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导向的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构建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chanism in Med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 Class Majors
DOI: 10.12677/ces.2024.125271, PDF, HTML, XML, 下载: 41  浏览: 5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肖 刚, 陈文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学院,广西 百色
关键词: 课程思政医学教育专业建设Curriculum Ideology Medical Educati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摘要: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一流专业建设的根本,随着医学专业建设不断发展,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中日益凸显。本文以我校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为导向,探索从顶层设计、育人目标、课程建设、教师培训、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机制,通过构建校院两级管理、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过程监控与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多方多维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为课程思政育人机制运行提供组织保障。为促进一流专业建设,学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Abstract: The ultimate goal of national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program construction is to achieve high-quality talent cultivation. Cultivation is fundamenta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program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edical program constructi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mechanism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is increasingly highlighted in talent cultiv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guidance of the national first-class program construction in clinical medicine at our university as a reference,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from aspects such as top-level design, educational objective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cher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ing top-down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process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an effective work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to provide organizational support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This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first-class program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at the university.
文章引用:肖刚, 陈文成. 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导向的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构建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5): 193-199.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5271

1. 引言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怎样培养好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新时代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建设越来越被认为是推动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构建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即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利用隐性教育融入显性教育,培养仁心仁术医学人才 [1] ,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从而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建设尤为关键。一流的专业建设需要有创新的课程体系、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而这些都离不开优秀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支持。本文对标我校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探索构建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为专业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构建和提升提供参考。

2.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下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重要性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涵盖了学科方向、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全方位的工程建设,是加快学校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的有效手段,是推动专业内涵式发展、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重要举措 [2] 。课程思政育人作为专业教育的核心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素质,还能够锤炼学生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对于构建高素质、高技能和高思想品德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1. 有利于引领学生价值观念的升华

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就是要在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式上,注重体现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基本思想,有利于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念升华。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各类课程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见习、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加深对医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医学生成长为德艺双馨的人间大医打下坚实基础。

2.2. 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专业扩展

在课程思政育人机制下,教师的工作重心不再是单一的教学,而是将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科课程思政内容融为一体,教师在开展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育人,教师要领会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趋势,从中挖掘思想教育资源。因此,推动临床教师进一步加强政治素养、强化德育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德育能力,必然要作为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重要抓手 [3] 。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对教学工作及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性评估,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足,从而提高专业教育水平。通过相应的培训教师不仅专业素养提升,同时个人的思想政治育人意识得到加强。

2.3. 有利于强化专业教育导向和实习实践环节育人功能

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旨在兼顾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强化专业教育与实习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通过组织各类型的实践、考察、社会调研等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实现教学目标与学生个人能力的共同提高,打造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意义的专业学科体系和师资队伍。医学专业作为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科学,部分老师专业课教育的教学理念未能及时更新,存在“只教书不育德”的错误观念 [4] ,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将引导专业教师在专业教育和实践环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

2.4.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综合素质

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及综合素质:包括理论水平、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提高。使得学生在就业和自我实现方面更具有竞争力和实用性。同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也会得到锤炼和提高。

2.5. 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

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这种机制所加强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学校文化的内涵和学校的教育品质,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同时,通过学校的综合实力的提高,也将提升学校在教育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3. 构建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推进临床医学一流专业建设

近年来,医学科学发展迅猛,医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一些以前不能治愈的顽疾现在也取得了突破。但是,医疗领域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诸如医德医风失范、医疗纠纷频发,以及医疗卫生领域管理不善等挑战。这些问题本质上是由于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所致。因此,在医学教育、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推动医学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在专业人才培养、专业教育过程中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推进国家级临床医学一流专业建设,实现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目标。这也是教育部在新时代适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要求,对医学教育提出的新理念,对未来医学人才培养的综合性、高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 [5] 。

3.1. 从顶层设计着手构建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

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构建是为了推进医学专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构建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是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一流专业建设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成为了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显然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顶层设计是高校培养医学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和教育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学校领导、教育教学主管部门、院系相关部门应该在确立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前提下,推进对临床医学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应该设定中长期规划,从宏观角度出发,明确任务和目标,为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制定评价体系。

