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成长规律与培养对策研究——以清远古龙峡为例
Research on the Growth Law and Training Strategies of Leaders in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Taking Qingyuan Gulong Gorg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ss.2024.135375, PDF, HTML, XML, 下载: 51  浏览: 127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陈美诗, 胡俊杰*, 涂月莹, 黄诗韵: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成长规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Rural Revitalization Leader of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Growth Law Talent Training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摘要: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该研究通过资料搜集、线下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等途径,了解广东省清远市三坑滩村古龙峡及其附近的10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成长过程,从中提炼出其共同特质,总结其成长规律,为研究领域提供新的信息、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才培养。最后总结出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具备乡土情怀和创新引领两大特质,以及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育需要政策引导、本土培养与创新交流共筑发展基石,培育与发挥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独特优势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动力等规律,更好呼应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建设的有关项目,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所需人才集聚、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也为其他地区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与发展经济、服务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融会贯通提供有益借鉴。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y is the foundation, and talent is the key. This study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offline field research and in-depth interview, understand the Qingy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hree pit beach village and nearby 10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of the growth process. Extract its common characteristics, summarizes its growth law, provide new information for this research field,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s, boost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of the leading talent training. Finally, the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leaders have local feelings and innovative leadership. As well as the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needs policy guidance, local training and innovation exchanges to build the foundation of development. Cultivating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leaders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To better ech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leader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es, realize the gathering of talents needed for rural industries, and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rural industries. It also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 for other regions to cultivate leaders in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talen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erve rural governance,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文章引用:陈美诗, 胡俊杰, 涂月莹, 黄诗韵.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成长规律与培养对策研究——以清远古龙峡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5): 146-153.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5375

1. 引言

2022~2023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 [1] 。自2022年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是对地方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双促进”的创新举措,旨在加强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系统性培育和综合性政策支持,培育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头雁队伍”。由此可见,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已被提至国家层面的高度。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文件《“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10万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500万人,其中农村创业带头人100万人 [2] 。目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队伍规模稳步壮大、结构素质明显优化、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机制环境不断优化。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概念来自2022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通过对返乡创业青年、农村基层干部、合作社及驻村企业负责人开展系统性培训,从而培养出来的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村骨干 [3] 。由此可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力量。

乡村振兴离不开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其培育亟需科学对策。本研究从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经历出发,总结出其成长规律,为本研究领域提供新的参考,能够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才培养,呼应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建设的有关项目,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所需人才集聚、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间具有良性互融互促关系。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成长规律归纳分析不仅利于拓展农村发展的新点子、新思路,营造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激发返乡入乡人员自主创业、主动就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业态,拓宽就业渠道;还利于梳理、整合现有的农村优质资源,促进农业与现代产业跨界要素配置,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渠道,因地制宜地实现经济发展,走出具有当代农村特色的发展道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1年度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情况的通报》中公布,清远市获得北部生态发展区第1名,可见清远市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情况较好。清远市清新区曾被评为“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入围“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业、民宿业发展态势良好,而清新区太和镇下辖村——三坑滩村,被广东省林业局认定为“2020年广东省森林乡村”。古龙峡是三坑滩下的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国际漂流赛场、国家体育总局指定赛道,拥有12项世界纪录认证,被誉为“漂流王中王玻璃霸中霸”、“世界高空观光新霸主”。在此背景下,三坑滩村古龙峡及其附近区域的乡村产业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三坑滩村的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离不开当地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带领作用,因此本研究以清远古龙峡为例探究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成长规律并提出培养对策。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是“头雁”项目中提出重点培养的乡村人才。目前,关于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研究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2.1.1.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形成及特征的研究

周大鸣认为,经济和社会改革已经成为带头人群体产生和发展的土壤 [4] 。在贺景平看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涌现与成长,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 [5] 。随着中国改革步伐的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也随之而出现与发展。他们能在时代变化中脱颖而出,快速发展成为一名经济能人,除客观因素外,他们自身所拥有的独特个性,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他们拥有出色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善于汲取先进经验,并且有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能力。此外,他们还具有创新精神和风险意识,文化修养较高,生产经营技能丰富,对市场竞争充满信心,思想观念更加前卫,并且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6] 。

