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Herd Mentality 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OI: 10.12677/AP.2023.1310549, PDF, HTML, XML, 下载: 155  浏览: 275 
作者: 陈雅如: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从众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Herd Menta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摘要: 从众心理作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具体表现为学习从众、享乐从众、升学从众等。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调控引导从众心理。分析从众心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进而提出应对从众心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借助榜样典范形成积极从众效应这三个方面开展,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Abstract: Herd mentality i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commonly found in college students’ groups, which is specifically manifested as learning herd, enjoyment herd, promotion herd and so on. Herd mentality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also regulate and guide the herd mentality. Analyzing the intrinsic correlation between herd mentalit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e propose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ategy to deal with herd mentality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guiding students to correctly treat herd mentality, doing a good job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orming a positive effect of the herd with the help of role models, so a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文章引用:陈雅如 (2023).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心理学进展, 13(10), 4360-4365. https://doi.org/10.12677/AP.2023.1310549

1. 引言

从众心理是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该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积极探索从众心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及其带来的正反面影响,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 从众心理相关概念

2.1. 从众心理概念阐释

关于从众心理的研究实验中,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所做的“线段长度实验”和谢利夫所做的“自主运动实验”最为经典。阿希的线段实验证明了实验者会因为其他大多数人的错误回答而影响自己的正确判断,从而出现了对错误答案的盲从现象。当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受他人所影响,并选择与他人保持一致时,称之为心理学上的从众心理。谢利夫的自主运动实验进一步延伸得出从众的影响机制源于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也就是说从众行为的出现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并不是盲目的服从,群体中的个人往往因为害怕与众不同而被孤立,因此也会采取多数人的意见。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压力下,放弃自己原有的判断认知,使自己的言论、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借此获得归属感,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

2.2.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现象

第一,学习从众。学习从众是大学生处于校园集体生活中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学生在校期间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只有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在刚踏入大学校园时大家都有一个新的起点,然而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逐渐出现分化。有的班级整体学风突出,学习氛围良好,呈现整体努力向上的积极状态。有的班级会出现早退旷课等不良现象,沉迷于打游戏耽误早课,影响班级整体学习氛围(丁娜,2021)。这种逐渐分化的现象与大学生从众心理都是紧密相关的。

第二,享乐从众。享乐主义在心智不成熟的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在物质生活富裕、信息流通迅速的互联网时代,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时期在家长的管束下刻苦学习,然而在步入大学后,不免会出现跟风消费、盲目攀比的从众心理。大学生通过同辈群体的消费情况对比自己能否跟上他人的步伐产生攀比行为,盲目的攀比诱使刚步入大学的青年无法理智思考这一消费支出是否与经济能力相匹配,将别人的消费水平作为自己的衡量参照,只顾一时享乐,从而出现享乐从众的不良心理导向。

第三,升学从众。为了提高就业率、升学率,高校针对毕业生开展给各类就业、考研讲座,大部分毕业生为了拥有更好的发展前途而选择考研继续深造。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只有升学才能找到好工作的理解误区。部分同学由于对自己的前途没有清晰的规划,忽视了自身实际情况,仅仅是因为其他同学选择升学而考研,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标。这种从众心理下所作出的升学选择是对自身发展不负责的行为,应借鉴参考他人的选择,并结合自身专业前景综合考虑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

3. 从众心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从众心理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特征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在升学、恋爱、择业、学习等方面的从众行为,对大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等多方面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并促使主观行为上升到追求崇高精神的层面。从众心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心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亦可对从众心理起到调控引导的积极作用(苏双双,2021)。

3.1.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心理影响

积极的从众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正面影响,消极的从众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正处于向社会过渡阶段,相比较于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缓慢且不成熟,往往在对情感认知、道德认同、生活选择上更容易出现跟风从众现象。尤其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不自觉的为了获得群体认同感而丢失主见随波逐流(刘文,陈洁,2022)。例如,当大学生处在强大优秀的群体中,这个群体中的个人为了清晰的规划目标选择升学或是就业,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选择入党,那么由此产生的积极从众心理就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再例如,当大学生处在价值观有偏差的群体中,出现享乐从众、消费从众等错误的盲目从众行为,就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绊脚石。

3.2. 思想政治教育对从众心理起到调控引导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对从众心理起到调控引导的积极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客观环境,合理判断积极从众心理,控制消极从众心理带来的不利影响(赵敏,杨玲玲,2022)。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从而使他们形成与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相符合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将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范畴,其目标就是要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全面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针对性,让人们的思想朝着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方向转变,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注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两个规律”紧密相连,二者内在统一地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从而能够对从众心理起到调控引导的作用。

4.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4.1. 积极影响

第一,有利于净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人的思想行为活动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环境是人生成长的沃土。大学生成长阶段处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那就成为大学生茁壮成长的沃土。大学生积极的从众心理有利于帮助净化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大学生乐于发现新事物并善于接受新思想。宏观上,利用好网络新媒体等宣传媒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积极思想,让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处在正确思想的引导环绕之下。微观上,学校重视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积极宣扬优秀校友的事迹,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长此以往,大学生在积极从众心理的促导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正面思想的熏陶,学习了优秀模范的精神,走向积极的一面,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纯洁。

