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外出不戴口罩的事情时有发生,志愿者劝说非但不配合还与志愿者发生冲突。身为社会公民,要时刻承担起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疫情期间,自律自制、积极配合并乐于帮助他人的行为不仅仅是在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更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提高该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刻不容缓。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仍有一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仍表现较弱,认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常常陷入自私自利的境地 [1] 。
1.1. 社会阶层
心理学认为,社会阶层是指的是由于经济、政治等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层次中处于不同位置的群体,这些群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收入、教育和职业)以及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主观感知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2] 。社会阶层包括客观社会阶层和主观社会阶层两个部分,前者主要是由个体所拥有的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本所决定的,后者则是个体在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时所感知到的自己所处的相对社会阶层。相对于客观社会阶层,主观社会阶层对个体健康发展的意义更为重大 [3] 。
基于Kraus的社会认知理论 [3] ,处于同一阶层的个体有着相同的成长经历,因而表现出的认知倾向也相似。低阶层个体由于长期处于不利情境,他们的行动经常受到限制,因此形成了情境主义的认知定向,倾向于认为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受到社会不平等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高阶层由于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富的物质财富,他们受外部环境的限制较少,故而形成了唯我主义(solipsism)的认知定向,将行为和成就归因于个体内部因素 [4] 。相对于高阶层个体来说,低阶层个体更容易受到社会不公平环境的影响。此外,还有研究表明,低阶层个体由于长期处于不利的环境,更容易患情绪障碍,更容易产生负性情绪 [5]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低阶层个体更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Furnham和Cheng的研究表明,客观社会阶层越高的被试,其责任心也越强。这可能是因为客观社会阶层高的家庭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水平和职业地位,从而提升个体的责任心 [6] 。
1.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目前国内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概念尚未达成统一的界定。国外学者Berkowitz等认为社会责任感即帮助他人并不想从中获得回报的行为 [1] 。另外,国内学者也有界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对其在积极主动地承担其社会角色、履行社会义务而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从心理学角度看,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7] 。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就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国外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更多将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公民必须拥有的基本人格,重视实践与基本国情相适应 [8] 。
国内的学者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则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青年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国家的繁荣富强息息相关。新时代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学者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致分为对国家和民族、对家庭和社会、对自我和他人三个维度。其中自我责任感的养成是前提和基础。对自我和他人的责任感包括珍爱生命,努力学习,诚信友善,乐于助人,积极追求有价值的人生等。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集体等。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包括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责任等 [9] 。
1.3. 公正世界信念
公正世界信念是人们普遍持有的一种信念,即人们相信自己所处的世界是公正的,人们得其所应得的 [10] 。这种信念使人们相信自己所处的世界是稳定的,未来是可以预测的,自己能够被公正的对待;公正世界信念能够使人们获得安全感和控制感,并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最终会得其所应得。研究表明,公正的经验会促进个体的社会融合感,并且按照社会规范行事 [11] 。公正世界信念可以帮助个体减少不公正事件对其的消极影响,从而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并促进个体承担起对自己、他人和国家的责任,积极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而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有研究发现,社会阶层可以正向预测公正世界信念,社会阶层越高,其公正世界信念越强。高阶层个体由于拥有充裕的资源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行动自由,受外部环境的限制较少,因此他们越愿意相信社会是公平的。而低阶层个体情况相反。Gabriel和Kathleen综合了过去关于公正世界信念和尽责性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公正世界信念正向预测个体的责任心 [12] ,同时在Wolfradt和Dalbert的研究同样证实了该观点 [13] 。公正世界信念与责任心之间存在正相关,并且公正世界信念有利于提高个体的适应功能同时还能提升个体的共情能力。其次,个体在遭遇不公正事件威胁时,公正世界信念有助于缓解不公正事件对个体的消极影响 [14] ,从而增加了个体对世界的可控制感,使人们更愿意相信社会是公正的,因此更愿意按社会规范行事。黄四林等人认为公正世界信念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为一个人有多大程度的动机去认真行事,很可能与他或她认为这些行为最终会得到回报的程度有关。当个体认为世界对自己是公平的,并且自己的行为最终会得到回报,能个体更有可能对他人或社会负责。公正世界信念为个体提供了一个认知框架,是个体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来解释生活中发生的负性事件 [15] ,因而对个体具有重要的适应功能。对社会公平的认知是将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的纽带,增强个体的公正世界信念不仅可以减少个体不道德行为的发生,还会增强个体的社会责任感。
1.4. 成长经历
