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思考
Reflections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Cultivating Virtu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AE.2023.136557, PDF, HTML, XML, 下载: 125  浏览: 179 
作者: 叶 丹: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高校教育立德树人高质量人才Higher Education Cultivating Virtues High Quality Talents
摘要: 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可以看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办好中国高校,创办世界一流大学也是我国面临的新的挑战。中国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就必须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教育实效,使教育在民族复兴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地位。
Abstract: The speech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onfere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mphasiz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run Chinese sociali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ll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It is also a new challenge for China to ru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ll and establish world-clas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realize whole-course and all-round education, China must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sociali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give education its due importance in the national rejuvenation.
文章引用:叶丹. 对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思考[J]. 教育进展, 2023, 13(6): 3517-352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6557

1. 引言

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1] 。”由此可见,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我国高校的教育水平即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期待,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是我们共同面对的时代任务。

2. 我国高校教育基本现状

2.1. 我国高校教育的现状分析

高等院校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业余大学、职工医学院、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等。同时,我国的高校又有民办和公办两种属性。从高校的定义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数量比较多,而且各院校各有所长,中国的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校扩招使得人们接受高校教育的机会大大提高,但是扩招之后也带来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是“学校资源的不均衡和有限性,不均衡现象不仅存在于学校之间,也存在于学校内的不同学院、专业;有限性是指国家对于高校的扶持资金和政策都还有不充分的地方” [2] 。学生增多和资源的有限性使得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水平不能得到的保证。在互联网信息大爆炸背景下,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在的大学生在互联网上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价值观,“网红”远比国家领导人更引得学生关注,微博远比“学习中国”的使用率高,娱乐新闻更比政治新闻更吸引学生的兴趣。不仅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混乱现象极大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发展,教学机制也是造成现有高校教育认同度低的重要原因。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育效果,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我国高校的性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国,各高校的公共必修课都有思政课,但是从相关专家的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大多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重视度不高,普遍认为课中所讲的理论是大、空,和自己生活没有太大关系。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中国的公民,接受和认同中国的意识形态教育是必要的,但是相比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国外的享乐主义在高校更有“市场”“躺平”现象在高校就是享乐主义的表现。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一定要明确“为谁培养人”。高校思政课如何生动有趣,是我国高校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2.2. 坚持“立德树人”是中国高校教育发展的应有之路

2.2.1. 坚定新时代、新要求

从中国优秀的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教学机制等都是不同的,比如汉武帝创立的“太学”,洋务运动时期的“京师同文馆”都独具时代性,每一代的学校教学都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联系。因此,中国高校的发展也必须要有时代性,新时代要进行创新以求更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高校教育进行了多次的改革,高校的种类也丰富多样,学科划分越来越细,那是因为,我国社会发展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并且划分重点高校、普通高校、艺术类高校等更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那么,从习总书记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中国高校教育迎来了新时代。首先是中国梦的历史任务,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大蓝图,高校作为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机构有着重要的地位。习近平同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主题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这里的“新局面”就体现了我国高校有了新的要求。所以要创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就必须放在这样新的时代背景之下。

2.2.2. 明确高校社会主义的性质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校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国高等教育的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 。”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就指出了我国高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性,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是在新时代创办中国高校的原则,更是立德树人育人的底线要求。

3. 推动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原因分析

3.1. 历史背景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背景之下,造就了很多优秀的文化,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拥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于当代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有利于现代社会和谐,儒家的“仁”也符合我国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孙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是指导在现代竞争中取胜的有效战略,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的高校的中国特色是包括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高校即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应用。

3.2. 时代要求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走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走的道路也必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要实现第二个100年的目标还需要很多高质量的人才,中国独特的国情和发展道路要求我们的人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才,比如,我国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反对西方的个人主义,那么作为一位合格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就必须坚持集体主义,要有奉献意识。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对我国的市场经济提出质疑,在这些质疑声中,高校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在多元价值竞争的今天,坚定高校社会主义性质,弘扬社会主义都是应对新时代意识形态挑战的要求。

4. 关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对策分析

4.1. 顶层设计坚定社会主义性质

习近平强调“中国的高校必须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1] 。”高校要坚持为中国培养人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人才,这些都是中国高校在发展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性问题,也是我们衡量高校水平的首要前提。要坚定社会主义性质,就要求高校教育的顶层设计就要坚定意识形态,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也要始终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向,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的社会主义人才。

4.2. 丰富教学内容

现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B站、抖音的广泛应用下,更讲究“新”,更喜欢“多样” [3] 。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进行创新,在坚持以专业学习为主的前提下,增设一些培养学生兴趣的学科,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增加的“新”的知识必须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容。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已成文的大家著作、历史文献,可以添加领导讲话,名人日记等内容,只要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又不违背社会主义教育原则的内容都可以引用为教学内容,甚至于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允许范围内选择,其次特别是思政课程,要重视对时政内容的补充,要培养学生关注时政、分析时政的能力,从关注和了解开始,形成学生的时代责任心和使命感。

4.3. 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

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就必须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现在的社会是一个“读图时代” [4] ,单一的教、授形式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在教学形式上要进行创新,结合学科特色开展各种互动,教学地点也不要局限于教室、实验室,可以学习西方在室外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且高校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善于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比如通过翻转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立德树人”就强调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既强调学生思想价值观,也强调学生的能力,“立德”的目的是“树人”二者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翻转课堂能增加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改变学习习惯,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带着问题学。其次要运用丰富的教学平台,如学习强国,学习通等,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和网络平台相结合,让学生能更快的内化相关知识。最后,要重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课程思政是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除思政课程外的另一重要平台和手段,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发挥学校各学科,各部门的教育力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4.4. 严格要求高校领导的行政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校教学水平是师生参半决定的,但是在中国高校发展中,我们必须对学校领导、老师作出要求。“首先,学校的领导老师必须要有坚定地政治信仰,其次,要求深厚的文化水平,最后,要有良好的人品和人生追求 [5] 。”教师是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必须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只要学校的风气好,必然能促进中国高校的发展。学校要重视教师对师德师风要求的学习,校领导要对具体“立德树人”教育相关环节和内容熟练掌握,比如,学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那么相关领导要首先明确什么是课程思政,哪些因素可以调动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以及相关的资源都需要高校领导大力支持。

4.5. 善于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

“立德树人”培养的最终是具有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坚定信仰的人才,社会教育也是学生道德素质,政治信仰,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实习是学生正式走出校园之前的一次试炼,这个阶段既能得到学校的帮助和指导,也能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综合素质,反思自己,在学生第一次正式实践的环节,有的学生会对社会现实产生困惑,对自我进行否定,这个时候学校和企业合力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引导,效果必然显著。

5. 结论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无论是国际竞争还是国家发展,都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的人才,国家的发展靠的是人才,国际的竞争也包括人才的竞争。因此高校教育不能只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更要强调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就需要落实“立德树人”,从顶层设计,到课堂教学,都参与并体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立德树人, 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OL]. 新华社.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3340.htm, 2016-12-08.
[2] 张美华. 提升高校资产使用效率的路径思考——以浙江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为例[J]. 财政研究, 2012(4): 64-67.
[3] 黄薇霖. 我国大学生危机管理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4] 黄纪针. 论促进学生发展的表现性评价[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1): 178-180.
[5] 田慧生, 张珊珊. 关于教师发展性评价问题的探讨——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视角[J]. 中国特殊教育, 2015(3):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