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育研究
Talking about the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Tal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DOI: 10.12677/AE.2023.138947, PDF, HTML, XML, 下载: 155  浏览: 22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杨英韬, 王 悦, 杜震宇: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智慧农业系,黑龙江 牡丹江
关键词: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育研究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raftsman Spirit Talent Cultivation Research
摘要: 高职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生产型人才,是新时代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学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基地,必须着重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本文分析目前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在学生层面表现为,学生过分追求功利,对待专业水平、业务能力等学习浅尝辄止等;在学校层面显示出缺乏对于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环境条件的短板。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高职院校通过结合社会需求,护航工匠精神,在校内外打造工匠精神环境,既补充了工匠精神培育短板,又为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价值,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cultivated a large number of productive talents for our country, which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talents in the new era. As a training base for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schools must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rafts-manship.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t the student level, students pursue excessive utilitarianism, and they have only a small amount of learning about professional level and business ability; at the school level, it shows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necessar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bine social needs, escort the craftsman spirit, and create a craftsman spirit environment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which not only complements the shortcomings of craftsman spirit cultivation, bu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major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o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文章引用:杨英韬, 王悦, 杜震宇. 浅谈职业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育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8): 6077-608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8947

1. 引言

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崇尚工匠精神的传统,工匠精神既内化为卓越良心的优良品格,又外化为严谨不苟的工作作风。面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使命,作为高职院校需要在育人阶段做好国家教育系统的冲锋队。随着教育的发展,工匠精神的培育课题已经摆在高职院校面前,本研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问题给予相应对策。

2.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缘起和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要从工匠精神的定义以及现实定位谈起,我国的工匠精神传承已久,在现阶段推陈出新有了新的现实定位。据此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培育的课程建设之中,有助于加强高职院校“大思政”的课堂建设,为祖国建设培养红专兼备的时代新人,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人才基础。

2.1. 传承之源:工匠精神的内涵

从历史发展定义分析,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1] 春秋时期的墨子主张“士虽有子,而行为未焉”,对于工匠的要求是德艺兼求,但强调以德为先 [2] 。这是我国古代对于工匠精神的相关概括。古代西方相传“工匠”的祖师是宙斯之子赫菲斯托斯,他以细微观察见著,专注于建筑神殿、铸造各种武器和金属用品 [3] 。

从词源角度分析,工匠(artisan)这一名词始于拉丁文,所代表的是能够将某种东西“聚拢、捏合和进行塑形”的人。随着劳动的创新改变,从事某种特定职业逐渐固化为相应社会阶层,统称为工匠。

工匠精神不论古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道德价值层面;其二是手工技能出神入化。通过精神和力行两个方面丰富了匠人文化的内涵。

2.2. 敬业乐群: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对学生发展的重大意义

黄炎培曾就当时教育弊端指出,学生心高气傲,或“以职业为苦”,或“以职业为贱”,少有吃苦耐劳或敬岗爱业的精神。现当代的高职教育中也不乏“求事者纷纷而合格者绝少”的情况。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仅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素养,也在内化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层面,让更多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明确未来的人生方向、找到人生的动力。高职院校通过工匠精神的培育,“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让更多的高职毕业生结合自己适用性知识和技能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高职教育帮助当代高职学生高标准完成社会注意现代化转型对教育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2.3. 时代要求:工匠精神的现实定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赋予了教育以时代的担当与使命,即改变建国之前因多年战乱停滞的发展与改革。建国以来,我国在教育发展上吸取了种种经验和教训,着重发展了以工匠精神为内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并且,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的发展改革上,针对工匠精神进行多次发言,其可以用十六字来概括总结,即“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4] 。这十六字也是新时代职业院校育人的思想指南。在2017年,国务院提出了职业院校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5] 。换言之,在高职院校育人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兹事体大。

总之,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平台,“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6] 。而工匠精神正是高职院校培育技能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依托。面对党的二十大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技能型青年,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接续生生不息的生力军。

3.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高职院校正在将工匠精神与学生培养向结合,但工匠精神培育尚未完全展开,具体表现的问题如下:

3.1. 内驱动力不足,价值导向偏差

美国一位学者查理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在其著作《匠人》中提到匠人是不同与手工劳动者的,匠人应具有更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身体劳动能力 [7] 。针对查理德·桑内特对于匠人的理解,反观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素质条件,在遴选工匠人才储备上已经陷入困局。首先高考分流把高职定位在是成绩偏低学生不得已进入的读书场所,学生普遍并不具备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艰辛、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同时在初等教育又缺乏一定的实操和动手能力。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不重视也受到家庭环境因素影响,许多家长存有本科生就业较好、高职生就业不好;本科生工作体面、高职生就是一线工人的思想,在家庭教育中对职业教育有着价值偏见。随着大数据推送的发展,学生频繁接触短视频,接受更多的碎片文化的影响,这种片面的价值导向放大了许多谣言和偏见,引发部分高职学生出现“躺平”和“摆烂”的现象 [8] 。很多职业在起初工作时薪资偏低,而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对“赚钱”是较为急功近利的,导致学生对专业学习、专业就业等抱着浅尝辄止的态度 [9] 。

3.2. 技术不断更新,校企联动不足

随着人工智能、5G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靠拢,产业发展瞬息万变。这要求学生步入职场后依然要不断学习,对专业知识不断精进。在创新工作中,需要学生跨界多领域学习,这对工匠精神提出了新挑战。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迭代、产业的升级、学生的适应四方面要“协同进化”。高职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平台,一方面学校所讲授的专业知识相对产业迭代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另一方面学校的导向是教育培养,企业发展主要以营利为导向,企业对学校的教育工作的参与以获益、盈利为主要目标,这就使得校企的协同发展存在裂痕。除此之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较为先进,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缺乏创新环境,这不仅造成职业教育方式上的南北方差异,也使得东北地区的高职院校缺乏与先进企业的协同发展,缺乏对工匠精神的培养的必要环境条件。中小企业从资金、技术、人才、场地等因素上存在劣势,往往处于生存的边缘,高职院校不愿与中小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来打造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而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往往是中小企业。

3.3. 追求市场竞争,缺乏评价制度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以盈利为目标。工匠精神在不同职业中体现的标准不统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学校标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中国仍处于发展追赶发达国家阶段,金钱至上的思想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形成,未来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工匠精神与金钱至上的标准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因此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对高职工匠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

4.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

4.1. 结合社会需求,更新培养目标

1) 抓住工匠精神问题导向,打造职业教师极致匠心

教师之于学生,相当于制造机器的机器之于制造业。中国的工业掐脖子问题,主要体现在制造机器的机器和技术技艺上,而中国职业工匠教育不是被外国人掐脖子,而是被中国市场掐脖子。我们企业和职业教师在看待市场问题时尚存在以金钱为导向的价值观和工匠观,这就导致了生产机器的机器出了问题。那么要跟住时代的步伐,高职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教师不断以工匠精神的标准要求自己,给予学生正确的市场价值导向,形成传帮带的教师工匠精神。高职教师要广泛挖掘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兴趣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为工匠精神构建基础,在兴趣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 结合教育实际,创新培养人才

工匠精神包含思想与力行两方面的内容,随着市场发展,各种知识、技能更新速度都大幅度加快,学校应该做到将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追求品质的思想内核与未来市场需求相结合,着力托举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首先从心理层面激发学生生物需求欲望,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职场心理、专业技能开展讲座和培训。积极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所有项目由专业教师带队,引导学生参与、保障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运用好所学专业知识发展,提高创新能力。通过校园多媒体手段,将优秀的创新创业大赛进行展示,激发更多学生想参与的欲望。学校还应该大力建设交叉学科,极力打造专业群建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工匠精神作为人才质量培养的考核标准,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对工匠精神思想层面进行心理画像,形成对学生工匠精神较为准确的把握。