成长经历是指一个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所经历的特殊的生活事件,包括童年时期的虐待等不良事件、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等。青年期是人生和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年大学生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因此其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Kraus的社会认知理论 [3] ,处于不同阶层的个体其成长经历也不相同。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所导致的认知倾向的差异会进一步影响个体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感知的方式 [16] 。低阶层个体由于资源匮乏,对生活缺乏控制感,更容易依赖他人;相反,高阶层个体更追求自由和个人独立 [17] 。研究表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受到个体身心发展、家庭和学校教育以及经济和文化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大部分生活经历是在学校中渡过的,因此该群体的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分析选择能力相对薄弱,并且对自己所处的社会角色没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同时还伴随着个体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 [18]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发展水平。还有研究表明,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学校的教育方法和体制也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公正世界信念与大学生成长经历存在显著相关。公正世界信念在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生活事件经历的越多,会导致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水平降低,增加其抑郁风险 [19] 。那么公正世界信念是否会通过影响大学生对负性成长经历的认知从而影响其社会责任感的水平是本研究所要探究和分析的。
综上,本研究通过对社会阶层、公正世界信念、成长经历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问卷调查来探究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公正世界信念和成长经历在社会阶层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中的链式中介作用。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309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126人,女生183人,平均年龄为20.85 ± 1.50。
2.2. 研究工具
2.2.1. 主观社会阶层
采用主观社会阶层量表(MacArthur阶梯量表),该量表是十级阶梯量表,让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属于哪级梯阶 [20] 。01是梯子的最底层,代表社会阶层最低层,10是梯子的最高层,代表社会阶层最高层。
2.2.2. 公正世界信念
采用周春燕编制的成年公正世界信念量表 [21] ,该量表由自我现在、自我未来、他人现在、他人未来4个维度构成,共15个条目。量表采用6级计分,(1 = 非常不赞同,6 = 非常赞同)得分越高表明公正世界信念越强。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
2.2.3. 成长经历
采用刘贤臣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该量表由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6个维度构成,共27个条目 [22] 。量表采用5级计分,(1 = 无影响,5 = 极重)得分越高表明应激强度越大。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9。
2.2.4.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采用赵兴奎编制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卷,该问卷由家庭责任感、世界责任感、国家责任感和团体责任感4个维度构成,共14个条目。量表采用5级计分,(1 = 完全不符合,5 = 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社会责任感越强。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 [23] 。
3. 结果
3.1. 大学生社会阶层、成长经历、公正世界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的相关分析
对社会阶层、公正世界信念、成长经历及社会责任感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见表1)。结果表明,社会阶层与成长经历(r = 0.13, p < 0.05)和公正世界信念显著正相关(r = 0.18, p < 0.01),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显著负相关(r = −0.19, p < 0.01);成长经历与公正世界信念显著正相关(r = 0.24, p < 0.01),成长经历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显著负相关(r = −0.52, p < 0.01);公正世界信念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显著负相关(r = −0.21, p < 0.01)。

Table 1.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class, growth experience,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表1. 大学生社会阶层、成长经历、公正世界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的相关分析
*代表p < 0.05;**代表p < 0.01;***代表p < 0.001。(同文中所有表格)
3.2. 社会阶层、公正世界信念、成长经历对社会责任感的回归分析
在控制性别、年级和学校的情况下对各个变量之间进行回归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公正世界信念显著正向预测成长经历,显著负向预测社会责任感;社会阶层显著正向预测公正世界信念,显著负向预测社会责任感;成长经历显著负向预测社会责任感,ps < 0.01。

Table 2. Regression analysis of variable relationship in the model
表2. 模型中变量关系的回归分析
3.3. 公正世界信念及成长经历的中介效应检验
为探究公正世界信念及成长经历在社会阶层对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中的作用,进行中介检验。采用 SPSS宏程序PROCESS的模型4,Bootstrap样本量选择5000,在95%置信区间下,控制性别、年级和学校后,分别对公正世界信念、成长经历进行中介检验。
