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学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An Empirical Study on Student Satisfac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Blended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DOI: 10.12677/ae.2024.145730, PDF, HTML, XML, 下载: 38  浏览: 7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晏文娟: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商学院英语系,甘肃 兰州
关键词: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统计分析College English Blended Teaching Satisfac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Statistical Analysis
摘要: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数字化学习相结合,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新范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评估该模式的有效性过程中,学习者的满意度显得尤为关键。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挖掘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对学习者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从课程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资源和内容、师生互动、平台及技术支持和多元化评价六个关键维度进行了深入统计分析,探讨了这些因素影响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的内在机制。单变量回归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六个维度均与学习者的满意度正向相关,其中课程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能力和多元化评价是影响学习者满意度的三个最显著因素。鉴于以上发现,本研究建议在实施混合教学时,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建立完善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和加强对混合式教学平台的技术支持,并将以上条件作为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满意度的关键策略。
Abstract: The blended teaching, which integrates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struction with digital learning strategies, has increasingly been recognized as an innovative educational paradigm with widespread acceptanc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odel, learners’ satisfaction is particularly crucial.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key factors that significantly impact learners’ satisfaction in a blended teaching environment. This study conducted an in-dept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ix key dimensions, namely, course instructional design, instructor teaching competence,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and content, instructor-student interaction, platform and technical support, and diversified evaluation, and explored the intrinsic mechanisms by which these factors affect blended learning satisfaction. Un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all six dimensions and learners’ satisfaction, among which, instructional design, instructor teaching competence, and diversified evaluation are the top three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learner satisfaction. In light of these findings, this study suggests focusing on improvi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ies,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diversifie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blended teaching platforms when implementing blended teaching. These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are recommended to boost teaching quality and learner satisfaction in blended learning settings.
文章引用:晏文娟.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学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5): 530-54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730

1. 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高等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已成为评价大学教育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 [1] 。然而,大学英语类课教学领域的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综合要求。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应时而生,并快速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焦点。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指出,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2] ,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以期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

在学界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已有诸多研究成果相继问世。然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尤其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考察其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依然是教育领域亟待深入探讨的议题。学生的满意度不仅能够反映教学的质量,还与学生的学习投入和成果直接相关,是评价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教育国际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英语类课程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面临着“学分大规模压缩的危机和国家双一流建设挑战的关键时期” [3] 。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方法创新的典范,已经在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满意度方面,引起了高校英语教师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该模式的效果,特别是学生满意度的系统研究还相对缺乏。探讨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因素,对于改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问题

现有外语类课程教学设计研究成果较为丰富,“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外语课程中的融合应用,不少学者开始探究技术赋能的外语课程设计” [4]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英语教师、课程设计者及教育决策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实证数据支持,以推动教学模式的持续优化和创新。本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满意度表现如何?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满意度,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本研究期望揭示混合式教学模式满意度的核心影响因素,为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2. 文献研究综述

以“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学生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关键词,在CNKI (中国知网)以及其他国内外主流数据库进行检索,我们可以发现相关的研究数量庞大、成果丰硕。这些研究涵盖了从理论探讨到实证分析的多个方面,既有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宏观评估,也有对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微观分析,体现了学术界对于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模式的高度关注。

2.1.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和学习效果

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学习成效。陈延潼(2023)探讨了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和实施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技术和课堂活动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Nortvig & Petersen (2018)基于2014年至2017年间发表的44篇同行评审的论文,比较面对面教学和混合式学习的差异,指出有效的混合式学习可以显著提高学习成效 [6] 。马牧青(2014)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方法,聚焦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对混合学习模式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学生普遍认可混合式学习模式,特别是其带来的灵活性和互动性 [7] 。

2.2. 混合式学习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学生满意度作为评估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学生对教学过程、方法、内容等多个方面的整体感受与评价。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中,影响学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学设计、课程内容的相关性与丰富性、技术支持的质量、师生间的互动和自主学习的机会等。

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方面。Chen & Yao (2016)研究发现教学设计是混合式学习中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8] 。胡晓,刘宏涛,杨明(2021)针对“混合式课堂互动”模式进行的满意度调查分析揭示了学生对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高度认可,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互动方面。研究结论表明,学生的满意度与其学习效果满意度高度相关,表明了教学互动质量对学习成效的重要影响 [9] 。

教学互动与技术支持、协作方面。Huang (2021)使用PLS-SEM模型探索了影响混合学习满意度的因素,发现学习环境的感知质量、互动和技术支持是提高学生满意度的关键 [10] 。史天化(2023)进一步强调了学习管理系统的使用体验、内容质量和互动性对于学生体验和满意度的重要性,揭示了优化这些因素对于混合式学习成功的重要性 [11] 。

