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索
The Exploration of Employment-Oriented Computer Teach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OI: 10.12677/ve.2024.133106, PDF, HTML, XML, 下载: 38  浏览: 64 
作者: 陈 恒: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部,湖南 衡阳
关键词: 就业为导向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Employment-Oriente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Teaching Mode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对计算机的需求,与此同时促进了计算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对计算机高素质人才需求量进一步提升。高职计算机教学除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实际就业率。但就当前实际而言,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较不理想,容易存在人才个人能力水平与专业素质难以满足岗位实际需求。本文首先对高职计算机教学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has further increased the demand for computers,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industry, makes to the computer high quality talented person demand further promotion. In addition to training students to maste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also requires train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improve the actual employment rate of students. However, the pres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mputer major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not ideal, and it is easy to exist that the person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alents cannot meet the actual demand of post. This article first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present question, on this foundation inquires into takes the employment as the guidance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pattern reform and the innovation path,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文章引用:陈恒.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索[J]. 职业教育, 2024, 13(3): 657-661.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3106

1. 引言

有相关数据显示,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提升,作为为市场输送人才的重要教育部门,高职院校需牢牢把握当前计算机专业发展趋势,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培养市场所需高素质、专业化、全面化发展的计算机人才 [1] 。但实际上以往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与实际脱离的不良现象,导致学生掌握的计算机技术较为落后,与企业生产需求明显不符,不仅影响高职学生实际就业情况,甚至影响企业发展,严重时制约整个社会进步,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不断提升计算机专业就业水平。

2. 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专业课程设计存在问题。高职计算机专业具有较强专业性与复杂性,基于就业方向,一方面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就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整体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现为实践类课程设置相对较少,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在学习中缺乏锻炼与实际操作机会,在面对问题时难以对理论知识迁移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进入岗位后无法满足企业职位对人才需求。另一方面课程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滞后且单一,并未结合现阶段计算机企业岗位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更新,导致学生掌握的专业技术、技能与岗位职责难以匹配 [2] 。二是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目前仍有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不仅学生难以居于主导地位,同时降低了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操作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从而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明显降低,且实践操作技能通常难以适应岗位工作内容需求。三是教学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积极作用,尤其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下,还需设置相对应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但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仍较为片面,在评价时仍过于重视学生专业成绩以及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点掌握情况,对学生职业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重视度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主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素养,对其未来就业发展造成极为不利影响。

3.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

3.1. 注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从高职教育本质分析,其实质为就业教育,即在培养人才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加强其就业水平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岗位职业的能力。由于高职计算机专业知识较为复杂,更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能力,且市场中有关计算机专业岗位信息繁多,为确保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充分对应衔接,实现计算机专业学生零距离就业,则需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充分合作,落实校内、校外双师教育方针 [3] 。一方面高职院校加强与计算机行业协会合作交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内专家与专业人员与校内计算机专家共同成立计算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交流会议以及相关考察活动,把握计算机专业发展趋势的同时,与相关企业分析现阶段以及未来专业对人才需求与要求,从而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合理修改。另一方面校内及时收集有关计算机专业职业岗位相关信息,在教学中融入职业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指导学生进入企业观察了解计算机专业岗位职业类型与职责需求,由校内校外共同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职业生涯规划,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

3.2. 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时,应确定专业定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构建与时代以及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相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首先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育核心,即在校学习过程中,专业教师通过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挖掘其具备适应某一职业岗位的技能与素养,并根据其实际学习能力,对其职业岗位技能不断补充与开发,尽可能满足其多样化就业需求以及市场对人才高质量、高素质要求 [4] 。其次,加强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教书育人与岗位相结合、教学做与产学训相结合。将计算机专业学生三年教学时间合理分配,如在第一、第三、第五学期对学生展开专业理论实际学习以及相关实践活动,即在校内相关实验实训基地模拟工作环境中展开实践训练。而第二、第四以及第六学习鼓励并支持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加强专项技能实践训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专业就业岗位内容与方向,同时充分在实践中充分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岗位工作操作能力。最后构建计算机专业合理学习模式,如将学生整个高职学习过程划分为三阶段,即第一学年为第一阶段,为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阶段,在此阶段要求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两方面基本技能,分别为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维修技能以及办公软件使用功能。第二学年分方向教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教育效果。对此需全面分析计算机职业岗位并将其合理划分,具体如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方向以及计算机网络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则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以及能力选择相应专业方向,实现分方向教学目标。第三学年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则需展开项目综合实训,即通过前两学年的学习与实训,学生计算机能力基础基本形成,但其岗位职业综合能力仍较为缺乏,为促使学生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整合转移为职业岗位能力,高职院校与计算机专业负责人需加强与相关企业联系,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展开项目综合实训与职业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关键岗位综合能力训练教育 [5] 。

