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十四五”以来,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形势面临新的变化,对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当前仍需继续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着力推动普惠性、基础性的民生服务工程建设,使人民享有公平性的基本公共服务 [1] 。只有不断缩小区域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当前的生活需求,提高全体民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目前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仍存在发展不均衡,与经济水平、社会发展不适应等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仍存在严重不足,区域间资源分配不均等。当前对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不断增多,部分学者从区域范围出发,研究不同省市区域、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文化供给水平测度研究。杨林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当前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发展水平因素,解释非均衡发展的程度、成因 [2] ;舒银燕对广西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的差距进行研究 [3] ;杨军认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存在机制不健全、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 [4] ;赵建国从中央转移支付的角度研究对东中西部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 [5] ;王宇昕对不同地区地方政府财力影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差异进行了研究 [6] 。针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测度方法的研究,马亮采用等权重的主观赋权法对公共服务绩效与市民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关系开展了实证分析 [7] ;南锐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全国31省(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行研究分析 [8] ;胡洪曙利用DEA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研究 [9] ;刘辛林利用DEA-Malmquist方法和Tobit模型研究了中国西部地区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 [10] 。
综上所述,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主要聚焦于区域差异的研究,对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测度方法的研究也较为成熟。但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对于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服务供给水平差距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针对具体省份市州层面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区域差异测度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以四川省为例,结合当前四川省各地市州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状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四川省各市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得分,并通过研究结果提出如何缩小四川省各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异的对策建议,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 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依照《“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和《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等相关政策,结合当前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区域差异的实际情况,借鉴相关文献指标构建的思路 [11] [12] [13] ,按照数据的可获取程度以及指标体系构建的代表性、科学性、可比性等原则,构建四川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主要包括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文化服务、基础设施6个二级指标以及19个三级指标。

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supply level in Sichuan Province
表1. 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评价指标
2.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四川省统计年鉴2021》、《2021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成都市统计年鉴2021》等四川省21个地市州2021年统计年鉴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本文对所选数据均作了标准化处理。
2.3. 研究方法
运用SPSS 25.0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次对指标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当KMO值大于0.6、Bartlett球形检验小于0.05时认为适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接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二级指标的得分,以六个指标单项得分为基础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一级指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分析各市州指标差异,模型如下:
(1)
在上述公式中,
表示为二级指标相关矩阵R的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并且满足,
为原始数据进行的标准化处理后的无量纲数据,Y1、Y2、……、Yp为各变量指标所提取第一、二、……、p个主成分。
3.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区域差异测度评价分析
3.1.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区域差异测度
基于上述公式以及四川省21地市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数据,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通过表2的相关性矩阵可以看出,一般公共预算医疗支出(X1)、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数(X2)、卫生技术人员数(X3)、卫生机构床位数(X4)这四项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简化的因子变量。同时,由于KMO值为0.633,Bartlett检验的P值小于0.05符合主成分分析的条件,因此X1、X2、X3、X4这四项指标数据均可以做主成分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特征值大于1且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确定主成分个数只有一个,因此保留一个主成分(Y1)。
利用初始载荷矩阵中的载荷值除以对应特征值的开平方根计算得出关系表达式的系数(表4),利用表中的数据,建立一级指标公共医疗的计量模型。

Table 4. Eigenvalu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eigenvectors
表4. 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根据表5数据,建立一级指标公共医疗的计量模型为:
。将标准化后的数据X1、X2、X3、X4代入到上述关系式中得到一级指标公共医疗的得分(表5)。

