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新闻报道的及物性分析
Analysis of Transitivity in News Reports on Wildlife Protection
DOI: 10.12677/ML.2023.119513, PDF, HTML, XML, 下载: 249  浏览: 404 
作者: 王 欣: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野生动物新闻及物性生态话语Wildlife News Transitivity Ecological Discourse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人民日报》中野生动物保护新闻话语中及物性过程的分布以及背后隐含的生态取向。首先运用UAM Corpus Tool 3.3X分析及物性过程的分布情况,然后结合生态话语分析探讨话语背后的生态意义。研究表明,物质过程、心理过程以及关系过程是野生动物保护新闻话语中涉及的主要过程类型,大量的物质过程证明了中国政府以及社会群体和个体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贡献;关系过程介绍了人和动物的身份与特征,并对人和动物给予评价,客观地展现了人与动物的相互关系;心理过程描绘了人类和动物的心理世界以及人类对动物的认知态度。
Abstract: News reports on wildlife protection in People’s Daily a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orientation, aiming to guide people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Firstly, UAM Corpus Tool 3.3X is used to analyze transitivity process, and then the ecological meaning behind the dis-course is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aterial process, mental process and relationship process are the main process types involved in the news discourse of wildlife protection. A large number of material processes prov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ocial groups and individuals to the protection of biodiversity. The relationship process introduces the ident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 and animals. The mental process describes the psychological world of human beings and animals and the cognitive attitude of human beings towards animals.
文章引用:王欣. 野生动物保护新闻报道的及物性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9): 3820-3826.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9513

1. 引言

野生动物生存状况受到广泛关注。新闻报道作为表达观点和传播思想的重要媒介,对道德教育和情感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对野生动物保护新闻报道的生态话语分析将有助于人们透过语言表象,认识其背后所代表的生态观,帮助人类树立与自然相处的正确意识,从语言上、价值观念上规范人类的言行,做到保护野生动物、顺应自然。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概念功能中的一个语义系统,及物性系统也可以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一个理论视角。基于及物性系统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有助于探索话语中构建的参与者的形象。本文从及物性系统角度出发,分析《中国日报》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新闻报道话语的生态意义。

2. 文献综述

学者们致力于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探讨话语的生态意义。董典 [1]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以《魅力沈阳》为个案,从语类结构、及物性过程和态度资源等多维度进行了生态话语分析,生态文明观并不是由某个系统体现,而是系统地体现在语域、语类、及物性过程和态度系统等多个方面的。曹进、杨明托 [2]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并结合中国语境下的和谐话语分析,从人民网选取30篇环保语篇进行及物性分析,根据及物性系统语法成分比例分布、及物性过程分析以及环境成分比例分布探讨话语的生态意义。描述了网络新闻生态话语如何通过配置及物性系统的生态因素,描述具有实践意义的生态故事。张慧等 [3] 基于批评认知语言学中趋近化理论分析气候变化新闻报道,通过考察中美新闻报道中使用的空间、时间与价值趋近化策略,分析话语背后隐含的生态意识形态。

有关环境保护新闻报道的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框架分析法及批评话语分析法。运用比较语料库辅助话语研究方法,使用语料库分析工具对比语料库关键词,分析中美媒体对雾霾原因、后果和解决方案等问题的表征,不仅可以揭示其特定的表征方式,通过对比同一问题的不同表征方式,可以揭示其表征背后不同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4] 。张慧,盖飞虹 [5] 通过中美气候变化新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对比,剖析语篇中概念隐喻映射的面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取向,验证了气候变化新闻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框架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学者们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揭示环保语篇话语背后隐藏意识形态。Brian等 [6] 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城镇报纸中的环保语篇,主导话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后果,探讨了富兰克林出版社对环境的描述如何影响人与环境的关系。欣赏和享受自然一派侧重描述当地自然历史,而不是环境问题,鼓励人类亲近自然。这可以有效激发人们对当地自然景观的兴趣,但是不能为气候变化问题做出的努力提供强有力基础。对空气污染的新闻报道批评话语分析,揭示媒体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促使人们为环境问题做出改变 [7] 。

同时新闻报道语篇的框架以及问题类别也受到了关注。Mark等 [8] 研究了加拿大两家全国性报纸的气候变化新闻报道,分析主导新闻话语的问题类别、主题框架和修辞框架。Paul, Diane [9] 爱尔兰报纸如何通过议程设置、新闻框架和公共话语构建,以狭隘的意识形态呈现问题。爱尔兰报纸因降低社会关注的复杂性以及为掌权者或间接掌权者提供更大的发言权而受到批评。

