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Green Finance on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DOI: 10.12677/fin.2024.143088, PDF, HTML, XML, 下载: 44  浏览: 115 
作者: 王胜楠:齐鲁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山东 济南
关键词: 绿色金融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Green Finance Industrial Struc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摘要: 长期以来,传统的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这不仅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而且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金融作为实现绿色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的有效工具,可以促进我国绿色转型,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短缺之间的冲突,实现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对此,本文通过分析绿色金融和产业结构的重要性,绿色金融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以及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的机制分析,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的策略建议,以期绿色金融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tradi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lindly pursued short-term benefits at the expense of the environment, which has not only aggravated the burden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led to increasingly promin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Green finance, 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realizing green economic growth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can promote China’s green transformation, 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hortage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is regar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green financ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impact of green finance on different industries, and the mechanism of green finance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Finally, targeted and reasonable strategic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green finance reasonably,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文章引用:王胜楠. 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J]. 金融, 2024, 14(3): 827-832. https://doi.org/10.12677/fin.2024.143088

1. 引言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绿色金融在推动金融行业发展方面正逐渐成为焦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绿色金融在全球经济市场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各行业对绿色金融发展也将给予高度关注。我国正迈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和长期发展的基础。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打造绿色低碳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与绿色金融相关的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了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助力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考虑到不同产业对资源需求的差异和资源的有限性,更加科学地配置资源变得尤为紧迫。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 绿色金融的重要性

绿色金融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理论的延伸和金融领域的一次大胆创新,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紧密相连,代表着金融业未来的新面貌与新趋势 [1] 。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一系列创新的金融工具与活动,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进而优化产业结构。绿色金融通过巩固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实现促进经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目的 [2] [3] 。金融部门在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与环境因素相关的成本、利益与风险问题,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

推动生态环保一直是绿色金融的核心目标之一。绿色金融旨在促进环境保护及治理,引导资源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流向理念先进和技术先进的部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引领低碳环保经济模式,从而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

绿色金融有助于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金融市场实现环境资源影子价格的发现,提高代际公平,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增长新旧动能的转换。绿色金融不仅是金融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体现,也是金融业如何在市场中发挥作用的体现。绿色金融通过市场化原则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为绿色项目提供投资和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从国际角度上看,推动全球合作,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绿色金融在国际层面的推广和应用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如与中国欧盟等经济体共同发起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合作等。

总之,发展绿色金融对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正稳步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基础组织形式,反映了各个产业在经济中的关系和比重。产业结构升级直接表现为一个企业、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的价值阶梯中逐步提升的过程 [5] 。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质就是产业内部资源不断整合并向资源效率更高的地方集中,逐步实现把资源从低附加值产业转移到高附加值产业的过程 [6] 。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可以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经济增长和效益提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因此,我国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并优化配置。合理引导产业结构发展,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避免资源过度消耗,将能源资源合理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推动,产业结构需要不断调整和升级。将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为经济发展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能带动更多人解决就业问题。在这个经济一体化的时代,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竞争也更加激烈。通过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可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只有具备核心技术和高端制造能力的产业,才能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高的份额和更好的发展机遇。

4. 绿色金融对不同产业的影响

4.1. 能源产业

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和我国“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下,能源企业成为引领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传统的能源项目需投入大量资金,风险可控性低,而且成本回收时间长,所以传统的金融体系目前还难以满足能源企业的资金需求。通过绿色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同时鼓励企业进行创新转型,促使生产活动向着环境友好型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绿色发展。

4.2. 制造业产业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实现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基础。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引导金融资源聚力,支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扩大绿色信贷、能效信贷,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支持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融资需求和省内绿色低碳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近零碳排放园区等各类特色园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化工、机械、汽车、纺织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绿色建材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及应用、绿色产品推广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加大对传统产业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绿色转型发展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综合利用并购贷款、资产管理等金融工具,支持产能有序转移、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等。绿色金融在空间上的集聚可以引导生产要素充分流动,赋能制造业绿色发展。绿色金融可以为制造业企业创造丰富的资金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来达到制造业与金融业深度融合的目标,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局面。