2.1.2.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养的路径探索

一是返乡农民工培育。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创业环境不足、市场考察不足、创业资金不足和综合能力不足四个方面的问题 [7] ,国内研究通过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效果进行客观合理评价,研究该地农民工创业政策存在的问题,挖掘政策问题背后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并为完善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提出建议 [8] 。

二是乡村能工巧匠培育。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关键基础,利用传统文化可为吸引乡村文化人才聚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9] 。目前乡村能工巧匠培育面临着年轻人不愿学、人才稀缺、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产业支撑不足、行业管理与协调机制不强、传统手工技艺濒临断代失传等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要求,针对农村传统手工技艺人才培养,提出提升传统手工技艺认同度、完善人才教育与培训体系、发展乡村传统手工艺特色产业等对策建议 [10] 。

三是入乡创业大学生培育。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不够,不能完全适应农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现状 [11] 。农村籍大学生生源特点符合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现实条件优于农民工,符合乡村产业结构优化需要,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重要支撑 [12] 。在马抗美等编著的《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机制研究》等已有成果基础上,从理论、实证、对策等不同层面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村官成长培育机制进行了更新 [13] 。通过对乡村产业发展相关的所需系统教育训练方式的研究,结合大中专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助力乡村产业相关专业的设立和鼓励政策的推行,提升乡村产业的层次水平。

2.2. 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各国对乡村的发展都很重视,采取各种措施推进乡村的建设。由于每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不同,对建设乡村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

2.2.1. 关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

在20世纪中后期,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职业培训等方式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促进劳动者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 [14] 。此外,在实践中也可以增加人力资本,提升人的能力与素养,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人的经历往往会形成一种经验,进而转化为一种习得的知识指导日后的行动,提高了人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2.2.2. 乡村人才培育的研究现状

基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启发,学者们也开始通过乡村人才培育的视角来探究乡村人力资本开发的途径。华莱士指出农民缺乏教育是导致非农村发展滞后的最主要原因,国家应该根据农民的技能水平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政策支持 [15] 。帕尔塔辛则以印度东部现代和传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利用回归分析证明了农民田间学校对种植户的教育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提出要利用农民田间学校更广泛地开展培训教育、传播现代技术 [16] 。

2.2.3. 实施乡村振兴的相关实践与做法

北美乡村建设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注重以法律形式来确保优先考虑乡村建设规划;美国逐渐将乡村保护政策、涉农金融政策、城市居民食物券政策等固化下来,促进乡村发展的法治化,推动乡村的持续发展;韩国的“新村运动”通过农业大学、农业协会、各种培训班等形式,注重培养现代意义上的人,增加了农民的人力资本;日本“内生式发展”模式的边远地区乡村开发,强调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现状,其中具有创新能力的核心人物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 [17] 。

2.3. 文献评述

2.3.1. 现有研究存在的共识

随着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国内外的学者都指出了人才培育对人力资本提升的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对于农村人力资本开发越来越重视,人才兴农的思想渐入人心,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队伍体系逐步建立,专家学者也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队伍的发展进行了更深入的学术研究。

2.3.2.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首先,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研究处在刚起步阶段,相关研究量小,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少,依托国家级、省级以上项目课题的成果不多,总体研究质量不高,与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不一致,对研究工作的重视度不足,研究力量薄弱。其次,研究不成体系,成果相对分散,主要成果类型的研究分支多,研究范围不够全面、主题不够深入、内容不够系统,研究成果应用价值有待提高。此外,目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研究忽略了数字技术对带头人才培养的赋能,领域内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不高,没有充分利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数据产物。

