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The Value Implications of Labor Education
DOI: 10.12677/AE.2023.136522, PDF, HTML, XML, 下载: 271  浏览: 2,905 
作者: 鲍炜文, 何成雨, 李 城: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绍兴
关键词: 劳动教育价值意蕴《庄子》Labor Education Value Implications “Zhuangzi”
摘要: 随着“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提出,劳动教育以“主角”身份正式登上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舞台。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从各方面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建议,明确强调了学校劳动教育所肩负的特殊使命。本文从《庄子》修养工夫论的角度来解读当代的劳动教育改革政策,并探讨劳动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从而助力我国劳动教育进一步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proposal of “building an education system for the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of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esthetic and labor”, labor education has officially entered the stage of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as the “protagonist”. In March 2020,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Opinions on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s in the New Era, which provides specific guidance and suggestions for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from all aspects, and clearly emphasizes the special miss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schools.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contemporary labor education reform poli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Zhuangzi’s cultivation theory of work, and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ways to carry out labor education, so as to help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abor education in China.
文章引用:鲍炜文, 何成雨, 李城. 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J]. 教育进展, 2023, 13(6): 3311-331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6522

1. “忘我”悟道遇大德:劳动教育的初心

现代社会更强调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而非面向全体成员对劳动重要性的单纯弘扬。由此可知劳动教育改革始于对劳动进行正确的引导的迫切需求。当今时代,“劳动分贵贱”“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错误劳动观层出不穷,在令人担忧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使得学生长大后以劳为荣,变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庄子》有关劳动者的寓言暗含了它的劳动观与教育观,通过劳动故事来凸显劳动教育的本真。其中塑造的各型各色的劳动者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外天下”“外物”“外生”,是安心做事,无暇顾及功利之念的“真人”。百里奚身为牧牛者“爵禄不入于心”,凭借精湛的养牛技术把牛养得又肥又壮,吸引了无数国君的注意,最终成为了名扬四方的贤臣;驼背老人粘蝉心无旁骛,身手如同枯枝,好似与抓蝉的竹竿融为一体,抓蝉如同捡东西般容易;善水之人遗忘了对水的恐惧,与水合二为一,游泳好似鸭子没入水中……“是以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1] “真人”不是与世隔绝、清静无为的人,而是不以功利目的从事生活实践和劳动实践,在过程中达到“忘我”境界,并以此获得思想自由和精神幸福的人。

我们会发现,在劳动中真正精神解放取得成功的人,并非一个在意从劳动中既得利益、追求并占有大自然的功利人,而是利用劳动者本身的生活经验去领悟其中的奥妙,并经由“忘我”而取得与大自然的一致的至德之人。劳动者们只有搁置是非、彼此、成见等,才能看清、把握并真正融入事物之间。劳动过程中的“忘我”,意味着对事物内在运行规律与尺度的绝对尊重,唯有如此,劳动者才能通过身体活动达到精神悟道的境界,进而实现人全身心的解放,与大德相遇。

2. 打破桎梏寻“本然”:劳动教育的构建

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了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突出强调了劳动教育的思想性。“真人”的不同寻常之处就在于他们在体悟劳动的过程中,将自身融入到了自然法则之中,而这是需要时间静心沉淀,无法通过预设好的课时与教育目标一蹴而就的。“忘我”的劳动者追求的是高度自然主义的劳动,劳动本身就是潜心悟道的过程,无法通过机械抽象的知识教育传授给他者。在指导思想下,劳动教育成为了边界清晰、目的明确的教育活动,这虽然有助于教师把握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但容易使得劳动教育畸变为技术训练的手段,而不是学生感悟自然、贴近生命的指南针。学校劳动教育的当务之急是打破劳动教育框架化的桎梏,复归劳动教育的初心:劳动是发现生命规律、追寻做人本真的必然途径。

正如《中庸》所言:“修道之谓教。”我们需要认识到,劳动教育并非注重说辞、无所谓交互的纯粹说教与技能传递,乃是需要结合具体事例阐述与切身探索的道与大德的追寻。在学生对劳动教育所知甚少的时候,教师更应当做的是“忘我”能力的引导和学生天资的挖掘。劳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切身投入社会实践,使他们意识到劳动是身心元元本本参与的过程,更要使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升华,与大德相遇追寻“本然”。庖丁为文惠君宰牛,凭借精神和牛共鸣,解剖发出的每一种声音都合乎音律,由解牛所得的快感,乃是牛的骨肉一下散开时提刀站立,举目四望的志得意满。这是在他顺应自然、择隙而进时所得到的精神享受,是自我价值的高度实现,但又为什么会如此呢?庖丁放下刀回答说,他所喜欢的道,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解剖技术,更是对事物规律和自身价值的探寻。由于“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身欲行” [2] ,庖丁的解牛,成为了他“无所束缚的精神游戏,他的精神由此而得到由技术的解放而带来的自由感与充实感。” [3] 通过具体的叙事案例让学生自己结合生命经验去感悟修道的过程,进而在劳动过程中进行“忘我”的引导,与“本然”和合,不仅可以使劳动的过程更精进,创造劳动者本身,更能够可以起到心旷神怡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功能。劳动教育只有在不忽视教育目的导向作用的前提下提供感悟、创造的空间,直接让作为劳动者的学生进入际遇当中探寻“本然”,才能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劳动者。