教学效果与评价方面。柴橚,史培媛,蔡雨辰(2021)通过搭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影响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多个因素,特别强调了教师角色和教学评价对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显著影响 [12] 。何春秀,王丹(2017)通过探讨大学英语混合模式学习中的多元评价机制,研究旨在从学生视角反思评价的作用,指出多元评价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学习成效 [13] 。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普遍认同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性,特别是在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师生及同伴间的互动、以及利用先进技术支持方面,均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在国内普通高等学校开展英语教学模式实证研究,深入分析实施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以及各个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提供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化理解的新视角,进而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以优化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3. 理论基础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由Ryan和Deci提出 [14] ,强调满足三个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性(autonomy)、能力(competence)和关联性(relatedness)是促进内在动机、学习投入的关键。该理论给混合式学习提供了重要视角和策略,以优化学习体验和提高学习成效。

混合式教学结合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控制权,从而增强了其自主性,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支持学生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获得支持,从而增强其能力感。同时,混合式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与教师及同伴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有助于建立社区感和归属感提升学习动机和满意度。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中,自我决定理论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通过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来促进更高水平的内在动机和学习成效。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支持自主性、能力和关联性的学习活动和评估策略,创建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被赋权,让他们能够提升个人能力,并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4. 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中的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三种方法,全面揭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成效及其对学生满意度的作用机制。其中,描述性统计用于混合式教学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的满意度描述,为后续分析奠定数据基础;相关性分析研究旨在探讨混合式教学与学生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回归分析研究则深入分析影响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的维度及其内在关系。

4.1.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与数据统计分析三种方法相结合的研究路径。通过文献研究深究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国际及国内的应用情况;运用问卷调查法直接收集大学生对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价,以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广泛性;最后,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以验证研究问题和假设的有效性。

4.2. 研究假设框架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前期访谈结果构建研究假设框架,揭示两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及其动态作用过程,并在后期的数据统计分析中进行验证。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影响学生学习满意度最根本的因素为课程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能力、课程资源与内容、平台与技术支持、多元化教学评价、学习感知与动机等;其中,课程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能力、平台与技术支持是直接因素;其它影响因素变量则可以被视为中间变量,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满意度评价中发挥间接作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的不同会影响到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而平台的功能设计会对课程资源呈现方式、课程构架、教学评价、资源内容、反馈奖励等产生影响。学生则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提高自我动机与效能,深刻体会到教育科技对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影响力(图1)。

Figure 1. Framework diagram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in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

图1. 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

4.3.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针对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估,本研究首先从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评价等6个维度设计了基于李克特五级制量表的评测问卷。其次,通过在线问卷平台,面向笔者学校不同专业背景(包括文史经管及理工科大类)的本科生发放,共有786名学生自愿参与了调研,保障了样本的广泛性。回收问卷后,严格筛选排除答题时间过短、明显极端性选择等可能异常的数据,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4.4. 数据分析

本研究首先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信度与效度分析,确保研究数据的可靠性。随后,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揭示了样本的基本特征及学生满意度的总体状况。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采用了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不仅对研究问题进行了严格的检验,还深入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各个组成部分与学生满意度之间的具体联系。对于涉及多变量的复杂情境,还应用了多元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多变量分析技术,旨在全面揭示不同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学生满意度影响的内在机制,以期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5. 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问卷样本总数为786名本科生,去除答题时间小于100秒及部分极端答题情况者,有效问卷为709份。受访者均匀分布于文史经管和理工科大类,学生性别比例接近,保障了研究数据的多元性与广泛性。问卷数据结果使用SPSS 27进行了信度与效度分析,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37,远高于0.7的临界值,表明问卷内部一致性优秀,测量结果可靠。在问卷效度分析方面,KMO值达到了0.914,远超因子分析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成功提取了1个共同因子,该因子对总方差的解释率达到了72.03%,表明问卷的结构设计合理,且各个项目之间的关联性较强。此外,旋转后的因子结构与理论模型预期一致,进一步证明了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表1)。

Table 1. SPSS test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表1. SPSS信度与效度检测

5.1. 满意度结果综述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的六个维度中有五个的满意度平均得分超过3.2分,意味着学生普遍对这一教学模式持正面评价。其中,学生对课程教学设计的满意度得分最高,平均得分为3.47分,反映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与黎宇珍,贾积有,蒋学清(2023)的研究结果“学生对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总体高于传统教学”一致 [15] 。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满意度紧随其后,平均得分为3.39分,说明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及时转型、把控角色,达到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体验感良好。相对而言,平台与技术与支持的满意度较低,平均得分为3.15分,明确指出了混合式教学中网络平台的选取,线上学习技术与支持欠佳的问题(表2)。