有关生态话语分析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主要涉及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有关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及物性系统和语法隐喻等等。有关环境保护新闻报道的研究主要对语篇的内容,报纸框架和主导话语进行了分析,或者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揭示新闻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前人研究证实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能够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它不仅有严密的理论框架,而且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 [10] 。但是学者们大多关注气候变化和污染等问题,并且大多数文献关注新闻语篇背后的政治意识。从语言学角度研究野生动物保护新闻报道,分析其话语生态性的文献较少。野生动物保护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下经验功能的及物性系统对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新闻语篇进行分析,研究新闻话语的生态取向。

3. 理论基础

生态话语分析就是运用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回答生态语言学的一个核心问题:语言模式是否影响地球上人类和其他物种的生存和健康 [11] ?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新闻的研究中,少有文献关注报道的语言模式对野生动物的利害,但是这的确会影响到物种的生存和健康。语言学中的语法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和指导作用,辛志英、黄国文 [12] 已对此进行了分析总结。在词汇层面,表达增长的概念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增长被灌输为一种好的趋势;在形态学层面,将名词划分为可数和不可数,对原油和水这些自然资源使用量词,传递着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在及物性系统层面,人总是被识解为施事者,非生命物体被识解为受事。由此可见,语言反映出我们对于自然的态度,也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语言具有若干抽象的、更具概括性的功能,即语言元功能,包括经验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13] 。经验功能由及物性系统体现。及物性系统可以将人的经验分为六种不同的过程:即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 [13] 。

及物性系统用来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 [14] 。何伟、张瑞杰 [15] 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理论,建构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系统功能语法及物性理论能够阐释语篇的概念意义,解释话语隐含的深层意义。所有话语都可以从生态学角度反映、影响甚至控制人们对周围一切事物(包括其他人、自然和环境)的看法 [16] 。因此,通过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可以揭示语言背后的生态含义。因此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新闻报道进行生态话语分析。

4. 结果与讨论

本文的语料来源是《人民日报》,在官网搜索野生动物保护新闻报道十篇,主题涉及野生动物保护措施,珍稀动物保护的进展,野生动物栖息地,对偷猎者的惩罚,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共计6993字。本文使用语料库标注工具UAM Corpus Tool (Version 3.3X)对所选新闻报道中的及物性系统进行标注。

4.1. 野生动物保护新闻报道中及物性过程的分布

表1反映了在及物性过程中,物质过程占最大比例,514个,占比77.97%。野生动物保护新闻报道中旨在向人们传达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呼吁人们保护动物。并且向人民群众公开相关部门的保护措施以及人民群众的自发保护动物行为,物质过程所占比例较大,表明新闻媒体倾向于动态展示野生动物保护活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心理过程位居第二,数量为49,占比7.44%。关系过程数量为47,占比7.13%。新闻报道中讨论了保护野生保护动物的重要作用。言语、存在过程和行为过程所占比例较小,分别占5.46%、1.37%、0.61%。在野生动物保护新闻报道中,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是主要过程。及物性过程所表达的原始意义是表面意义,而隐藏的生态场所取向被称为深层意义 [17] 。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占比较高的三种及物性过程: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和关系过程是如何实现。

Table 1. The distributions of six process types of the transitivity system

表1. 及物性过程分布

4.2. 野生动物保护新闻报道中及物性系统所反映的生态思想

4.2.1. 物质过程的实现

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动作者和动作的“目标”参与其中 [18] 。在本文选取的新闻语篇中物质过程中施动者主要由野生动物保护者们出现了52次,“China”主要作为施事者出现,提及目前为止我国在动物保护进程中所取得的成效与进展。语篇中所提及的动物作为施动者出现的次数最多,比如“wild elephants”与“live in”搭配,强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生,把动物放在与人类相同地位。

(1) Besides, China has protected rare and endangered wild animals with the strongest rule of law and the strictest possible law enforcement. Since 2012, China has promulgated and revised more than 20 laws and regulations pertinent to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cluding laws on the protection of wild animals, forestry, grassland, the environment, the Yangtze River, and biosecurity.

在新闻语篇报道中详细描述了中国为保护野生动物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在本例中,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通过三个物质过程描述,“China”作为施事者,颁布野生动物以及栖息地保护相关法规,以最严格的执法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在这个例子中,“China”作为参与者出现了两次,表明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决心,和谐的生态关系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也有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 Over the past years, Zhao and his colleagues have trekked more than 800,000 kilometers over the course of over 500 patrols conducted in Hoh Xil. They have captured 354 suspected poachers and lawbreakers, seized 21 guns and over 30,000 rounds of ammunition, having also confiscated 3909 Tibetan antelope skins.

