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现代社会媒介化生存异化危机的批判性思考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e Alienation Crisis of Mediated Survival in Postmodern Society
DOI: 10.12677/JC.2023.114123, PDF, HTML, XML, 下载: 120  浏览: 197 
作者: 杨 洁: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重庆
关键词: 媒介化生存异化危机新闻传播网络暴力 Mediated Survival Alienation Crisis News Dissemination Cyber Bullying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后现代社会下的大众逐渐进入、习惯甚至依赖媒介化生存状态,但大众在享受媒介带来的便利和愉悦的同时也不断地发现媒介化生存下的异化危机,本文将用传播学相关理论研究《黑镜•全网公敌》中网络暴力“从虚拟走向现实”背后的本质:人的异化和媒介环境的异化,以及批判的思考导致人和媒介环境一步步走向异化的原因——大众主体意识不断消弥和技术过度使用,以此对我们未来的现实社会作以警示。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masses in postmodern society have gradually entered, become accustomed to, and even rely on media for survival. However, while enjoying the convenience and pleasure brought by media, the masses are also constantly discovering the crisis of alienation in the survival of media, This article will use communication theory to study the essence behind the “transition from virtual to reality” of online violence in “Black Mirror: Hated in the Nation”: the alienation of humans and the alienation of the media environment, as well as critical thinking about the reasons that lead to the gradual alienation of humans and the media environment—the continuous decline of public subjectivity and excessive use of technology, in order to serve as a warning for our future real society.
文章引用:杨洁. 对后现代社会媒介化生存异化危机的批判性思考[J]. 新闻传播科学, 2023, 11(4): 826-831. https://doi.org/10.12677/JC.2023.114123

1. 引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提出了“数字化生存”这一概念,而“媒介化生存”正源自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概念,意指大众处于一种以媒介为中心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中。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大众媒体的普及应用,“日常生活媒介化,媒介生活日常化”的“媒介化生存”已构成大众生活的宏大背景,科技也渗透于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无时无刻不拿着智能手机,随时参与网络虚拟生活——分享真实经历到网络空间,甚至大众没有了媒介无法在现实世界便利地生活,大众频繁使用媒介在虚拟空间留下诸多“足迹”使得媒介也更精确地了解大众的喜好,甚至比家人、恋人和朋友都更了解大众,也像《黑镜·全网公敌》中的台词所说“这东西吸收了我们的人格,对我们无所不知”。虽然大众无比自由的在媒介的世界里穿梭,享受媒介带来的快乐、自由、平等,但是随着人们无节制地使用媒介、技术过度赋能媒介等现象产生,媒介开始不断凌驾于“主体”之上,导致媒介化生存状态中开始显现各种异化危机。由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推出的科幻、剧情迷你剧《黑镜》中的剧集《全网公敌》,以简短的故事,隐喻的讲述方式,未来化的警示呈现以及失控的网络暴力变现,狠狠撕去了媒介“陪伴者”的温情身份,将后现代社会媒介化生存带给人们的不易察觉、不愿承认且尖锐、致命的异化现象暴露无遗。

《黑镜·全网公敌》故事讲述了警察在破解不断有人离奇死掉的案件时,意外发现死者们有共同死因——被电子蜜蜂飞入脑袋攻击致死。而这几名共同死因的死者都是被打上“Death to”标签的网络人气投票“后果游戏”的最高得票者,投票玩家们要求最高得票者将于当日5点前被杀,而机器蜜蜂的出现本是由政府出资组建的一个拯救计划,用于生物蜜蜂灭绝的情态下,为了维持生态平衡而建造的一整套完善的生态系统中的产物。这些电子蜜蜂在技术的加持下拥有最精确的智能识别功能,定位功能等,可以在技术人员设定的程序下井然有序的进行着有益于生态和大众的事。然而,最后警察才发现是幕后黑手突破了这套被称为拥有最严密防火墙的管理系统,运用网民们无脑的宣泄而引发的投票,通过控制一只只极不易被发现的电子蜜蜂完成了一次次致命的杀害,看似幕后黑手是帮助网络玩家们实现“梦想”,殊不知幕后黑手的最终目标却是所有参与过网络无脑投票游戏引发的网络暴力的施暴者们,电子蜜蜂开始纷纷飞出蜂巢,他们出现在小学老师的窗口、出现在警员的窗口、出现在那些曾经玩过标签投票“后果游戏”的38.7万人的窗口。

