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First-Class
DOI: 10.12677/ae.2024.145743, PDF, HTML, XML, 下载: 35  浏览: 7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敏敏, 李婧雯:长江大学法学院,湖北 荆州
关键词: 双一流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Double First-Class Social Work Talent Train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摘要: “双一流”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战略决策,而社会工作是近年来我国强调的重要领域。研究表明,当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定位模糊、课程体系单一、忽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问题。基于“双一流”建设对人才培养的理念,高校需要重点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研究旨在考虑培养学生能力,从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知识掌握能力四个维度出发,构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Abstract: “Double First-Class” is a major strategic decision determined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State Council, social work is a field that has been emphasized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s at present, such as vague positioning, single curriculum system, and negl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practic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for talent training, colleges need to focus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ompound and applied tal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ide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ies, and construct a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s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 professional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mastery ability.
文章引用:张敏敏, 李婧雯. 双一流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5): 629-63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743

1. 引言

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 。本科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旨在为国家社会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质量人才。随着社会发展,新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国家因此愈发重视人文教育。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要推进新文科建设,加强培养紧缺人才。新文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科内外的交叉融合,与一流学科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 。新文科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文理融合,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出的新文科教育模式主要侧重于专业课程,并通过整合各学科类专业课程,扩展学生的知识体系,旨在促进学生全方位思考,增强其对各领域的认知,培养学生将不同领域知识应用于专业知识体系的能力。

社会工作专业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以实践应用为导向进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育,深化发展专业内涵、积极完善课程体系、推动文理课程有效融合、注重增强师资队伍实力、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将有助于培养具备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创新思维以及反思能力的学生,进一步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2.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专业学科,产生于西方。我国专业意义上的第一个社会工作专业是在1988年由北京大学设立的。全国已有非常多的高校设立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社会发展为社会工作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好地以专业视角思考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但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我国地方性本科高校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2.1. 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我国提出“双一流”建设的理念较晚,虽然已经在一些地区和高校获得了初步成果,但大多都停留在宏观理论层面。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各高校的研讨充满分歧,其问题根源在于学科知识体系有待再生产,社会需求有待再发现,培养社会工作人才需要适应新需求,高校的相关评价体系需要再丰富 [3] 。目前大部分高校依然遵循着传统教学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也只是提出需重新界定,并没有相对具体的培养目标。

2.2. 课程体系过于单一

本科教育中大部分高校的课程体系过于单一,重视专业理论课程,对人才培养中的素质教育忽视了许多。社会工作专业需制定“内外结合、凸显特色、立德树人、能力为本”的培养方案 [4] 。而现在高校的课程体系往往忽视了“内外结合”及“立德树人”的部分。另外,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许多社会问题也与之有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更需要不断相关丰富知识体系。然而,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程虽应用到了现代化多媒体一类的科技,但也只是停留在初级层面,对于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并未加入课程体系中。

2.3. 忽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过程

社会工作专业本身是比较注重实践的专业类型,大部分高校也早已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纳入人才培养中,但目前的社会工作实习更多的是旁观相关机构内工作人员的工作,导致实践教学碎片化,大部分高校并未尝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实践教学是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的碎片化导致社会工作教育难以承受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学生主体性缺失和实践教学碎片化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社会关怀 [5] 。

3. “双一流”建设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教育部指出,要瞄准世界一流,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引导建设高校在不同领域和方向争创一流,构建一流大学体系,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有中国特色标准 [6] 。针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建设一流学科,不应被过去的专业学科理论束缚,而应重新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人才。

3.1. 突破专业瓶颈,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时,不能被既有的专业知识所束缚,而应大力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引导学生,让他们将目前的社会状况与环境融入考量,结合专业理论知识,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去分析社会问题。时代与文明的不断演进,事物呈螺旋上升趋势发展,社会问题也因此显得错综复杂。在此背景下,需要突破既定模式,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并将此思维应用于解决社会问题之中的人才。这不仅符合“双一流”背景下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塑造社会工作专业高质量人才的关键途径,更是衡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3.2. 打破专业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双一流”的建设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设置不能只注重本专业的知识,而是要将中心放在跨学科培养上,将本专业的课程及其他专业知识课程的协同交互,构建交叉学科培养路径。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共同体机制,使理论与临床高度结合,推广复合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模式 [7] 。教育部提出:“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全面提升培养能力为重点,更加注重三全育人模式创新,不断提高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造一流人才方阵。” [8]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去思考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以新文科的建设为基础,培养出既具备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同时具备素质和思维复合的复合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9] 。跨学科交叉培养旨在结合学科之间的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多元复合型人才。

