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日语课程的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of College Japanese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DOI: 10.12677/VE.2023.123047, PDF, HTML, XML, 下载: 146  浏览: 788 
作者: 黄伟明: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 湛江
关键词: 大学日语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线上线下College Japane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Online Offline
摘要: 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大学日语课程有必要有机地融入思政教育,使大学生在学习外语知识及拓宽其国际视野的同时,提高其利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故此,本研究就如何在大学日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教学实践探讨。该教学实践通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这三方面入手,将线上、线下教学形式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阶段和各项活动中,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线上及线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去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及相关思想。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test needs of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Japanese courses, so that college students can not only learn foreign language knowledge and broaden their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but als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use foreign languages in telling stories about China. Therefore,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Japanese courses and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This teaching practice start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odels, teaching evaluation”, integrating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ls into various stages and activitie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organically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guiding students to continuously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nd related ideas.
文章引用:黄伟明.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日语课程的教学实践[J]. 职业教育, 2023, 12(3): 307-311. https://doi.org/10.12677/VE.2023.123047

1. 引言

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1] ,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教学不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互融通,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形成协同效应。

其中,要注重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这是因为外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外语“课程思政”必然是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 [2] 。故此,在外语教学中要注重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发挥外语课程“思政”育人的价值引领作用。而大学日语作为外语的一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发展,任课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 [3] 。

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大学日语课程要转变传统的孤立的、纯粹的语言教学的传统模式,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入思政教育,使大学生在学习外语知识及拓宽其国际视野的同时,更深刻全面地认识中日文化溯源,坚定其文化自信,提高其利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成为符合当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 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考日语生的增加,开设大学日语课程的高校也随之大幅度增加。但是当前的大学日语课程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课时量不足的问题。有研究在对各大高校的大学日语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学日语课程存在课时偏少的问题。大多数高校将大学日语课程设置为一周4学时,而有些高校的大学日语课程仅为一周2学时,并且各大学日语课程基本上都是只开设两个学年 [4] 。在这样课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大学日语的任课教师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只能侧重单词、语法的讲解而难以兼顾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实现课程思政等的人文教育效果。

其次是学生日语基础的差距大。在开设大学日语课程的高校,日语高考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可选择学习大学日语代替公共英语课程。这些学生虽然在大学前都有过日语学习的经历,但有着不同程度的日语基础 [5] 。根据这些学生的日语能力,可分为基础、中级、高级这三个级别。由于学生日语基础较不均衡,对日语方面的吸收力也会有着较大差别。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只注重单词及语法方面的教学,则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导入文化方面的教育。

基于大学日语课程的现状,有必要将思政教育融入该门课程的教学中,但当前对该门课程的思政教育研究及关注仍然不足。通过调查知网上与课程思政相关的研究论文等可以发现,与英语相比,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大学日语课程思政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必要加强大学日语课程思政建设及研究 [4] 。故此,本研究就如何在大学日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教学实践探讨。

3. 教学设计

笔者所任教的高校,针对日语高考生开设了大学日语课程,一周4学时,每学期18周,共开设三个学期。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的日语基础差距较大,且理工科学生人数较多。这些学生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对日本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笔者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这三方面入手,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进日语教学当中。首先,对教学评价标准进行重新设计。以往该门专业课程的考核标准分为两部分,期末成绩占60%,出勤率以及作业、期中测验成绩等为平时成绩,占比40%。此考核标准更侧重的是考核学生在专业知识部分的表现,而忽略了考察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内化情况,不利于课程思政的推进。故此,笔者将有关人文素质方面的考察纳入教学评价标准中。期末成绩依然占比60%,但期末考试在主观题部分加入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例如将相关文化的描述进行中日互译,引导学生平时给予重视。另外,平时作业不仅是单向地完成日语相关的练习,还要对中国文化及思想进行思考,并结合传统文化进行视频制作及课堂展示等。在新学期开始前,告知学生该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使其给予重视,促进其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其次,结合教学内容,找到思政教育与日语教学的切入点。在备课阶段,将教材中的文章内容、新语法及单词等进行分类,将本学期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分为“文化,经济,政治,生态”等几大板块。之后挖掘每个板块中涉及到的思政元素,再对应地收集好与教学内容相关体现中国文化的图片及视频等资源。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将这些文化及思想有机融入到教学中。例如通过翻转课堂、团队讨论法等,让学生对中日的传统艺术、风俗习惯等不同进行讨论,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进课堂活动中,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并结合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主题升华。

