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预设视角下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的言语幽默研究
A Study of Verbal Humor in American Sitcom “The Big Bang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DOI: 10.12677/ml.2024.125341, PDF, HTML, XML, 下载: 44  浏览: 122 
作者: 王雨鑫: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关键词: 语用预设幽默《生活大爆炸》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Humor “The Big Bang Theory”
摘要: 幽默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作为经典的情景喜剧之一,因其幽默诙谐的语言魅力,广受全球人民的喜爱。同时,它也作为幽默载体之一,为幽默在语用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本文从语用预设的特征出发,选取《生活大爆炸》中的文本进行研究,发现语用预设在《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说,人们通过违反语用预设的共知性和适切性,或者利用语用预设的可撤消性和可追加性,来实现幽默效果。
Abstract: Humor, as a very common linguistic phenomenon, provides people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 The American sitcom “The Big Bang Theory”, as one of the classic sitcoms, is widely loved b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due to its humorous and witty language charm.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serves as one of the carriers of humor and provides a rich corpus for the study of humor in pragmatics.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this paper selects the text from “The Big Bang Theory” for search and finds that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neration of verbal humor in “The Big Bang Theory”. Specially, people achieve humorous effects by violating the mutual knowledge and appropriateness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or making use of defeasibility and additivity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文章引用:王雨鑫. 语用预设视角下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的言语幽默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5): 150-15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5341

1. 前言

幽默是现代精神文明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言语幽默是幽默的一种表现形式,指人们通过语言手段产生引人发笑的效果。前人对言语幽默的研究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文学和心理学。在语言学视角下,研究者们曾使用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关联原则来分析言语幽默效果的产生,而语用预设理论涉及较少。因此,本文从语用预设特征的角度出发,采用语料分析法和归纳法对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的语料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 语用预设在幽默效果生成机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2) 言语幽默是如何在运用语用预设的特点中产生的?

2. 文献综述

预设,又称前提,是交际双方所知道的信息,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家们的重视,用来研究各种语言现象。在国外,预设最初作为一个哲学概念,由德国哲学家G. Frege在1892年提出。随后,英国语言学家Strawson (1966) [1] 将预设的概念引入语言学领域。20世纪60年代起,预设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意识到预设的复杂性,并将其视为一种语用现象而非仅仅是语义现象。在国内,语用预设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对国外预设理论的引进和整理。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的翻译和介绍上,随后国内学者开始将预设理论应用于各种语言实践,如广告语、新闻标题、翻译和英语教学等领域。

《生活大爆炸》是一部关于四位“科学天才”生活的情景喜剧,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生活大爆炸》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2009十大美剧之一,并获得第62届艾美奖最佳喜剧类电视剧奖。剧中人物的语言充满智慧、幽默搞笑,为语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前人对《生活大爆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幽默语用上,特别是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其言语幽默的特点和效果。有些研究者从会话含义的角度,对《生活大爆炸》中的幽默言语进行了研究,例如王珍(2013) [2] ;有些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出发,探索言语行为理论下幽默的生成机制,例如徐宙(2012) [3] ;此外,还有研究者从会话合作原则、关联理论出发,分析了剧中幽默的产生,例如刘东燕(2011) [4] 和刘静静(2022) [5] 的研究指出了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与言语幽默之间的密切关系,为观众提供了更深入理解幽默的视角。综上所述,前人的研究大多都是基于语用中的会话含义、言语行为、合作原则和关联原则等方面分析《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很少有学者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出发,对言语幽默生成的机制进行分析。所以,本文将在语用预设的共知性、适切性、可撤消性和可追加性四个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研究《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

3. 理论基础

1、预设理论的定义

预设(presupposition),又叫作“前提”、“先设”。德国哲学家G. Frege在1892年的《意义与所指》(On Sense and Reference)中首次提出了预设概念 [6] 。预设是指语句中的一种预先设定的信息,一种说话人假设听话人已经知道的信息,或者说话人认为听话人能够轻易推断出的信息。预设是话语的一部分,但它通常不是话语的明确内容,在交际中通常表现为双方都可以理解、接受的背景知识。