2. 媒介化生存异化危机辨识——以《黑镜·全网公敌》为例

2.1. 人的异化

2.1.1. 沉溺浅层需求:单向度的人

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媒介给大众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好处,让大众在媒介化生存社会中处于不需要付出太多,就可以获得大部分浅层需求的状态。也正因为媒介不断迎合大众各种不需要慎重思考便生发出来的低级需求,使得大众被各种感官愉悦和热闹纷呈的“同类”虚幻世界所包围,不断沉溺,最终被异化成为马尔库塞所谓屈从于现实却盲目感到幸福的“单向度的人” [1] 。就像《黑镜·全网公敌》中开端女作家离奇死亡后,警察找到了送恶意蛋糕的高级学校女老师,发现她及同伴们在网络上玩了死亡标签游戏却不以为然,她认为她并没有想让作家死,只是觉得那样好玩,她丧失了自主思考,认为大家都参与了就并不奇怪,如果是她一个人做的,是会有点奇怪,并且她认为她在网络上的恶意言论等同于什么坏事都没做。这位女教师的异化行为正是因为在网络空间被媒介满足了个人认同需求、娱乐需求(感觉好玩)后,被媒介所操纵,驯服,渐渐只剩下逢迎、招架和应和的能力,丧失了批判的智慧、反抗意识以及超验的追求,最终她牢牢地被浅层需求和虚拟快感束缚在媒介营造的幻象中并且不断沉溺。

2.1.2. 困入信息茧房:作茧自缚的人

“信息茧房”这个概念出自美国学者桑斯坦,他指出,信息茧房意味着,人们只听他们选择和愉悦他们的东西 [2] 。媒介化生存中,逐渐丧失深入思考的大众以社交对象作为信息来源,他们在选择信息来源的同时也过滤了部分其他“社群”的信息。人们因社交圈以及自身的立场态度的影响,常常会固守在符合自己偏好的信息与意见的“圈子”或“社群”,并且各种“圈子”或“社群”之间相互隔绝甚至对立。这种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群的分化。比如在《黑镜·全网公敌》中,对名人塔斯克的网络暴力来源于大部分观众/网民都认为塔斯克不应该在节目中公然不加修饰地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伤害到九岁小男孩,大众只想听到名人鼓励男孩的话。最终大众在“后果游戏”这个聚集着各种怨气满满的社交群落中,寻找到同样的观点并纷纷按下自己的“赞同键”——转发“Death to”标签,最终导致了塔斯克被一群未曾谋面过的、被困在“信息茧房”的网民投票杀害。就像网络杂志《沙龙》的专栏作家安德鲁·列奥纳德指出:“让我不安的,不是在互联网上用谷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容易性,而是那种随时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心态的方便性。” [3] 媒介化生存状态下的大众不断在自己创建的信息茧房中异变扭曲,固守一些极端的想法,最终在异变的社群中潜移默化地被驯服,被操纵甚至直接表现为粗暴排除异己。

2.1.3. 囿于“沉默的螺旋”:屈于优势方的人

剧集《黑镜·全网公敌》中不论是女作家,名人塔斯克还是普通人克拉拉遭受网络暴力后,只展示了犹如洪水猛兽般袭来的大量网络攻击言论以及大量参与“后果游戏”转发标签的情况,而没有大量出现阻止网络暴力发生的言论,就算是剧中警察发现克拉拉变成了众矢之的后,也对帮助扭转恶化的网暴局势无能无力。这正是媒介化生存下大众不断异化并向恶性循环发展的“沉默的螺旋”效应,“沉默的螺旋效应”是指个人意见的表达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当人们发现自己是优势意见时,他们更倾向大胆表达,而当发现自己是劣势意见时,他们便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德国社会学家诺伊曼提出“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又反过来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便形成“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 [4] 。所以这也就是剧中所展现的,就算是真正了解那些被攻击者为人的“劣势方”根本无法与网络上异化的网暴发起“优势方”的思想抗衡,“劣势方”最终也无法阻止网络暴力以及现实悲剧的产生。