例(2)中物质过程施事者由动物保护者承担,本文搜集的新闻语篇中讲述了多个动物保护者的故事,人类不能一直作为施事者,对自然造成破坏,而是要发挥保护作用,任何个体都有保护生态的责任和义务。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是和谐共存的,人与自然共同发展。

(3) Situated in the peripheral area of the Mengyangzi Protection Zone in Xishuangbanna, Xiangyanjing village has been frequently visited by wild Asian elephants, especially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number of wild Asian elephants has continued to expand in recent years. Xiangyanjing village has therefore been dubbed “China’s first village where human beings and wild elephants live in harmony with each other.”

物质过程中的目标是指遭受或经历过程的目标。野生动物新闻语篇中动物作为物质过程中的目标受到的非法对待。并且野生动物比如“wild elephants”多与“protect”,“save”,“release”等动词搭配,呼吁人类停止对野生动物的伤害,保护野生动物。并且把动物与人类视为平等,在例(3)中,“wild Asian elephants”作为物质过程中的施事者参观村民住宅,与人类和谐相处。赋予野生象人的动作行为,人类可以进入动物生活地,动物也有权安全参与人类生活,强调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4.2.2. 心理过程的实现

心理过程主要呈现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 [18] 。在这一过程有两个参与者“Senser”和“Phenomenon”,新闻报道的心理过程可以表达想要传达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认知过程在语料中占比较大,认知水平的提高会改善人类利用环境的行为。心理过程呈现了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意识活动,揭示了人们如何看待野生动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4) He sees a flock of expectant mother of Tibetan antelopes. Tibetan, antelopes, kiangs, Tibetan gazelles and wild yaks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the area.

例(4)描述的是人们在动物保护栖息地所看到的景象,句中有两个心理过程,通过使用“sees”,“seen”来实现,野生动物不再作为物质过程中的目标,而是人们感觉到、想要或感知到的现象。“see”多次使用明显拉近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距离。

(5) Gradually, the elephant was able to recognize Zhao’s voice. In the animal’s last moments, Zhao found that the elephant was in tears and he believed that it was trying to say goodbye to him in its own way.

例(5)描述的是守林人救助野生大象的故事,句中有三个心理过程,通过使用“recognize”,“found”和“believe”来实现,通过使用“recognize”一词来实现心理过程,这显示了野生象被人类细心照顾,并且尝试与人类建立紧密关系。野生动物具有了与人类相同的心理活动,这表明人们尊重他们,平等对待他们。通过使用“believe”一词来实现心理过程,这显示了野生象与人类建立的情谊,让守林人相信大象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向他道别,表明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信心。

上述例子展示了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心理活动。同时,野生动物的感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尽管人类参与者在心理过程中高于野生动物参与者,但人类参与者对野生动物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心理过程的实现对于探索野生动物保护新闻中构建的生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4.2.3. 关系过程的实现

关系过程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 [18] 。关系过程是存在的过程,主要包括属性关系过程和识别关系过程。野生动物新闻中关系参与者的实现表明了野生动物在中国的生态地位和价值。人类对它们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6) The deer mainly live at high altitudes from 3500 to 5000 meter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are a rare species endemic to the plateau.

在(6)中,关系过程的实现是通过单词“live”和“are”实现的,通过单词“live”呈现了鹿的生存海拔高度,通过单词“are”表明野生动物地位。鹿作为关系过程中的载体,而珍惜动物是关系过程中的属性。在关系过程中充当载体的野生动物远远高于在关系过程中充当载体的人类。野生动物新闻报道中关系过程的实现主要集中在展示野生动物的状况、在中国的地位以及野生动物生存的地理位置。对野生动物的状况和位置的描述表明人们更加重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地位和属性的描述表明人们具有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意识。

(7) The tent becomes as cold as an ice cellar on cold winter night, when trousers wet by the snow usually freeze, and can “stand up” straight on their own when taken off and put on the ground. At this time, Legdup Tshegyal and his team members become “traffic police” who ensure the safety of Tibetan antelopes.

