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TCM Professionals Based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DOI: 10.12677/AE.2023.13111325, PDF, HTML, XML, 下载: 110  浏览: 5,17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秀清*, 张德新, 叶 攀#:宜昌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湖北 宜昌;刘 娉, 刘宇哲:三峡大学健康医学院,湖北 宜昌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中医药人才培养“The Belt and Roa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rsonnel Training
摘要: 目前,中医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进展,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贸易畅通卓有成效,中医药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和认可。随着中医药进一步走出国门,也对国际化中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中医药国际教育整体水平仍需提升,急需探索更符合当下形势与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ese medicine has made positive progress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Chinese medicine has spread to 196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trade has been smooth and effective.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accepted and recognized by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th the further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w re-quirements have also been put forward for international TCM talents. At present, the overall leve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explor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s that are more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needs.
文章引用:李秀清, 刘娉, 刘宇哲, 张德新, 叶攀.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11): 8580-858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11325

1. 引言

当前,我国已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高度,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并进行了相关部署,比如印发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1] 、《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 [2] ,发布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等。加快中医药开放发展,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当前的主要任务,这对目前的中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顺应国家开放战略,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国际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高质量的中医专业人才。

2. 中医药在国际中的影响力正逐步增强

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在我国周边地区,中医药是主要的医疗方式之一,在普通民众中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均较高。特别是东亚地区,政府对中医药给予了相当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对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十分广泛和活跃。并且东南亚的一些地区,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也十分重视对中医药的应用,已成为当地人民重要的治疗选择之一。在医疗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如中东、非洲等,中医药为居民提供了基本医疗服务,成为了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手段。在中医药认可程度相对较低的欧洲和北美等地,中医药的应用也在逐年增多。一些国家开始开设中医药诊所,同时民间的医疗机构也关注到中医治疗上来,在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上投入了更多的资源。同时,我国使用中医药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也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及时发布了多语种版本的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宣传和推广,为国际抗疫作出了中医药的独特贡献 [3] 。

3. 新机遇带来新挑战

中医药目前已经传播到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盟、拉共体以及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等地区和机制合作的重要领域。随着中医药内容纳入更多的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在更多国家建立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国际贸易额将会有更大幅的增长。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展开,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医药国际市场需求会比较快速地增长,中医药企业“走出去”的机会随之会越来越大。因此除了对中医药治疗方面的需求增加外,中医药教育、培训、科研、文化、法律、康养等服务业也会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这也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人才缺口,更深层次和更广阔的合作与交流对中医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中医型人才显然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培养复合型中医专业人才刻不容缓。

4. 我国中医药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4.1. 综合素质培养缺乏

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过分注重专业化教育,对中医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过于偏重,而忽视了对德育教育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课程设置单一,以中医专业课程为主,缺乏英语、法律、管理等通识课程的设置,这容易阻碍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发展,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提升 [4] 。另外,现有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课堂讲授式的被动灌输教育,很难调动学生的热情,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积极性,难以全身心投入。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市场不仅仅需要中医专业素养过硬的专业人才,更需要能够适应复杂国际环境的复合型人才 [5] 。

4.2. 中医药专业外语教育缺乏

我国中医药院校目前的外语教学仍有许多不足。外语教师普遍没有接受过中医专业知识的培训,而中医专业老师的外语教学水平又很难达到教学所需,导致医学英语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外语与中医药专业不能较好融合 [6] 。由于大多数院校的外语课程设置为通识课程,教材也是使用全国通用教材,中医药专业外语教材缺失,难以达到培养中医药专业外语人才的要求。另外,许多学校对学生的外语要求较低,培养要求仅仅是考试及格,而对学生的外语表达和应用能力不够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情况复杂,语种较多,而目前的教学仍以英语为主,小语种在教学中处于短板甚至缺失。

4.3. 中医药科研与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中医药科研事业起步较晚,经过近几十年的大力发展,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中医药历史传统悠久,有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与理论技术方法,学生和教师都受到其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一方面,教师对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够重视,大多习惯于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学生被动式的接受,思维方式容易固化,缺乏创新意识。另外,专业化教学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较为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这限制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教学上的缺失导致中医药创新性人才后劲不足,中医药院校科研与创新能力明显落后,在国际中医药领域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观点 [7] 。

