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特种兵”的多角度分析
Multi-Per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Internet Slang “Special Forces”
摘要: 语言的社会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语言根植于社会,与社会密切联系。网络流行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是普遍群众对当下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的表达。分析具体的语言环境及运用可以有效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和语言发展规律。“特种兵式旅游”爆火于2023年的五一假期,并衍生了“特种兵”这一网络流行语。本文将从具体的语言实际出发,对网络流行语“特种兵”从词义分析、语法分析、语用特点、流行原因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更深刻地把握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机制、传播方式与流行原因,探析“特种兵”这一网络流行语所折射的社会和文化的变革与发展。
Abstract: The social function of language is the essential function of language. Language is rooted in society and closely related to it. Internet slang is an important language phenomenon, which is the expression of current social phenomena and problems by the general public. Analyzing the specific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can effectively understand the social living conditions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laws at that time. “Special forces style tourism” became popular during the May Day holiday in 2023 and gave rise to the Internet slang “special force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Internet slang “special forces” from four perspectives: semantic analysis, grammatical analysis, 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epidemic reasons, starting from specific language realities. On this basis, in order to grasp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communication mode and epidemic reasons of Internet slang more deeply, to explor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reflected by the Internet slang “special forces”.
文章引用:关赫. 网络流行语“特种兵”的多角度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5): 163-16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5343

1.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络中的语言传播广泛,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随着疫情时代的结束,旅游人数激增,旅游业复苏回暖,全国各地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无数大学生跃跃欲试,纷纷参与其中。但学生群体在校期间没有足够的时间旅游,为了能够完成心愿而不得已以一种快节奏的打卡方式进行“特种兵式旅游”,由此,“特种兵式旅游”一词应运而生。

在此之后,“特种兵式旅游”备受追捧与模仿,该词也成为了新兴的网络流行语。2023年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3年十大流行语,“特种兵式旅游”位列其中。随着“特种兵式旅游”的出圈,“特种兵”一词也单独作为网络流行语而被广泛使用。本文基于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学习强国、央视新闻、公众号、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为语料对网络流行语“特种兵”进行分析。

2. “特种兵”的词义分析

(一) “特种兵”的来源

“特种兵”起源于德国,属于军事术语,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首次出现。特种兵是指执行特殊任务的兵种,是世界一些国家军队中担负破袭敌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目标或执行其他特殊任务的特殊兵种。因其负责的任务涉及面较广,就要求特种兵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现代汉语词典》中将“特种兵”解释为“执行某种特殊任务的技术兵种的统称”,而“特种兵”的本义词性一般都为名词。

(二) “特种兵”的本义

执行某种特殊任务的技术兵种的统称。

例1:上校说这个排长和这个排的几个战士都很有前途,经过特殊训练都可以成为优秀的特种兵。(《亮剑》)

例2:这是被称为“特种部队特种兵”的某导弹试训团。(人民日报)

例3:目前,英国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北部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部署有100多名海军陆战队的特种兵。(《文汇报》)

(三) “特种兵”的派生意义

1、时间短,任务重,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例1:特种兵式赶作业简直太痛苦了。(抖音)

例2:“特种兵旅游”主打的就是“极限挑战”,为了节省花费,很多人选择在火车上,甚至车站里度过夜晚,既节约时间又省了一笔住店费用。(公众号央视新闻)

例3:青年干部可将“特种兵式旅游”借鉴到日常工作中,用好四种方法,高质高效开展“特种兵式工作”。(公众号永平先锋)

2、有魄力、有毅力、有执行力的人。

例1:“特种兵”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一起来跟小诗看看华师“特种兵”们的生活吧!(公众号华中师范大学)

例2:他们不是“特种兵”,他们是年轻啊!(公众号央视新闻)

例3:命只有一条,但要命的事不止一件!我只能说,加油特种兵。(微博)

