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汉译英句法复杂度研究——以某高校为例
A Study of Syntactic Complexity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Taking 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ml.2024.125334, PDF, HTML, XML, 下载: 16  浏览: 50 
作者: 武 景: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江苏 徐州
关键词: 汉译英句法复杂度L2SCA翻译质量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yntactic Complexity L2SCA Translation Quality
摘要: 本研究以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的汉英译文为语料,借助Lu开发的二语句法复杂度分析器(L2SCA),旨在考察大学生汉英译文句法复杂度的发展现状与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汉英译文句法复杂度是否存在差异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除了平均句长以及每个句子中的子句数量两项指标值,相较于非英专生,英专生的各项均值都更接近参考译文的数值。14个句法指标中只有平均子句长度、并列句比率(即每个句子中的T单位数量)和每个句子中的子句数量3个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通过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出不同专业学生在汉英翻译句法复杂度上的差异性特征。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专业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为教学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English and non-English majors is used as corpus, and the L2 Syntactic Complexity Analyzer (L2SCA) developed by Lu is used.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syntactic complexity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yntactic complexity between English majors and non-English major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its cau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xcept for the MLS and C/S, the average values of each indicator of English majors are closer to the values of the reference translations than those of non-English majors. Among the 14 syntactic indicators, only the MLC, T/S (that is, the number of T units in each sentence) and C/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is study compares and analyzes English major and non-English major college students, revealing differences in syntactic complexity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mong students of different majors. It aim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llenges encountered by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major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provide more targeted recommendations for translation teaching.
文章引用:武景. 大学生汉译英句法复杂度研究——以某高校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5): 93-10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5334

1. 引言

在中国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已成为必备的素养之一。汉译英作为英语运用的一种形式,既是学生语言能力的体现,也是他们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技能。提升汉译英质量更是契合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一时代要求。语言复杂度被认为是二语写作与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与二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语言发展过程与写作质量密切相关。半个世纪以来,句法复杂度已成为母语和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概念,是评估学习者语言发展的重要指标。前人研究表明,句法复杂度与二语水平发展、二语写作质量有着密切关联 [1] [2] [3] ,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学习者句法结构趋于复杂多样 [4] 。但现有的句法复杂度研究主要聚焦二语写作,对于汉译英的句法复杂度研究却少之又少,无法满足翻译教学的需要,不利于学习者通过改变句法结构提高翻译质量。

2. 文献综述

Ortega将句法复杂度(或句法成熟度、语言复杂度)定义为“语言产出中句法形式的变化范围和形式复杂化的程度” [5] ,这也是目前学界对于句法复杂度的定义接受度最高的。

2.1. 写作句法复杂度研究

前人对于二语写作中的句法复杂度研究包括探寻二语写作句法复杂度的组成维度和可以有效衡量句法复杂度的测量指标以及探寻句法复杂度与语言水平和写作质量之间的关系及句法复杂度的发展过程 [6] 。

对于二语写作中的句法复杂度研究涉及句法复杂度与语言水平和写作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句法复杂度的发展过程。此类研究包括横向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主要通过比较代表不同学习水平或写作质量的二语写作语料,探究可有效区别不同学习水平或写作质量的句法复杂度测量指标 [6] 。二语写作文献总体发现写作中句法复杂度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和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增强,但对于具体语言水平对应的句法复杂度测量维度与方法,以及句法复杂度越强是否等同于写作质量或语言水平越高等关键问题尚无定论 [2] 。例如,Lu考察了L2复杂度分析器(L2SCA)生成的14个句法复杂度测量指标在中国4个不同水平之间的差异 [1] 。结果发现,长度和名词短语密度等7个测量指标随着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而从属结构等3个测量指标随着水平的提高而显著降低。Yoon通过使用14项L2SCA指标中的7项,研究了CEFR下A2、B1.1、B1.2和B2四个水平之间的句法复杂度差异 [7] 。研究得到了与Lu类似的结果:7个测量指标中有5个可以区分不同的熟练程度,包括平均句长、平均T单位长度、平均小句长度,以及每个小句的复杂名词比率。Casal和Lee研究了句法复杂度与大学英语学习者学术论文写作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短语和整体句法复杂度指标,如每个小句中复杂名词和T单位的平均长度与写作水平显著相关 [8] 。Bi和Jiang采用L2SCA测量工具对410篇低水平青少年英语学习者的记叙文作文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句子的平均长度、每个小句的复杂名词和每个T单位的小句是能够预测写作水平的三个可靠的句法精加工指标,可以解释36.6%的写作成绩变异 [9] 。