4.3. 城市建设

绿色金融能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低碳城市、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绿色金融通过强化推进管控、配套支持等政策,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注入了强大动能,也给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拓展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和良好政策环境。针对高耗能企业,采用技术改造、能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能源利用高效化、清洁化、智能化,逐步降低综合能耗,加快推动绿色建筑产业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

5.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分析

5.1. 资金引导作用

第一,由于绿色产业通常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且融资成本相对较低,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绿色领域,不仅提高了绿色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助推了产业结构升级。第二,绿色资金的引入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绿色产业。这可以扩大绿色产业的投资基础,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三,绿色融资的引入有助于倡导绿色理念,传递环保价值观。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更加关注环境和社会效益,这推动了更多人参与环保事业,形成了更加可持续的金融生态。因此,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收入,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5.2. 价格信号作用

首先,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灵活调整信贷利率的方式,可以为不同的产业和项目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融资支持。对于绿色环保产业,通过降低其融资成本,可以激发其发展的活力,促进产业进一步优化。而对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则通过提高融资成本,来促使它们转向更为环保的经营模式。这样,既推动了企业的绿色转型,又有助推了产业结构升级。其次,通过设立碳定价机制,将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成本转化为具体的价格,让“三高”企业为其影响环境来买单,这不仅可以加大其成本压力,还可以倒逼相关企业主动采取环保措施。这样一来,高污染产业不仅可能改变原有的生产模式,甚至可能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同时,碳定价也为清洁能源等低碳产业创造了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再次,政府方面通过实施绿色税收政策,对高污染产业增加税收和对环保产业减免税收,这既是对产业结构的引导,也是对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追求。这种税收政策的实施,既有助于环境保护,又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双赢的效果。另外,政府还通过设立绿色产业的补贴和奖励政策,来鼓励企业投资和发展绿色产业。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绿色产业的成本,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还为企业指明了产业结构中更为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向。通过这些政策的引导将更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5.3. 信息披露作用

首先,投资者对于企业的环境表现与社会责任日益关注,他们想通过企业的ESG信息用来更精准地评估企业的风险与潜力。企业通过公开披露相关信息,展现自身在环保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从而吸引可持续发展投资的目的。这类投资者往往倾向于支持ESG表现良好的企业,并为绿色产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当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与服务时,也越发注重企业的环保行为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公开透明,能帮助消费者了解企业绿色发展方面的成果,影响其购买决策。消费者更偏向于选择积极推动环保,具有社会责任的良好企业,这些企业展示出来的良好服务与产品,能鼓励企业在绿色产业方向继续进步。其次,信息披露公开透明,还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社会的良好声誉,不仅有利于展示企业的社会承诺,更是提高了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只有表现良好的ESG企业,才能在社会上得到更大的认可,从而推动其在绿色企业中的竞争力。最后,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利于监管机构对企业开展监管。根据其表现,更好的制定环保政策和监管措施,也有利于政府对积极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和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5.4. 新兴市场机会

全球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等。通过绿色金融,企业可以获得融资以投资于可再生能源项目,如兴建太阳能电池板厂或风力发电场。这不仅有助于满足市场需求,还打开了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机会。绿色金融支持企业开发和采用清洁技术,如碳捕获、废物回收和环保制造工艺。这些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在新兴市场中寻找新商机的途径。企业可以通过绿色金融获得创新型项目的资金支持,加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企业选择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这推动了绿色市场的崛起。通过绿色金融,企业可以扩大绿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这包括可回收材料、低碳交通工具、能效家电等。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减排和环保政策,以此应对气候变化。企业通过采用环保和低碳的经营模式,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新兴市场中,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需求逐渐增加。通过绿色金融,企业可以投资于可持续旅游项目、生态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以满足这—市场的需求,拓展业务领域,为新兴市场创造更多机会。