Table 2. The statistical table of satisfaction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表2. 影响因素的满意度结果统计表

5.2. 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发现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内容、以及多元化教学评价等6个维度的因素与学生的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3)。(注:表内各维度名称使用首字母组合表示)。

Table 3. The result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表3. 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0.390)不仅说明了多样化的资源对学生学习的直接益处,而且进一步强调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材料之间细微而复杂的联系。在教学资源方面,不仅数量要充足,更重要的是质量要高,能够覆盖课程的各个层面,并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相匹配,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教师教学能力(0.410)与满意度的显著正相关进一步证明了教师角色的多维度性。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学生情感支持的提供者。教师如何运用专业知识、教学策略以及与学生的互动,都在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构成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技术平台的稳定性和可用性(0.391)显示了现代教育中技术支持的重要性。在混合式教学中,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构成教学环境的基础。其稳定性和可用性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学习,进而影响他们对课程的总体满意感。多元化化教学评价体系(0.408)与满意度的相关性突出了评价方式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可能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公平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促进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动机(0.404)与满意度的显著关联,强调了教学环境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对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重要性。积极的学习体验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感,而内在动机是推动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关键驱动力。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的成效并非单一因素的作用结果,而是复杂的系统性成果,其中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强化。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并最终优化学习成果,教育实践者需要采取一种整体的方法,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协调优化,以构建一个支持性、富有成效且响应学生需求的教学环境。

5.3. 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在深入分析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满意度影响的过程中,本研究还采用了回归分析法来确定哪些因素在统计学上显著影响学生的满意度,并进一步解释了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本研究构建一个包含学习动机、师生互动频率、技术平台熟悉度等预测变量的回归模型,能够清晰地识别和量化这些变量对学生满意度的具体影响(表4)。

Table 4. The result of regression analysis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p < 0.05, **p < 0.01.

在对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学习满意度因素的研究中,本研究还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来定量评估多个关键自变量的影响。在众多自变量中,教师教学能力的回归系数最高(0.32),表明教师的能力在混合式教学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对课程的成功实施具有最大影响。紧随其后的是教学资源(0.29)和教学形式(0.31),这两者的系数相近,表明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配合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能显著提升教学成效。协作沟通(0.28)和学习动机(0.24)的系数也显示了它们对混合式教学成功的重要贡献。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是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平台技术(0.17)虽然系数相对较低,但依然是混合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确保教学内容的顺利交付和学生学习的连续性。

模型的F统计量和极低的p值共同确认了至少一个自变量对于混合式教学成功的显著影响。这表明我们的模型在统计上是健全的,自变量集合显著地预测了成功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概率。高R²值进一步强化了模型的解释能力,说明自变量不仅统计上显著,而且实际上也能解释大部分因变量的变异。VIF值表明,尽管此的模型包含多个自变量,但它们之间没有显著的多重共线性,这意味着每个自变量都提供了关于混合式教学成功的独特信息,没有过多的冗余。

以上分析表明,在实施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时需要综合考虑课程教学设计的多个方面。其中,教师的专业能力、高质量、易访问的教学资源、互动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形式、良好的师生沟通渠道、支持性的技术平台以及积极的学习动机共同作用,形成了混合式教学成功的基石。进一步的教学策略应当着眼于这些关键因素,通过丰富的资源和创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自主和协作学习,同时确保技术平台的高效性和易用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5.4. 讨论

本部分深入探讨大学英语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并揭示学习动机、师生互动频率和技术平台熟悉度三个关键因素的显著作用。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混合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观点,与Ryan和Deci的自我决定理论 [14] 相呼应,强调内在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力量。

在理论方面,本研究通过量化分析验证了自我决定理论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中的适用性,并扩展了对教学设计和技术整合提高学生满意度作用的理解,为混合式教学领域的理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数据和分析视角。在实践层面,本研究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提供了重要启示。首先,指出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必要性,鼓励教育者设计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性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其次,增强师生互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因此教师应利用技术平台促进有效沟通与反馈。最后,提高学生对技术平台的熟悉度也至关重要,要求教育者在课程设计之初就提供充分的技术培训和支持。

