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和专家的认可。但英语课堂中仍存在浅层化、片面化和零散化的问题,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整体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丰富的活动和多样的形式反而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评价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建构语境和意义、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已然成为推动新课程发展、促进学生能力向素养转化面临的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单元整体教学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培养核心素养提供了新的视角。由于指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是一个认知和价值判断能力发展的复杂过程,依赖于单一语篇或单一结构的学习是困难的。因此,需要以单元为中心,以学习活动观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基于单元的整合性、关联性和发展性学习。本文将通过课例讨论如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来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
2.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相关理论
2.1. 英语学习活动观
英语活动是指使用英语进行的各种交流和互动行为,包括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等方面。这些活动旨在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语言技能,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融入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英语活动不仅包括正式的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外的实践应用、文化活动和社交互动等。关于英语活动的定义,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美国语言学家克拉伦斯·比克(Clarence Beecher)认为:“英语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互动的行为,旨在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语言技能和跨文化理解。”英国教育学家戴安娜·克拉克(Diana Clark)进一步补充:“英语活动应该涵盖各种语境和场合,使学习者能够在真实的交流中提高语言能力。”因此,深入研究英语活动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增加语言知识、增强跨文化理解、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和促进英语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最终实现培养学习者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以育人为指引、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核心,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的系列相互递进和关联的活动 [1]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活动观是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发展性学习活动,使学生激活已知,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发展多元思维、整体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和价值判断能力 [2] 。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学生从语篇获取语言和文化的新知识,激活已有知识,关联和整合新旧知识,从而深入理解语篇意义及其承载的文化价值。通过应用实践类活动,学生对输入知识进行内化和输出,提高语言运用的技能,探究语篇的深层涵义,创造文化体验,实现能力和素养的转换。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学生深化主题意义,能够把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领域,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合理表达情感和观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能力向素养的转化。可见,学习活动观具备整合性、关联性、层次性、融合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内在特征 [3]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融合、衔接和发展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紧密结合语言、文化和思维,为英语教师统筹实施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它是推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路径。
2.2. 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教师对同一单元内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和重组,并将单元主题贯穿在各个教学活动中,以加深学生对单元内容的认识和内化,并以此推动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用技能的发展 [4] 。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将每个板块中共有的细节知识点通过某种方式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单元不是同个主题下几个语篇的汇合,而是一个集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为一体的学习单位 [5] 。单元教学设计体现了系统性和严谨性,它是统筹各个单元进行全面系统的以学生为本的专业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是英语学科推动新课程发展、推动核心素养培养和转化、实现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核心道路 [6] 。实施大单元教学,教师可以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并根据整合的主题语境和主题意义制定整体性、关联性、发展性、进阶性的单元教学目标,进而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效,从而优化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7] 。由此,教师可以改变零散化、片面化、填鸭式教学,形成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教学思维,改进课教学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单元整体教学不是各个单元简单的叠加,而是整体的有机融合。单元整体教学以主题意义为引领、注重内容关联性、统筹规划单元目标、整体推进实践活动、及时进行单元评价、以学生为本并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2.3. 理论基础
