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链设计——以人教九年级Unit 9 Sad but Beautiful为例
Question Chain Design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aking People’s Education Edition Textbook for the Ninth Grade Unit 9 Sad but Beautiful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4.145752, PDF, HTML, XML, 下载: 57  浏览: 99 
作者: 张定春: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关键词: 问题链初中英语阅读问题设计Question Cha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Question Design
摘要: 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之一,问题设计和阅读教学关系密切,对阅读教学有促进作用。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教学实践,分析问题设计现状,提出问题链设计对阅读问题设计的优化作用,进而提出问题链设计的原则和策略。本文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例,从问题链设计的具体流程、阅读教学的读前、读中和读后环节,和具体的问题链类型,阐述如何在英语阅读中设计问题链和问题链教学的重要意义。
Abstract: Reading teaching is one of the key poin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d question design is closely related to reading teaching, which has a promoting effect on reading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question design,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effect of question chain design on reading question desig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question chain design. Based on the example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design the question chain and the importance of question chain teaching from the specific process of question chain design, pre-reading, reading and post-reading links of reading teaching, and the specific types of question chains.
文章引用:张定春.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链设计——以人教九年级Unit 9 Sad but Beautiful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5): 692-69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752

1. 引言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经,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大重点。罗伯特·马扎诺(2014)指出:“如何使教学吸引学生是教师应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而最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围绕问题开展教学设计 [1] 。”教师课堂设问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是促进学生对文本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问题的质量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理解程度,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对学生阅读课的学习和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问题链”是优化问题设计的重要手段。阅读教学又提倡教师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语篇的深度学习。“问题链”设计是一种促进阅读语教学的手段。教师依据语篇的结构和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指向性、逻辑性和整体性的问题串,使学生在具有链性关系的问题探究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现状分析

2.1. 问题设计的数量

2.1.1. 教师具有问题“满堂灌”的意识

案例分析发现,部分教师设计的阅读问题较多,整堂课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形成问题“满堂灌”的阅读教学现状。阅读问题设置只是阅读教学活动的一种,学生只是利用教师设问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而不是一直回答问题,忽视对学习内容的关注,以此偏离学习的目标,不能真正发挥问题导向的阅读教学效果。学生整节课都是回答问题,学生会感到疲惫,注意力会逐渐涣散。学生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是师生间的双互动,是师生间的对话交流。

2.1.2. 教师问题设计的类型单一且以封闭性问题为主

阅读课的问题设计依据教学流程,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问题,各个环节问题设计应当发挥不同效果。教师考虑到学生的阅读现状,喜欢用封闭式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就是简单的“yes”或者“no”,部分学生们不假思索就回答,没有发挥问题引导的阅读教学价值。阅读课上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对学生理解文本和挖掘文本重要信息没有实质性价值,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2.2. 问题设计的质量

2.2.1. 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指向性

英语阅读教学中,每个文本都有主题情境。教师设计的问题有时忽视语篇的主题背景,设计的问题就比较空泛,不能够聚焦教学内容,学生所学知识就容易被遗忘,且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张惠敏(2018)指出教师设计问题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梳理文本主线,扫清阅读障碍,因而过分纠结细节理解 [2] 。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指引性,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就只停留于文本浅层信息。

2.2.2. 教师较少关注问题间的逻辑性

英语阅读教学是以语篇为基础,每个语篇都有独特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征。教师设置的问题多集中在文本的语言知识上,注重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而语言知识在文本中是比较零散的,因此问题间的设计体现出相互割裂的特征。教师对语篇的分析不够深入和受课堂教学进度的影响,问题设计主要是处理文本的大意和细节信息,对每段的深层信息挖掘不够。忽视句子与句子之间和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语义逻辑联系,设计出来的问题逻辑关联较弱。

2.2.3. 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一定的层次性

语篇内容的布局是逐步深入的,部分教师设计问题时缺乏整体意识,设计的问题主要关注学生的感知与理解或者应用和实践思维的培养,较少关注到学生迁移创新思维的培养。其次,忽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认知差异,问题设计的层次和梯度不明显。问题设计顺序未能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例如,在阅读前设计“why”或者“how”等问题对学生而言具有挑战性。

