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沟通特征对夫妻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
The Effect of Online Communication on Couples’ Intimat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DOI: 10.12677/ap.2024.145309, PDF, HTML, XML, 下载: 49  浏览: 123 
作者: 文 睿, 陈 希, 陈昌霞*: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四川 绵阳
关键词: 沟通特征婚姻满意度互动模式Communication Model Marital Satisfaction Interaction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寻不同沟通特征下夫妻婚姻满意度的差异性,寻找到提高婚姻满意度、创建和谐家庭氛围的有效方式。基于《婚姻满意度量表》以及夫妻线上沟通自编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30名已婚人员进行线上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03份,并使用SPSS对回收的有效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等分析,以研究预测夫妻互动模式(网络沟通)对亲密关系满意度影响。结果表明:正面情绪表情包沟通、正面情绪文字与表情包沟通、负面情绪表情包沟通与婚姻满意度及夫妻认知、情感、沟通等维度显著相关;正面情绪文字沟通、负面情绪文字沟通与婚姻满意度及夫妻认知、情感维度显著相关,与夫妻沟通维度不相关;夫妻间沟通状况良好,能够做到相互理解、互相扶持,则夫妻间矛盾较少。这些发现为夫妻日常沟通和婚姻满意度之间的理论关系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同时也为提出提升婚姻关系的方法提供了方向。
Abstract: Based on the Marital Satisfaction Scale and the modified scale, this study conducted an online survey of 330 married people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collected 303 valid questionnaires, and used SPSS to analyze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of the recovered valid data, so as to study and predict the impact of couple’s interaction mode (network communication) on intimat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sitive emotion emoji communication, positive emotion text and emoji communication, and negative emotion emoji communic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arital satisfaction and husband and wife cognition, emotion, and communication. Positive emotional text communication and negative emotional text communic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arital satisfaction and the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dimensions of couples, but not with the dimensions of husband and wife communication. If the husband and wife communicate well and can understand and support each other, there will be fewer conflicts between the husband and wife. These findings provide more evidence for the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ples’ daily communication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and also provide a direction for proposing ways to improve marital relationships.
文章引用:文睿, 陈希, 陈昌霞 (2024). 线上沟通特征对夫妻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 心理学进展, 14(5), 246-256. https://doi.org/10.12677/ap.2024.145309