当公正世界信念作为中介变量时,间接效应部分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95% CI [−0.03, −0.01],这表明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为−0.01。控制中介变量公正世界信念后,自变量社会阶层对因变量社会责任感的直接效应仍显著,95% CI [−0.19, −0.01]。因此,公正世界信念在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当成长经历作为中介变量时,间接效应部分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95% CI [−0.29, −0.01],这表明成长经历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为−0.14。控制中介变量成长经历后,自变量社会阶层对因变量社会责任感的直接效应仍显著,95% CI [−0.71, −0.07]。因此,成长经历在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3.4. 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采用的是SPSS宏程序PROCESS中的模型6对数据进行分析,重复抽取样本5000,默认95%的置信区间,进一步检验公正世界信念和成长经历在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控制性别、年级和学校后,结果表明,公正世界信念和成长经历在社会阶层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具体而言,间接效应由三条路径产生的间接效应组成:第一,社会阶层→公正世界信念→社会责任感产生的间接效应为−0.01,置信区间包含0,95% CI [0.04, 0.01],这表明公正世界中介效应不显著;第二,社会阶层→成长经历→社会责任感产生的间接效应为−0.03,置信区间包含0,95% CI [−0.07, 0.01],这表明成长经历中介效应不显著;第三,社会阶层→公正世界信念→成长经历→社会责任感产生的间接效应为−0.01,置信区间不包含0,95% CI [−0.03, −0.01],这表明公正世界信念和成长经历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见表3)。

Table 3. The Bootstrap95%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the mediation effect path
表3. 中介效应路径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
4. 讨论
近年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问题,越发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由于其生活环境的特异性和生活方式的单一,导致其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对社会赋予自我的社会角色没有充分的认知 [18] ,从而导致其社会责任感水平较低。同时疫情伴随着生活环境的局限和人际交往的缺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只关注自身,而忽视社会责任感形成和培养。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成为高校大学生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社会阶层、公正世界信念及成长经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阶层、公正世界信念及成长经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并且进一步证实了公正世界信念和成长经历在社会阶层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根据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公正世界信念显著正向预测成长经历,显著负向预测社会责任感;社会阶层显著正向预测公正世界信念,显著负向预测社会责任感;成长经历显著负向预测社会责任感。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不一致 [24]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由于环境的影响,低阶层个体形成了情境主义的认知定向,而高阶层个体形成了唯我主义的认知定向。这种认知定向会影响个体对自我与社会关系的认知从而影响个体的社会责任感 [25] 。另外,个体的公正世界信念越强,越安于现状不愿意付出努力去改变社会现实,缺乏社会责任。公正世界信念与社会阶层和成长经历均显著正向正相关,并且社会阶层正向预测公正世界信念,公正世界信念正向预测成长经历。社会阶层越高,被试的公正世界信念越强;个体的公正世界信念越强,负性生活经历对被试的影响越大。周春燕等人的研究表明,个体在遭遇不公正事件时,公正世界信念有助于缓解不公正事件对个体的消极影响。
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公正世界信念和成长经历均在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社会阶层可以通过影响个体的公正世界信念或改变个体负性成长经历对其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个体的社会责任感。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即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越强,越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或帮助他人。根据公正感理论,个体的公正感越强,就越相信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当前的不利情境,从而增强了个体的社会责任 [26] [27] 。此外,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产生社会不公正感,较强的公正世界信念有助于帮助个体缓解不公正事件的消极影响 [14] ,从而增加个体对世界的掌控感。此时,相较于低公正世界信念的个体而言,高水平的个体更愿意相信这个世界是公正的,因此其更愿意按社会规范行事。此外,父母的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成长经历都会影响个体的社会责任感,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母亲拒绝否认显著负向预测社会责任感 [28] 。本研究还发现公正世界信念和成长经历在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即社会阶层可以依次通过影响个体的公正世界信念和成长经历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相似,还有研究表明,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学校的教育方法和体制也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公正世界信念与大学生成长经历存在显著相关。公正世界信念在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生活事件经历的越多,会导致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水平降低,增加其抑郁风险 [19] 。那么公正世界信念是否会通过影响大学生对负性成长经历的认知从而影响其社会责任感的水平是本研究所要探究和分析的。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个体建立了公正的认知结构后,就会自觉调整自己对人际交往的态度,并在对该情景正向理解的情况下发生行为与价值观的变化,自觉产生社会责任 [29] 。即公正世界信念通过影响个体对成长经历的认知态度从而影响社会责任感。此外,公正的认知结构会增加负性成长经历对个体的影响,是个体产生不公平感从而影响个体的社会责任感。
5. 结论
社会阶层可以直接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影响个体的公正世界信念进而影响负性成长经历对个体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个体建立了公正的认知结构后,就会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并在对该情景正向理解的情况下发生行为与价值观的变化,自觉产生社会责任。
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社会阶层、公正世界信念、成长经历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系。但是研究结果是通过横向研究获得的,还需要通过纵向研究等方法进一步探讨这些变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系的动态变化过程。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通过纵向研究的方法探讨这些变量对不同阶段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30] 。
致谢
感谢文章中索引文章作者在相关领域的贡献以及对本文思路的启发,感谢参与本研究数据收集和撰写的同门们的努力和付出,感谢相关项目对文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