3. 问题链概念和设计原则

3.1. 问题链概念

依据王后雄(2010)对问题链的界定和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问题链是指教师为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对文本理解学习的过程可能存在的疑惑,将文本内容和知识转化为具有逻辑关联、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链状性的教学问题,形成一条或者多条问题链 [3] 。从形式上,问题之间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做铺垫,从内容上,问题都是在特定情境中提出,问题步步深入。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理论,学生是教师问题设计后的探究者。问题链是优化教师问题设计的一种手段,问题链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挖掘文本重要信息和深层信息的一种策略。学生可以通过老师设计的问题链中的链形问题来一步一步理解文本,在问题情境中运用原有的知识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和意义的建构,促进思维的参与,也可以迸发学生提问意识,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

3.2. 问题链的设计原则

3.2.1. 适度性原则

设计问题链时要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数量适度并能够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通过能够促使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问题设计的数量一定时围绕文本的篇幅和结构而进行,过多和过少都不能发挥问题链的教学的价值。

3.2.2. 指向性原则

问题链的设计指向教学内容、文本主题和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题和教学目标,利于抓住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通常是设问的重要基点,是学生理解文本信息和掌握知识的困惑所在,基于重难点可以设计出核心问题,以此拓展出主问题链和子问题链,帮助学生学习文本提供方向。

3.2.3. 层次性原则

问题链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教学目标的层次梯度和阅读文本内容的布局而设问,也要关注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设计问题要有梯队,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思维特征的学习需求。问题链的呈现是具有逻辑联系,但是对阅读文本内容的探究是层层深入的。

3.2.4. 开放性原则

文本是具有开放性的,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切入点不同,教师预设的问题类型和问题角度要尽可能的多和广。同一个问题也存在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尽可能多的预设答案。问题链是促进师生课堂对话的一种手段,是具有互动性的,设计开放性的和自由度高的问题,可以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也可以为学生提出疑问做铺垫。

4.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策略探究

4.1. 分析学情,关注学生的认知冲突

教师是问题链设计的主体,学生是问题链探究的主体。教师关注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学生的状况,了解和调查学生对问题的接受度和参与度等,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问题链,才可以真正发挥问题导向的阅读教学效果。其次,尽可能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链,能够调动学生将问题链和生活经验结合,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教师依据文本内容,整合该单元的语言知识和结合新课标中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设计教学目标。而学生解决问题就是学习文本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4.2. 研读语篇,关注文本的主题意义

阅读教学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主题是问题设计的指引,语篇是设计问题情境的载体。教师研读语篇,首先就需要把控文本的主题意义,将主题意义作为设计核心问题或者主问题的支点,以此拓宽问题设计的角度和范围,使学生围绕主题层层解析文本内容。

4.3. 搭建支架,关注文本标题和信息拐点

标题是文章的灵魂,标题是学生可以预测文章主旨和文章结构的法器。教师可以从标题入手设问,为学生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对全文的关注,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和作者以及学生和教师的多维对话,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文本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处也是教师设问的关键点,把握信息拐点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和迸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利于思维品质的培养。

5.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案例探析

基于问题链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以及王后雄(2010)提出的问题链的分类,结合初中英语学科的特点,本文将以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九年级全一册Unit 9 Section B Reading Sad but beautiful阅读为例,展示问题链设计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步骤。

5.1. 问题链设计的基本流程

5.1.1. 文本分析

本课的单元所属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单元话题为Music and Movies。学生通过阅读,能够了解我国民间器乐名曲《二泉映月》的概况,深入探讨、了解我国经典民间器乐的发展与传承,能够领略我国民间乐器的独特魅力。全文共三个自然段,层次分明。苏慧琳(2022)指出第一自然段描述“我”初次听到《二泉映月》的感受。第二自然段描述该曲创作者阿炳的悲惨身世和他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品质。第三自然段主要描述了该曲及其创作者在我国民间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4] 。

5.1.2.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本单元Section A和Section B第一课时的学习,能够了解本单元的语法定语从句和如何表达过自己对音乐的和电影的看法,对阅读内容的话题比较熟悉,但是学生对文本结构和文本深层涵义的理解把握不准确,对中国民间音乐的了解不深入。

5.1.3. 教学目标设计

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中的核心素养要求和文本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如:1) 语言能力:能够通过关键词获取文章大意;能够通过找每段主旨句归纳和概括文章的结构框架;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来理解文本和复述文章概要。2) 文化意识:能够形成弘扬中国民间艺术的意识和学习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良好品质。3) 思维品质:能够推测作者写作意图,感悟作者的写作态度和能够分析和评价音乐家阿炳的品质。4) 学习能力:能够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等 [5] 。

5.2. 问题链设计的案例展示

5.2.1. 阅读前,导入式问题链:引出话题,帮助学生激活背景知识

导入环节是阅读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导入问题链的设计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使学生在序列问题的探究中,激活文本的背景知识。教师通过图片让学生识别中国传统乐器之后,播放《二泉映月》的曲子,让学生听完之后,教师问题链设计: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e music?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Who did write it?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musician? 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title?