1. 引言

夫妻沟通特征对夫妻亲密关系满意度有显著预测效果,不同的沟通特征对婚姻满意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影响。在众多有关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中,夫妻之间的沟通特征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沟通特征在维系夫妻之间的情感联系、解决问题和促进亲密关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夫妻间的常见沟通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12种:即敌意、控制、回避、否认、反问、抱怨、表达、协商、幽默、迎合、关注和顺从。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促进夫妻之间的理解和亲密,还可以解决问题和冲突,增加夫妻的满意度,这些不同的沟通行为反映了个体所采取的不同沟通策略。其中,敌意、抱怨、否认和反问可归于“消极敌对”沟通策略;表达、协商、关注、幽默和回避(反向)代表了“积极建设”沟通策略;而余下的顺从、迎合和控制(反向)三种行为则反映了一种“回避冲突”的沟通策略(琚晓燕等,2020)。夫妻的沟通质量与夫妻生活的许多方面有关,包括关系满意度(Weber et al., 2023)。在吴婷等人(2016)的研究中表明丈夫的积极建设沟通与妻子的消极敌对沟通对自身婚姻满意度影响显著,妻子回避冲突沟通对自身满意度的影响边缘显著,妻子的积极建设沟通与回避冲突沟通对丈夫的满意度影响作用显著。1979年,在Olson等人提出的家庭功能环状模型理论中指出,家庭内部的互动关系包括亲密度、适应性和沟通三个方面,而沟通对于家庭在亲密度和适应性两个维度上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赵亮亮,2023)。国内学者张锦涛,方晓艺(2011)使用相关工具测量了130对平均婚龄为11.49年的中国夫妻,得到了相似的模式。许多国外针对特殊群体的研究也揭示了沟通与婚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抑郁患者及其配偶报告的婚姻不满程度更高,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差(Basco et al., 1992);JH Rowland et al. (2009)在乳腺癌幸存者随机对照实验中表明通过对干预小组进行为期6周的心理干预、夫妻沟通课程后,结果表明干预小组更有可能报告关系调整和沟通的改善以及对性的满意度增加。琚晓燕等人(2020)的研究表明在不同情境中,夫妻不同性质的沟通行为对其婚姻质量的预测模式具有差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夫妻沟通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新媒体的兴起,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对夫妻沟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微信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主要社交软件,是当代夫妻沟通的重要手段。在网络人际交流中,网络表情符号相当于面对面人际交流中的非语言符号,能够传达文字信息之外的情绪、情感及态度等信息(刘凯欣,2017)。有类似研究发现,对伴侣披露的文字和贴纸回应的结合可以产生最高水平的亲密体验,其次是纯文字和贴纸的回应。它进一步表明,卡通般的线条贴纸可能更好地传达积极情绪而不是消极情绪,因为详细的插图更类似于现实生活中表达幽默和快乐的非语言行为,并且可能促进交流伙伴在空间中移动时想象的亲密关系(Wang, 2015)。亲密关系是指评价个体主观幸福感、夫妻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要指标(宋苏丽等,2021);孙小博(2015)认为亲密关系可以显著预测夫妻质量,即亲密关系好的夫妻与高婚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新时代夫妻沟通的特征与传统时代相比呈现明显的变化,从而可能会导致夫妻双方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评价。除去沟通方式的变化,伴随着社会进步的还有人们不断提高的婚姻质量要求。董凤芝(2000)强调在变革的中国社会,经济对夫妻家庭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大。已有研究论证了经济因素对夫妻关系的实际制约作用,但经济因素并非唯一的影响因子,伴随媒体环境日益更新,影响夫妻关系的一些新因素正悄然登场。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新时代夫妻的沟通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在如今两性关系中的,手机使用渗入普通的夫妻家庭生活领域之中,表情包作为一个新兴起的表达工具,在不同性格、不同婚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婚龄的夫妻中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运用。在学界有关手机使用、夫妻间网络互动及现实沟通等问题的研究中,袁莉(2017)指出新的家庭信息场景和新的媒介情境重新塑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手机上网以一种虚拟与真实交织的沟通方式拓展了夫妻间情感沟通方式,但因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反而压缩了夫妻间现实的交流空间,容易引发夫妻矛盾。郭永昌(2020)分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相关统计报告指出,全国离婚率与手机网民人数相关度为0.994,与手机网民占比相关度为0.939。过度的手机依赖降低了家务分担、子女看护、沟通交流等方面的时间,有可能成为婚姻解体的导火索。在网络人际交流中,网络表情符号相当于面对面人际交流中的非语言符号,能够传达文字信息之外的情绪、情感及态度等信息,如何更好利用微信等新兴交流方式以增进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已成为当代社会一个重要的议题。然而不同沟通特征对于夫妻关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正如谢晨(2022)所言,现有的夫妻沟通、关系研究大多局限在社会现实的大环境中,并未移步于网络空间进行讨论。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夫妻微信表情包使用与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探寻不同家庭类型下,不同沟通模式下婚姻满意度的差异性,寻找提高婚姻满意度、创建和谐家庭氛围的有效方式。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抽样方式,选取被试共330名,其中男性169名,女性161名,年龄在20~70岁,多分布于30~40岁。本次问卷共收回330份,有效问卷共计303份,其中27名被试因做题时长太短、数据结果不完整将其剔除。

2.2. 研究工具

本次问卷共计38道大题,其中夫妻微信对话方式量表采用“自编 + 改编”式;亲密关系满意度量表摘自陈世民等人(2010)编制的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夫妻关系问卷。陈世民等人(2010)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将夫妻关系分为夫妻沟通、夫妻认知、夫妻情感3个维度,并在开放式调查和预测修改的基础上形成21题的初测问卷,对153名已婚被试进行施测,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14题的正式问卷。每一个条目均采用“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的1~5级评分,评分高表明婚姻关系大多数方面是和谐与满意的;评分低则反映婚姻不满意。被试在回答量表题目时,按照每个句子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选择一个选项,将选择对应的分数相加,即为总的满意度评分。