3) 企业走进校园,育人不拘一格

以市场需求为主、企业要求为辅,从根本上构建适合当代职业教育要求的工匠精神教育思想,保证培育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与企业用人需求。学校要对市场、行业、区域经济有较为准确的评估,要指派的产业教授、中青年教师、辅导员老师深入这些地方了解需求。学校积极主动与企业进行对接,明确企业用人标准和人才培养路径,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校方与企业利益相协调。这种模式能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结合,打造车间就是教室、师傅就是老师、实训就是生产,彻底解决职业教育脱离生产实际的问题。还要甄别企业的文化和愿景,要和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浓厚的企业进行合作,并非只和大企业合作。一些大型国有大企业体制臃肿,创新乏善可陈,这样的企业可能待遇好,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精进没有任何帮助。

4.2. 根植高职校园文化,打造校内外工匠精神环境

1) 校内护航工匠精神,内化工匠之魂

学校营造工匠文化氛围尤为重要,如何把工匠精神的精神层面转化为学生切肤之感,需要学校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开展各种活动反复浸润学生心灵。在校内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生产在校园落地,企业的愿景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通过环境布置、设施配备、工艺展示、技能展播、产品分享等让高职学校处处可见工匠元素、处处体验匠心文化。学校还要把劳动教育同第一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劳动实践在动手上体验工匠技艺,在感受上强化工匠之魂。学校团委、各团组织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工匠精神系列文化活动,让工匠精神逐渐形成学生熟悉的声音。着重构建以工匠精神的核心学科课程标准,穿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人文素养,增强职业教育中的思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情感教育的教学比例。将课程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工匠精神教育结合起来,挖掘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促使学校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2) 校外与产业形成共识,引领家庭教育思想的重构

2019年,教育部与国家各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 +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已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为核心,落实职业院校的学历与高等教育的学位相等价,促进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合 [10]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启1 + X证书模式,技能等级证书X就是要与企业共同打造技能鉴定标准。这大力促进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共识,并且激发了两者共同建立行业标准的意愿。虽然目前一些行业标准尚不明晰,但校企技能标准的互通合作随着时间推移一定会形成各行业工匠精神的标准。

德国心理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指出:人性本来不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进行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真正的人性无非是人具有的无限的创造性活动 [11] 。幼儿时期对于人的价值观的塑造极其重要,从幼儿阶段开始树立工匠精神,是有助于全民树立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可以将职业教育引进幼儿园,将工匠精神种在学前阶段儿童心里。目前小学教育也开展部分改革,课后服务项目多样化已经显现。高职院校可以将工匠精神元素的课程重新打磨成利于低学龄儿童容易接受课外活动,也可以打磨成家庭教育策略参考。将这些工匠精神教育作为高职学生动手实践、社会实践的一部分,让学生团队走进学前教育和小学课后服务,走进家庭教育形成工匠技艺体验。例如机器人、3D打印、基于5G操控、家庭宠物医生、家庭绿植栽培培训等等,通过对幼小学生和其家庭教育思想的工匠精神引领,形成区域性工匠精神文化,逐渐摆脱中国家庭教育对高职教育的偏见,同时也解决了高职教育未来生源问题。

5. 小结

综上所述,高职工匠精神教育面临着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学生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通过对高职工匠精神培育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以上的人才培养对策以期为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价值。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及对策研究”(ZJB1423261)。

参考文献

[1] 佚名. 考工记[M]. 闻人军, 译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17.
[2] 薛栋. 论中国古代精神的价值意蕴[J]. 职教论坛, 2013(34): 94-96.
[3] 段卫斌. 解构与重塑——工匠精神在设计教育中的价值认知与实践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 2018: 80.
[4] 陈嘉康, 刘光明.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N]. 人民日报, 2021-05-06(013).
[5] 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2014-06-22.
[6]
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7] (美)理查德•桑内特. 匠人[M]. 李继宏,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18-19, 26-27.
[8] 杨钰. 快餐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 2022.
https://doi.org/10.27352/d.cnki.gylgu.2022.001336
[9] 于华. 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前景与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19(34): 169.
[10] 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 +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4/t20190415_378129.html, 2019-04-10.
[11] 王长旺, 张昭芬. 试论高职高专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7(3):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