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lectronic Commerce
DOI: 10.12677/ecl.2024.132208, PDF, HTML, XML, 下载: 199  浏览: 41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陈 哲, 王紫骄: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关键词: 电子商务新质生产力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E-Commerce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Productive Forc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摘要: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前进的决定力量。谁跟上了生产力的脚步,谁就能在经济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生产力的变化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与之相符合的新型生产力,是在经济常态发展中出现的生产力新质态,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是必然的趋势,其特点是科技创新,关键在于质品优良,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然而,电子商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地利用新技术进行创新和进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提升服务质量,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内在契合性。因此,本文将基于电子商务为背景研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策略,从而给出参考建议。
Abstract: The productive forces are the basis of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decisive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Whoever keeps up with the pace of productivity will be able to take the lead in the economic field. The changes of productive forces change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history, and there will be new productive forces corresponding to it in every era. It is a new quality of productive forces that appears in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t is characterized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key is excellent quality, the essence is advanced productivity. Howeve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commerce constantly uses new technologies for innovation and progress to meet consumer needs and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which is inherently compatib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e-commerce, and then give reference suggestions.
文章引用:陈哲, 王紫骄. 电子商务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策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2): 1712-1716.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2208

1. 新质生产力的背景

1.1.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

生产力的首次提出是在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召开的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中提出的,强调整合科技创新的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加快构成新质生产力。同年12月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尤其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1] 。2024年1月,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定义、重要意义以及对相关举措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今年2月,在考察天津期间提出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要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勇争先、善作为。今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1.2. 新质生产力的定义

从本意层面讲,新质生产力是新质态与高质量相结合的生产力,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力。这并不是说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彻底摆脱了传统生产力,恰恰相反,是在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的革新,它的高质量超越了旧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则赋予了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者新的内涵 [2]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劳动资料是数智化、绿色化和高效化的新型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除了传统的劳动对象以外,还包括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化的生产力,并决定人类劳动对象的数字化;劳动者是素质显著提升,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拥有专业的技能和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新型劳动者 [3] 。它是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所催生的,具有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高质量变革的特点。它所强调的是在新的起点上,通过质的提升,达到生产力的发展。其核心是全要素创新,载体是现代新兴产业,目的是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依旧是为了提升人民高品质的美好生活而服务的生产力,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新质生产力具有新产业赋能的前瞻性,是依托新兴未来产业的生产力。

从创意层面讲,新质生产力理论是继承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进步论创新发展为生产力水平的跃升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成果 [4]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反映了新时代由“量变的积累”转化为“质变的突破”,进而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除此以外,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生产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新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总之,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以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为要素,以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为标志,以科技创新为特点,以质品优良为关键,以先进生产力为本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新质态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为新发展理念明确了对象 [5] 。

2. 电子商务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之“新”

从“新”的角度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创新,它强调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相结合。电子商务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具有内在契合性。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商业活动的方式。它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式的限制,大大提升了创新链的效率 [6] 。电子商务平台拥有更高效和更便利的交易方式,改变了以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例如互联网工厂、电子商务园、物联网平台等现代工厂。新质生产力依赖于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应用,而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数据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和应用等,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速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7] 。电子商务具有数字化、全球性、全天候、个性化和交互性五个特点,通过数字化的平台与工具实现了供应链的全球性和全天候优化、营销渠道的个性化扩展、商业模式的交互性创新等,进而推动了数字化的转型。电子商务带来的益处如互联网购物、在线支付、移动出行、社交网络等,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进了“新业态”的涌现。新质生产力依赖于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市场需求并掌握用户的个人偏好达到对市场的明确定位,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市场趋势以及企业的运营情况,为新兴产业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更有效地突出产业优势从而推出研发规划路径,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同时促进未来“新产业”的形成。另外,电子商务经历了从C2C模式到G2B模式、C2C模式、O2O模式的创新,为用户创造价值和为企业持续盈利的目标实现可能,对企业内外要素进行整合,形成独特的“新模式”,使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无论何时何地电子商务都能够有效地推动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促进新质生产力的高效发展,其发展体现开放发展理念,是追求更加繁荣的发展 [8] 。

3. 电子商务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之“质”