所以,我们发现媒介化生存状态下人的各种异化现象是相互影响,逐渐恶变,共同发挥影响并在最终导致致命后果。《黑镜·全网公敌》中的人的异化行为就可以看出当长期面对“媒介机器”,人的精神逐渐被驯化,被控制,丧失本体主动的思考能力后,还是只想获得通过一些群落获得对自己那些“拙见”的认同感,这些本就不是客观,健康的群落逐渐形成,壮大,最终占据了优势力量,发起各种攻击异己,诅咒异己的极端行径。

2.2. 媒介环境的异化

2.2.1. 二次修饰的媒介环境

随着媒介终端在大众生活中无处不在,技术发展带来的万物互联社会切实地把大众生存的环境高度媒介化了,同时,媒介不断用被加工过的信息建构我们生存的现实,这样的环境又逐渐变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但不得不思考的是我们所认知的现实还是客观的现实吗?一方面,我们获取的信息是在被媒介构建过的“拟态环境”下产生的、经过甄选后的信息;另一方面,“人人皆是麦克风”,无论什么职业,什么年龄,什么性别,什么人种都可以隐匿在虚拟环境中发表内心最真实,最黑暗,最直白的话语,大众同时也通过信息传播参与拟态环境的构建。就像《黑镜·全网公敌》中媒体邀请塔斯克上栏目,可能本就因为了解塔斯克的个人特点——毒舌,出于故意引发舆论,引爆栏目热点,增加收视等目的,栏目才故意引导塔斯克,反复用语言渲染大众情绪,营造出了一个看似真实的二次修饰的真实——塔斯克在节目上人身攻击9岁小男孩。也因此引发了那些聚集的异化的乌合之众们在这个二次修饰过的环境中肆意发表网络言论最终走向失控的局面。

2.2.2. 走向失控的“狂欢化”环境

巴赫金提出了著名的“狂欢化”理论,“狂欢是祭祀酒神之后一种全民性的化装游行和滑稽表演活动,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日常生活中的法令、禁令和限制都被取消,人们摆脱一切禁令和束缚而获得自由和解放。” [5] 《黑镜·全网公敌》展现了未来科技和媒介的发展对社会等级和权威的解构,网民在狂欢中宣泄自己的负面想法而攻击一些与自己不相关的人、完全不了解的人,赋予了巴赫金的传统“狂欢节”异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掀起了一场后现代社会媒介化生存状态下的“狂欢暴力”。就像《黑镜·全网公敌》中攻击女作者的网民们的疯狂攻击行径,或是为了跟风、泄愤,抑或是为了行使自由的权利,都正如巴赫金“狂欢”理论中传统权威和社会等级结构的消极而表现出的全民性、颠覆性、平等性一样 [6] 。所有人躲在屏幕背后,隐藏自身真实身份,无论是高级学校的教师,还是正在处理网络暴力致死事件的警察,跨越了所有现实的限制,在网络上参与“Death to”投票杀人的“后果游戏”的狂欢,大家不在乎这场“狂欢”游戏带来的严重后果,只是陷入在这种狂欢宣泄释放的异化状态中。

2.2.3. 隐蔽的“全景监视”环境

《黑镜·全网公敌》中作为重要杀人工具的“电子蜜蜂”有着精确的定位系统和识别系统,它们像真蜜蜂一样被投放至任何地方,遍布在每一个角落。所以在蜜蜂杀获票最高者时,可以精准地找到目标者,并且进入目标者脑袋中可以精准地攻击最容易感知痛苦的地方。也表现了大众身处在异化的监视空间中无处遁形,“电子蜜蜂”构成的巨大的监视器,让大众的隐私泄露地一览无余,也就是福科所说的“全景式监狱”,正是对现代社会控制系统的隐喻 [7] ,包括剧集的最后,幕后黑手能够精准地定位到所有参与过网络无脑投票游戏的38.7万“网络暴力”的施暴者们,也是剧集体现的媒介化生存中异化的“监视环境”带给大众深刻的思考和对未来生存的警示。人和人之间的隔膜本就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剧中呈现的这种畸形的透明环境,看似好像可以让暴力隐蔽地便利地变现,但最终其弊端终会反噬大众。

