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分课堂”的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研究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Divided Classroom”
DOI: 10.12677/ve.2024.133095, PDF, HTML, XML, 下载: 28  浏览: 4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章 攀: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工程学院,重庆
关键词: 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vided Classroom Blended Teaching
摘要: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系博士张学新教授基于心理学原理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一项创新工程。本论文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基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Python程序设计》教学为案例,探讨了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职业教育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内容包括对接岗位重构教学体系、对接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对接学情确定教学策略。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调查法、案例法和实验法。通过该研究,旨在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人才,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岗位胜任力的发展。
Abstract: “Divided classroom” is a new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proposed in 2014 by Professor Zhang Xuexin, a Ph.D.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t Fudan University, based on psychological principles. It is an innovative project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mplementation Plan, guided by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akes the teaching of Python Programming in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jor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 case to discuss the “Half Classroom” based on Blended teach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eaching mode. The research contents include re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system by matching positions, determining teaching goals by matching needs, and determining teaching strategies by matching academic situations.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literature method, survey method, case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Through this research, it aim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cultivate practical talent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nd job competencies.
文章引用:章攀. 基于“对分课堂”的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研究[J]. 职业教育, 2024, 13(3): 579-585.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3095

1. 引言

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而课程思政 [1]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岗位胜任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改革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论文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基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Python程序设计》教学为案例,旨在探讨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职业教育混合式教学改革。具体目的包括:1) 探索如何对接岗位需求,重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2) 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职业需求的关键教育领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改革。在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也逐渐从注重数量扩大到注重质量提升。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关注点包括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2. 课程思政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是一种以课程为载体,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课程思政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其次,课程思政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加强课程思政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2.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 ,旨在应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困境。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重新设计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使大学课堂成为学生能动学习的舞台,展现出青春活力。

这种教学模式的提出源于一系列教育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该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地充当学习的引导者和资源提供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混合式学习理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 [3] ,采用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和讨论,同时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资源获取。

社区学习环境的构建:该模式倡导在课堂中建立积极的学习社区,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知识分享,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通过引入问题导向的学习、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 [4] ,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及时反馈和评估:该模式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和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批改和个性化指导等方式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加深理解,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法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获取资料,以全面了解和掌握研究问题。文献研究法有助于确定研究课题,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印象,并提供比较资料。本论文中文献法将用于综述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2. 调查法

调查法是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或历史状况材料的常用方法。调查法提供系统了解,分析综合资料,提供规律性知识。实验法具有主动变革和控制性,用于发现和确认因果联系。本论文中调查法将用于调查职业院校学生对于课程思政教学的认知和期望,以及对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反馈。

3.3. 实验法

实验法通过变革和控制研究对象,揭示因果联系。实验法具有主动变革和控制性,用于发现和确认因果联系。本论文中实验法将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分析,验证教学改革模式的有效性。

3.4. 案例法

案例法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探究,它研究现实生活背景中的暂时现象;在这样一种研究情境中,现象本身与其背景之间的界限不明显,研究者只能大量运用事例证据来展开研究。本论文案例法将以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案例,深入分析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和效果。通过对《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案例分析,研究者可以得出关于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结论。这将有助于为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进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4. 基于“对分课堂”的职业教育混合教学改革模式构建

4.1. 对接岗位重构教学体系

通过与实际岗位需求对接,重新构建教学体系,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深入研究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和技术要求。可以通过与相关行业企业、职业导师或行业专家的交流和合作,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岗位需求,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动态。根据目标岗位要求,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相匹配,注重培养学生所需的核心技能和实践能力。可以对现有课程进行修订或开发新的课程,引入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室实训、模拟实践、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模拟常见的工作任务和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

4.2. 对接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在基于“对分课堂”的教学改革模式中,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调研和分析行业需求,确定学生在职业能力、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的目标要求,将这些目标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目标。在确定目标时,还应考虑学生的起点水平和学习能力,确保目标的可达性和适应性,将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相匹配,形成有机的教学体系。

4.3. 对接学情确定教学策略

在混合教学模式下,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策略非常重要。通过学生调研和学习情况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结合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学工具,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学习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5. 实证研究设计与实施

5.1.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评估“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对职业教育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影响。

研究问题:相比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是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随机对照实验设计。

样本容量计算:基于预期效应大小和显著水平,进行样本容量计算以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样本量均达到或超过40人以上。

3) 变量

自变量: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面授教学模式)。

因变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5.2. 实验方案

1) 课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

在职业教育学校中,随机选择5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和5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确保两组的样本量均达到或超过40人以上,以保证统计结果的可靠性。

2) 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

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以满足实验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需求。实验组将采用“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包括在线学习、面授课程和实践任务等。对照组将采用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为主。

3) 时间和地点安排

安排实验和对照组在相同的时间段和地点进行教学活动,以消除时间和地点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3. 数据收集与分析

1) 数据收集

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的最后阶段,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组的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将以数字评分的形式进行记录,对照组的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也将以同样的方式记录。

图1为收集到的学生期末成绩的数据,图2为调查问卷设计,图3为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学习兴趣散点图。

Figure 1. Data on final grades of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control group

图1.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期末成绩的数据

Figure 2. Questionnaire design

图2. 调查问卷设计

Figure 3. Scatter plot of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control group

图3.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学习兴趣散点图

2) 数据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如SPSS,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计算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平均成绩和标准差,以了解整体情况。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适当的统计方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分析结果,计算p值以确定差异的显著性水平。

假设在数据分析中,使用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得到结果为p < 0.05,表明实验组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通过方差分析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比较,得到结果为p < 0.05,表明实验组的学习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组。

3) 实验结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认为“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对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都有积极影响。实验组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的学习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组。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果总结

根据本研究的设计、实施和结果讨论,本文得出以下总结:

在对接岗位重构教学体系的实施与效果方面,本文深入研究了岗位需求并进行了教学体系的重构。这种改变对学生在实际岗位上的应用能力和工作表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生通过教学体系的改变,更好地适应了职业需求,提高了他们的职业能力。

在对接需求确定教学目标的实施与效果方面,本文进行了行业需求的调研和分析,从而确定了学生在职业能力、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的目标要求。通过实施教学目标,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发展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对接学情确定教学策略的实施与效果方面,了解并分析了学生的学情,包括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等。通过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策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效得到了提高。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和发现,我们提出以下进一步研究的展望: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容量,涵盖更广泛的受试群体,以增加研究结果的一般性和推广性;进行长期的追踪研究,以观察教学改革的持久效果,并进一步评估学生在职业发展方面的成就;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例如个体差异、教师因素和教学环境等,并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和控制;可以结合新兴技术和教育模式,如人工智能、在线学习等,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研究其对学生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影响;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基金项目

2023年度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项目(2023GZYSZY-12)。

参考文献

[1] 吴爱萍.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思考: 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视角[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 38(6): 43-45.
[2] 刘志平.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52): 8.
[3] 宁晗. 对分课堂在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的实践及策略[J]. 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9(8): 13-14.
[4] 刘淑春. 高职院校思政课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26):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