纵向研究则通过分析同一组学习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多次写作语料,探寻句法复杂度的发展模式以及探究教学对于句法复杂度的影响。鲍贵(2009)采用单位长度(T单位长度和子句长度)和子句密度(T单位复杂性比率和从属句比率)指标横向考察英语学习者作文句法复杂性的变化模式,研究发现,长度指标在1~2年级阶段增长最快,其后的变化是先降后升,但增减幅度不大;密度指标在2年级达到峰值,可是前后变化的幅度很小,无明显发展趋势 [10] 。江韦姗和王同顺(2015)对2名中国英语学习者作文的句法动态发展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从测量指标(从句比例、小句平均长度、短语平均长度、非限定性从句、被动态)来看,其发展过程为不平衡、无法预测的动态过程 [11] 。Bulté和Housen在为期一学期(四个月)的EAP课程中跟踪了45名学习者写作中的句法复杂度发展,以确定教学对二语写作成绩的影响 [12] 。研究结果表明,包括MLS、MLT、MLC和从属密度在内的大多数句法复杂度值由于教学指导而显著增加。然而,Mazgutova和Kormos在为期一个月(四周)的EAP课程中对39名学生的学术写作中句法复杂度的变化进行了类似的分析。结果发现,MLT和DC/T等大多数句法复杂度值没有任何显著的增长。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可能是由于教学时间问题导致的,较短的教学时间或不持续的教学可能会对提升写作句法复杂度产生较小的影响 [13] 。

2.2. 翻译中的句法复杂度研究

吴继峰等基于LCMC和ZCTC两个可比语料库,使用句子、短语和搭配三个层面的14项复杂度指标对比翻译汉语和原创汉语的句法复杂度差异 [14] 。研究发现:1) 在平均小句长度、名词短语平均长度、介词短语平均长度、简单子句平均并列短语数、简单子句平均名词短语数、简单子句平均动词短语数、句均介词短语数、特殊搭配比例8个指标上,翻译汉语显著高于原创汉语;在平均小句数、整体搭配多样度、通用搭配多样度、低频搭配比例4个指标上,翻译汉语显著低于原创汉语。2) 在8个指标上文本类型与体裁类型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7个指标上翻译汉语和原创汉语不同体裁的句法复杂度有不同表现。朱周晔和王金铨基于叙事文和议论文汉译英语料,借助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二语句法复杂度分析器提取了14句法维度的语言特征,研究发现,叙事文译文在语言产出长度、句子复杂度、从属结构和短语结构等12个指标上均显著高于议论文译文,而在子句中并列短语数量和T单位中并列短语数量两个并列结构指标上显著低于议论文译文,这表明两种文体学习者译文在句法复杂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15] 。具体而言,叙事文译文的产出长度更长,从属结构和短语结构更多,而议论文译文中使用的并列结构更多。研究发现,T单位中动词短语数量、子句中并列短语数量、句子中子句数量、T单位中复杂T单位数量、子句平均长度、T单位中复杂T单位数量和子句中复合名词数七个句法层面的指标与叙事文译文分数显著相关;但T单位中复杂T单位数量和T单位中并列短语数量2个句法层面指标与议论文译文分数显著相关。朱周晔以学习者的汉英译文为语料 [16] ,参考Biber等的句法复杂度发展次序 [17] ,选取15个名词修饰语指标,考察名词短语复杂度在不同水平学习者汉英译文中的使用差异及其评估学习者汉英译文质量的能力。研究发现,学习者译文中名词短语复杂度随着翻译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且名词短语复杂度与译文分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此外,还发现能够衡量学习者翻译水平和预测人工评分的名词短语复杂度指标不完全一致。Lin等基于语料库对不同地区(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采用陆小飞和许琪开发的二语句法复杂度分析器(L2SCA)对法律文本英译文的句法复杂度进行对比研究,其研究发现,中国香港地区和中国大陆地区在不同句法特征的句法复杂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香港地区的法律文本比内地法律文本更简洁 [18] 。