3.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成长规律考察

3.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个案的10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均为年龄在30~45岁之间的青壮年群体,来自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古龙峡附近村委,并在当地有多年定居生活经历。从所做成就来看,涉及产业振兴、产业融合、脱贫攻坚等多个方面。从性别方面看,女性5名,男性5名。从学历方面看,2名本科生,2名大专生,6名初中学历。从职务方面看,4名党支委会委员,6名民宿负责人。

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资料搜集、线下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等途径,全面详细地了解和掌握广东省清远市三坑滩村古龙峡及其附近的10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成长过程,从中提炼出其共同特质,总结其成长规律。

3.3.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特质

3.3.1. 懂乡村,甘于奉献,掌握乡村各类生产技能

乡村各类生产技能包括农业生产技能、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技能、乡村治理技能、乡村文化传承技能、乡村规划与建设技能等。在本次个案研究的10名对象中,从小生活在当地的人数比例达到70%,他们在乡村生活的经历均在20年以上,对农村布局设计、农作物和牲畜养殖、传统文化和习俗等方面了如指掌,具备浓厚的乡村情怀和丰富的人际网络资源,能够带动村民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有近半的带头人加入村民委员会、党群服务中心奉献村民,定期走访村民之家,收集群众建议,保障复印、应急、爱心等常规办事服务,提供药箱、针线、雨伞等当地常需的物资;大多数乡村振兴返乡带头人还建立起众多民宿、饭店、体育设备和农家乐设施,帮助村民销售蜂蜜等农产品及古龙峡漂流和景观门票,为游客提供垂钓、鱼疗等相关休闲娱乐活动,涉及餐饮、宾馆、服务、保健、零售、旅游、体育运动等行业。这些乡村振兴带头人在乡村工作方面均涉及多个行业(一般是同时在2~3个领域结合进行),且工作年限平均为8~9年。

3.3.2. 自强不息,勇于挑战,善于调动自身资源

乡村振兴带头人在成长过程中较早离开农村家庭,独自前往其他城市学习或工作的年限均超过6年,更换过的工作均在3份以上,获得更先进的理论知识或实践经验,受到较多社会经历的打磨,如以军人、体育特长生、厨师等身份在高强度训练或压力中不仅学到了系统的知识,还磨练了较强的意志力,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完成学业后,乡村振兴带头人不断尝新,如开办各类厂家、四处旅居求职来发掘自身特长,这些不同的工作经历培养了他们的战略眼光和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分析市场前景,形成正确自我认知,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并找准自身定位,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研究地点中的大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入乡创业人员正是构成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的创新力量来源,这一群体充满激情,具有社会使命感,有一技之长,同时思路活跃,创意新颖,能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创造,不仅为农村创新创业引入了新理念、新技术,更带动了农村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层次水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18] 。

3.4.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成长规律

在了解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成长所呈现的特质后,本研究运用生命周期概念以及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结合所获得的10位研究对象的成长经历和职业发展过程发现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成长规律。生命周期(Life Cycle)的概念应用很广泛,主要是指人的生命周期和家庭的生命周期,是指它的出生、成长过程、衰老、生病和死亡的过程 [19]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也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为职业规划和教育领域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关注个体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职业发展问题。该理论提出了五个生涯发展阶段:成长、探索、建立、维护和衰退。舒伯认为,个体在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职业发展任务,通过解决这些任务,个体可以实现职业成长和满意度。本研究结合10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已有的成长和职业经历总结划分为原生家庭的隐性力量塑造独立创新者的成长阶段、从城市探索到回乡实践的探索和建立阶段以及扎根乡村回馈社会的稳定阶段。

3.4.1. 成长阶段(0~14岁):受到来自家庭的隐性影响,形成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到城市接受更广泛更先进的教育