3. 回归劳动立“真人”:劳动教育的正途

2020年3月,教育部就《意见》相关规定将劳动课列为大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4] ,尝试了诸如“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素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多种关于劳动教育的课程形式,但总成效并不突出。劳动教育在“唯分数论”的今天,更多地被狭义为技术教育、娱乐活动和强身健体的手段,甚至成为了惩罚犯错学生、强迫学生去接受体力锻炼的外在手段。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劳动教育的初心受到了颠覆,在实施过程中也困难重重。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思索劳动教育实施的正途。

放眼当下,《庄子》中作为“真人”的劳动者,更像是一个绮丽的粉色泡影。他们虽然大多从事体力劳动,但没有明确的社会分工倾向与目的论指向,这放在现实社会看来或许有点空想主义和不可复制。庄子修养工夫论提倡的关于劳动的知识也是不可传授的:劳动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事件,与劳动者的生命经验密切相关。由此可见,这种操作性相对较低的哲学思想让我们很难适从。在急需给予新时代青年正确的劳动观引导的今天,庄子修养工夫论更能给予我们的启发是:劳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劳动,更要使他们“忘我”享受劳动,进而探寻劳动的意义,成就更好的自己。

(一) 提供创造空间

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劳动教育更侧重于培养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新时代劳动者。但这并不代表着劳动教育只需要运用课堂上课、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思想的灌输,因为无论是劳动观念,还是劳动经验,亦或是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培养都离不开劳动实践身体力行带来的真正的劳动体验。学校劳动教育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将碎片化的家庭与社会劳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劳动的平台。

当今劳动教育总是“空心化”与劳动教育受空间的局限脱不了干系,无论是百里奚专心喂牛、老人熟练粘蝉都需要田间地头或是生产车间予以支持,只有着重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劳动体验和劳动实践,才能进一步助力学生将抽象的劳动观念转化为能动的劳动习惯与劳动思维。劳动教育创造空间的拓宽不仅可以采取加强校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校社联合的方法,使学生走入社区、工厂、企业投身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活动,将宝贵的社会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运用。劳动教育形式的多样与内容的丰富,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加强劳动不等同于技术的观念培养,学会劳动、认同劳动,进而达到“忘我”的境界,回归劳动教育的初心。

(二) 鼓励劳动体悟

针对被学校森严的制度堡垒层层包裹的青少年个性郁抑、思维固化等问题,劳动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忘我”体验,探寻生命存在的意趣所在,实现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如果光盲目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不给予适切学生的引导并给予学生身体力行投入其中的氛围,那么提供再好的创造的空间也无济于事。

我们的劳动教育总是将各个环节安排地过于紧凑,这虽有利于课堂节奏的层层递进,但从长远来看,这也使得学生失去了很多静心思索的空间,只有在劳动的过程中慢下来,安心沉醉于眼前的劳动,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忘我”的状态。劳动教育应当基于现有资源,充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合适的劳动内容。即学校里,课程中有实践,在确立劳动内容投入实践的同时一张一弛地进行劳动教育的课程设计,使学生不仅在紧凑的导入环节掌握最基本的劳动技能;社会上,实践中有理论,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时间支配权的实操环节潜心练习,进而找到独属于每一位学生的劳动的意义。只有当学生真正热爱、投入劳动,他们才会进一步探寻背后的事物规律,自然而然地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4. 结语

基于《庄子》修养工夫论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有利于进一步指导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开展,对于重新理解劳动教育的初心,探究劳动教育的构建和思索劳动教育的正途都有着重大的思想启迪。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路传颂. 自我修养与劳动——论《庄子》的反异化思想[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3(4): 159-163.
[2] 郭庆藩. 庄子集释[M]. 北京: 北京中华书局, 1985.
[3] 王夫子. 庄子解[M]. 北京: 北京中华书局, 1981.
[4]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教材[2020] 4号) [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