综上所述,句法复杂度是语言复杂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衡量语言水平、语言发展和语言产出质量的重要指标 [19] 。句法复杂度在二语写作领域已经趋于成熟,涉及各个方面包,括测量指标的不断细化与拓宽、测量工具的迭代以及不同变量对写作句法复杂度的影响。但句法复杂度在同为语言产出的翻译领域的研究十分匮乏。翻译中的句式研究多涉及翻译策略的归纳与总结,甚少对句式与翻译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通过量化和质性不同视角的研究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句法复杂度的特征差异及其原因进行更为全面、系统、有效的认识,从而获得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回溯性访谈,也被称为追溯性访谈(retrospective interview),是一种研究方法,旨在通过与个体或群体进行回顾性的深度访谈,收集他们过去经历、行为、决策等方面的详细信息。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了解人们在某个过程、项目或事件中的经验、感受以及对特定问题的认知。通过对部分受试进行回溯性访谈,研究者有机会验证和补充收集到的数据,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有效性。通过与受试交流,研究者能够深入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动机和主观解释,这对于理解个体在翻译过程中的决策、动机和思考过程非常重要,而这些信息难以通过其他方法获取。本研究分别在英语专业受试和非英语专业受试中各选取10名进行回溯性访谈,针对受试对原文的理解,比如是否通读原文、翻译策略,如是否采用增补或删减的翻译策略等方面进行提问。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 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句法复杂度是否存在差异特征?2) 影响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句法复杂度是否存在差异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3.2. 研究对象

本次实验招募了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各50名,均来自国内某211大学。具体情况如下:1) 受试均是以母语为汉语,英语为第二外语的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2) 非英专受试均通过了英语4级考试,英语专业受试均通过了英语专业4级考试;3) 受试均自愿参与本次实验。

3.3. 研究语料

本研究的语料收集自50名英语专业和5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对一段选自小说《围城》的段落的翻译,语料信息见表1

翻译原文:一天,他到柏林图书馆中国书目编目室去看一位德国朋友,瞧见地板上一大堆民国初年上海出的期刊,《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大众化》《妇女杂志》(The Eastern Miscellany, Short Story Monthly, The Grand China, and the Women’s Magazine)全有。信手翻着一张中英文对照的广告,是美国纽约什么“克莱登法商专门学校函授部”(Correspondence Division of the Carleton Institute of Law and Commerce)登的,说本校鉴于中国学生有志留学而无机会,特设函授班,将来毕业,给予相当于学士、硕士或博士之证书,章程函索即寄,通讯处纽约第几街几号几之几。方鸿渐心里一动,想事隔二十多年,这学校不知是否存在,反正去封信问问,不费多少钱。

参考译文:One day as he was going to the Chinese bibliography section of the Berlin library to see a German friend, he noticed on the floor a large stack of periodicals published in Shanghai during the first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cluding The Eastern Miscellany, Short Story Monthly, The Grand China, and the Women’s Magazine. Having stopped to leaf leisurely through one, he happened to see an advertisement with Chinese and English parallel texts placed by the “Correspondence Division of the Carleton Institute of Law and Commerce”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It stated that for those Chinese students who had the desire to study abroad but no opportunity to do so, the school had special correspondence courses, upon completion of which certificate equivalents of the B.A., M.A., or Ph.D. degrees would be granted. The brochures would be forwarded immediately upon request by writing to such and such a number and on such and such a street in New York City. Fang’s heart skipped a beat. As a good twenty years had elapsed since the date of the advertisement, he had no way of knowing whether the school still existed or not. At any rate sending off a letter of inquiry won’t cost much, he thought.