3.2. 从育人目标出发构建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

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核心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在日常医疗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医学素养,注重道德伦理素养和人文关怀。因此,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目标应该是以“学问比医术更重要,人格比知识更重要”为核心的定位,以实现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为最终目标。应该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诊疗实践中,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足够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人文素养、医学伦理及健康心理素养。通过建立课程思政育人机制,达到的具体育人目标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知识和技能方面:临床医学的核心是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下的育人目标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实际操作中更快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二是综合素质方面:临床医学专业要求学生具有综合素质,这不仅是专业方面的要求,也是社会对医生全面发展的期望。在这方面,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下的育人目标应该是全面的、多元化的。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包括:① 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开创新的技术和疗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② 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③ 良好的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增强患者的信心和信任。三是职业道德方面:职业道德是医学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核心价值观。因此,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下的育人目标必须涉及职业道德的培养。具体而言,育人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崇高的医德医风:培养学生医德高尚、作风正派、具有优秀的职业操守,热爱患者,热心服务,为患者健康服务。② 道德伦理思维:培养学生理解并遵循医学伦理规范和群体道德规范,不侵犯患者利益,不违背医学道德和职业准则。

3.3.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构建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

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的课程体系应该具有科学性、实践性、职业道德性等多重特点。通过丰富、全面的课程设置,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具有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完备、高水平、全面发展的医学专业人才,为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事业的进步做出贡献。一套全面、科学、有效的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结合临床实际:临床医学的最终目标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临床医学的课程设计必须考虑到实际临床应用,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课程设置。例如,可以将医学实验课和临床实习相结合,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实践练习,从而提高操作技能和诊断能力。二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教学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降低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可以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和模拟实验等手段,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三是要注重课程实践性:临床医学专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的课程设置应注重实践性。例如,可以设置病例分析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病例分析练习诊断和治疗能力,提高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四是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临床医学主义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因此,在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的课程设置中,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可以设置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课程,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职业操守,使其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更加遵从道德规范,保护患者利益和安全。五是要有多元化选修课程:临床医学涉及的学科广泛,需要学生深入了解各种相关学科,以提高自身素质。因此,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的课程体系需要包含多元化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可以设置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学、食品卫生学、心理咨询等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相关选修课程。

3.4. 以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为目标,构建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

教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课程思政改革的最终执行需要教师完成。在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中,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程思政育人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教学工作中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师生的思政意识。二是要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和工作流程。三是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载体作用,扩大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的覆盖面和深度。四是要加强质量监控和评估,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的不断优化和改进。其次,需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当前,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课程思政育人工作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和贯通问题。其次,需要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以确保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有效结合。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政育人能力。二是要制定课程思政育人的具体目标和标准,规范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是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是要不断改进课程评价体系,从评价结果反馈中优化课程思政改革工作。第三是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和课程思政育人的关键保障。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吸引优秀人才投身高等医学教育。二是要加强教师培养和提高,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政育人能力。三是要加强教师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实现教师的规范化管理。四是要加强师德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高道德水平的师资队伍。

3.5.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为构建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提供保障

评价体系是实施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建立特定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使得学生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产生自我认识,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以科学定义目标,量化成果,注重过程和结果,结合考试和考核,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有针对性的制定更好的教育计划与措施。

4. 多方参与,共同推进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实施

构建和实施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和推进。下面,从构建校院两级管理、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过程监控与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角度探讨多方参与,共同推进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4.1. 构建校院两级管理体系

构建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是构建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实践中,学校层面要制定并完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同时还需要加强学校各部门、各学院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制定规范和标准。主要措施如下:首先,要严格执行课程思政育人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学校必须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与权限。各层次的责任具体包括:学校要制定规范和标准,建立管理机制,设立领导小组,制定政策文件,加强宣传与培训;各部门、院系要按照学校要求,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责任清单,承担具体的评估和监控工作,确保课程思政育人的顺利实施。其次,要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课程等情况,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评估,对教材、课件、案例进行定期更新,推进相应评估工具的开发和建立。最后,要完善学科专业建设机制,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学校要加强教师思政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做到在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施中,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实现相匹配。