此外,采用线上 + 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堂细分为:“课前线上学习,课中面授互动,课后实践应用”三个学习阶段进行教学。由于该门课程的教学时间十分有限,若仅依靠线下的面授教学模式,时间紧凑,难以实现同时完成专业知识的讲授及思政教育的拓展。故此,笔者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部分及相关的思政资源在课堂前发布至线上平台,并提前布置好教学任务,供学生预习及做好参与课堂活动的准备。这有利于节约线下课堂中的讲授时间,腾出更多时间让学生结合中国文化进行相关的日语翻译等课堂活动,课后再通过教学平台发布作业,增加学生应用日语的机会。

4. 教学实践

笔者基于以上的教学设计,对大学日语课程进行了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教材《新世纪日本语教程(初级)》第17课——“男尊女卑的国家?”为例,结合教材内容,将线上、线下教学形式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阶段和各项活动中,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线上及线下的教学中。

4.1. 课前线上学习阶段

课前主要是对该课所涉及的社会文化、以及日语动词的变化规律进行知识输入,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预先调查相关的文化、制定学习计划,确保课中跟上教学进度及参与进课堂活动。在授课前,教师在平台发布学习任务:1) 掌握该课新单词,并了解词汇背后蕴含的文化,完成线上单词运用练习;2) 线上讨论:日本是否是男尊女卑的国家?日本的家庭观念与中国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发布任务完成后,教师上传该课相关的学习资源,包括语法的讲解视频、相关的中日文化差异的文章、在线练习题、词汇的拓展等,学生可结合自己的情况,自主安排线上的学习时间和进度。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随时在讨论区留言提问,教师线上给予答疑,其他同学亦可以参与其中进行留言讨论,形成良好的线上互动氛围。随后,教师通过平台数据统计查看每位学生的学习时长和学习进度,了解学生对该课的学习情况。通过汇总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作业情况的数据分析,以及结合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反馈情况,教师修改线下教学方案和设置对应的教学活动。

4.2. 课中面授互动阶段

课中的面授教学,主要就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与学生进行探讨,通过各种课堂活动,促进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由“知识的输入”转化为“知识的输出”,以及提供学生使用日语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以及日语的运用能力。

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学习建议。之后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如造句、翻译等,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该课的新词汇及语法的理解。第17课的文章内容主要是介绍在日本家庭中丈夫与妻子的地位随着不同时代所发生的变化,结合该课的内容,在完成重难点知识的教学任务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日本有着什么样的家庭观点?这些观念与中国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由于课前线上讨论已经让学生有所准备及形成了一定的观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的讨论活动时,得到较多学生积极发言,有些学生还通过预先收集好的关于日本职场中的男女比例等数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对学生所阐述的关于日本社会、以及中日家庭观的不同之处的观点,进行小结及主题升华,强调要传承中国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传统家庭美德。最后,回顾本课所学的单词及语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并布置课后任务使学生运用日语进行实践。

4.3. 课后实践应用阶段

课后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日语进行实践应用,巩固所学的知识点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中日文化的内涵。在本课的《豆知识》部分,是关于日本的代表文化——花道及茶道的介绍。课堂上,通过共享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感受日本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也使其了解这些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设定课后任务为:与小组成员共同制作出用日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视频。

随后,学生之间成立小组,组员之间分配任务,在收集好中国文化相关的素材后,运用各种软件,制作出3~5分钟的小视频。最后运用日语对视频中所涉及的中国文化进行说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视频制作后,提交到线上平台。教师通过平台数据监测学生课后任务完成情况,并通过批阅作业了解学生在运用日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情况。此外,在征得学生的同意下,优秀学生作品会作为数字化资源共享于线上供大家继续学习,形成线上线下联通的教学资源链。本次视频的制作过程发挥了学生创造力及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也使学生夯实语言基础,提高日语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

5. 结语

在外语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传承中国文化,发挥外语优势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但传统的教学只侧重专业知识的讲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故此,本研究基于时代需求及专业特色,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进行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进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去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及相关思想。另外,本研究基于大学日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找到思政教育与日语教学的切入点,之后结合线上 + 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学生实时进行专业知识及思政教育方面的资源共享,促使学生不断运用日语去探讨中日文化的差异及思想差别。通过这些举措,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断提高日语能力、在日语应用过程中学会跨文化交际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中国文化及思想。这可以增强其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亦有利于培养出有着国际视野又具备爱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

本文是广东海洋大学2021年教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基础日语》课程教学研究”(01020116210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023-04-01.
[2] 张敬源, 王娜.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J]. 中国外语, 2020, 17(5): 15-20+29.
[3] 宫琳菁. 基于“工具性 + 人文性”的大学日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J]. 商洛学院学报, 2022, 36(5): 85-90.
[4] 祁福鼎, 于春堂, 苏娜. 大学日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以大连外国语大学公外部教学实践为例[J].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2, 10(3): 28-37.
[5] 孙凤龙, 丁雯婷. 公共外语课程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公共日语课程为例[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5(24): 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