1) 前期准备。打印翻译材料并为受试准备翻译所需的纸便于译后回收,保持翻译环境安静整洁。

2) 翻译过程中。受试限时50分钟内完成翻译,不能使用字典、工具书以及电子设备。

3) 受试完成翻译后,研究人员回收译文,并对译文进行转录整理得到结果数据。

Table 1. Non-English major and English major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corpus

表1. 非英专和英专汉英译文语料

3.4. 测量指标

Bulté和Housen认为,句法复杂度包括句子复杂度(sentence complexity)、小句复杂度(clausal complexity)和短语复杂度(phrasal complexity)。他们认为,这些子维度可以通过长度指标和密度指标进行测量统计 [20] 。

句法复杂度指标可进行人工标注或者自动标注。人工标注主要存在两大缺点,一方面是大型语料库非常耗时耗力,另一方面是人工标注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易出错。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能够自动标注句法复杂度的工具逐渐出现并趋于成熟。测量工具的出现使研究者不用进行人工标注,至少可以替代一部分的人工标注。而且测量工具的出现使得自动处理多个指标和大量数据成为可能。

例如日益受到二语句法复杂度研究者关注的工具——二语句法复杂度分析器(L2SCA)。L2SCA是陆小飞和许琪在2010年开发的免费软件,其设计动机是为了解决二语写作句法复杂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瓶颈,以帮助二语写作研究者对句法复杂度的相关问题展开更有效、更系统的研究 [6] 。L2SCA采用的测量指标是陆小飞和许琪综述了前人的研究,从Wolfe-Quintero等和Ortega的研究中选取了14种实现自动化分析。其中的11种指标均经前人研究显示与学习水平、二语发展或写作质量有显著关系,而其他3种则为Wolfe-Quintero等向二语写作研究者推荐使用的指标。

本研究采用Lu的L2SCA的14个指标,用以测量长度和密度指标。这14种指标分为单位长度、句子复杂度、从属子句使用量、并列结构使用量和特定短语结构5类。研究中采用的定义见表2。L2SCA中14个句法复杂度测量指标以及示例见表3

Table 2. Definition

表2. 定义

Table 3. 14 syntactic complexity measurement indicators of L2SCA

表3. L2SCA的14个句法复杂度测量指标

4. 研究结果和讨论

本研究首先借助L2SCA对收集到的译文进行句法复杂度测量,然后将得到的数据用SPSS进行描述性分析。参考译文和非英专与英专译文句子和单词的相关结果见表4表5

Table 4. Information of translation at the sentence level

表4. 译文句子信息

Table 5. Information of translation at the lexical level

表5. 译文单词信息

英专和非英专在单词总数和句子总数方面差异较大,且英专和非英专的单词和句子均值均低于参考译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英专和非英专学生在翻译时存在漏译原文信息的情况。下面的译文选自非英语专业的一名学生,加粗文字为漏译信息。

原文:章程函索即寄,通讯处纽约第几街几号几之几。方鸿渐心里一动,想事隔二十多年,这学校不知是否存在,反正去封信问问,不费多少钱。

译文:The arrangement had been sent out. You can contact X street X in New York. Fang Hongjian was moved, thinking whether the school existed after twenty years, the letter sent out didn’t cost much.