4.4. 中医药科研与创新能力不足

中医药目前已经传播到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盟、拉共体以及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等地区和机制合作的重要领域。但是,我国中医药院校与国际的学术交流平台相对较少,与国际一流大学之间的教学科研互动不多,与国际医药行业的技术、资源与人才对接不够,如何借鉴和利用全球医药资讯、医疗设施与生物医药技术,引导和激发中医药国际化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机制还需要积极完善 [8] 。

5. 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中医药院校必须放眼国际,站在全球化的视野中发展中医药,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开展国家化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全方位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专业上,能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临床诊疗能力,同时能够融入当地生活,了解国外的风俗与文化,作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先锋,用中国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因而,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要着眼于更加丰富,更贴合实际的课程,并提供给学生更具国际化的平台。

5.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

我们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沟通交流、人文素养、文化自信等方面也是必不可少。学生须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1) 能将中西医有效结合起来,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2) 至少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3) 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药;4) 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了解国外的文化与历史,能够适应和接纳他国的文化与风俗;5) 能够利用信息化时代的便利发展自己;6) 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医德医风。

5.2. 专业课程革新、增加国际性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向国际化教育看齐,既要重视的专业能力培养,也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全面发展,能够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一日既往的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实践,在运用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印证。英语课程的安排应当切合实际,以能够熟练应用于生活作为基本目标,同时,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需开设小语种课程,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对他过国的医学历史发展、医疗体系、诊疗特点有专门介绍,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在公共课程的设置上,要增设国际人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深化国际意识,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提升其人文素养。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要结合现实需要,设立管理、物流、农学、国际法等课程,与国际形势与就业前景密切联系,培养国际上急缺的人才。

5.3. 加强日常教学管理、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特色鲜明,传统的教育是立足于教师,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属于灌输式教育,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局限学生的思维,降低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要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互动式教育,发散学生思维,调动其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抛出问题与观点让学生自主学习与讨论,变被动为主动,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同时,学校要加强监督机制的建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教师自身修养与教学能力,不断更新教学知识,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鼓励教师出国学习,将第一手资料带回国内做分享,提升整体教师水平。设立国际交流项目,邀请国际上知名和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来校讲课、培训。

5.4. 完备配套硬件设施

开展国际化教育,选择合适的教材十分重要,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国内的教材良莠不齐,应当加快权威教材的编撰,使人才培养有有理有据,有路可循。学校还需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解决学生的学习困境,使其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临床实训与演练,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对学生作针对性训练,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依托临床医院与实训基地,让学生得到最直接的锻炼。

5.5. 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学校要着力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一方面,学生以平台为窗口了解海外的研究进展与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国际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中西医文化交流,让中医药走出国门,得到进一步发展。学校应与沿线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利用中医药的优势融入当地医疗体系,推动中医药的传播与发展,为派遣留学生打好基础。设立国际人才交流项目,扩大学生留学比例,选择优秀的中医学生作为交换生,出国留学深造。打造学生交流平台,使国内外的中医学子互通有无,共同分享学习心得与实践经验,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6. 小结与展望

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动,中医药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扎根,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的认可和接受。国家鼓励中医药走出国门,实现新的跨越与发展,但传统的中医人才显然不再适应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学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转变思想,利用院校优势,培养国际中医药市场上的急缺人才,为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提供人才储备,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做出贡献。

基金项目

三峡大学医学部研究生教育项目(J2021065)。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J]. 中国现代中药, 2022, 24(4): 744.
[2] 张梦雪. 《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印发[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2, 30(2): 2.
[3] 钟俊, 张丽, 黄艳彬. 后疫情时代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影响力评价及提升对策[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3(3): 171-177.
[4] 许静荣, 王朝阳, 姚群峰.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22, 33(9): 2246-2248.
[5] 常馨月, 张宗明, 李海英. 2014-2019年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现状及思考[J]. 中医杂志, 2020, 61(23): 2050-2055.
[6] 龚谦.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院校中医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科教文汇, 2022(21): 75-77.
[7] 孙峰, 苏刚强, 余景亮. 中医药科研的现状分析及决策创新要略思考[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6): 81-83.
[8] 陈亚慧, 丁冲, 吕文亮. 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中医药大学的职能定位分析[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20(5): 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