Table 5. Scores for public health care indicators
表5. 公共医疗指标的得分
注:负值是指低于平均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负数。
以此类推,可以求得其他五个指标的计量模型:
基础教育指标计量模型:
社会保障指标计量模型:
生态环境指标计量模型:
文化服务指标计量模型:
基础设施指标计量模型:
求出六个一级指标的单项得分后,再以各一级指标得分为基础进行主成分分析,算出四川省各地市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综合计量模型:
式中
是六个一级指标得分,代入上式求出四川省各地市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综合得分(表6)。
注:负值是指低于平均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负数。
3.2.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区域差异分析
按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计算出的综合得分来看,四川省内排名前五的依次为成都市、南充市、宜宾市、绵阳市、泸州市,其综合评价值分别为11.6923、1.1998、0.7237、0.5695、0.3441。可以看出成都市的综合得分远远高于四川省内其它地市州,成都市得分为11.6923,综合得分排名第二的南充市为1.1998,成都市得分为南充市的9.75倍;成都、南充、宜宾、绵阳、泸州、达州这六个地区的综合得分为正值,剩余15市州的综合得分均为负值,凉山州、乐山市两州市综合得分在−0.5以上,负值当中剩余13市州的综合得分均在−0.5以下,通过市州综合得分可以得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异显著。
从基础教育指标得分来看,前五名分别是成都市、凉山州、南充市、达州市、宜宾市,这些市州无论是教育财政支出还是中小学学校数、中小学校在校学生数、中小学校专任教师数明显高于其它市州。基础教育得分位于后五名的是自贡市、甘孜州、阿坝州、雅安市、攀枝花市。在教育财政支出和中小学学校数方面,甘孜州居于首位,可以看出四川省在基础教育方面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重视。近几年四川省教育基础设施方面极大改善,教育人才引进待遇提升,但目前各市州之间均等化程度仍需提高。
从社会保障的得分来看,成都市具有明显优势,得分为9.3104。其次是绵阳市和南充市高于平均水平,得分为0.1413、0.0251,说明这两个市州无论在养老、失业、工伤、医疗还是生育保险方面都处于相对领先水平。剩余19个市州社会保障得分均为负值,后五名分别为资阳市、攀枝花市、雅安市、甘孜州、阿坝州,这五个市州在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较少,保险覆盖率偏低,限制了社会保障供给水平的提高。
从生态环境指标得分来看,成都市、宜宾市、泸州市、南充市位于前四名,均为正值。这四个城市生态与环保财政支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绿化覆盖率较高,因此生态环境指标得分也比较靠前。生态环境指标得分位于后五名的是眉山市、资阳市、攀枝花市、凉山州、阿坝州,这主要归因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以及绿化覆盖率远低于其它市州。
从公共文化指标得分来看,成都市、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乐山市、绵阳市、南充市、宜宾市均为正值,由于它们在公共文化财政支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两项指标相对较高,因此使得公共文化指标得分靠前。位于后五名的分别是广安市、自贡市、眉山市、攀枝花市、资阳市,远低于公共指标得分平均水平,这要归因于公共文化财政支出以及藏书量远低于其它市州,因此导致公共文化发展水平薄弱。
从基础设施指标得分来看,位于前五名的是巴中市、成都市、资阳市、德阳市、攀枝花市,且各指标得分差距较小且均为正值。位于后五名的是达州市、宜宾市、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其中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均为负值,主要是因为三州地区受到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制约,从而影响基础设施指标总体得分。
4. 对策建议
公共医疗方面,充分发挥成都市的中心作用,推动成都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延伸,对公共医疗发展较差区域实行对口支援、巡回医疗和远程医疗等,利用成都市辐射作用带动医疗卫生薄弱地区快速发展;对于公共医疗排名较低的区域,在提高医疗财政支出的基础上,提高基层医生福利待遇水平,注重对医护人员技能的培训;努力提升县级医院、镇级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推动县域医共体的高质量发展,使得优质医疗资源逐渐向偏远地区逐渐延伸。
基础教育方面,向基础教育发展落后地区倾斜教育资源,完善当地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办幼儿园、小学、中学数量;按照各市州自身发展情况,提高当地教育财政支出,提高落后地区教育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增加贫困地区教育相关补贴引导优秀师范生人才到基层学校任职,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鼓励培养当地骨干教师;同时扩大“校对校”合作办学规模,在课堂中引入优质学校网络教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学生间因地域环境所产生的差异。
社会保障方面,推进全民参保,不断扩大城乡医疗、养老、工伤、生育、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努力实现法定人群都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提高对四川省社会保障薄弱地区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缩小区域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异地间医疗保险结算范围,加强四川省不同地市州之间社会保障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四川各地人民保障权益的平等;按照各地市州发展的基本情况,建立相对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当地人民的保障需求,逐步提高社会保障供给水平。
公共文化方面,四川省对民族地区文化和旅游扶持力度较大,因此三州地区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方面不发展迅速。面对非民族地区公共文化,需要增加落后区域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缩小各地区间公共文化供给的差距,增加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增加艺术活动举办次数,吸引人民群众主动走进文艺场所,感受当地文化精髓;鼓励市场、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完善落后区域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方面,针对四川省生态环境脆弱区,严格执行生态保护制度,完善生态保护建设;生态环境落后地区要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合理增加防污设施以减少污染率;推动生态保护区建设,保护好生态脆弱区森林植被,提高当地绿化覆盖率;引入民间资本,按照各区域间差异进行资金投入,缩小区域间生态环境供给水平差异;增加各区域间生态保护经验的交流,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
基金项目
川派旅游发展研究院资助项目(CPLY-C-202209;CPLY-Z-202204)。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