关系过程由动词“become”实现,它描述了野生动物保护者为保护动物的贡献。识别的动词主要是“become”所描写的关系为归属类关系过程,将Legdup与野生动物相关联,保障藏羚羊的安全。

4.2.4. 其他过程

新闻语篇中还出现了少量的言语过程(5.46%),存在过程(1.37%),和行为过程(0.61%)。言语过程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 [18] 。报道中使用“announce”和“propose”旨在引用更加权威的言论,表明生态问题的客观性,号召人们保护野生动物。存在过程表征某物的存在或发生,通过使用单词“is”来实现,表示野生物种的存在。行为动作表示人的生理状态。语料中行为过程通过使用“cry”,“sleep”,“feed”等词来实现,“cry”,“sleep”代表了动物保护者的生理行为,通过使用单词“feed”实现行为过程,喂养受伤的野生大象。

5. 结论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通过对野生动物保护新闻语篇分析发现,新闻语篇主要通过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来传达保护生态多样性的积极生态概念,物质过程参与者和关系过程参与者占比最多,其中动作者、目标、载体和属性是使用最多的参与者角色,语言使用者的选择有助于话语的构建,不同的语言选择可以产生不同的建设性效果 [19] 。因此分析了及物性过程与参与者成分。大量的物质过程证明了中国政府以及社会群体和个体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贡献,表示对自然的尊重,努力建构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生态环境。社会构建动物的方式影响了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 [20] 。动物作为施事者表明自然界中的动物不是人类行为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可以对人类施加影响的有意识的主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思想。同时,关系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人类和非人类物种处于平等地位。心理过程可以了解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当前状况的看法和期望。感知者分为人类和野生动物,从人类角度出发,描述了人们对于野生动物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的认知。从动物角度出发,展示动物的内心活动。野生动物新闻中关系过程的实现侧重于展示野生动物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生存状况。

参考文献

[1] 董典. 新时代新闻话语的多维度生态话语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 2021(1): 15, 92-97.
[2] 曹进, 杨明托. 基于及物性系统的网络新闻生态话语分析[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59(2): 136-144.
[3] 张慧, 林正军, 董晓明. 中美气候变化新闻报道中生态话语的趋近化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 29(1): 35-40, 128.
[4] Liu, M. and Li, C. (2017) Competing Discursive Constructions of China’s Smog in Chinese and An-glo-American English-Language Newspapers: A Corpus-Assisted Discourse Study. Discourse & Communication, 11, 386-403.
https://doi.org/10.1177/1750481317707379
[5] 张慧, 盖飞虹.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中美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J]. 现代外语, 2022, 45(5): 621-633.
[6] Burke, B.J., Welch-Devine, M. and Gustafson, S. (2015) Nature Talk in an Appalachian Newspaper: What Environmental Discourse Analysis Reveals about Efforts to Address Exurbaniz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Human Organization, 74, 185-196.
https://doi.org/10.17730/0018-7259-74.2.185
[7] Wang, G.F. (2018) A Corpus-Assiste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News Reporting on China’s Air Pollution in the Official Chinese English-Language Press. Discourse & Communication, 12, 645-662.
https://doi.org/10.1177/1750481318771431
[8] Stoddart, M.C.J., Haluza-DeLay, R. and Tindall, D.B. (2016) Canadian News Media Coverage of Climate Change: Historical Trajectories, Dominant Frames,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Society & Natural Resources, 29, 218-232.
https://doi.org/10.1080/08941920.2015.1054569
[9] Wagner, P. and Payne, D. (2017) Trends, Frames and Dis-course Networks: Analysing the Coverage of Climate Change in Irish Newspapers. Ir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25, 5-28.
https://doi.org/10.7227/IJS.0011
[10] 黄国文. 功能语篇分析面面观[J]. 国外外语教学, 2002(4): 25-32.
[11] Steffensen, S. and Fill, A. (2014) Ecolinguistics: The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Horixons. Language Sci-ence, 41, 6-25.
https://doi.org/10.1016/j.langsci.2013.08.003
[12] 辛志英, 黄国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生态话语分析[J]. 外语教学, 2013, 34(3): 7-10, 31.
[13] Halliday, M.A.K.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ijing.
[14] Martin, J.R. and Christian, M.I.M.M. (2010) Developing Functional Grammar. The Commercial Press, Shanghai.
[15] 何伟, 张瑞杰. 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J]. 中国外语, 2017, 14(5): 56-64.
[16] 黄国文. 从生态批评话语分析到和谐话语分析[J]. 中国外语, 2018, 15(4): 39-46.
[17] 何伟, 魏榕. 国际生态话语之及物性分析模式构建[J]. 现代外语, 2017, 40(5): 597-607.
[18] Halliday, M.A.K. (2014) Halliday’s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Routledge, London.
https://doi.org/10.4324/9780203783771
[19] 苗兴伟, 雷蕾.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生态话语分析[J]. 山东外语教学, 2019, 40(1): 12-22.
[20] Stibbe, A. (2012) Animals Erased: Discourse, Ecology, and Reconnection with the Natural World.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Middle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