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Competencies for Outstand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Adolescents
DOI: 10.12677/ae.2024.145701, PDF, HTML, XML, 下载: 25  浏览: 4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婧颖, 汤 淼: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江苏 南京;吴 楠*: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江苏 南京
关键词: 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英才计划培养策略实践活动关键因素Outstand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Adolescents Talented Youth Program Training Strategy Practical Activities Key Factors
摘要: 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英才计划作为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重要项目,通过多重创新举措为教育系统带来新的活力。本文综合分析了江苏省中学生“英才计划”在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方面的实践经验,详尽解析了英才计划学员的选拔机制,剖析了选拔标准和程序的细节,特别强调了英才计划的培养模式,包括个性化培养、实践导向和社会责任感等特色。为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与建议,并探讨了养模式的优化、培养环境的改进以及更广泛的支持体系的建立等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technology, higher education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Talented Youth Program (Yingcai Jihua)” as an important initiative for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innovative talents, brings new vitality to the education system through multiple innovative measures.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Talented Youth Program”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in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innovative talents. It elaborates on the selection mechanism of program participants, dissects the details of selection criteria and procedures, and particularly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the program, including personalized training, practice orient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t provides some beneficial insight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innovative talents among young people and discusses issues such as optimizing the training mode, improving the training environment, and establishing a more comprehensive support system.
文章引用:张婧颖, 汤淼, 吴楠. 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进展, 2024, 14(5): 345-35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701

1. 引言

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青少年人才对于推动科技创新、解决社会问题以及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然而,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体制限制、专业导师缺乏等。

本文旨在探讨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实践,并以中国的英才计划学员培养为例进行研究。英才计划作为中国培养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项目,旨在选拔和培养具有创新潜力和领导能力的青少年 [2] 。通过对英才计划学员培养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对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行论述,探讨其对科技创新、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成就的意义;其次,分析目前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体制限制等;然后,以英才计划学员培养为例,介绍其培养模式和实践经验;最后,通过对英才计划学员培养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估,总结出对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启示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为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通过对英才计划学员培养实践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2. 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1. 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现实需求

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是指在科学、技术、艺术、文学等领域具有卓越创新能力和潜力的青少年个体。他们在年龄较小的阶段就展现出非凡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成就和表现 [3] 。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创意,勇于尝试和创造。他们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主动寻求学习资源和机会,自我设定学习目标并努力实现,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和技能,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挑战,且能够跨学科思考和整合知识 [4] 。同时,他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具备社会责任感,通过自己的创新成果和行动影响和改变社会 [5] 。

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他们能够推动科技创新,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6] 。他们的创新成果和研究成果有望为社会带来新的突破和变革。他们有潜力成为未来的领导者和创新引领者,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行业发展和社会变革。他们能够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创新成果和科技突破,推动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对个人而言,创新潜能的培养能够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发展和成就 [7] 。他们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通过提供适当的培养机会和资源,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实现个人潜能,也能够缩小教育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体现在满足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未来领导者和创新引领者、个人发展和成就实现的需求、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需求,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需求等方面 [8] 。这些需求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目前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目前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和挑战:

1)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一些地区和学校,缺乏适合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教育资源,如科研设备、实验室、导师等。这导致了培养机会的不平等,一些有潜力的青少年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

2) 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的限制:传统的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对于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可能存在局限。缺乏灵活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无法满足他们的创新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9] 。

3) 缺乏专业导师和指导:拔尖创新后备人才需要专业的导师和指导,但是目前导师资源有限,导师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也不够完善。这导致一些有潜力的青少年无法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培养 [10] 。

4) 压力和负担过重: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竞争压力。他们需要在学业和创新研究之间找到平衡,同时还要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和研究任务,这可能给他们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负担。

5) 缺乏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往往过于注重专业技能和学科知识的培养,忽视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其他领域的能力和素养相对较弱 [11] 。

6) 社会认可和支持不足: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需要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和政府等各方面的支持。然而,目前社会对于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认可和支持还不够,这可能影响他们的发展和成长 [12] 。

3. 英才计划学员培养模式分析

英才计划学员培养模式是中国为培养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而设立的一种特殊培养模式。该模式旨在选拔和培养具有创新潜力和领导能力的青少年,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培养和支持,以促进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发展。

首先,英才计划学员的选拔过程十分严格和细致。通常通过学术成绩、科研成果、创新能力、领导潜力等多个方面的评估来确定学员的资格。这种选拔机制确保了学员具备一定的学术基础和创新潜力,为后续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其次,英才计划学员的培养注重个性化和全面发展。学员在入选后,会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学科和研究方向。同时,学员还会得到专业导师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在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中取得突出的成果。

然后,英才计划学员的培养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员会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创新竞赛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此外,学员还会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课程,提升他们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