3.3. 促进课程与教材开发

课程与教材是高职计算机教育开展的关键基础,坚持以就业为方向的教育指导方针,要求高职院校能够注重对计算机专业配套课程与教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首先积极开发“能力、项目以及目标”一体化课程,即在课程开发时需合理融合职业技能实训与职业素质培养这一主线,并在课程中合理设置各实训项目,除此外还需在课程中合理增设职业素养礼仪、企业文化教育以及人文精神教育等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质 [6] 。其次结合实际建设优质核心课程与精品课程,为实现课程专业性与就业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在课程建设时高职院校需与计算机有关企业积极沟通交流,坚持以岗位能力为中心,在此基础上构建与岗位能力对应的优质核心课程,同时设置明确课程标准要求、配套课程教材以及教学软件、实训平台等。

3.4. 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对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分析,以往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实际学习目标,整个学习较为被动,甚至自我反思、举一反三能力稍显不足,从而不利于自身职业素质提升。因此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育,还需加强促进教学方法创新改革,在保证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基础上进一步调动其参与职业素养教育的积极主动性,并能主动探索计算机岗位相关技能与知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教育目标,满足市场对现代化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对此一方面对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即在讲解专业理论知识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学习水平、知识特点等选择项目递进驱动教学、问题牵引等教学方式,以此调动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进行实践操作教学时,可给予学生一定动手操作空间,并通过探究法、教学做同步训练以及自毁案例代码教学法帮助学生正确以专业知识理论指导实践,促使其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此外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课程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多样,为满足计算机专业学生多样化学习与就业需求,可充分开发并建设与之相应地网络教学资源,如创建各类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库、课程网站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资源与方式创新教学方式,为教师与学生提供良好交流沟通平台,强化实际教学效果。

3.5. 建设良好实习实训条件

一是校内构建相应计算机有关职业工作环境,实施岗位育人法。如在高职院校中将基础实验室与职业技能实验室等分别按照计算机行业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合理布置,与此同时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张贴与计算机企业有关工作制度、产品开发流程等,形成良好工作氛围,并以新颖方式提升学生学习与参与兴趣。而授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与条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真实项目开发实例,并组织学生共同研究完成,必要时需合理设置校内实验实训室开放制度,为学生提供充足时间机会与平台 [7] 。二是构建教师与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室,如微机维修、多媒体技术制作工作室等,由高职院校指定学生或教师进行负责,在遵守相关管理规则制度下,实现自主创业或与企业合作方式形成真实计算机行业生产与工作环境等,而专业教师则提供一定建议与帮助,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与指导。三是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此高职院校加强与当地计算机企业合作交流,以校企联合招生、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实现学生专业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达到促进就业的目的。

3.6. 完善计算机课程考核

完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是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另一重要方式,为发挥考核作用,还需保证课程考核全面性与合理性。对此一是加强作业、考试考核改革,如在学业成绩管理考核时不仅需考查学生学业掌握情况,还需注重考查学生学习态度,如期末成绩与期中成绩占比相对较多,平时上课与平时作业情况可占较少比例。二是注重课堂学习考核。这一考核主要针对学生课堂上对教学任务实际完成情况,在考核时通常涉及学生学习态度、小组工作能力、综合职业素养以及项目完成情况等,在考核评价时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等作为教师对学生参考依据。

4. 总结

总而言之,以就业为导向是当前高职计算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专业教学中,高职院校需加强与院校、企业合作,了解计算机市场岗位特点以及对人才需求,进而确定科学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课程内容的优化与创新,改革教学方式,创建系统化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提升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 孟祥飞.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研究[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2, 36(5): 7-9.
[2] 陈运财.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探析[J]. 工程技术研究, 2022, 7(7): 214-216 225.
[3] 倪强, 段剑伟.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路径研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33(5): 19-20.
[4] 蒲翰成.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探究[J]. 湖北农机化, 2019(18): 134.
[5] 王晖.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探析[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31(12): 66-67 69.
[6] 王登科. 就业导向, 模式优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研究[J]. 电脑迷, 2018(25): 104.
[7] 郭常山. 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的几点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18):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