本研究立足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探讨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格式塔心理学、整体语言学和系统理论。首先,格式塔心理学指出,人们的感知并非各种感官元素的简单组合,也不是先感知事物的各个部分,再关注整体,而是首先感知整体,然后才是各个部分 [8] 。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过程,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以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其次,整体语言教学强调将语言看作一个整体,而非孤立的、零散的部分 [9] 。在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语言知识和技能视为一个整体,将语音、语法、词汇等元素融入到语境中进行教学,并通过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这正是整体性原则的体现。最后,系统理论的整体性观念体现在两个重要方面:第一,它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每个系统都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要素并非随意排列,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建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次,系统理论强调一个系统的功能并非各部分简单相加的总和,而是有可能整体大于各部分的和。换句话说,系统的整体功能往往超越了其各部分单独作用的总和,这是由于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10] 。因此,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每个教学单元都是一个系统,我们需要将每个教学单元视为一个整体,以充分利用其完整性的优势。此外,单元整体性教学所表现出来的功能大于系统各要素的总和,我们需要处理好单元整体性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要素的协同作用,以实现教学和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3.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下面以人教版(2019年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二Unit 2Wildlife Protection为例具体阐述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
3.1. 整合主题语境,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围绕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单元内容是探究野生动物濒危的现状和原因、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果、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层次涵义,将主题“保护野生动物”升华到从自身保护身边的动物出发,实现了单元主题语境的递进性(见表1)。本单元的语篇类型涵盖了演讲、日志、视频、杂志组织介绍、报道、海报、视频。此外,单元语篇中涉及了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如are being hunted,其语法结构是am/is/are being done。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五项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看”了解不同类型语篇中对野生动物面临的困境、濒危的原因、保护的措施等的描写,学生能了解国内外多个组织机构、甚至是个体对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视和自发采取的保护措施等,从而激发自身动机,从保护身边的动物做起,深入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含义,并进一步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现需要人类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意义。

Table 1. Unit content of 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
表1. 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单元内容
深入研读单元内容,整合单元各语篇的主题语境和意义和关联性,提炼出学生需要逐层学习和建构的核心维度:野生动物面临的困境,野生动物濒危的原因,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基于这三个维度,设计单元学习目标,建构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见图1)。
首先,通过整个大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在老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中,激活背景知识,获取与梳理野生动物濒危的现状和原因,进一步深入研读后,概括和整合语篇主要信息。其次,学生要基于“听、说、读、写、看”这些理解性和表达性技能对语篇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作出回应。比如在听说板块,学生要观察和鉴赏海报,分析海报如何建构和传达其要表达的内涵意义和信息,根据海报所示内容预测听力板块的主要内容,听力结束后,学生能够根据听力内容,模仿并创作一段保护某个物种的野生动物的真实和具体的对话。最后,学生能够在反复研读单元语篇之后,挖掘文本蕴含的价值取向,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逻辑结构进行分析评判,并结合具体例子对语篇的观点进行相应的评价。从而加深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把学生的已知和新知联系起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深度学习、深度阅读,从而实现能力向素养的转化。比如学生可以运用大单元所学知识和语言技能,创作一幅保护野生动物的英语宣传海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创新意识。

Figure 1. Unit-integrated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ime allocation
图1.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及课时分配
3.2. 基于单元目标,设计主题探究活动
下面以这一单元的Reading and Thinking的语篇A Day in the Clouds为例,提炼单元主题意义,推动学生从理解和识记的浅层次学习到内化和应用的深层次学习。
该语篇的主题是“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主要讲述我国濒危野生动物藏羚羊的困境、濒危的原因、采取的保护措施和取得的成就。该语篇是一篇日志,作者用第一人称的讲述自己在高原地区的所见所感。该语篇结构完整,分为七个段落,第一段描述了作者在高原地区观察藏羚羊的目的。第二段讲述了作者对藏羚羊的赞美和怜悯与对非法行径的愤慨。第三段介绍了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导游扎西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第四段说明了藏羚羊亟需保护的理由。第五段讲述了不同组织保护藏羚羊的措施。第六段描述了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的取得的成果。最后一段是作者对所见现象的反思,也是文章的主旨,即只有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本节课根据黄远振和黄睿的“读思言”教学模型从内容、语言和思维三个方面来解读语篇,聚焦语言知识的输入、内化及输出,提炼主题意义,构建发展性进阶活动 [11] 。
课时教学目标:
1) 获取、梳理野生动物藏羚羊面临的濒危困境、原因和保护措施,借助思维导图呈现语篇的结构化知识;
2) 运用所学语言,描述、阐释藏羚羊的现状、濒危的原因、采取的保护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3) 提炼文本的深层含义,推断作者态度;从不同角度分析、批判、评价中外保护野生动物的不同策略与问题解决的方式,审视和思考个人参与保护的理性方式。
4) 制作保护野生动物的海报,理解文字与非文字资源所传递的丰富信息、思想、态度与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1) Pre-reading
Activity 1: Lead-in
教师在课堂上播放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视频,如黔金丝猴、华南虎和亚洲象等,再让学生结合现有知识,表达他们对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的看法。(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情境,引起学生对保护野生动物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为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和创造条件。
Activity 2: Prediction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的图片,然后关注标题,对标题的含义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预测文章的主旨。
Q1: Do you know what “A Day in the Clouds” means?In what way you can spend a day “in the clouds”?