2.3.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已婚家庭成员,考虑到选取被试的随机性和被试作答的方便性等因素,本研究数据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线上数据。研究对象包括不同婚龄的夫妻,年龄分布从20岁到70岁,婚龄时长五年为一个阶段,根据结婚年限分为以下几个组别:1~5年、6~10年、11~15年、16~20年和20年以上。问卷包括关于夫妻互动模式、沟通方式、亲密关系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夫妻互动模式(网络沟通)对亲密关系满意度影响,同时比较不同婚龄组别之间的差异,即婚龄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3. 数据分析

3.1. 信效度检验

本次样本数据收集完成后,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得到Cronbach-α系数为0.73,该系数大于0.7即说明该问卷内容可以接受。

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对参与问卷的人员进行人口学变量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所示,在参与调查的303名人员中,男性150人(49.5%),女性153人(50.5%);年龄18~25岁32人(10.6%),26~30岁62人(20.5%),年龄31~35岁35人(11.6%),36~40岁45人(14.9%),年龄41~50岁80人(26.4%),51~60岁36人(11.9%),≥61岁13人(4.3%);婚龄 ≤ 5年101人(33.3%),婚龄6~10年55人(18.2%),婚龄11~15年40人(13.2%),婚龄16~20年24人(7.9%),婚龄21~25年40人(13.2%),婚龄26~30年21人(6.9%),婚龄31~35年12人(4.0%),婚龄36~40年5人(1.7%),婚龄 ≥ 41年5人(1.7%);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56人(18.5%),高中/中专56人(18.5%),大专/职高72人(23.8%),本科102人(33.7%),硕士及以上17人(5.6%)。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男性人数较多,婚龄小于等于5年的人数占比最大。

3.3. 相关性分析

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表2. 相关性分析

根据表2可知,正面情绪表情包沟通、正面情绪文字和表情包沟通、负面情绪表情包沟通、负面情绪文字和表情包沟通与婚姻满意度及夫妻认知、情感、沟通等维度显著相关;负面情绪文字沟通、负面情绪文字沟通与婚姻满意度及夫妻认知、情感维度显著相关,与夫妻沟通维度不相关。因此可以得出在夫妻微信沟通中正面情绪文字加表情包的沟通方式,能够为双方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传达友好的态度,从而正向预测亲密关系满意度的结论。

3.4. 家庭婚姻阶段和婚姻满意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无显著差异)

表4中F值为0.557,对应的概率值为0.790,大于0.05。得出结论:不同家庭婚姻阶段对应的婚姻满意度得分的样本平均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Table 3. One-way ANOVA for marital satisfaction