“特种兵”一词属于多义词,各义项间相互联系。从现实现象之间的关系和人类的认知模式来看,多义词中新义项的产生是在本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等方式引申出来的。隐喻是指几类现象之间有“相似”的关系,包括外形的相似、某种性质的相似、整体部分关系的相似等 [1] 。基于语言社会的环境,“特种兵”的词义以隐喻为途径进行派生,属于某种性质的相似,都是性格品质的勇敢坚定。从“执行某种特殊任务的技术兵种”到“时间短,任务重,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魄力、有毅力、有执行力的人”,由本义衍生出新的义项。

而从词义的演变来看,“特种兵”一词在疫情解放、旅游业复苏前的义项并未改变,直到大规模的人群“报复性”旅游后,“特种兵”的派生意义应运而生。经过词义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扩大。从本义到派生意义的转变,“特种兵”一词的演变属于词义的扩大。

(四) “特种兵”的感情色彩

词义由理性义和色彩义构成,色彩义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感情色彩又分为褒义、贬义、中性。感情色彩的分析在词义分析中也尤为重要。附加的情感色彩也并不是因人而异的个人现象,而是在社会具体语言运用中大众普遍使用的社会现象。在现实语境中,“特种兵”的色彩义不定,有积极向上、鼓励蓬勃精神的“特种兵打卡”、“加油特种兵”,也有极限突击完成任务的“特种兵式补作业”、“特种兵式完成ddl”。针对不同的语境,“特种兵”的感情色彩也不尽相同,褒贬不一。究其原因,社会普遍群众对“特种兵”一词的理解不同,运用也各不相同,也就导致了该词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偏义 [2] 。

3. “特种兵”的语法分析

在现代汉语中,语法可分为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词法包括词类划分、词的构成和形态变化,句法包括句法的结构和句子的分类。而词法与句法紧密联系,密不可分。

在现代汉语中,划分词类的标准共有三方面: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其中,词的语法功能为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可分为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和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3] 。根据能否充当句法成分,汉语将词类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而“特种兵”一词具有实际意义,可以充当句法成分,划分为实词。而实词又可以细化为十种。

下面将依照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对各语料进行解析,分析“特种兵”在该句中充当的句法成分以及与其它词的组合能力,进而明晰其语法功能,推断出具体该词属于实词中的哪一类。

1、“特种兵”作主语

例1:特种兵在一些国家的军队中,是担负破袭敌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目标和执行其他特殊任务的特殊兵种。(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例2:特种兵被誉为一把时刻准备插入敌人心脏的战略尖刀,在重大任务的关键时刻、关键节点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公众号岳阳国防教育)

2、“特种兵”作宾语

例3:其中主要涉及如何向伊拉克反对派武装人员教授地面战、培训特种兵、训练侦察兵、翻译等问题。(《文汇报》)

例4:因此,急诊医学被誉为临床医学中的特种部队,而急诊医师护士是特种兵。(微博)

3、“特种兵”作定语

“特种兵”一词作定语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该词直接作定语;二是“特种兵”后加“式”,一同作定语。

例5:特种兵的一天是从5点半出门开始。(小红书)

例6:这个春天,“特种兵式旅游”在网络上很是火爆。(公众号浙江宣传)

例1、例2中的“特种兵”作主语;例3、例4中的“特种兵”位于动词后,充当句子中的宾语。例5中的“特种兵”直接作定语,修饰中心词“一天”;例6中的“特种兵”与“式”相连用,共同作定语,修饰中心词“旅游”。

从例1和例2来看,“特种兵”一词常作主语和宾语,也可以与数量短语组合,如一个特种兵、四列特种兵。并且该词不能与副词相组合,如不特种兵、仅仅特种兵、已经特种兵等副词加中心语的搭配方式也不符合汉语的语法规范。根据该词的语法特征,可推断出“特种兵”属于名词。从例3和例4来看,“特种兵”属于形容词。