设计意图,该类问题链的设计围绕文本主题展开,引出主人公阿炳,前一个问题和后一个问题相互关联,问题层层递进,将学生带入阿炳的故事讲诉中,为下一步阅读文本做铺垫。

5.2.2. 阅读中,诊断式问题链和递进式问题链:帮助学生关注文本和抓住学习的重难点

读中环节是阅读课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理解文本的关键所在。包括学生理解文本大意、概括篇章结构、捕捉细节信息和解读深层信息等。王后雄(2010)指出诊断性问题链是围绕教学内容中的“三点一处”(即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处),精心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链,诱使学生充分暴露错误和薄弱环节,使学生在出错、指错、究错、纠错中获得真知和技能。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探究自己的不足,进而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等。教师通过单词词义匹配活动,帮助学生扫清一些阅读障碍,再让学生浏览文本,寻找每段的主题句,本文的主题句隐藏在段落中,教师问题链设计如下:Which sentence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paragraph 1? Why do you choose it? How about paragraph 2 and 3? Why? What’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设计意图,用以上的问题去诊断学生对寻找主题句的策略,然后通过每段主题句归纳概括文章的结构,了解主人公阿炳不怕困境,追求音乐创作的故事,也锻炼学生的阅读技能和促进学生对文本大意的理解。

梁美珍等(2013)指出,阅读是一个渐进的理解过程,问题设计要有层次,问题难度要形成一定的序列,遵循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 [6] 。递进式问题链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思维参与的一连串由浅入深的问题串。教师对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采用分层设计,注重文本中各段落的逻辑关联,帮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探究文本意义。通过上述对文章大意理解,学生需要继续探索每段的细节信息和挖掘文本深层信息。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表格,依次梳理完每段的细节信息后,问题链设计如下:第一层次的问题:Did the writer understand the sadness in the music at first? When did the writer understand the sadness in the music?这类问题属于信息型问题,对浅层信息的提取,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帮助。第二层次的问题:After knowing the Abing’s experiences, how was the feeling of the writer? Do you think the writer loves Abing’s music? Why?这类问题属于分析性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意义建构。

设计意图,两个层次的问题设计都围绕段落之间的细节和段落之间的关联而设置,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

5.2.3. 阅读后,迁移式问题链: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内容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读后环节是对文本内容的总结和升华,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迁移式问题是依据教材进行拓展,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推动学生进行迁移。本文阿炳虽处于困境,生活窘迫,但是依然热爱音乐,坚持音乐创作,明确自己的追求,体现出珍贵的精神品质,不仅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而且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应对困难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设计如下的问题链:What can we learn from Abing? Do you think Abing lived a happy life? Do you think pain and suffering in his life are meaningful? If you are in trouble, what will you do?

设计意图:上述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文本内容,紧扣文本主题,聚焦到关注阿炳的精神品质,又帮助学生将文本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 结语

教师阅读教学离不开问题的设计,教师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可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等。张献臣(2009)指出阅读教学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独立的阅读者 [7] 。要想实现这样的效果,教师要从语篇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等多角度设计问题链,注重问题链的类型有均衡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积极思考,以此帮助学生解读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问题思维意识。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马扎诺. 教学的艺术与科学: 有效教学的综合框架[M]. 盛群力, 等, 译.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 2014.
[2] 张惠敏.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8, 41(1): 33-37.
[3] 王后雄. “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 教育科学研究, 2010(5): 50-54.
[4] 苏慧琳. “学习中心课堂”视域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范式探析——以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Section B 2b Sad But Beautiful为例[J]. 英语教师, 2022, 22(14): 21-2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2.
[6] 梁美珍, 黄海丽, 於晨, 陈一军.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批判性阅读视角[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7] 张献臣. 加强英语语篇教学提高英语阅读效率[J]. 课程·教材·教法, 2009(6): 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