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哲学视角看待新时代美育工作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DOI: 10.12677/AE.2023.136527, PDF, HTML, XML, 下载: 222  浏览: 332 
作者: 李 城, 鲍炜文, 何成雨: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绍兴
关键词: 新时代美育教育反思评价New Era Aesthetic Education Reflective Evaluation
摘要: 美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这个强调知识经济以及创新的时代,如何认识并放大美育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下的作用值得我们反思探究。本文从教育哲学视角看待新时代美育工作,探讨了相关政策出台之具体内容、动力、影响及意义,并提出相关反思和评价,以期为探讨美育工作提供借鉴于参考。
Abstract: The issu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rns in education. In this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innovation, it is worthwhile to reflect on how to recognize and amplify the rol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is paper, we look at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discuss the specific content, motivation, impact and significance of relevant policies, and propose relevant reflections and evalua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xploring the work of aesthetic education.
文章引用:李城, 鲍炜文, 何成雨. 从教育哲学视角看待新时代美育工作[J]. 教育进展, 2023, 13(6): 3337-334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6527

1. 引言

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文件着重指出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从教育哲学角度来看,美育的进一步开展对于提高民族的审美素养与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进一步增强了美育工作,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有着重要的进步意义。该政策的开展有利于各层面对于美育工作开展的重视,将美育工作真正贯彻。以下将从相关政策出台的动力以及意义、文件具体内容以及影响、相关教育哲学方面的反思评价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2. 政策出台之动力及意义

美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美育即美的教育,而美又是人类价值评价的重要标准。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美学理论的辨析中,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既延续了古典哲学中对于美的深刻理解,又在其中融入了许多新颖观点,如劳动和美之间的联系、美的本质、以及它对于实现全面发展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正是这些板块构成了美育理论以及实践的重要基础,为当今我们开展美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然而,由于现当代教育的出发点以及主导其发展的各种关键因素,导致现代教育会更加注重于知识的教育以及伦理的教育,而往往忽视了对于美的教育。

我国最早于民国初年,由蔡元培先生将美育的概念列入教育宗旨,他指出“以美育代宗教”,对于推动20世纪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美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 [1] 。而在21世纪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富有个性化、审美化、创造性的人才加入社会的建设当中。为此我国指出“五育并举”的思想,指出了美育对德育等其他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我国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而加强大中小学的美育工作正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今将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纳入中考,进一步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意义,尤其是艺术美育方面,通过欣赏艺术,开展艺术的实际操作以及技能训练,有利于培养人的审美创造力,开拓人的思维,并且在对于想象力、专注力以及内心自由方面有着深远影响。而纳入中考的举措有利于督促各层面落实好美育政策,有利于让学生能够真正在学校学习中感受音乐美术的魅力,进一步开拓思维,从而促进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够学有所成,真正落实好全面发展教育,对学生学习有着深远影响,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落实好美育政策还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使他们不会只学习学科课程与此同时,学习艺术类课程还可以放松学生们的心情,使学生们在课上陶冶自己的情操,享受美术抑或是音乐、书法带给自己的乐趣,感受艺术带给自己的熏陶和魅力。

而在相关政策出台之前,我国美育建设并未能跟上经济建设的步伐。在学校师资方面,不少学校尤其是小学、初中音乐老师、美术老师十分缺乏,甚至存在一位老师教多门学科的情况出现,音乐、美术课程仅仅作为“搭配课”,由语文、数学等主科老师代为教学,学科教学的专业性不强,说明学校更重视入学率,学科优秀率,从而导致对于美育工作的开展过于忽视,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深入感受到美育课程的魅力,导致课程对学生创造性以及思维的开拓性等方面的帮助少之又少 [2] 。而将音美体考核纳入中考,以分数的形式呈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校、家长对孩子该方面能力培养的重视,而学生会在艺术类课堂上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在艺术类课程上投入一定的时间,从而达到美育的相关教学目的。