Q2: Can you predict the topic of the text from the picture and the title?
【设计意图】首先,插图能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同时快速导入话题。而语篇标题意味深长,具备新颖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思考如何在云间度过一天,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环境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为深入研读语篇做好铺垫。
2) While-reading
Fast-reading
Activity 3: Skim for main idea
学生利用速读技巧和阅读策略,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文章的主旨。
Activity 4: Read for the type
Q1: What kind of text is it?
A. Narration
B. Argument
C. Description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章,获取和梳理文章大意和各段落大意,并通过提炼关键词来回答问题,并分析文章的体裁和语言特征。
Careful-reading
Activity 5: Read for structure
T: Divide the passage into 3 three parts and use several words to summarize them.
Activity 6: Fill in the Blank
教师让学生再次仔细阅读文章,并完成下列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段落结构和各级活动的设置训练学生分清主次、定位关键词、确定主题句等技能,强化学生获取细节信息,概括和整合文章内容和结构,归纳主旨大意,深入理解文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Post-reading
Activity 7: Discussion
学生分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看法。
Q: What can we do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Q2: Which of your lifestyle choices can have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 on nature?
【设计意图】在迁移创新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利用获取的信息,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解读,基于文本又同时超越文本。同时利于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意识,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对大自然有怎样的影响,从而树立保护自然的责任感,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通过课堂上的输入、内化和输出,提升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深层理解和内化感悟。
Activity 8: Make a Poster
讨论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制作一幅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英语宣传海报,需要标题醒目,主题突出,触动人心,富有感召力。
【设计意图】经过前面学习活动的输入、内化,制作海报的输出活动相对于一般的作业活动来说更具趣味性和新颖性,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文字与非文字资源所传递的丰富信息、思想、态度与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迁移创新意识。
4. 结语
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中贯穿学习活动观,教师要摒弃表面的、虚假的、浅层的表演式教学,要让学生在生成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同时促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发展,增强文化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根据学生学情和动机,设计进阶性发展学习活动,使学生输入、内化并输出所学知识和技能,使教学从零散向整体转化,教学目标由浅层向深层转化,加速育人价值的实现。全面理解和把握学习活动观,教师将在课堂拥有更多的探索空间,学生也能够拥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实现深度阅读。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教师不能只关注每篇文章的内容分析和活动设计,还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去关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新安排和设计单元内容。整体教学有助于学生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并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积极转化和发展。教师在进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以单元主题为引领,体现活动的关联性和递进性。教师在英语高中阅读教学中,需要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提炼主题意义,设定贴切的发展性、关联性、进阶性、递进性的单元教学目标和与之对应的学习活动。这样可以使教学更加关联和有意义,帮助学生从机械接受知识到活学活用知识,从浅层认识到深层理解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和语言技能,全面培养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我们改变了表面的、孤立的和零散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知识的关联和整合。尤其重要的是,我们突出了以学生为本,推动学习向着把握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每个大单元教学设计都必须介入真实的情境与任务。在真实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教师才能切实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价值取向和学习能力等 [6] 。首先,将真实的情境和任务视为课程的一部分,以实现课程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其次,真正的学习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只有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学习,同时要减小知行差距。中小学生感受和理解事物通常是把所学在真实情境中应用实践而实现的。最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做事”是教师评价其是否掌握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总的来说,在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创造与文本内容相匹配的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所处情境与自己的密切关联,从而有效培养学生产生疑问和进行探究的意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重视知识的迁移和创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金项目
绍兴文理学院2022年研究生校级科研课题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