:10 − 6 = 4 (斤)。

例4 一堆2分和5分的硬币共39枚,总共价值1.5元。请问2分和5分的各有多少枚?

【设计意图】通过用“假设法”解答其他类似的应用题,有助于学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特征,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

5. 结束语

本文引导学生用“直接画图”和“想象画图”的方式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发现“直接画图”和“想象画图”过程其实隐含的就是“假设”思想,从而把隐含的“假设”思想直接显性化,最终得到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和其他类似问题的“假设法”。从而表明任何奇思妙想的解题方法都不应像变魔术般从天而降,其理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自然而然生长出来。

参考文献

[1] 杨军. 追根溯源——数学中的为什么[M]. 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 2016: 32-35.
[2] 马复. 试论数学理解的两种类型——从R.斯根普的工作谈起[J]. 数学教育学报, 2001(3): 50-53.
[3] 陈琼, 翁凯庆. 试论数学学习中的理解学习[J]. 数学教育学报, 2003(1): 17-19.
[4] 李雪梅. 优化设计 凸显价值——例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J]. 小学教学参考: 数学版, 2018(3): 57-58.
[5] 薛惠华. 谈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探究——以“鸡兔同笼”为例[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16): 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