经统计,漏译信息多集中于“章程函索即寄”、“通讯处纽约第几街几号几之几”和“学士、硕士或博士之证书”等处。通过回溯性访谈,得知漏译“章程函索即寄”的原因在于没有理解中文的含义,所以无法进行翻译。漏译“通讯处纽约第几街几号几之几”大多是因为无法在英文中找到表达“几”的词汇或短语。而漏译“学士、硕士或博士之证书”则是因为对于学士、硕士和博士这种专业词汇的储备不够。

非英专和英专译文的句法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以及参考译文的指标结果见表6

Table 6. Comparison of syntactic indicators between non-English major and English major translations

表6. 非英专和英专译文句法指标对比

除了平均句长以及每个句子中的子句数量两项指标值,相较于非英专生,英专生的各项均值都更接近参考译文的数值。

通过对所有译文的查看以及回溯性访谈的内容,发现非英专生的平均句长高于英专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非英专生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在英文中没有断句意识。非英专生的译文中存在多个完整句子之间使用逗号的情况,例如:

Fang Hongjian’s heart suddenly jumped, thought that more than 20 years, whether the school still existed or not, it didn’t cost some money to write a letter to ask.

以上示例选自非英专生的译文,“it didn’t cost some money to write a letter to ask.”是一个完整的英文句子,应当首字母大写,与前句用句号隔开,但示例的译者却使用了逗号。以上情况可以说明非英专生对于英语书面语的格式掌握得不熟悉。

2) 非英专生存在滥用从句、独立主格结构等句子嵌入结构的问题。在教学中,从句、独立主格结构等属于较为高级的语法结构。在产出语言中多使用这些结构往往意味着更高的英语水平,导致英语学习者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或产出质量在产出的过程中相比于确保产出语言语法结构的准确性更倾向于在一个句子中嵌入尽量多的从句等,使得句子长度大幅增加,但由于学习者没有准确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更容易导致产出更多语法错误,降低产出内容质量。例如:

Causally looking through a ad which had Chinese and English to show, which were wrote by the Correspondence Division of the Carleton Institute of Law and Commerce of New York in the Unit Sates, said that they thought about Chinese students want to study in the world but have no chance. (选自非英专译文)

3) 非英专生受到原文形式的影响较大,缺少信息整合和断句意识。中文不重形,一个句子中可能包含多个短句。本研究选取的中文段落一共有三个句子,句子长度较长,每个句子中包含大量信息。翻译不同于写作,翻译时会受到原文表达的影响。非英专生受到中文形式的影响较大,往往倾向于按照中文的表达形式生硬地翻译成中文。相比较之下,英专生会有意识地进行信息的重组。回溯性访谈中,英专生表达会将过长的中文句子按照信息块分解为较多的英文句子,以达到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目的。

Arbitrarily scrolling an Advertisement with Chinese and English, which was released by “Correspondence Division of the Carleton Institute of Law and Commerce”, that read we specially opened correspondence class, considering that Chinese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study abroad yet have no opportunity, and when graduated, we will give scholar, doctor certification, you could mail your information to the Communication Division in the blabla street of New York. (选自非英专译文)

为了探究非英专和英专译文句法指标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者使用SPSS对各项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7

Table 7. Comparison of differences in syntactic indicators

表7. 句法指标差异比较

注:标*的数据是在0.05水平下存在显著性差异。

14个句法指标中只有平均子句长度、并列句比率(即每个句子中的T单位数量)和每个句子中的子句数量3个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英语产出的句法复杂度上,英专生与非英专生在从句层面的发展上并没有存在显著差异。但从译文来看,非英专生和英专生总体翻译质量有较大差距,说明这些指标并不能准确预测翻译质量,选取的测量指标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拓宽。