3. 加剧异化的背后:透过《黑镜·全网公敌》反思异化原因

通过《黑镜·全网公敌》的网络暴力现象,本文虽然整理并分类了这场暴力背后的异化现象,但是仍需要反思这些异化现象发生的长期原因,这场暴力并非黑暗中的“杀手”网民们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是因为大众长期的媒介化生存状态下大众的主体意识的消弥和技术的过度使用所加剧环境的恶化所助力的。因此,该剧呈现出的加剧人和媒介环境异化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也为我们未来的生存面临的威胁作以警示。

3.1. 主体意识的消弥

长期生活在媒介化生存状态中的人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而是一个丧失了本体的主体,丧失了本体的内核使得人无法更清晰地判断对错,也无法冷静的在适当距离下观察周围发生的事。像《黑镜·全网公敌》中,仅仅是一个“后果游戏”就加剧了大家所有不理智情绪,最终导致网络暴力转化为现实伤害。主体意识的消弥也使得主体丧失了一定的共情能力,因为主体无法清晰的感受客观世界,感受周围其他人、物。更多地会被感官接收的被加工过的信息所干扰,作出一些不智慧的判断。剧中不止是普通网民无法共情,连作为警察的人都会参与进“异化的狂欢”,丧失主体意识的人无一幸免地被“牵着鼻子走”,最终导致没人能坚定地站在理智的一边。

3.2. 技术的过度使用

后现代社会的媒介化生存状态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下,甚至会颠覆了媒介原初对于人类社会的利好观。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会让媒介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也会解决一些人类面临的生态,资源等失衡的问题。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灵韵”的丧失,成为捆绑人类精神世界、满足各种异化愿望、破坏社会平衡的罪魁祸首。《黑镜·全网公敌》中基地管理者一开始介绍“电子蜜蜂”时都只是说它对于生态环境维护有多么重要,它们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因为电子蜜蜂的体量大,运用范围也广,辩证地去看待它,就预示着它如果要发挥负面作用的话杀伤力也是巨大的。果不其然,后续操纵一切的幕后黑手也是利用了技术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失控,才使得38.7万人被技术的恶果反噬。

4. 结语

《黑镜·全网公敌》虽然将故事设定在科技发达的未来社会,但这并不是无现实依据的预判,电视剧中呈现的“恶果”将成为我们立足于现实,防患于未然的一个重要警示。我们通过分析此剧中“网络暴力”表层下隐喻的媒介化生存状态下人和人所处的媒介环境的异化现象,深刻隐喻了人的本体意识的消弥和技术过度使用的后果和对未来世界的警醒——未来还可能有网络空间中产生的信任危机、变态欲望、过度冷漠等更多异化下产生的极端暴力、杀人行径。同时应当明白媒介环境的异化和人的异化之间是相互影响,激化的。媒介,技术和人的关系也是我们未来持续要探讨的,人类也要随时保持警惕,防止技术和媒介的过度发展逾越人类本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美]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M]. 张峰, 吕世平, 译.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88: 6.
[2] 凯斯•R•桑斯坦. 信息乌托邦[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8: 8.
[3] 胡泳. 新词探讨: 回声室效应[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 22(6): 109-115.
[4] 陈力丹. 媒介对舆论的社会控制机制——沉默的螺旋[J]. 国际新闻界, 1998(1): 47-49+77.
[5] 陶东风. 大众文化教程[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01.
[6] 董梦娣. 后现代语境下的媒介狂欢与视觉权力——美剧《黑镜第三季》的审美分析[J]. 新媒体研究, 2017, 3(15): 119-120.
[7] [英]菲利普•史密斯. 文化理论——导论[M]. 张鲲,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