从“质”的角度讲,是在“新”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化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而实现生产力的全面发展 [9] 。这不仅仅是在数量上方面的提升,更是在质量和效率方面的提升,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可持续性。电子商务恰恰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生产效率、产品的质量与数量。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进行,买卖双方无需真正的面对面交流,只需要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沟通就能完成交易且交易双方可以在24小时内随时随地进行沟通,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商品的流通成本,而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这种技术创新模式和模式创新也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另外,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定制产品、一对一咨询等个性化服务,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电子平台向消费者及时反馈沟通,实现改进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电子商务作为高新技术的重要成分,为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强大支撑,加快调整了产品结构与升级换代,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10] 。电子商务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扩大了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有效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除此以外,电子商务还能为人民解决就业的问题,不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电子商务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策略

4.1. 多角度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但人才才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作为劳动者是创新活动的发起者,是科技活动的创造者,更是制度变革的推动者,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存在。积极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士,提升电子商务教学质量,尝试探索交叉学科,健全人才激励政策。除此以外,还要明确对人才的定位,尊重人才的价值,强化人才的引进,加大人才的储备,只有不断地实施引才、育才、用才的过程才能更好的发展新质生产力。

4.2. 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

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例如对电子支付基础设施、电子通信基础设施、物流快递基础设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加强对电子支付体系的安全监管,完善网络支付体系业务的规范,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提升网络的速度与范围,使消费者具有愉悦的体验感。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另外,电子商务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企业,例如跨境电商、网络购物、电子支付等更需要对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早已融入到日常的各个领域之中,只有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才能更好的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4.3. 全方位打造电子商务诚信品牌

品牌定位一直是电子商务品牌建设的核心所在,它可以帮助企业树立与巩固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度、认可度和忠诚度,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一个优秀的电子商务品牌,需要明确自身的品牌定位,使其能在市场竞争的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为企业创造差异化优势。建立品牌的口碑,就需要对质量进行保证,品牌的保证则是交易效率的提高,因为消费者在对于自己熟悉且认可的品牌时,会直接缩短交易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从而提升交易效率。因此,打造电子商务诚信品牌能更有效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4.4. 全面化提升电子商务法治监管

电子商务不仅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购物平台,也带来了诸多新的法律监管问题。因此,日益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需要一套完善的法治体系与监管系统来保障电子商务市场的安全与健康。由于电子商务本身具有虚拟性,在商品的质量方面会出现良莠不齐的问题,也会出现价格与实际产品的定价不符的问题,还会出现只要商品数量不要商品质量的问题。提升对电子商务市场的法治监管,无论是在商品的质量方面还是商品的数量方面都能起到良好的管控效果。因此,全面提升电子商务法治监管能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5. 结语

从“新发展理念”到“高质量发展”再到“新质生产力”,改革创新的脚步环环相扣、一脉相承,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思维与新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在新征程上的新要求,而电子商务是发展新征程的新动向。因此,电子商务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内在契合性,发展电子商务市场则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筑更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项目基金

江苏大学研究生科研课题立项校级项目“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策略研究”(编号:Y22C05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林, 蒲清平.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理论创新与价值意蕴[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10): 1-12.
[2] 卢江, 郭子昂, 王煜萍.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与提升路径[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3): 1-16.
[3] 王琴梅, 杨军鸽. 数字新质生产力与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11): 61-72.
[4] 张姣玉, 徐政.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审视、逻辑透析与实践路径[J]. 新疆社会科学, 2024(1): 34-45.
[5] 姚宇, 刘振华. 新发展理念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4(4): 3-14.
[6] 张夏恒, 肖林. 数字化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涌现: 逻辑框架、现存问题与优化策略[J]. 学术界, 2024(1): 73-85.
[7] 蒲清平, 向往.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内在逻辑和实现途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1): 77-85.
[8] 黄群慧, 盛方富. 新质生产力系统: 要素特质、结构承载与功能取向[J]. 改革, 2024(2): 15-24.
[9] 周文, 许凌云. 论新质生产力: 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J]. 改革, 2023(10): 1-13.
[10] 王丽君. 电子商务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 浙江金融, 2007(12):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