3. 政策具体内容以及影响

在美育工作开展方面,政策指出要将美育工作有机整合进教学内容,全面完善办学条件,积极完善好课程评价机制,保质保量上好艺术类课程。艺术类课程都是人类在劳动生活实践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善开展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配齐配好艺术类教师,丰富艺术类实践活动,与此同时,美育也需要体现时代特征,注重传播中国美学精神,加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例如剪纸、民乐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学科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核心素养,了解更多中国传统艺术知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将中国传统美学以及其蕴含的内核内化于心,外化于专业学科学习当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有利于做实做好美育工作,将美育概念深入人心。并且还要让美育在中小学中有意、有序地予以渗透.教育工作者要做到言传身教,使学生善于去发现、发掘生活中的各种美。该政策出台之后,大中小学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对于师资力量的匮乏问题,艺术类老师数量高速增长,质量也不断提高。在对于艺术类老师的招聘中,市政府也提供了相应岗位的编制,吸引艺术类人才的到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万丽君在接受专访回应社会关切时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教师比例已为7.5%,而九年义务教育的艺术课时数占比标准是9%~11%,艺术教师数量还有1.5%的提升空间。社会各界表示在师资力量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有利于学校对艺术类老师的重视和关注,也会对这类课程加大投入,让教师们在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时,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们对于艺术类课程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美育工作,使得整个社会都充满良好的风气。

其次,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巡视员万丽君在杭州师范大学调研美育工作时表示,艺术类的中考不会增加考试负担,会更加着重于艺术类课时能够保质保量地开展,考试内容即为学习内容,学校教什么,我们就考什么。从试点情况来看,学生在中考时能够在艺术类考核的总分10分中获得9分的平均分,同时其考核内容着重于考察学生对于音乐美术的基本核心素养,难度不高,只要学生认真上课都能获得高分。学生们不会仅仅局限在文化课上,也不会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文化课当中。在学校,他们能更好地接受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能发展的人才。在这样的措施背景下,考核保障了学生不需要在校外加以培训锻炼,督促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还落实了美育工作,潜移默化地开拓了学生思维,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促进其个体的自我成长。与此同时,在试点过程中,学校美育工作相较之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逐渐开始重视艺术课程的开设,师资力量水平在不断提升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也非常明显 [3]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且加强交流,更加愿意去发现身边环境之美以及身边同学心灵之美,充分体现了美育对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以及对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立的重要作用,更进一步诠释全面发展教育重要意义。

4. 反思与评价

这是一个强调知识经济以及创新的时代,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认识并放大美育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下的作用值得我们反思探究。学校可以将艺术类课程划分为第一课堂美育和第二课堂美育,并在开展相关艺术类课程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4] ,在第一课堂方面,学校可以让学生们在美术课程中可以通过鉴赏中国、外国的美术作品,简要了解美术中的类型以及美学历史;在书法课程中体悟中国文字的巨大魅力,在音乐课程中了解各国不同的民族音乐,了解不同的曲调,教师可以从旋律出发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流露出的异国风情或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喜怒哀乐。通过大量的鉴赏让学生积累其自身对于相关艺术内容的感受、经验,从而提高其审美水平,让学生能够在专心研究单个事物中同时也能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从多个角度出发来了解分析事物,这对于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有着重大意义。除此之外,培养第一课堂美育可以让学生具备基本的美学理论基础,掌握审美的钥匙,并在开阔其视野的基础上,提高其审美和人文素养。在第二课堂方面,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趣,通过讲座沙龙、艺术类社团等方式培养学生们的美育,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让美育课程做到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和时代接轨。

参考文献

[1] 蔡元培.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J]. 教育杂志, 1912(11): 3.
[2] 王宇, 杨治平, 肖知潞. 以美育人 向美而行[J]. 贵州日报, 2023-04-03(010).
[3] 孙勇, 范国睿. 我国学校美育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教育科学研究, 2018(10): 70-75.
[4] 李疏贝, 张天骄. 新时代高校美育的问题辨析与发展路径[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0, 12(4):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