在此阶段,个体通过家庭中关键人物的影响并加以认同,发展自我概念。普遍来说,原生家庭对乡村带头人起着重要的影响,但主要是以隐性的形式存在。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上两代朴素劳动人民在家庭教育中通常缺乏对孩子有意识的培养,同时相比于振兴农村,他们更倾向于鼓励孩子尽早到城市中去“闯”事业。这也导致了在成长阶段的后期,乡村振兴带头人开始考虑自己的能力及工作去向,在少年阶段过早地独自离开乡村,到城市学习更先进的观念、技术、技能。在本文研究的10名个案中,仅有3名带头人认为原生家庭是影响其扎根于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研究中的个体大多数认为原生家庭经济水平和教育程度较低、对自己的乡村振兴事业干涉甚少,但他们与原生家庭的相处风格整体良好、原生家庭对乡村的态度也较好,因此潜意识里能够对家庭成员产生认同感;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发现,在他们0~14岁的成长阶段中均受到来自家庭关键人物的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帮助乡村振兴带头人认识到自己是个独立、创新、乐于助人的人;乡村生活贯彻了他们整个成长阶段,使其对乡村工作有丰富的见闻和深刻的了解,建立起乡村事业的基础。

3.4.2. 探索和建立阶段(15~30岁):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城市探索与回乡实践,尝试跨界融合与专业引领

在上一阶段后期,乡村振兴带头人分散到各个城市,开始进行工作的探索之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形成事实相符的自我概念,学习开创生涯机会。乡村振兴带头人在探索的过程中积累了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适逢国家号召乡村振兴事业,在成长阶段产生的乡村情怀基础上紧抓庞大的发展机遇,有意识地发展相关的技能和素质,为回村建设做准备。在尝试初期,个体考虑兴趣、需要、能力、价值观以及就业机会,通过幻想、讨论、课外工作等方式,尝试着选择职业,判断可能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和层次明,确自己的职业偏好。据调查,本文研究的个案中除了1名带头人是主要受他人鼓励而毅然回村建立事业以外,其余9名带头人均表示在年轻时有过回乡振兴的想法,其中2名表现为特别向往及下定决心。在产生回村念头后,10名带头人都去了解过当地的创业政策,其中4名认为自己为回乡乡村振兴建设付出了比较多的努力,6名认为自己竭尽全力。这些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体现了各种专业和行业之间融合的可能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非科班出身的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酒店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等相关知识系统的学习,不利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入专业人员进行互补及进一步培训。

3.4.3. 稳定阶段(31~45岁):扎根乡村,成为乡村产业振兴领航者,实现职业蜕变与社会贡献

该阶段个体找到合适的职业领域,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努力建立巩固的地位。以后发生的变化将主要是职位、工作内容的变化,而不是职业的变化。这个时期是一个人职业能力发展最快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身体机能处于良好的状态,职业能力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到了这一阶段,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定位和职业基本稳定下来,作为乡村振兴事业的中流砥柱持续出力。相关产业愈发成熟,带头人们的事业业绩稳重带进,也不断外出大城市学习此领域更先进的技术,定时培训员工,不断创新,迎合更多消费者的需要,吸引其到乡村消费,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民宿负责人需定时接受检查和培训,不断增加自身在稳定行业的专业性。同时,个体资历、辈份攀升,成为真正的乡村振兴带头榜样。

4.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培养对策

4.1. 鼓励人才回流,培养本土人才

乡土情怀是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回乡创业和兴办实业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本次个案研究的10名对象中,从小生活在当地的人数比例达到70%,他们具备浓厚的乡村情怀和丰富的人际网络资源,对如何让本村产业实现振兴有一定的了解基础,更能够带动村民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在其生命周期中,成长阶段的乡村生活使其对乡村工作有丰富的见闻和深刻的了解,为其建立起乡村事业的基础。本土人才是助力乡村振兴以及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的首要资源。

要想吸引人才回流,需要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鼓励有志于从事乡村事业的人才回流到农村,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探索和建立阶段,国家号召乡村振兴事业对人才回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为回流人才提供创业扶持、就业指导等支持,为回流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关于培养本土人才,可以通过在本地开展培训工作,从中选拔人才,择优培养,并给予一定的优待和技术支持,让优质人才成为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例如开展乡村干部培训、农民技能培训等,提高本土人才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让他们更好地服务乡村产业发展。