3.3. 注重专业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尤其重要的环节,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梁桂指出,“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标志性和引领性工程。要加大合作办学力度,用好部省战略合作、教育合作等平台,主动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大院大所、大型企业沟通联系、合作发展。而社会工作本身也是以实务为主的专业学科,通过引入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学者构建出“知识实践学”的理论模型,理解具有鲜明实践性的社会工作学科自主性的建构逻辑,在知识与实践的互构性发展中实现“专业”的厘清、知识的增长与实践的自主 [10] 。以专业理论为基础,注重专业实践,实现知识与实践的互构,有利于大幅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质量。

4.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作为强调实务性的专业学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深入社会环境与他人交际、同时也需协调处理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优秀的人际交流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是其基本要求,只有深入理解国内国情的历史发展,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发展,继而促使社会进步,保证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发展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充分响应“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号召。

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人才所需的专业能力已不仅局限于理论层面,随着社会发展,实务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助人自助加强个体与社会的联结,坚守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进行深入的社会问题分析、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原因、进一步解决社会问题和提供社会服务,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高质量人才需要同时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对社会政策价值取向的影响力。他们的视野应不仅关注当前的社会问题,而应着眼于长远的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考虑如何更好地建设社会。

在“双一流”高等教育发展的策略下,跨学科交叉培养已成为新趋势。而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能够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社会问题,并能利用各种技能熟练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跨学科知识的精准掌握。例如,在执行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总结时,需要用到SPSS分析软件,这不仅要求拥有扎实的统计学知识,而且需要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同样,在进行个案工作的过程中,对案主的心理状况的理解也显得尤为重要,这涵盖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因此,对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而言,跨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然而,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社会工作服务中,便需要有高质量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去进行实践探索。

基于“双一流”建设对人才培养的价值理念,高校应当培养的是社会发展所需要、能够应对广泛社会问题的高素质人才,如何为国家与社会提供高质量人才是现阶段的核心议题。为达成这一目标,必须思考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合适的培养路径,并构建针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估体系。有效且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不仅是衡量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工具,也是设定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的重要依据。因此,根据“双一流”建设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初步构建以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跨学科知识掌握能力这四个重要维度为核心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5. 结语

“双一流”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的建设有利于提升中国的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及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

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quality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表1.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撑。为积极响应“双一流”建设,培育出适应国家与社会需求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针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中需注意到的问题,从“双一流”背景出发,以社会发展现状为参考依据,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现今的发展状况,初步构建了关于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以推动高校的一流专业建设,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模式及培养路径的设定提供一定参考。

基金项目

长江大学2021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双一流’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立项编号JY2021028)。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 新华社, 2018-09-10(001).
[2] 朱德全. 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J]. 教育研究, 2023, 44(5): 30-42.
[3] 乔元义, 高春兰. 从分歧到超越: 新时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检视与实践初探[J]. 关东学刊, 2021(6): 62-73.
https://doi.org/10.19470/j.cnki.cn22-1417/c.2021.06.003
[4] 孙唐水. 新文科背景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策研究——基于OBE理念视角[J]. 公关世界, 2023(8): 55-57.
[5] 刘杰, 邹英. 社会工作专业“全程融合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建构[J]. 社会工作, 2021(2): 60-68 108.
[6]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 教高〔2022〕1号.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202/t20220211_598706.html, 2023-10-25.
[7] 陈璇, 杨志伟. “新文科”理念下跨学科复合应用型司法社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教育观察, 2022, 11(29): 52-55.
https://doi.org/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2.29.030
[8] 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 教高〔2018〕2号.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2023-10-25.
[9] 冯小林. 以新文科思维培养复合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J]. 高教学刊, 2023, 9(29): 165-168.
https://doi.org/10.19980/j.CN23-1593/G4.2023.29.038
[10] 杨威威. 迈向知识实践: 社会工作专业“学科自主性”的生成逻辑[J]. 社会建设, 2021, 8(4): 4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