第二,有利于凝聚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集体意识。从众心理可以帮助大学生向优秀的榜样模范学习,并使得良好的思想广泛传播,并凝聚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集体意识。比如,大学开设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公共课,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优秀核心素养,并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在教学过程所传授的正确价值观与现实榜样模范事例相结合,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增长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及匡扶公平正义的勇敢之心。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业余参加多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在参与社团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过程中,由于从众心理的引导作用,学生在群体活动环境下不自觉地向能力强的示范者学习并与组织成员协作努力共同完成任务,以此逐步成长进步,在自身能力得到锻炼激励的同时,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

4.2. 消极影响

第一,导致不良思想蔓延。在大学集体生活中,往往会有少部分个体由于脱离中学时期高压的学习环境产生不思进取、沉迷于吃喝玩乐的消极享乐思想。在这些不良风气影响下的消极从众心理导致不良思想蔓延,这样的从众使得个体丢失本心,迷失正确的道路方向,盲目跟从错误的行为思想,一昧图求当下一时之乐,却丧失理想抱负。当享乐主义侵蚀思想时,若不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就会致使大学生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却与最初的理想目标渐行渐远。此外,消极的从众心理还会导致个体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知道盲目从众、难于分辨是非的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势,遇到任何问题都追随他人的脚步,无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逐步下降,任何一个集体集不齐每个成员的智慧,没有不同的声音,而是一昧盲从消极从众,必然会固步自封,难获进步(孙俐,2022)。

第二,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在个体心理的从众趋势较为明显时,群体中一旦出现错误的行为、思想会不断有人盲从,在从众心理的驱动下不会考虑自身的从众行为是否会对社会或他人造成损失,这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从众的心态在责任感缺乏的群体中更为常见,越缺乏责任感则越会出现从众心理,在群体中不断形成恶性循环。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从众心理造成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旁观者效应上,例如,在出现损害公物等违规行为时,所有人都置之不理;在出现老年人或儿童摔倒时,没有人主动给予帮助;在恋爱关系中,不认真对待不求长久等等。无论是校园还是社会,这些不妥行为在群体中的频繁出现与从众心理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却极少引起重视,因而社会责任感缺失更容易在从众心理趋势明显的群体中出现。

5. 应对从众心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5.1.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从众心理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成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迈入社会的关键衔接期。这一时期,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并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发挥集体的积极促进作用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生活在集体中,最大程度引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认识到从众心理的利与弊(程兆宇,王爱,2022)。

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发掘自身优势,找到兴趣所在及擅长的领域,为未来面对的就业问题提前规划方向(刘全亚,2021)。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借鉴不可盲目从众,深思熟虑后采取合适的解决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切实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考虑问题,以妥善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勇于直面挫折的能力。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逻辑体系,因而盲目从众的方法思路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必须通过思考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才能锻炼出独立的品格。

5.2. 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

大学生的思政工作成果与思政教师采取的教育方法息息相关。高校也格外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高质量建设,越来越多高质量、年轻化的人才加入使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擅长的领域应有所侧重,比如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方面发挥作用,促使大学生受到从众心理的积极影响。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与学生保持亦师亦友的平等关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融入学生,及时得知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加以准确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立足于高校环境,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思政工作生动且具有吸引力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李君,2022)。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和应用方式。不仅要对学生在从众心理干预下所表现出的正反面行为作提前预知准备,同时要在教学模式中注重心理疏导。学校可开展相关讲座对思政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指导,以此提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把控能力、心态的指引能力。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问题的妥善处理也直接促进了大学生群体间积极从众心理的相互影响。

5.3. 借助榜样教育形成积极的从众效应

榜样的力量不容小觑,一个优秀的群体中必然存在榜样人物。大学生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会将榜样人物的言行事迹作为自己的学习样本,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积极从众效应的影响下走上新台阶(祝永莉,杨福林,2021)。针对以班级为单位的大学生群体,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具备良好素质的模范学生为先行代表,他们可以引导整个班级的同学健康、向上发展。

一方面,要树立大学生身边的先锋模范人物,利用身边榜样人物开展教育引导。大学生群体是由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少年组成的,其中不乏思想成熟、品德优秀的佼佼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好新媒体资源做好榜样的宣传工作,通过校园推送公众号、宣传演讲活动等方式,让大学生意识到周围围绕着各类优秀的人才,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对所处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能使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激励他们。另一方面,要注重榜样宣传的影响力和实效性。榜样的力量在不同的时期会发挥不一样的作用,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能够给大学生带来深刻影响的榜样。榜样宣传也不能发挥立竿见影的作用,是一个长期熏陶引导的过程,因而榜样自身需要具备鼓舞和推动前进的示范性作用,逐步提升大学生的榜样意识,同时教育者也需要言传身教,在课堂与实践中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带头作用,通过自身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对大学生从众心理进行及时正确的疏导引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兆宇, 王爱(2022).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利弊与思想政治教育应对.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4), 43-47.
[2] 丁娜(2021). 从心理学视角浅析大学生习惯性旷课行为及解决对策. 教师, (34), 15-16.
[3] 李君(2022). 扭转“从众”心理 激发主动参与. 教育艺术, (11), 5.
[4] 刘全亚(2021). 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探究. 教育信息化论坛, (6), 88-89.
[5] 刘文, 陈洁(2022).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从众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新闻研究导刊, (13), 24-26.
[6] 苏双双(2021). 大学生从众心理辩证探析及思考.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5), 54-55.
[7] 孙俐(2022). “佛系青年”成因及面临的社会心理问题探析. 品位•经典, (2), 146-148.
[8] 赵敏, 杨玲玲(202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引导. 济宁医学院学报, 45(2), 140-143.
[9] 祝永莉, 杨福林(2021). 群体心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哈尔滨学院学报, (10), 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