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化技能意识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Strengthening Skills Awareness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DOI: 10.12677/ve.2024.133118, PDF, HTML, XML, 下载: 36  浏览: 6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陆海兰:南宁学院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强化技能意识课程体系Strengthening Skills Awareness Curriculum System
摘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但目前的大学生技能意识过于薄弱,就业意识不强,因此重新构建强化技能意识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个体具有一系列与职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和个性特征综合而成的素养。以期将学生技能意识的培养与确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使其职业意识尽早唤醒,并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issu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one of the focal points of social concern, but the current skills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oo weak, and their employment awareness is not strong. Therefore,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that strengthens skills awareness is reconstructed,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ed can have a series of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related to their careers, including knowledge, skill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In order to integrate the cultiv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students’ skill awareness throughout their entire growth process, awaken their professional awareness as early as possible, and align with the needs of society, providing usefu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文章引用:陆海兰. 基于强化技能意识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职业教育, 2024, 13(3): 726-734.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3118

1. 课程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和国内外课程体系分析

1.1. 课程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近几年本科教育引起各方高度关注,由此各高校均需要采取坚强有力的措施推动高等教育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高等教育中,课程是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最微观问题,解决的也是教育最根本问题,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成效”根本标准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抓好;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支撑。由此可见,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职业世界,认知自我,了解职业,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岗位技能,自觉充实和补齐自身短板,适应岗位需求,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重要途径。对高校大学生来说,职业技能意识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是在职业定向与选择过程中对自己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职业的期待和愿望。高校的职业意识由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组成:一是自己对自己状况及能力的认识,二是自己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期望 [1] 。因此,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意识,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是帮助学生加强技能意识的引导课程。

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高学历人才的大量输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用人单位大量的岗位却虚位以待,难于找到能胜任工作要求的人员,然而仍有大量的毕业生无业可就,或者不知如何去就业,以我校为例,根据学校就业办统计,2022年11月中旬在校园招聘会上近400家企业提供了近10,000个就业岗位,这个数字还不包各二级学院开展专场招聘提供的就业岗位,但是,截至2022年12月底毕业生签约率还达不到30%;为了让毕业生尽快落实工作单位,我们还是多方联系用人单位,于2023年3月~4月举行的网上招聘会,提供了近7000个就业岗位,但是就目前毕业生投递的简历看,学生就业愿望并不强烈,用人单位反馈:收到学生的求职简历很少。经过多个高校调研,类似这种“有业不就”的现象在高校普通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导致学生择业无目标和方向;第二,缺乏自我认知,导致学生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态。最根本的原因是: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学生得不到系统的职业教育,多数毕业生到毕业前后才逐步实现觉醒与确立职业意识,显然这时候建立的职业意识已比较晚了,因此进入毕业季的学生只能匆忙应对,错过了探索人——职匹配的最佳时机 [2] 。

目前,“00后”已经进入大学校园,将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成长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已经养成了从互联网上获取学习资源的习惯和能力,但是,对职业世界的探索还处于模糊的状态,据调查显示,超六成的学生表示进入大学前对职业有所考虑,但并没有对职业做深入的探索,而另有近四成的学生是糊里糊涂进了某专业学习。为了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早在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 [3] ,提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并提出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明显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目的。

现阶段,所有高校都开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程,但是普遍存在短板,从毕业生的就业主动性看,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例如:没有在入学时真正唤醒学生的职业意识,而重在毕业前的简历撰写、求职技巧培训;贯穿整个学涯的职业规划全程化教育尚未有效建立,大多抓两头放中间,即大一讲职业规划内容和大四讲写简历、面试技巧,忽略了大二、大三没该课程的安排,老师大多停留在为了上课而上课,课程内容缺少就业指导与实训结合的板块、与专业课程贴合度不够,职业生涯指导与就业工作存在衔接不足;就业指导课程师资培训体系亟需迭代升级,求职知识传授多,意识形态植入少,既成知识多,过程化知识少;教学方式方法欠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讲授教学模式,致使逃课、睡觉、玩手机、打游戏成了相当部分大学生的主业。

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要转变重心,由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转变,而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即“新高教40条” [4] ,文中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也明确指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根据职业生涯发展规律,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提高就业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势在必行。