表3. 单因素方差分析婚姻满意度

3.5. 正性情绪的沟通方式与亲密关系的相关

3.5.1. 与夫妻情感维度的相关

在夫妻情感维度中,正面情绪沟通方式中的文字形式与夫妻情感无显著相关,表情包和文字表情包形式与夫妻情感总分有显著相关(见表4)。

Table 4. Positive emotions and husband and wife emotions

表4. 正面情绪与夫妻情感

a. 因变量:夫妻情感总分。

3.5.2. 与夫妻认知维度的相关

在夫妻认知维度中,正面情绪沟通方式中的文字和文字表情包形式与夫妻认知总分无显著相关,表情包形式与夫妻认知总分有显著相关(见表5)。

Table 5. Positive emotions and couples’ cognition

表5. 正面情绪与夫妻认知

a. 因变量:夫妻认知总分。

3.5.3. 与夫妻沟通维度的相关

在夫妻沟通维度中,正面情绪沟通方式中的文字形式、表情包形式与文字表情包形式与夫妻沟通总分均有显著相关(见表6)。

Table 6. Positive emotions and husband and wife communication

表6. 正面情绪与夫妻沟通

a. 因变量:夫妻沟通总分。

3.5.4. 正面情绪与亲密关系总分

数据表明,正性情绪沟通方式中的文字形式和文字表情包形式与亲密关系总分有显著相关(见表7)。

Table 7. Total score of positive emotions and intimate relationships

表7. 正面情绪与亲密关系总分

a. 因变量:亲密关系总分。

3.6. 负性情绪的沟通方式与亲密关系的相关

3.6.1. 与夫妻情感维度的相关

在夫妻情感维度中,负面情绪沟通方式中的文字形式与夫妻情感总分无显著相关,表情包、文字表情包形式与夫妻情感总分有显著相关(见表8)。

Table 8. Negative emotions and husband and wife emotions

表8. 负面情绪与夫妻情感

a. 因变量:夫妻情感总分。

3.6.2. 与夫妻认知维度的相关

在夫妻认知维度中,负面情绪沟通方式中的文字形式与夫妻认知总分有显著相关,表情包形式和文字表情包形式与夫妻认知总分无显著相关(见表9)。

Table 9. Negative emotions and couples’ cognition

表9. 负面情绪与夫妻认知

a. 因变量:夫妻认知总分。

3.6.3. 与夫妻沟通维度的相关

在夫妻沟通维度中,负面情绪沟通方式中的文字形式、表情包形式与文字表情包形式与夫妻沟通总分均有显著相关(见表10)。

Table 10. Negative emotions and couple communication

表10. 负面情绪和夫妻沟通

a. 因变量:夫妻沟通总分。

3.6.4. 负面情绪与亲密关系总分

数据表明,负性情绪沟通方式中的仅有文字表情包形式与亲密关系总分有显著相关(见表11)。

Table 11. Negative emotions and intimate relationships

表11. 负性情绪与亲密关系

a. 因变量:亲密关系总分。

3.7. 家庭婚姻阶段和婚姻满意度单因素方差分析

Table 12. One way ANOVA: marital satisfaction

表12. 单因素方差分析:婚姻满意度

根据结果显示,表12中F值为0.557,对应的概率值为0.790,大于0.05。得出结论:不同家庭婚姻阶段对应的婚姻满意度得分的样本平均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4. 讨论

4.1. 文字或表情包的使用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本研究考察夫妻间不同沟通特征对亲密关系影响,结果显示正面情绪的文字、表情、文字表情包对夫妻的亲密关系有积极影响,文字加表情包的沟通方式与文字沟通、表情包沟通相比更能准确具体表达情感,建立良好的形象,获得亲密的好感。

作为一种沟通工具,微信已成为夫妻间沟通的重要媒介,大多数配偶之间经常以文字和语音的方式进行沟通,偶尔使用微信表情符号。但在微信中使用文字沟通有一个很大的局限:不能全方位地传达人们的情绪,特别是缺乏面对面沟通中常用的“表情”(彭兰,2019)。所以表情包的使用能够使夫妻间的沟通更加的生动形象。表情包常用于表达情感与态度,具有柔化、夸大、伪装情绪等作用,从这个方面看表情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微信文字沟通情感传达的缺陷。反之,文字沟通的准确消除了表情包敷衍的表演情形特征。在夫妻微信沟通中,文字加表情包的沟通方式,能让双方准确沟通,理解交流内容的基础上,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传达友好的态度、表达心情和情绪、拉近双方的距离,让双方的交流更加形象和轻松。

4.2. 不同沟通情境中文字或表情包使用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在不同的沟通情景中,文字和表情包通过不同方面影响夫妻间亲密关系。在正面情绪沟通方式中,文字表情包沟通通过影响夫妻情感而影响亲密关系的。在负面情绪沟通方式中,文字表情包沟通通过影响夫妻认知而影响亲密关系的。这对夫妻沟通中文字和表情包的使用带来思考和启示,针对于正面沟通情景,积极表达情感有助于亲密关系的提升;针对于负面沟通情景,准确传达态度更有助于亲密关系的提升。

这对夫妻沟通中文字和表情包的使用带来思考和启示:在微信沟通中,夫妻双方要学会合理使用表情包来消除时空界限所带来的困扰与矛盾。针对于正面沟通情景,积极表达情感有助于亲密关系的提升;针对于负面沟通情景,准确传达态度更有助于亲密关系的提升。因此,在微信沟通中,夫妻双方要学会合理使用表情包来消除时空界限所带来的困扰与矛盾。