预设包括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义预设指由言语中的语义特征引发的预设,比如词汇、句法结构等,它关注的是句子或表达式的意义中隐含的背景信息。语用预设与语义预设不同,语用预设涉及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下对某些信息的假设,与语境和说话人的意图以及听话人的背景知识有关。当一个语句运用到实际言语交流中,它的语义预设就会转化为语用预设,因此语用预设的基础是语义预设。

2、语用预设的特征

“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于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何自然,1988) [7] 。由此可见,语用预设涉及说话人、听话人、语境等因素。

语用预设具有共识性、适切性、可撤消性、可追加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它区别于语义预设的依据。语用预设的共知性是指交际双方共同知道的背景信息,是交际顺利进行的基础;语用预设的适切性是指说话人作出的预设要与交际进行的环境相适应,所作预设的语境要符合现实语境;语用预设的可撤消性是指由于背景信息、特定语境和言语内容相斥导致预设的消失;语用预设的可追加性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一个句子或表达可以增加额外的预设信息,以明确意图或增强表达的效果。在实际交际中,说话人违反预设的共识性和适切性导致不和谐、以达到表达言外之意的现象十分常见。同时,预设的可撤消性和可追加性也为不和谐提供了实现的途径,以达到讽刺调侃、幽默戏谑的效果。

4. 语用预设与《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

语用预设本身具有共识性、适切性、可撤消性和可追加性等特征,它们对于幽默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有时候为了表达言外之意,达到特定的交际效果,交际双方会通过违反预设或是取消预设来实现。言语幽默主要通过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言语冲突,即不和谐,所触发。在经典爆笑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其言语幽默主要通过违反语用预设的共识性和适切性,利用语用预设的可撤消性和可追加性所触发不和谐现象的产生。

1、违反语用预设的共识性产生言语幽默

语用共识性是指交际双方所共同知道的信息。在交际中,要使听话人能够理解并接受说话人的预设实现交际成功,就必须使得交际双方具有关于该预设的共同的背景知识,即“共同知识”。“共知性”有三种情况:一是预设是交际双方或一般人共知的信息;二是预设的共知性要通过说话人的话语暗示出来,并且最终为听话人所理解;三是预设的共知性有时只表示交际双方的共知事物,第三方在不了解预设而只依靠语境的情况下,是无法真正理解交际双方对话的内容(何自然,2009)。但在实际言语交际中,人们并不总是遵守共同的知识。有时,说话人会违反语用预设的共识性来达到某种特殊目的,这会造成交际双方言语的不和谐,产生幽默的效果,例如《生活大爆炸》第十季第十集中:

(1)

Amy: Sheldon, you’re being a little selfish. Why don’t you let Leonard keep a few things?

Sheldon: It’s not my fault I’m bad at sharing; I skipped kindergarten.

由于Sheldon过于自私,他把所有想要的东西都想要占为己有,并试图找一大堆说辞解释Leonard不需要这些东西。此时,Amy看不下去了,这就有了(1)的对话。此时,观众们预期的是Sheldon被Amy的话点醒,并且向Leonard道歉,并且让Leonard留下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Sheldon的回答却并非如此。此时,Sheldon的言语违反了语用预设中的共知性原则,因为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受到的教育必然会经历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甚至大学,而且幼儿园的教育通常会培养儿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在这段对话中,Sheldon显然没有遵守共同的背景知识,他的回答违反了大众的认知,造成了强烈的冲突,即不和谐。Sheldon的言语表示,拒绝与Leonard分享东西是因为自己没有接受过幼儿园的教育,不具备与他人分享的品质。对于大众来说,即使一个人聪明绝顶、才智超群,也是先天基因和后天教育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人们预设Sheldon和常人一样,都接受过普通意义上的教育。然而,Sheldon的回答却违反了这一共识。“天才”Sheldon的古怪性格以及他与Leonard的相处方式,观众们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此时Sheldon的行为是人们意料之中的。但是,他对于这种行为的解释以及为自己自私性格的辩解,却让观众们出乎预料,这违反了所有人的共同知识背景。显然,Sheldon的预设和大家的预设不同。正是Sheldon这种因违反语用预设的共知性特征,而说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引得观众捧腹大笑。

