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引领下高职医学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
Inno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Medic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Model under the Guidanc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DOI: 10.12677/AE.2023.138859, PDF, HTML, XML, 下载: 138  浏览: 176 
作者: 罗玲丽: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南 衡阳
关键词: 医学专业课程思政高职院校Medical Majo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摘要: 推动课程思政在当前高职医学专业教育中的落实,是目前教育部门下达的重要任务。文章先是分析了高职医学专业教育模式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分析了课程思政引领下高职医学专业教育遇到的问题,包括体系不完善、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以及教师思政应用素养不高等,最后分析了高职医学专业教育的创新路径。
Abstract: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urrent voc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assigned by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vocational medic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model,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vocational medic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cluding incomplete system, unreasonable curriculum structure design, and lo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pplication literacy of teachers.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innovative path of vocational medic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文章引用:罗玲丽. 课程思政引领下高职医学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J]. 教育进展, 2023, 13(8): 5513-551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8859

1. 引言

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保障人才专业技能水平达标,还要确保人才具有正确的医学理念,具备良好医德。因此,高职医学专业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需重视人才思政教育,积极推动课程思政。

2. 高职医学专业教育模式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2.1. 能够丰富学科的深度及广度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机构,高职教育能够为国家提供更多复合型人才,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当前的高职院校各专业教育都十分重视实践方面,加上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高,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看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对教学中的人文情怀融入不太重视,就高职医学专业而言,人文修养教育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而课程思政就是倡导在专业知识外融入优质思想、良好理念,将更多的医学精神带给学生,让学生树立起个人的理想抱负,找准医学追求,进一步丰富学科的深度及广度,培养出对医学领域发展有帮助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建设和国家建设。从这个方向实施教学改革,也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的层次感 [1] 。

2.2. 能够对专业思想道德教育进行补充

高职院校中的学生都已经基本成年,但由于未步入社会,其思想价值观、人生观等还不够成熟,该阶段学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其思想道德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因此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很有必要,需教师积极进行引导,保证学生的成长观念健康。而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学习十分紧张,因而给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安排的课时较短,通常无法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而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就能够解决思想道德教育不足的问题,其能够为该项教育内容进行补充,切实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学习需求,也顺应着时代的发展,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之间会形成协同教育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与综合素养,打造出高职院校医学教育专业的新格局。

3. 课程思政引领下高职医学专业教育遇到的问题

3.1. 高职医学专业思政教育的体系缺乏完善性

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周期都是较长的,像是大多数本科其他专业都为四年制,而医学专业则为五年制,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也是多而繁杂。为了切实保证医学专业教学的质量,许多院校选择增加专业课的比重,但减少思政课等学科的课时,对课程思政也不够重视,致使医学专业思政教育体系缺乏完善性,呈现出“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伴随着教育部对课程思政推进的重视,高职院校中也开始进行设计规划,但由于体系缺陷仍旧效果不佳,很多课程难以真正融入思政内容。这种问题归根究底还是院校本身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协助学生理解思政的意义,对后续的课程思政发展也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

3.2. 医学专业课程的结构设计不合理

医学专业教育水平与其专业课程的结构设计有着直接联系,但目前许多高校对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都是追求教育输出、教育时效性,而教育实践内容却比较少,造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失衡,也降低了专业教育水平,具体表现为结构设计不合理。这种情况下若是推进医学专业的课程思政,则难以获得良好效果,甚至可能对本专业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负担,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 。除此之外,医学专业本就具有特殊性,其实践的要求较高,因此也会给推进带来阻碍,再加上各高职院校中医学专业生源不一,学生的基础素质也存在差异,致使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影响,课程思政的融入效果也是良莠不齐。

3.3. 医学专业的教师在课程思政化方面素养不高

在专业教育的课程思政过程中,不仅需要院校重视、体系完善,还需要具备高素质教育工作者,医学专业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思政内容应用能力,从而保证思政内容在专业课程中的有效渗透,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助力。但从当前情况来看,部分高校的医学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化方面素养不高,即使其个人品质较佳,也掌握一定的专业教学技巧,但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的能力却不足,导致一些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实践的积极性不强,阻碍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发展。此外,还有一些教师过于相信自身教学经验,未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落实课程思政,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未发挥出课程思政的作用。