4.3. 沟通模式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低人际关系压力和高水平的积极沟通在人际关系中都很重要(Ledermann et al., 2010)。积极的沟通模式与婚姻满意度正相关,夫妻之间采用积极的沟通模式,如开放性对话、尊重和理解对方等,与婚姻满意度呈正相关。这表明通过积极的沟通模式可以增加夫妻之间的亲密和满意度。良好的沟通行为与婚姻满意度正相关:夫妻之间的良好沟通行为,如表达关怀和爱意、倾听对方的需求和感受、积极解决问题等,与婚姻满意度呈正相关。这说明通过良好的沟通行为可以增加夫妻之间的理解和和谐。积极的言语表达与婚姻满意度正相关:夫妻之间积极的言语表达,如肯定、鼓励和赞美对方,与婚姻满意度呈正相关。这表明通过积极的言语表达可以增强夫妻之间的亲密和满意度。

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夫妻在婚姻生活中夫妻应该鼓励开放、诚实和理解的对话,培养积极的沟通模式,避免攻击性和消极的沟通方式,因为有研究表明,随着互动变得越来越消极,通过创建负面过滤,记忆变得偏向负面事件,而牺牲了共享的积极事件。可以增加夫妻之间的亲密和满意度;夫妻应该学会倾听对方的需求和感受,表达关怀和爱意,积极解决问题和冲突,培养良好的沟通行为,可以增加夫妻之间的理解和和谐;夫妻应该学会肯定、鼓励和赞美对方,采用积极的言语表达,避免负面和批评性的言语表达,可以增强夫妻之间的亲密和满意度。

4.4. 不同婚龄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随着婚姻关系的演变和时间的推移,夫妻之间的互动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通过分析不同婚龄夫妻的互动模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婚姻中的动态和特征,为夫妻关系的理解和支持提供参考。婚姻是一种长期的伴侣关系,而夫妻之间的互动模式对于婚姻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不同婚姻阶段的夫妻可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和需求,因此他们之间的互动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但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婚龄夫妻在信任与积极应对维度无显著差异。推测是由于信任与亲密关系可以显著预测婚姻质量,而婚姻质量影响夫妻互动模式,所以倾向于信任与积极应对模式的夫妻间婚姻质量较好,夫妻互动模式受婚姻质量影响较小,差异性不显著。有前人的研究证明,信任越高的夫妻,对伴侣的未来行为发展模式有一定的预测,比较能够理解伴侣,夫妻间冲突少,婚姻生活中积极行为更多,家庭关系更和谐稳定(覃宏源,2018)。影响信任关系和亲密关系的各种因素在不同婚龄阶段表现不同——刚步入婚姻的阶段,夫妻双方面对问题或冲突都倾向于采取较为积极主动的方式去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夫妻二人热情下降,婚姻生活逐渐趋于平淡;而当有了孩子,养育孩子就成为了生活的重心,有研究表明,当孩子占据了夫妻双方的主要精力,共同娱乐与沟通交流的时间就会减少,夫妻对越来越多的冲突也会感到无力与厌烦,更倾向于采取回避或冷处理的方式(孙小博,2015),研究结果强调了婚龄对夫妻关系的影响,不同婚龄组别的夫妻在互动模式、沟通方式和冲突处理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反映了夫妻关系的演变和成熟过程。

5. 结论

随着移动通信工具的发展,夫妻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和频繁,开放性和平等性的沟通方式增进了夫妻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多元化的沟通渠道为夫妻提供了更多选择,快节奏和高效性的沟通风格则更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夫妻间不同沟通特征对夫妻间的亲密关系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影响,积极文字以及表情包的使用对夫妻亲密关系满意度起正向预测的作用。但同时夫妻之间的沟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过度依赖移动通信工具和情感流失等。因此,夫妻双方应注意保持情感表达和共享,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建立健康、和谐的夫妻关系,通过对新时代夫妻沟通的特点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夫妻自身改善沟通效果,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促进夫妻关系的健康发展。