6. 相关建议

6.1. 优化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首先,为了有效促进绿色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激发市场创新活力,需要根据市场实践来制定和完善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由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逐步细化绿色金融体系的评价标准,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同时,在引进外资时,需设立相应的绿色评价标准,提高外资的准入门槛,重视企业的绿色评价。其次,应建立绿色金融评级体系,不单纯依赖国内生产总值来评估经济发展状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经济的可持续性,从而更好地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朝着绿色发展方向迈进。

6.2. 增加环境监管渠道,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首先,我国应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灵活运用环境监管措施,利用各地资源特点采取合理的环境调控来实现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地区产业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同时,要及时公开环境治理情况,加强信息披露与交流平台建设,促进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其次,需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加大财政税收优惠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法规,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政府还应提高环境保护法的执行效力,严格落实企业排污检测,让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购买环境污染责任险,完善能耗企业信息共享和披露机制,将能耗问题纳入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地方产业指导目录。最后,要大力培养公众环保意识,建立健全环保监督激励机制,鼓励民众监督,开通群众举报热线,全员参与、全员监督,以此来打破公众管理环境壁垒,开辟公众管理新渠道,以较低信息成本获取最大知情信息,减少信息壁垒,确保公众知情权得到最大化保障,实现公众的监督权利最大化。

6.3. 规范“两高一盈”企业,优化绿色金融补偿机制

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推动绿色投资行为,规范发展“两高一盈”企业。一方面,严格控制市场准入并落实产业政策,规范“两高一盈”企业发展,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生产的企业,加强引导高耗能企业全面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从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出发,重新审视产业发展规划,尤其是对于不符合国家政策的内容应及时修订完善。同时,为了增加金融机构对绿色信贷的投资,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包括价格补贴、政策制定、政府采购等,大力支持贷款利息的贴现,促进证券市场的创新资本运作,加强绿色产业的整合和升级。此外,为了促进不同绿色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公开和共享绿色项目投资信息变得至关重要。在处理易于量化和监测的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方面,可以利用税收、价格和政策补贴等手段,形成综合指导资源消耗和生产模式的一套组合措施以提高效率。这种综合性的措施将有助于更好地引导企业朝着绿色发展方向迈进,同时推动整个绿色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

6.4. 资源整合,确保绿色金融与相关产业有效衔接

首先,调整绿色金融产品组合,积极完善绿色金融体系。针对绿色金融产品,应严格准入标准并鼓励创新,不断改进产品的比例和规模来满意市场需求。其次,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动第二、第三产业资本向绿色金融方面倾斜,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再次,由于排放费征收标准较低而带来的企业缺乏转型动力的问题,政府应该进一步提高排污征收标准,增加政策调控力度。政府实施相关举措,例如进行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排放水平和环境影响,充分发挥政策调控的作用。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利用绿色金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后,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协调发展。由于绿色金融对我国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产生了显著的地域差异。强化绿色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因此制定政策应当具有针对性,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各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我国需要根据各地区的经济情况和发展特点,灵活制定相应政策,引导资金、技术和人才在不同地区流动,促进绿色金融在各个区域的落地和实施。通过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奋力写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7. 结语

综上,绿色金融符合我国新时代条件下绿色发展的理念,在积极响应二十大的背景下,需要制定长期的绿色金融发展策略,坚持问题导向,倡导探索新策略、新发展模式,用绿色金融帮助传统企业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金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下,中国积极为全球绿色金融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树立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国典范。

参考文献

[1] Salazar, J. (1998) Environmental Finance: Linking Two World. A Workshop on Financial Innovations for Biodiversity Bratislava, 1, 2-18.
[2] 何茜. 绿色金融的起源、发展和全球实践[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7(1): 83-94 226.
[3] 曾小燕, 袁鸣.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绿色金融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22, 42(7): 226-234.
[4] 谢乔昕. 环境规制、绿色金融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J]. 科研管理, 2021, 42(6): 65-72.
[5] Bair, J. and Gereffi, G. (2003) Upgrading, Uneven Development, and Jobs in the North American Apparel Industry. Global Networks, 3, 143-169.
https://doi.org/10.1111/1471-0374.00054
[6] 王勇, 汤学敏. 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的新结构经济学研究: 定量事实与理论进展[J]. 经济评论, 2021(1):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