2、违反语用预设的适切性产生言语幽默

语用预设的适切性是指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说话人预设的内容是否符合当时的语境,是否能够被听话人所理解和接受。语用预设的适切性要考虑到交际时的具体情境和交际双方的背景。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需要提前判断所作的预设是否符合语境,以确保信息有效传递,从而确保交际的成功。“语用预设实际上存在于整个交际语境之中,是语境的一部分”,即预设要与语境紧密结合(何兆熊,2000) [8] 。在《生活大爆炸》中,剧中的角色因其性格特点各异,说出的话往往会违反语用预设的适切性特征,来凸显人物的个性,表明角色的意图,例如在《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二十三集中:

(2)

Howard: Howard Wolowitz.

Dave Roeger: Hey, Howard. Dave Roeger here at NASA. We need to talk about your upcoming mission.

Howard: Yes, yes, I’ve been doing my push-ups. I’m still stuck at nine, but...that’s going all the way down with no one holding me.

Dave Roeger: That’s great, uh, but that’s not why I called. We’ve run into a bit of a snafu. Your Soyuz capsule failed the pressurization test, and so bottom line, mission’s been scrubbed.

在(2)中,此时Howard坐在办公室里调试模型,太空总署的Dave Roeger打来电话说要和Howard谈谈他们接下来的任务。这本是一次正式的谈话,Howard却谈起了他最近还在做俯卧撑的情况。Howard滑稽的言语明显与此时的语境不符,因为Dave Roeger作为太空总署的工作人员想与Howard谈谈接下来的任务,显然是要谈正事,而不是关心Howard目前能做几个俯卧撑,甚至是否独立完成。对于Dave Roeger来说,他作出预设的语境应该是一次正式的谈话,询问Howard目前的进展和对未来任务的规划。他们的身份和剧情的发展暗示了Dave Roeger的来电并非是亲密好友之间的闲谈,Dave Roeger期待的答复也并不是Howard所说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事,造成了交际不和谐。对于Howard来说,他将Dave Roeger打电话的意图预设为他们前期的任务进行得十分顺利,Howard只要身体素质达到标准,他们就可以实施下一步的计划,Howard就可以顺利登上太空。显然,Howard根据逻辑和语境从话语中推断的东西带有主观性,表达出来的话语不符合当下交际的语境,说出与预设相矛盾的话。Howard根据Dave Roeger的言语所说出的话和语境不符,违反了语用预设的适切性。Howard的这种对语用预设适切性的违反是角色幽默感的体现,为该剧增添了不少诙谐喜剧的效果,使得观众开怀大笑。

3、利用语用预设的可撤消性产生言语幽默

预设的可撤消性是指由于背景信息、特定语境和言语内容相斥导致预设的消失。根据预设的概念可知,预设和语境关系密切。因此,预设的撤消是受某种语境因素影响的结果,是在交际过程中预设的内容和语境中的某些因素不一致,也就是产生了不和谐,最终导致了预设被撤消。在交际中,说话人通过表达与之前预设的内容相冲突的言语信息制造不协调,即利用语用预设的可撤消性,往往是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譬如,在《生活大爆炸》第十季第十一集中:

(3)

Howard: All right, enough with the camera.

Raj: Weill, this is not for me. This is for the baby. Someday she’s gonna want to see this.

Howard: I’m sorry. Who’s gonna want to see this?

Raj: I...I said “she”. But lots of things are she...boats and cars, whales. Like, that she blows. You’re doing great.