3.4. 教育模式落后、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医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多,结构也十分复杂,要想在课程思政引领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还需采取先进的教育模式,采用合适且丰富的教学方法,对整个教育结构加以优化 [3] 。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布局却不足,其教育模式还是传统模式,而教学方法也相对单一,不仅无法满足课程思政实践的需求,也导致一些学生对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反感情绪,教学质量不高,也使得课程思政失去意义。对于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应当尽快解决并对课程思政教育进行深入探索,开拓实施教学的路径,为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 课程思政引领下高职医学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路径

4.1. 从医学专业教育课程的顶层及整体出发

在课程思政的引领下,高职医学专业各项课程都正积极推进改革,重视实现课程的思政化,在推动其专业教育模式创新实践的过程中,首先还需从医学专业教育课程的顶层与整体设计出发,应当认识到课程思政并不是单纯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叠加教学,也不是让思政内容强行融入到高职医学课程,而是要强化双方的自然融合,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第一,加强院校党委顶层设计的领导,推进课程思政化发展,离不开党委的顶层设计,要切实发挥出院校党委的功能,党委应从全局角度部署,把握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正确方向、先进理念以及科学制度,采取对应的有效措施。比方说基于院校所在地区文化以及院校校训,确定课程思政的一个总体基调,再加强思政理念,像是将当地文化融入到理念中,体现出课程教育的内核,党委则负责审核课程思政化建设内容,保证思政引领的方向正确。

第二,推动医学每一门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的整体融合,课程思政不能够局限在某个思政知识点的融入,而是应当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明确本专业课程的思政道路方向,同时结合教育部门所发布的高效课程思政的纲要文件,提取出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思政标准及思政目标,再细致化分解落到每个知识点中,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的整体融合 [4] 。

第三,提升医学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政素养,高职医学专业教育思政化发展离不开专业授课教师的指导,教师作为开展教育的主体,其思想政治素养水平也关系到课程思政的效果。一方面可组织教师队伍进行思政理论学习,开办学习交流会议或专家讲座,让全体专业教师都能够在课程思政方面丰富经验、扩充知识面;另一方面是可实施专题实践类活动,活动可选择在节假日或是周末进行,通过活动的实践也能够迅速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水平,从而为专业教学创新提供助力。例如,某院校开展了教师党支部书记的“三会一课”活动,还组织了青年教师的谈心谈话,通过这类活动的组织,了解当前教师的思政水平情况,引导教师群体在教书育人中融入更多思政理念,加强政治担当,提高政治领悟力,便于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

4.2. 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科学创新

在推进课程思政引领的背景下,需要深入分析并挖掘高职医学专业教学中各项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基于对思政理论的研究,发现医学专业相关课程中可融入的元素包括诚信意识、人文精神、社会责任、辩证思维以及伦理道德等,这些思政元素有助于帮助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念,为日后工作发展奠定基础,具体来说需围绕以下几点。

第一,思政理论中的评判和辩证思维都是医学专业教学可融入的关键点,比如辩证统一的相关理念能够融入到人与环境关系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双方互相影响也互相约束,因而要保护环境,在医学领域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

第二,将传统文化与医学教学进行结合,我国历史文化是十分厚重的,医学历史也不例外,因此,在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化过程中,也要重视结合传统文化,例如,在讲解预防知识内容时,可以融入古代中医大夫孙思邈的“上医医未病之病”理念,再如,在讲解医学理论知识时,引入一些医德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医学领域树立起民族自信、国家文化自信,提升医学素养。

第三,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行业发展的动态信息,让学生切实掌握行业发展现况,还要积极融入行业的道德模范案例,提升学生的医学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从事的职业,提升职业认同感及使命感,讲述医学前辈们的优秀事迹,培养学生对医学职业的自豪意识。

4.3. 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医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内容覆盖广泛,但内容在教学中体现出知识多、抽象化以及理解难度大的特点,为此,在课程思政创新医学专业教育模式的过程中,还需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推动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还能够培养出学生对医学类课程学习的兴趣,其教学手段既要讲好相关知识,也要重视对医学知识背后的故事讲述。