6. 不足与展望

1) 本研究仅使用定量研究,未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在后期研究中可以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更深层次的探讨线上沟通方式与夫妻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例如针对夫妻微信对话方式使用与亲密关系进行深度访谈。

2) 仅从媒介环境——微信表情包方面给予了一部分的补充,内容较少,未涉及到如何从文字表情包入手来搭建夫妻之间的互动模式,因此还需要构建一个更为立体完整的研究体系。

3) 本研究出发角度是夫妻在微信上的沟通方式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并未考虑夫妻类型不同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例如可以针对不同类型(依恋类型、人格类型等)的夫妻研究微信对话方式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

4) 本研究探讨了微信沟通方式与夫妻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但并未得出是如何影响的,后续研究可以深入讨论微信沟通方式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路径,即如何从表情包下手,搭建新型的互动模式。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陈世民, 张进辅, 向燕辉(2010). 夫妻关系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8(2), 223-225.
[2] 董凤芝(2000). 经济关系变化影响夫妻关系. 妇女研究论丛, (1), 54-55.
[3] 郭永昌(2020).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是婚姻的杀手吗?——基于公开数据的实证研究[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9(5), 89-98.
[4] 琚晓燕, 李晓敏, 兰菁, 方晓义(2020). 夫妻互动类型异同及其与婚姻质量的关系——对新冠肺炎疫情后婚姻干预的启示. 心理科学, 43(4), 977-983.
[5] 刘凯欣(2017). 网络人际传播中表情符号的使用行为特征分析——以微信平台为例. 新闻研究导刊, 8(24), 53-54.
[6] 彭兰(2019). 表情包: 密码、标签与面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9(1), 104-110, 153.
[7] 宋苏丽, 朱朝霞, 腾千玉(2021). 表情符号的使用角度对亲密度感知的影响——基于Emoji表情的研究. 新闻研究导刊, 12(14), 45-47.
[8] 孙小博(2015). 亲密关系成长性、依恋风格以及人格特质与婚姻质量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 郑州大学.
[9] 覃宏源(2018). 自尊、信任对婚姻质量的影响: 以婚姻主观感受为指标.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10] 吴婷, 李逢战, 王大华, 等(2016). 老年夫妻沟通的特点及其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4(2), 321-326.
https://doi.org/10.16128/j.cnki.1005-3611.2016.02.031
[11] 谢晨(2022). 手机使用与夫妻关系: 以网络互动为中介的实证研究.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9(4), 54-60.
[12] 袁莉. 社交媒体对家庭关系的重构. 今传媒, (8), 62-63.
[13] 张锦涛, 方晓艺(2011). 夫妻对沟通模式感知差异与双方婚姻质量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3), 327-330.
[14] 赵亮亮(2023). 亲子亲合、学校联结对初中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 自我认同的中介作.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南宁师范大学.
[15] Basco, M. R., Prager, K. J., Pita, J. M., Tamir, L. M., & Stephens, J. J. (1992). Communication and Intimacy in the Marriages of Depressed Patient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6, 184-194.
https://doi.org/10.1037/0893-3200.6.2.184
[16] Ledermann, T., Bodenmann, G., Rudaz, M., & Bradbury, T. N. (2010). Stress, Communication, and Marital Quality in Couples. Family Relations, 59, 195-206.
https://doi.org/10.1111/j.1741-3729.2010.00595.x
[17] Rowland, J. H., Meyerowitz, B. E., Crespi, C. M., Leedham, B., Desmond, K., Belin, T. R. et al. (2009). Addressing Intimacy and Partner Communication after Breast Canc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Group Intervention. 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118, 99-111.
https://doi.org/10.1007/s10549-009-0398-x
[18] Wang, S. S. (2015). More than Words? The Effect of Line Character Sticker Use on Intimacy in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34, 456-478.
https://doi.org/10.1177/0894439315590209
[19] Weber, D. M., Lavner, J. A., & Beach, S. R. H. (2023). Couples’ Communication Quality Differs by Topic.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37, 909-919.
https://doi.org/10.1037/fam00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