在前面剧情中,Raj陪Howard和Bernadette产检,不小心瞥到医生档案中宝宝的性别。因Howard和Bernadette的强烈要求要将宝宝的性别作为一个惊喜,所以Raj对于宝宝的性别守口如瓶,直到Bernadette临产前,Howard夫妇也不知道宝宝的性别。但是在这一天,Raj不小心透露了宝宝的性别。在(3)中,Raj意识到他似乎透露了宝宝的性别,于是他说“她”能指代很多东西,比如船啊、车啊、还有鲸鱼啊,企图撤消先前的预设“Bernadette和Howard的宝宝是女孩,并且这个宝宝将来会想看这个录像”。在交际过程中,Raj利用了语用预设的可撤消性特征,想要自圆其说。他通过不断增加言语信息,试图否定之前的预设,使预设随着话语的变化而消失,起到减少甚至消除之前预设产生影响的效果。Raj不断提出与之前预设相矛盾的信息,虽然造成语言交际表面上的不和谐,但实际上是为了弥补他泄露秘密产生不好的影响,让Howard夫妇空期待一场。然而,Raj最后的自言自语“我圆得真好呀”,其实已经暗示了宝宝性别这个秘密的泄露,无论他说再多都无济于事。在(3)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分析出,Raj利用了语用预设的可撤消性特征,不断努力地找补之前所作出预设产生的后果。蠢萌的Raj的言行无疑为本剧增添了幽默讽刺的笑点,使得观众们为他的情商捏了一把汗。

4、利用语用预设的可追加性产生言语幽默

语用的可追加性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一个句子或表达可以增加额外的预设信息,以明确意图或增强表达的效果。这种可追加性是通过将更多的背景信息、前提条件或假设融入到言语表达中,从而达到准确传达说话人意图的目的。换句话说,可追加性,就是在必要时,说话人可以追加更多的预设信息,使其言语更具说服力以及帮助听话人更好地理解其意图。预设是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只有在交际双方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交际才能顺利进行。在交际出现不和谐的时候,交际一方可以通过有意追加预设,从而对对方进行巧妙的否定或讽刺,产生幽默效果。例如在《生活大爆炸》第一季第一集中:

(4)

Leonard: I think we should be good neighbors. And invite her over, make her feel welcome.

Sheldon: We never invited louie-slash-louise over.

Leonard: And that was wrong of us. We need to widen our circle.

Sheldon: I have a very wide circle. I have 212 friends on my space.

Leonard: Yes, and you’ve never met one of them.

Sheldon: That’s the beauty of it.

上文这个片段讲的是Penny刚搬来,作为Leonard和Sheldon的隔壁,初次见面打过招呼后,Leonard提议邀请Penny过来做客,这样他们可以多一个朋友。Sheldon则表示他的朋友已经够多了,光是在他的空间里就有212个好友,拒绝了Leonard的提议。此时,Sheldon作出的预设是:他已经有很多朋友了,不需要更多的朋友,因此他们没有必要邀请Penny来家里做客,这里明显违背了Leonard的意愿,交际出现了不和谐。但是,Leonard通过利用语用预设的可追加性特征,增添了“不错,可他们你一个也没见过”的信息,否定了Sheldon说自己朋友很多的事实。Leonard增加的额外的预设信息,显然是对Sheldon前面作出预设的否定,是为了表明他想邀请Penny来做客的意图。Leonard利用语用预设的可追加性特征,将更多的信息融入到当前的交际之中,造成了原来的预设被取消,观众们不仅期望落空,突然也觉得很可笑,起到了讽刺幽默的效果。

5. 结语

本文运用语用预设理论,从语用预设的共识性、适切性、可撤消性和可追加性四个方面入手,通过分析《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探讨了这部经典喜剧是如何实现其幽默效果的。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语用预设在《生活大爆炸》中诙谐幽默的人物对白和喜剧效果的产生上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编剧通过违反语用预设的共知性和适切性、利用语用预设的可撤消性和可追加性,实现了极佳的幽默效果。本文对这些语用预设进行分析,也加深了人们对幽默的理解,有助于大家在日常交际中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生动有趣地与他人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交际氛围。

参考文献

[1] Strawson, P.F. (1966) The Bounds of Sense. Methuen, London.
[2] 王珍. 从会话含义角度解读《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13.
[3] 徐宙. 从言语行为视角分析《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12.
[4] 刘东燕. 从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角度对比分析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 2011.
[5] 刘静静. 预设理论和合作原则交互框架下言语幽默生成机制研究——以《生活大爆炸》第十二季为例[J]. 现代英语, 2022(16) : 106-109.
[6] Frege, G. (1892) On Sense and Reference. Blackwell, Oxford.
[7]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124.
[8]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