第一,可积极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手段,该教学形式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说线上课程学习可让学生自行选择时间和地点,十分方便快捷,二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像是实现课堂翻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趣味性,也能够提升课程思政的融入效果。例如在师生共享的学习平台中上传思政音频、思政视频和思政图片等,让学生自行灵活学习思政知识,此外还要与学生及时交流,了解其思想上的短板,并且适时加以点拨,使学生在学习后对医学职业产生更为强烈的认同感。

第二,让课程教学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形成互补,其中,第一课堂即为专业教师直接授课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当基于学习事迹情况落实教学任务,而第二课堂则是指课堂在课后的延展,教师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实践特点的任务,比如说设计课后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的实践内容能够对第一课堂理论知识进行补充,例如,让学生带着课上学习的医学知识到社区进行义诊,或是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既能够让学生学有所用,提升学习效果,还能够为社会做贡献,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树立起职业自信 [5] 。

4.4. 重视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的多元化发展

在课程思政引领下,医学专业教育的育人理念得到了创新,而学生就是育人实施的主体对象。课程思政属于一种隐性教育,其教育的成效需通过科学评价来了解,因此,还应重视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的多元化发展。

第一,在评价内容方面,首先对教师的师德与师风进行评价,在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加强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也是保证思政方向正确的重要基础;其次是对课程素材中的思政融入进行评价,该过程还需参考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课程标准、课程安排等,全方位评价素材内容,保证在每个专业课中都能合理运用思政素材;最后是对现场授课开展评价,从宏观设计的角度来说,课程思政不仅要具有大方向,还要明晰小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对每堂课知识点开展评价,切实保证教师教育教学中将思政内容落到实处 [6] 。

第二,在评价模式方面,主要是采用过程加上终末的评价模式,过程中会对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客观评价,主要是全面考核学生对专业内容的掌握、职业素养情况、团队协作意识以及道德精神水平等,为了提升评价效率,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比方说以信息平台来开展学生评价,让学生在平台中随着学习获取经验值,了解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情况。在终末评价上主要上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机制,可采用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维度评价形式。

第三,在评价方法方面,采用丰富的评价手段,例如,可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制定好有关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问卷,问卷调查的对象为院校医学专业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的内容需科学甄选,保证客观性,在教师的评价中主要以师风师德评价为主,将调查评价结果与教师的业绩、职称晋升等关联起来,而学生的评价中则是以其道德追求、政治认同、职业理想以及职业认同为主;还可采用实地观察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对医学专业课程进行听课,做好听课记录,观察教师授课情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整体课堂氛围等。此外,还可对学生的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以及德育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最终转化为评价结果。例如,可以围绕着医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及思政目标设置评价指标,重点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专业知识并提高了思想政治水平,在综合评价方面,以70%的平时成绩(日常表现)和30%的考试成绩为准,期末可以让学生撰写一份学习心得报告,尤其要写出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感悟和看法,相关评价结果再用于推进教育教学优化。

5.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课程思政的引领,高职医学专业教育应当找准方向,开展深入创新,从而提升高职医学专业教育水平。由本文分析可知,课程思政引领下高职医学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路径包括:从医学专业教育课程的顶层及整体出发、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科学创新、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重视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陈晨, 胡业勋, 王彦博. 新医科战略下医学人才培养的法治教育重要性解析[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3(1): 58-62.
[2] 陈思铧, 钱卫国, 席彪. 新形势下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挑战、镜鉴与对策[J]. 医学与社会, 2021, 34(12): 105-111.
[3] 余淳, 卢军, 张瑞琦, 罗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构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继续医学教育体系实践[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1, 21(10): 1219-1221.
[4] 曾亮. 医学教育的社会需求与内涵式发展的逻辑向度[J]. 医学与哲学, 2021, 42(19): 74-77+81.
[5] 钮晓音, 邵莉. 新形势下医学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 高教探索, 2021(9): 5-8.
[6] 闻德亮, 丁宁.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与经验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 2021(8): 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