综上所述,“特种兵”一词属于兼类词,为名词兼形容词。

4. “特种兵”的语用特点

(一) 凸显焦点特点

刘丹青、徐烈炯认为,焦点是一个语用概念,指句子中最突出的部分,是说话人着重强调的重点信息 [4] 。焦点是说话人所传递的重点,说话人认为受话人不知道且希望受话人关注到的部分。

网络流行语“特种兵”的焦点在于是时间短,任务重,但当事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或者有魄力、有毅力、有执行力的性格品质。说话人让受话人格外聚焦于重点信息。例如“特种兵式打卡”中焦点在于打卡过程的时间之短、任务之重、完成之极限等,“加油,旅游特种兵”中焦点在于“旅游特种兵”在旅行过程中有耐心、有恒心、有魄力的特质。因此,“特种兵”在语用上具有凸显焦点的特点。

(二) 年轻化特点

究其本源,“特种兵”源自于网络流行语“特种兵式旅游”。因其极限的特点,“特种兵式旅游”的主要群体为年轻人。基于具体的语言实际环境,经过发展演变,“特种兵”成为网络流行语而被年轻人较为广泛地使用。

同时,网络流行语自身主要是在年轻人的日常交际活动中产生,通过语言交际中的“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广泛流传,最终应用到具体的实际语言交流中。并且年轻人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对于新鲜词汇的包容度和使用度更强。

因此,“特种兵”在词汇本身的特性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两个层面上都体现出年轻化的特点。

5. “特种兵”的流行原因

“特种兵”一词流传较广,并且在一众网络流行语中脱颖而出。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载体,是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网络流行语得以流传,与语言自身原因、社会环境及大众心理等因素密不可分。而网络流行语“特种兵”的流行从本源来看,还是出自于“特种兵式旅游”。下面将从语言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探究其流行原因。

(一) 语言的内部原因

1、符合语言的形象性原则

“特种兵”的使用对象逐步扩大,特种兵战士高效全能、勇敢无畏的性格品质也被隐喻化 [5] 。该词不是单纯地指兵种,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有极限完成、有毅力、有魄力、有执行力的人同样也可以被称为“特种兵”。人们在派生意义的使用过程中也会觉得十分生动贴切,而不是生涩难懂。

“特种兵”一词所具有的形象性原则使得该词的使用更加灵活多变,促进了“特种兵”一词使用领域的不断延伸,从原有的军事领域,逐步走向旅游业、社会新闻、新媒体等各个领域。

2、符合语言的再生性原则

在现代汉语中,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即词根加词根。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词根复合法是产生新词的重要方法之一。“特种兵XX”也是词根复合法的产物。“特种兵”一词可用作词根,表示“时间短、任务重”。词根多为动词,如特种兵旅游、特种兵打卡、特种兵军训等。“特种兵XX”为偏正型词根复合法,“特种兵”对后面的词根起修饰限制作用。

这不仅是“特种兵XX”在时至今日依然流行传播的原因之一,也是汉语相较于其他语言文字可以广泛使用并可以得到长期流传的重要原因。

3、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从语言的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功能的视角出发,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涵盖了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从说话者的视角来看,说话者希望在保持语言的清晰和准确的同时,尽量使说话简洁,以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从听话者的视角出发,他们也期望说话者在满足自己的需求时,能够表达得既简练又清晰。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速,人们越来越注重语言的经济性,追求最大的实用性,并希望能以最简洁的方式传达最丰富的信息。

“特种兵”这一网络热词的流行,也反映了这种简单而经济的网络热词在广大网民中的受欢迎程度。当遇到与表达“特种兵”类似的情况时,你只需进行简单的替换,这将帮助大家迅速理解你想要传达的意思。

(二) 社会环境及普遍大众的心理原因

1、社会环境的转变

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便利的交通拉长了游客的出行半径,旅游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这三年来的疫情导致封闭、隔离,人们的生活就显得极为单调。而解封后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大家就纷纷抓住空闲时间“报复性旅游”。伴随着社交媒体上的一个个打卡视频,“特种兵”一词“横空出世”。当下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成为其中的主力军。