最后,英才计划学员的培养注重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学员会参与各类领导力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领导潜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学员还会接触到社会问题和挑战,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14] 。

总体而言,英才计划学员培养模式通过严格的选拔、个性化的培养、实践导向的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培养,为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种培养模式注重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的结合,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英才计划学员培养的启示和建议

4.1. 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创新

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培养模式可以通过以下优化和创新来提升效果:

1) 引入项目学习。传统的中学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而英才计划可以引入项目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和完成来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项目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提供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不同,因此英才计划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专门的课程和活动,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学习和发展。

3) 加强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中学生英才计划可以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通过参与实际工作和社会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4) 建立学术交流平台。中学生英才计划可以建立学术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学术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与其他优秀学生交流和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能力。

如在化学学科的培养中,有导师指导学生以《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进行项目学习,通过阅读文献,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仿酶的结构、功能、应用及机制有了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对于SOD及仿酶的中心配位结构(包括双中心的配位金属以及单齿或者环状配体)的特性开展了系统的总结,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批判性审视”,该研究项目后被推荐参加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与全省的青少年交流分享。

4.2. 培养环境的改善和支持

中学生英才计划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设备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网络,为中学生英才计划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拓宽他们的视野和发展空间。同时,为参加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培养学生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包括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实践活动的费用,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等。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英才计划中。

如高校为学生办理校园卡,让学生们自由进入高校,使用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参加秦岭野外综合实践活动,围绕秦岭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秦岭环境及历史文化等主题,开展森林和山地生态主题的实地野外考察,参观秦岭国家森林植物园、大学博览园等。

4.3. 引导学生价值观培养

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不仅仅关乎学术和职业技能,还包括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学校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和慈善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思考伦理和道德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认知,明智地应对各种道德困境 [15] 。这将为学生的未来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使他们能够在职业和社会生活中更好地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变革。

组织学生参加理想信念教育活动,陕西省科协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组织西迁精神专题报告会,天津科协、天津大学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组织载人航天精神专题报告会。

4.4. 创新教育政策的推动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学校开展英才计划,并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政策可以鼓励学校建立与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的伙伴关系,促进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活动。此外,政府可以设立奖学金和资助项目,减轻学生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确保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英才计划。通过这些政策的推动,我们可以更广泛地培养出杰出的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竞争力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

《中国科协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广“英才计划”工作模式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科协办发青字[2022] 37号)中明确指出,坚持科教融合、兴趣导向、名师引领、非功利化,充分发挥高校、中学、科研机构、企业、学会等的作用,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发现和培养一大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5. 总结

通过对英才计划学员培养的实践经验总结,作者认为多元化培养策略是培养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关键。除了注重学术成绩,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实践活动是培养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实习等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个性化辅导和导师制度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了解,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为他们提供个别指导和帮助。家校合作是培养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关键环节。学校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

综上所述,通过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培养策略和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青少年拔尖创新后备人才,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基金项目

本文受以下研究项目支持:1) 南京大学教师跨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2023-01-002);2) 南京大学教师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2023-08-005)。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辛兵. 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鉴别模式[J]. 科普研究, 2021, 16(6): 25-31 113.
[2] 杨军, 王春玉. 以“健康生长, 融通一体”理念构建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机制[J]. 人民教育, 2021(24): 22-24.
[3] 郑若玲, 庞颖. “强基计划”呼唤优质高中育人方式深度变革[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1): 48-53.
[4] 朱华伟. 大德为先 大美至美: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德育探索[J]. 中小学管理, 2020(6): 15-17.
[5] 冯晓英. “互联网 ”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实践[J]. 开放学习研究, 2016(4): 54-55.
[6] 林宏辉. 助力青春梦想 造就科技英才——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中国科技教育, 2023(2): 38-39.
[7] 龚胜强. “书院制”, 让创新之光照耀人才成长[J]. 人民教育, 2021(8): 44-47.
[8] 胡卫平. 青少年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途径[J]. 科普研究, 2020, 15(6): 5-13 100.
[9] 董黎明, 焦宝聪. 创客教育中创新思维发展要素模型构建[J]. 开放学习研究, 2020, 25(5): 14-22.
[10] Zhao, Y. and Jiang, R. (2022)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China. In: 202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versified Educ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ESD 2022), Atlantis Press, Amsterdam, 203-212.
[11] 王华, 樊子牛. 让评价贯穿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4): 107.
[12] 曾丹琳. “产学研”背景下的中学创新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4): 107.
[13] 李文君. 为青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开辟“绿色通道” [J]. 教育与职业, 2014(25): 46-47.
[14] 王国华. 中学如何突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重庆市巴蜀中学校的探索[J]. 人民教育, 2023(Z1): 95-97.
[15] Yu, X. and Zhang, B. (2021) Innovation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Enterprise Talents for Young Entrepreneurs under Higher Educa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2, Article ID: 693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