4.2. 强化乡村教育,提供持续学习机会

实现乡村振兴是国家重要战略,带领乡村产业振兴无法一帆风顺,从受访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成长规律中得以充分体现,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得益于系统教育训练和一定的知识水平,要培养人才必须强化教育,教育也是乡村振兴的一大部分,加大对乡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乡村孩子的教育水平,在知识传授中可以突出乡村情怀和奉献精神的教育,在乡村人才培养的同时提高人才返乡率。

调查发现,部分非科班出身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知识学习,在其探索和建立阶段容易遇到困难,不利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入专业人员进行互补及进一步培训。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提供持续的学习机会,帮助其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乡村产业振兴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举办培训班、组织学习考察等是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提供学习平台的良好方式。针对返乡创业人员和农村青年,开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乡村治理、乡村文化传承、乡村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可以提高乡村产业振兴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

4.3. 加强交流学习,鼓励创新发展

新时代不断发展变化,乡村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进步,组织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之间的交流学习活动,让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分享经验、互相学习,诸如在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中互相交流产业发展经验,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方法,对于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成长能起到极好的作用。创新精神是现代产业发展中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必需品质,思想的进步、科学文化的提高,为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创新型人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组织创新项目、创业比赛,提供实践机会,让人才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鼓励创新型人才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创新驱动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 结论

“三农”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共同富裕的实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新时期通过振兴乡村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是农村地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具有示范和带动效应,在当地整合资源、推广新技术、促进就业乃至推动农村转型升级发挥着引领作用,对其成长规律的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对策,对培养更多带头人具有重要意义。

基金项目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2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成长规律研究——以清远古龙峡为例”(202314278049),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工智能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技能型人才评价体系建构研究”(2021WQNCX056);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及创新潜力评价研究”(GD23XJY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人工智能时代跨界融合技能型人才评价机制重构及实施路径研究”(21YJC880029)。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 绘就乡村振兴宏伟蓝图——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26.htm, 2024-03-29.
[2] 《“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发布——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和动力保障[J]. 农民科技培训, 2022(3): 4-6.
[3] 杨伊静. 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解读[J]. 中国科技产业, 2022(3): 32-34.
[4] 周大鸣. 农民企业家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2): 32-37.
[5] 贺景平. 论农村致富带头人与农民收入增长[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03.
[6] 吕秀峰, 陈春燕. 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思考[J]. 新长征, 2009(11): 54-55.
[7] 郑明叶, 周志彦, 李星群. 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创业路径研究——基于广西L市典型案例分析[J]. 市场论坛, 2022(4): 23-28.
[8] 李孟霖. 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效果评价研究——以铜梁区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理工大学, 2022.
[9] 傅雨辰. 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旅游文化人才聚集[J]. 当代旅游, 2022, 20(15): 34-36.
[10] 马瑜, 刘福军.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传统手工技艺人才培养的对策[J]. 继续教育研究, 2021(7): 18-22.
[11] 杨海昌, 庞玮, 张凤华. 以学生为中心的农业生态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 大学, 2022(3): 124-127.
[12] 章超. 农村籍大学生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研究[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5(6): 107-114.
[13] 李艳华. 高校服务于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路径——评《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机制研究》[J]. 高教探索, 2019(8): 147.
[14] 西奥多∙W∙舒尔茨. 改造传统农业[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7: 149.
[15] 王祖奇. 亨利∙A∙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J]. 历史教学问题, 2011(5): 69-75.
[16] 刘婧.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协同培育机制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南昌大学, 2022.
[17] 李世文.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育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22.
[18] 高建军, 张瞳光, 董婧.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问题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 33(9): 123-125 141.
[19] 罗伯特∙费尔德曼.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M]. 第6版.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13: 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