1.2. 国内职场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引进我国近三十年,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及就业方式的变革,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逐渐显现,成为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和相关学者研究的热点。教育部办公厅于2007年12月就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鼓励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创新,尽管相关研究文献不断出现,但立足我国实情的本土化职业规划教育还尚未形成,课程体系构建有待完善。

1) 大学生职业意识方面的研究。以李香菊(2012)为代表,认为大学生因受长期的计划体制影响,大学生职业意识滞后,社会责任意识淡化,提出职业意识教育宜早不宜迟,应该从新生入学就开始,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也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占尽先机,先走一步,赢在起跑线上;以谢武(2015)为代表,则认为大学生因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导致大学生职业意识缺失,提出发挥高校的教育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 [5] ;以许翠梅(2011)为代表,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认为影响大学生职业意识觉醒的原因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职业指导缺失、高考分数或社会评价标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提出唤醒大学生职业意识要自学生入学时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尤其是促成大学生职业意识的早日觉醒。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以曾平生(2011)为代表,认为高校就业指导缺乏相应理论支撑、就业中心师资队伍不强、学校教学管理机制柔性不足等是主要问题;以刘淑艳(2012)为代表,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模糊、规划不科学、高校提供的指导和服务不尽完善是主要问题;张东妹、吕京宝(2013)研究发现大学生职业规划基本缺失,就业和专业选择都比较盲目;对职业规划的需求以及实际采取的行动存在较大差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职业规划很重要,但主动采取行动的学生严重不足。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的研究。以张彤(2016)为代表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从调查数据中显示:课程质量普遍不高、课程形式单一、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我国生涯创业教育缺失,学生满意度低,教学效果不佳,提出树立“互联网+”理念,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建立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材教学资源建设为手段,以教研室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模式改革为载体的新时期课程体系 [6] ;以张东艳(2013)为代表,结合本校实际,介绍本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经验 [7] ;以翁文香(2019)为代表,认为高校对就业创业指导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课程需求性认识不足、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保障措施匮乏,提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8] 。

1.3. 国外职场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分析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国外国家众多。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得到推广和实施,随后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流传发展,并成为高校必修课程。1971年由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马伦(MarLand)博士提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生计教育”,并颁布了《生计教育法案》,“在美国,生计教育可以划分为‘职业了解’、‘职业探索’和‘职业抉择’三个阶段 [6] ,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关于各种职业知识、职业观念,培养其职业意识和自我意识。”英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在中学阶段就受到国家的重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行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准备。“英国的生涯教学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识与生涯认知、职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性学习。学校对学生职业基础知识的教育之后,学校为学生组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职业、进入企业,理解企业生产的流程。”

日本是在亚洲较早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并且职业生涯贯穿于日本整个教育体系,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不仅仅是单一的学科课程形式,“它渗透在各个科目中,而且还跟学校辅导机制及家庭、地方政府的共同联合,培养锻炼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各种能力”。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时至今日,已经比较成熟,研究的范围涉及到职业选择理论、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职业生涯管理模型、家庭职业的平衡、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人格特征、职业环境等方面,这将为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与实施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2. 建立强化技能意识的《大学生职场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内容的关键主题

目前的大学生缺少自我认识,自我判断的能力,无法认清自身的不足,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在择业时,通常会拨高自身,看不到自己不足之处。个别过激的甚至认为是用人单位故意出难题,从而造成不愿意寻找适合自己的单位就业,而用人单位又为找不到合适可用的人而苦恼,因此我们需要对我们的《大学生职场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内容进行改革,从而帮助在校的大学生强化技能意识,为学生将来顺序就业提供帮助,也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格的员工。

2.1. 将学生的工作技能与专业、职业认知相结合,建立模块化多层级递进复合式课程

1) 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意识与专业、职业认知相结合,建立多层级递进的任务体系

根据职业生涯成长规律,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职业探索阶段,在这一时期中,个人将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试图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他们对职业的了解以及通过学校教育、休闲活动和工作等途径中所获得的个人兴趣和能力匹配起来。基于这个特点,以首先唤醒学生应初步具备岗位技能为目的,结合专业、职业特点,通过初步建立学生的岗位技能意识、树立职业观、树立就业意识、树立就业观、签约就业五个层次递进,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要求,将课程“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能力递进层次如图1所示。