然而,本研究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样本选取范围的地域局限性,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遍适用性,以及主要依赖量化数据,缺乏对学生满意度深层次原因和动机的定性分析。未来研究可采用混合方法设计,开展师生访谈活动,结合定性数据更全面地探讨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感受和偏好,并探索更多可能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因素,如个人学习风格、课程难度等,以提供更深入的见解和指导。

6.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对700余名参与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本科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多种统计方法,全面分析了课程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能力、师生交流与互动等因素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对提高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其中教师教学能力最为关键,其次是课程多元化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动机。本研究的结果不仅证实了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还揭示了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混合式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学习动机、师生互动和技术支持在混合式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并为未来的教学改革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在研究结果的具体运用和合理化政策建议方面,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以下展望与建议,旨在全面提升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注重混合式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建立持续的专业发展体系,着力提升教师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中的教学技能和技术利用能力。通过定期的培训和研讨会,使教师获得关于混合式教学最佳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及技术工具应用的最新知识。此外,鼓励教师参与在线学习,促进知识共享和职业成长,同时通过设立教学创新奖项来表彰优秀的教学实践,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性。

其次,建立健全多元教学评价模式,提升学生学习获得感。集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支持创新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包括利用开放教育资源、虚拟语言项目实验室、语言智能模拟工具以及推动跨学科的合作教学项目等,以丰富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并增加学习的实践性。除教师评价外,广泛开展“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作业即时在线评价反馈、教师给予口头提问评价、组织填写小组讨论记录表评和课堂小测验评价等方法”丰富评价手段,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16] 。

第三,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构建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技能” [5]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教师在科学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关注师生间应有的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 [17] 。

最后,选用或开发便捷易用、高度智能的混合式教学平台,为混合式环境下的师生提供强大技术支持。理想的教学平台应当具备易用性和多设备兼容性,能够无缝满足不同的教学与学习需求。此外,集成的智能功能,如智能辅导系统和个性化学习推荐,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精准地识别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这样的平台不仅使教师能够更有效地规划和执行课程内容,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充满支持和互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采用这类先进的教学平台和工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动态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

本文为1) 2021年度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甘教高函[2021]16号,序号159);2) 甘肃省社科联2022~2024年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研究项目“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与立体化资源库建设”(编号:GSSKB22-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 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调整——大学英语教学: 向右还是向左? [J]. 外语教学, 2014, 35(2): 40-44.
[2] 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 [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3): 1-6.
[3] 蔡基刚. 高校外语教学理念的挑战与颠覆: 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例[J]. 外语教学, 2017, 38(1): 6-10.
[4] 徐锦芬. 外语课程研究的国内外动态与趋势[J]. 外语界, 2023(6): 7-14.
[5] 陈延潼. 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构建与实施[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141-147.
[6] Nortvig, A.-M., Petersen, A.K. and Balle, S.H. (2018)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Learning and Blended Learning in Relation to Learning Outcome, Student Satisfaction and Engage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E-Learning, 16, 46-55.
https://academic-publishing.org/index.php/ejel/article/view/1855
[7] 马牧青.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混合型学习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以视听说课程为例[J]. 海外英语, 2014(18): 81-84.
[8] Chen, W. and Yao, A. (2016)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Crit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Learner Satisfaction in Blended Learning: A Pilot Study. Univers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 1667-1671.
https://doi.org/10.13189/ujer.2016.040719
[9] 胡晓, 刘宏涛, 杨明. 人工智能时代下“混合式课堂互动”模式满意度调查分析——以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4): 1111-1119.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1.94183
[10] Huang, C.-H. (2021) Using PLS-SEM Model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earning Satisfaction in Blended Learning. Education Sciences, 11, 249.
https://doi.org/10.3390/educsci11050249
[11] 史天化. 基于增强虚拟的智慧双师模式构建实证研究[J]. 外语界, 2023(6): 81-88.
[12] 柴橚, 史培媛, 蔡雨辰.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英语专业混合式教学效果探析——以兰州大学英语专业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4): 1163-1175.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1.94191
[13] 何春秀, 王丹. 大学英语混合模式学习多元评价研究[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7(9): 695-697.
[14] Ryan, R.M. and Deci, E.L. (2017)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in Motivation, Development, and Wellness. Guilford Press, New York.
https://doi.org/10.1521/978.14625/28806
[15] 黎宇珍, 贾积有, 蒋学清. 国内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研究述评与展望(2001-2021) [J]. 外语电化教学, 2022(3): 58-63 111.
[16] 常俊跃, 杨静. 区域国别研究课程课堂评价的探索性研究——基于典型课堂评价个案[J]. 外语教学, 2023, 44(6): 43-48.
[17]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