4.2. 实施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是一个有效的监督措施,是确保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在评价过程中,要把握好评价的轻重和比例,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保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要广泛征求意见,体现教师和学生的话语权。学校可以在课程思政育人实施过程中,随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反馈,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利益得到体现。学校可以定期召开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就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讨论。在实践中,还可利用网上评估模式,引导学生和教师进行自我评估,为学校提供宝贵的参考数据。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学校可以从教学质量、思想政治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估,并首先从内部评估开始,逐步形成完整的院外评估体系。评价需要注重量化和定性评价的结合,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手段,如问卷、讲座、考试、反思、报告等方式,全面、科学地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思政工作成效。最后,要严格执行评价结果反馈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学校要及时收集评估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形成评价报告,并及时向教师、学生和上级行政部门反馈。同时要建立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出台具体的改进措施,及时落实,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实施效果。

4.3. 注重过程监控与评价

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是保证课程思政育人机制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学校需要落实监控措施,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首先,加强实践性和控制性课程的教学。对于实践型课程要建立专业的教学团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营造宽松、合理的教学环境;对于控制型课程要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教育。构建实践性与控制型课程的规划和完善措施,便于课程思政育人的顺利实现,同时也可促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次,加强课程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和互动。学校可以加强和鼓励课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知识的互相交流、分享,指出学生在实践环节的优势和不足,及时指导和辅助学生改进。同时,要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在全校范围内同步推进,确保课程质量的可控性与准确性。最后,要严格监督和管理,形成督导制度。学校可以制定一套完善的监督考核方案,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鼓励每个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同时,要加强在课程教学执行情况方面的把关,鼓励课程思政育人贯穿教学全过程,使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得以顺利实施。

4.4.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促进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顺利实施的核心环节之一。首先,要建立完备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医学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相应的培养标准和教育目标,将课程思政育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其次,要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实际效果与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学校可以关注人才培养成果,依据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评价,同时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最后,要加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指导与管理。学校可以设定合理的程序、规范和规定,并建立相应的监察、评价和反馈机制,定期开展评估工作。

5. 结论

高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在巩固传统思政课教学主阵地的同时,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专业理论课育人功能的融合路径,发挥好育人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6] 。本文主要探讨了医学教育中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重要性和构建方法。通过分析医学人才的特点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构建完整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为医学人才的成长和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工作联系性不强、协调性不高、合力效应不明显的问题 [7] ,在专业性更强的医科院校尤为明显。因此,在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构建中,顶层设计是关键,需要明确育人目标,并以此为指导,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构建完整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专业扩展,强化专业教育导向和实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综合素质。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还需要多方参与,共同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确保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顺利实施。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过程监控与评价等工作可以促进机制的落实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可以为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2ZJY2125;右江民族医学院2022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J2022-08;右江民族医学院辅导员专项课题,课题编号:Fdy2023A02。

参考文献

[1] 汪丽燕, 张志勇.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桂林医学院为例[J]. 医学教育管理, 2022, 8(1): 1-5 22.
[2] 吴红燕, 吕雄文, 曹云霞, 等. “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与思考[J]. 医学教育管理, 2020, 6(4): 311-315.
[3] 刁汇玲, 张晓敏, 孙晓彤, 等. 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 16(1): 173-178.
[4] 王明辉, 叶建亚, 王绮, 等.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21(14): 201-202.
[5] 董海涛, 张轩萍, 郑洁, 等. 医学教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向贯通研究[J]. 基础医学教育, 2023, 25(4): 343-347.
[6] 庄煌铭, 岳思美, 张吉翔, 等. 课程思政在医学CPPT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 15(23): 23-27.
[7] 王江涛. 医学高职院校“三思同向”协同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3): 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