Figure 1. Progressive hierarchy of capabilities

图1. 能力递进层次图

2) 建立入职前适应实习平台

实习实践是学生在校期间探索职业世界、打开生涯闭环、获取社会资源、适应职场环境的重要途径,基于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结合专业实际构建职业体验的实习平台,让学生在入职前进入实习实训环节,体验熟悉职场环境,为学生就业尽快适应职场提供心理支持。

2.2. 树立就业意识与职业需求相结合,融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线下和线上课程

结合本校实际,本项目基于唤醒学生职业意识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目标,促进学生树立就业意识与职业需求的结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构的内容如下:

1) 以教学过程模块化重组教学内容模块,以任务驱动式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打破传统课程教学流程,打造《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线下课程

① 强化学生职业意识理念,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导向,确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与课程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大纲。

② 基于模块化教学法(MES)及复合式教学理念,以就业能力提升为导向,将传统的教材内容进行解构,重组教学内容模块,设置不同学习情境,并制定与课程培养目标相配套的课程教案。

③ 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以案例为基础,实行边讲边练、团队互助,将传统式、体验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融合,运用“教、学、做、悟”一体化复式教学模式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④ 以毕业就业达成度为导向,优化考核评价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制度,在教学管理与考核方面,把学生对自我和职业的了解程度、短期目标、长期职业发展的目标、实施方案、就业达成等方面都纳入考核范围,使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制定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教学流程如图2

Figure 2. Course teaching process

图2. 课程教学流程

2)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资源库,打造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本土化”线上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获取信息多元化,本项目拟利用南宁学院现阶段使用的超星学习通平台,充分应用线上教学资源进行本地改造,充实现有优质教学资源,建立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和培养需要的“本土化”线上课程。

2.3. 打造高素质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

就业指导教师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坚力量,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加强教师专业化素质培养,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学团队,针对目前就业指导课程师资不足,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同现状,根据实际,扩大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可由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就业管理人员、辅导员、人才市场的管理专家、企业人力资源专家组成,校外校内教师定期集体备课,形成合力,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队伍培训力度,“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团队专业化水平,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

2.4. 营造全员化、系统化职业意识教育氛围,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

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幻想到现实的发展过程,需要学校各部门达成共识,形成全员育人格局;开展各类职业教育讲座、报告;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辅导员、班主任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传授与就业技能培养的结合;营造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的全员化、系统化职业意识教育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

3. 完善的《大学职场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内容的提出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时,高校应依据“人–职业匹配理论” [9] 去开展,根据学生的原有就业观念出发,依据学生的求职方向和自身特性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认清形势,从而真正理解、顿悟,因此摆正就业观念。因此,《大学职场发展与就业指导》的课程内容应适当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3.1. 国家和地方就业政策与法规的引导

我国关于就业创业政策内容众多,覆盖面广,把政策解读好、讲到位,是帮助大学生正树立正确的职场技能意识的关键所在 [10] 。因此在课程内容中加强对国家和地方就业政策与法规的解读,引导大学生熟悉国家及本地区的有关就业政策和法规相关规定,从宏观方面了解本地区及学生生源地就业的利弊。力求为毕业生提供精准服务。同时联合学校启动相关的培训辅导工作。分类开展辅导,同时注重应试实效的教学计划与内容,确保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职场竞争能力,让本校毕业生能顺利进入满意的岗位。

3.2. 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技能和职业潜能这3个分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 [11] ,职业观念和职业技能表现为显性就业能力,是在用人单位进行人员招聘时就可以通过直接询问、观察、简单调查表测试等方法进行检测。如:专业知识与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职业潜能实际是隐性就业能力,需要用人单位工作中大学生的工作中加以发现,如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及协调能力等。隐性能力对于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以后的发展高度和发展水平有着巨大影响,对工作效能也影响巨大。职业观念、职业技能和职业潜能不是孤立的组成,实际是一个整体的组成,一个大学生个体就业能力的完整统一的体现。因此我们需要在《大学职场发展与就业指导》把这三部分内容简略的整合起来,让学生加强这三部分职业技能的学习与知识积累。