总的来说,本研究以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的汉英译文为语料,借助Lu开发的二语句法复杂度分析器(L2SCA)对译文进行句法测量,非英专和英专译文在大多数指标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较为匮乏,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不高,导致在涉及文化层面的翻译时卡在了理解中文原文的第一步。此外,非英专生在翻译中存在对英语书面语格式掌握不足、滥用从句和独立主格结构以及在翻译的过程中受原文形式影响较大等问题。因此,在学习中,英语学习者应该加强对英语书面语格式的重视。在产出中,学习者应该先确保产出的准确性而非复杂性。最后,翻译不仅仅是词汇和短语层面的转换,英语学习者应该更多地了解两种语言的语言特征,在翻译过程中,译文应符合目标语的特征,进而提高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 Lu, X.F. (2010) Automatic Analysis of Syntactic Complexity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 15, 474-496.
https://doi.org/10.1075/ijcl.15.4.02lu
[2] 雷蕾. 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句法复杂度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40(5): 1-10, 159.
[3] Wolfe-Quintero, K., Inagaki, S. and Kim, H.Y. (1988)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Writing: Measures of Fluency, Accuracy, and Complexity.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4] 高霞. 不同水平学习者英语作文句法复杂度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1, 53(2): 224-237, 319.
[5] Ortega, L. (2003) Syntactic Complexity Measur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L2 Proficiency: A Research Synthesis of College-Level L2 Writing. Applied Linguistics, 24, 492-518.
https://doi.org/10.1093/applin/24.4.492
[6] 陆小飞, 许琪. 二语句法复杂度分析器及其在二语写作研究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 48(3): 409-420.
[7] Yoon, H.J. (2017) Linguistic Complexity in L2 Writing Revisited: Issues of Topic, Proficiency, and Construct Multidimensionality. System, 66, 130-141.
https://doi.org/10.1016/j.system.2017.03.007
[8] Casal, J.E. and Lee, J.J. (2019) Syntactic Complexity and Writing Quality in Assessed First-Year L2 Writing.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44, 51-62.
https://doi.org/10.1016/j.jslw.2019.03.005
[9] Bi, P. and Jiang, J. (2020) Syntactic Complexity in Assessing Young Adolescent EFL Learners’ Writings: Syntactic Elaboration and Diversity. System, 91, Article ID: 102248.
https://doi.org/10.1016/j.system.2020.102248
[10] 鲍贵. 英语学习者作文句法复杂性变化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 41(4): 291-297, 321.
[11] 江韦姗, 王同顺. 二语写作句法表现的动态发展[J]. 现代外语, 2015, 38(4): 503-514, 584.
[12] Bulté, B. and Housen, A. (2014) Conceptualizing and Measuring Short-Term Changes in L2 Writing Complexity.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6, 42-65.
https://doi.org/10.1016/j.jslw.2014.09.005
[13] Mazgutova, D. and Kormos, J. (2015) Syntactic and Lexical Development in an Intensive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Programme.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9, 3-15.
https://doi.org/10.1016/j.jslw.2015.06.004
[14] 吴继峰, 刘康龙, 胡韧奋, 等. 翻译汉语和原创汉语句法复杂度对比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3, 55(2): 264-275, 320-321.
[15] 朱周晔, 王金铨. 文体差异、语言特征与学习者汉英翻译质量的关系研究[J]. 中国外语, 2020, 17(4): 58-68.
[16] 朱周晔. 名词短语复杂度与学习者汉英翻译水平、翻译质量的关系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4(5): 119-127.
[17] Biber, D., Gray, B. and Poonpon, K. (2011) Should We Use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rsation to Measure Grammatical Complexity in L2 Writing Development? Tesol Quarterly, 45, 5-35.
https://doi.org/10.5054/tq.2011.244483
[18] Lin, X., Afzaal, M. and Aldayel, H.S. (2023) Syntactic Complexity in Legal Translated Texts and the Use of Plain English: A Corpus-Based Stud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10, Article No. 17.
https://doi.org/10.1057/s41599-022-01485-x
[19] 唐美华. 基于神经网络的EFL教材文本复杂度分级模型的构建[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
[20] Bulté, B. and Housen, A. (2012) Defining and Operationalising L2 Complexity. In: Housen, A., Kuiken, F. and Vedder, I., Eds., Dimensions of L2 Performance and Proficiency: Complexity, Accuracy and Fluency in SL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21-46.
https://doi.org/10.1075/lllt.32.02b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