疫情前到解封后的社会大环境的转变,引发了“特种兵”一词的隐喻上的引申,该词也广为流传。

2、网络传播媒介的广泛使用

网络传播媒介的广泛使用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新媒体行业的兴起,娱乐性软件不断推送相关信息;二是诸多主流媒体也在频繁使用该词。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传播媒介的增加,应用软件不断被开发使用,以便利人们生活。而大部分软件主打个性化服务,在具体算法中会用到尽可能多的数据来推测用户更喜欢哪种内容。大家热烈地用青春拥抱世界,通过拍摄短视频和vlog,带火了不少城市和景点,“特种兵们”也喊出“青春没有售价,XX就在脚下”的激情口号。而在疫情解放不久后,用户们看到“特种兵式旅游”的视频,点击量和播放量定会居高不下。从国内最大的短视频平台抖音来看,“特种兵”及其相关的话题的播放量和讨论度也十分高涨。截止2024年3月,在抖音平台“特种兵”词条有168.0亿次的播放量、“特种兵式旅游”词条有61.4亿次播放、“大学生特种兵”有6.0亿次播放、“加油特种兵”有1.3亿次播放,相关词条也基本都超过5000万次的播放量。由此可见,“特种兵”这一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传播媒介的广泛使用。

“特种兵”作为网络流行语爆火于网络,同样也离不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大网络平台作为传播媒介。“特种兵”一类词多次登上多类平台热搜,包括学习强国、央视新闻、光明网等主流媒体都对由“特种兵”引发的社会热议现象进行评论 [6] 。同时,还有诸多主流媒体平台也逐渐使用其派生意义,例如学习强国上新华世界频道发布题为“白衣‘特种兵’的‘战场’守护”的文章、新华财经频道发表题为“加大创新研发、‘特种兵式’开拓新市场外贸企业转型提速应对外部风险”的调查报告”、中国记协网频道发表“福建省漳州电视台:打造融媒‘特种兵’”的文章等。可见,当下的传播媒介对于网络流行词“特种兵”的爆火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反映普遍群众的真实心理

在文旅复苏之时,“走出去探索世界”的情感得到了缓解。在互联网上,伴随着“特种兵式旅游”的还有另一个词汇——报复性旅游。2023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订单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200%,创五年来历史新高。这种“报复性旅游”的心态在年轻群体中尤为明显。而现代大学生旅行时的“补偿心态”是导致这种旅行方式受到广泛关注的因素之一。

“特种兵式旅游”体现了现代年轻人对于旅游消费具有“性价比”的强烈愿望和追求。在小长假期间,众多年轻人都在抱怨旅行费用的高涨,“想玩却玩不起”成为他们的尴尬局面。而在“特种兵式旅游”中,众多大学生可能会选择乘坐通宵火车或红眼航班,为了减少他们的旅行开销。可能对许多人而言,“特种兵式旅游”是一种“极端”的行为,但它能以最经济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里游玩到最多的地点。性价比高也正是“特种兵式旅游”火爆的真正缘由所在。

6. 结语

本篇从多个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特种兵”一词进行了多角度的综合分析。在词义上,“特种兵”属于多义词,是由本义隐喻引申而来;在语法上,“特种兵”属于兼类词,是名词兼形容词,同时符合名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和表达;在语用上,“特种兵”在语言使用与运用的过程中具有凸显焦点、年轻化的语用特点。最后对“特种兵”的流行原因作了多方面探究,认为该词的流行与语言内部和社会、心理等因素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符淮青. 现代汉语词汇(重排本)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2] 张梦圆. 网络流行语“特种兵式xx”的社会语用及形成动因机制探析[EB/OL].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https://www.sinoss.net/c/2023-06-21/633643.shtml, 2023-06-21.
[3]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4] 刘丹青, 徐烈炯. 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 中国语文, 1998(4): 243-252.
[5] 张彩云.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6): 87-88.
[6] 张成兰. 网络流行语“xx刺客”的多角度分析[J]. 今古文创, 2023(37): 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