3.3. 加强心理教育

大学生的心态通常在高中阶段就逐步形成,高中老师通常会说上了大学,一定就好了,你们就轻松了,将来可以找到好工作了,因此往往在整个大学的生涯没有经过好的引导,就会出现学习松懈。掌握不了职业就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另外,多数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往往产生“好、稳、高”(工作条件环境好、工作稳定,按量上下班,节假日不能缺少、高待遇)的择业偏向,当达不到期望时,往往抱怨社会与学校。因此,调整大学生的职业心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和气质,纠正“好、稳、高”(工作条件环境好、工作稳定,按量上下班,节假日不能缺少、高待遇)的择业偏向是重之重的工作。因此在本门课程的课内外,适时提供心理咨询,塑造合格的大学生,帮助其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其在谋职方面早日自立自强。

4. 实现《大学生职场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和环境

4.1. 课程构建的基础和环境

南宁学院是国家首批35所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之一,学校贯彻“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的办学理念及“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提升”的OBE教育教学理念,坚持“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展以质量为中心”的办学思路,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打造金课,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浓厚的学术氛围,为本研究的实施提供的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4.2. “校中企”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均可为学生提供职场环境的体验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本校的办学特色,目前,我校已建立有 “校中企”的协同育人平台,如:广西中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西分院、广西火天信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学徒制工程造价工作室,与我校合作办学的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博教育管理(苏州)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百家的校外校企合作实习、就业基地,均可为学生提供职场环境的体验。

4.3. 线上线下辅助教学平台基础

南宁学院的慕课资源——超星学习通平台,合作公司有专业的指导和平台维护团队,为本项目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提供软件平台支撑。

5.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技能意识与创新

5.1. 重构课程内容,形成模块化复合式课程体系

为提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质量,解决大学生主动就业的首要问题就是:唤醒学生的职业意识。根据职业生涯成长规律,重构课程内容,建立模块化多层级递进复合式课程体系,随着任务的层级递进,能力也相应得以递进,从职业意识的觉醒到形成职业观到顺利就业,层层递进,课程体系中有专业教育和专业对应的职场体验模块,为提升学生求职信心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提供保障。

5.2. 形成系统的、递进的教学模式,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

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重组教学内容模块,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以朋辈成功就业案例为基础,实行边讲、边学、边练、团队互助,将传统式、体验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融合,实现“教、学、做、悟”一体化复式教学模式,以达成唤醒学生职业意识,从面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培养目标。

6.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通过我们对《大学生职场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内容进行改革,构建基于唤醒职业意识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应用指向性,基于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结合专业实际构建职业体验的实习平台,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竞争力,从而真正理解、顿悟,因此摆正就业观念。解决毕业生就业即失业、就业不稳定、频繁跳槽、有业不就的现状。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促进人才在市场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实现“人职匹配”,以缩减就业后的人员流动和跳槽的机会成本。

在课程改革实施中建议加强调研工作,吸收经验,整理改革思路,积累相关案例,积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同时加强线上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另外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从“识岗→熟岗→协岗→顶岗”过程中递进,从而尽可能早一些体验职场环境平台。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厅教改项目:基于唤醒职业意识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0JGB429]。

参考文献

[1] 李香菊. 浅谈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育[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9): 85-86.
[2] 许翠梅. 大学生职业意识觉醒状况分析[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1(12): 193-194.
[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EB/OL].
http://www.hnlgzy.net/102/149/633/content_23817.html, 2022-09-20.
[4] 教育部. 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2018-10-08.
[5] 谢武. 大学生职业意识社会化探析[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5, 6(2): 53-55 136.
[6] 张彤. “互联网 ”模式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6, 7(2): 63-66.
[7] 张东艳, 王艳伟, 刘鸿高.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3): 245-247.
[8] 丁杰. 国际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J]. 职业技术, 2007(7): 54-55.
[9] 陈智锟. 国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经验与启示[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20(4): 84-88.
[10] 楚河. 政策宣传, 有料更有心[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0(6): 28-29.
[11] 朱德超, 周继芳. 职业人格视觉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9, 22(4): 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