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研究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unicip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摘要: 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在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绩效,打造透明政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了100个地级市政府的数据,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技术治理视角为切入点,从信息技术采纳和评估技术采纳两个方面提出4个研究假设。研究发现,绩效评估网站、公众满意度评价权重以及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绩效微信公众号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无显著影响。文章说明了市级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受到信息技术和评估技术采纳的共同作用,要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实践,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完善这方面的技术。
Abstract: The disclosure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form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work performance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and creating a transparent government. This article selects data from 100 prefecture-level municipal governments to conduct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aking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ical governan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it proposes four research hypotheses from two aspec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evalu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websites, public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weights and third-party evalu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hile the performance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at the quality of municipal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jointly affected by the adop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valuation technology. To further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se technologies in a targeted manner.
文章引用:田婷. 市级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5): 328-33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5398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转变政府职能,激发政府内生动力,各级政府对推进绩效评估工作尤为重视,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已逐步成为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绩效管理体系,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关注更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政府绩效评估信息的公开提供了技术支撑,对促进政府绩效评估信息的信息化和技术化具有明显优势。自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至今,全国各级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是在政府绩效评估信息领域的公开。为什么会出现有些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较高,有些则相对较低的差异?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中区别?鉴于此,本文的核心目的是探索影响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的主要因素,基于技术治理的视角出发,对影响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的技术因素进行系统地整合分析,并进行实证检验。对该问题的探索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实践,也是提高政府绩效和行政效能的有效手段。

2. 研究假设

在技术革命的大浪潮下,技术治理已然成为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技术治理有两种较为普遍的理解,一是作为治理方式或治理工具的技术治理,是治理主体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为治理工具,提高社会管理效率 [1] 。二是作为治理机制的技术治理,是运用创新机制与管理方式来实现善治,通过制度变革、机制创新达到提升社会治理效率与效能的目标 [2] 。相对于政府绩效评估而言,企业绩效评估的发展有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并在绩效评估实践活动中广泛应用。因此政府绩效评估中的理念及方法多借鉴企业绩效评估中的先进技术,从而改进和创新政府绩效评估管理工作。如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360考核等绩效管理技术运用至我国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中来进行探讨,衍生“3E”评价法、标杆管理法、平衡计分卡及全面质量管理等常用的政府绩效评估技术 [3] 。但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有着天壤之别,政府一直在寻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估模式。如采用第三方评估,将绩效评估委托于专业评估机构、社会组织或高校科研院所,独立或联合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工作 [4] 。改革传统的政府自我评价模式,实现内部与外部的结合,因此第三方评估、公众参与等已成为政府绩效评估常用的技术 [5] 。目前关于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研究多集中于政府的内外部因素上 [6] ,如政府能力、法制化进程、资源禀赋、公众压力和需求、企业压力和环境压力等 [7] [8] ,针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的技术因素却鲜少涉及。

因此,本文以技术采纳为切入点,构建技术治理视角下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的分析框架,探讨其与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之间的关系,将技术治理操作化为信息技术采纳和评估技术采纳两类技术治理手段,具体而言,信息技术采纳为政府绩效评估网站和绩效微信公众号,评估技术采纳为公众满意度评价权重和第三方评估。因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

1) 绩效评估网站。政府绩效网站的建设已成为政府向公众提供政务服务的普遍渠道,公众通过访问政府绩效网站获取政府信息,开发特定的政府绩效评估(考评)网站或者专栏,公开政府绩效评估信息,有助于了解政府目前的绩效状况。由此,我们假设:

H1:政府绩效网站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具有正向影响。

2) 绩效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公众号管理方法开展绩效评估信息公开,利于信息的传播,主要表现为是否开发了绩效微信公众号信息平台,用于政府绩效评估信息的公开,提升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水平。由此,我们假设:

H2:绩效微信公众号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具有正向影响。

3) 公众满意度评价权重。公众满意度是公众对政府的综合评价,用来衡量公众的实际感受是否与心理期望相一致 [9] 。为了获取公众的支持与信任,政府必须提供给公众充分的信息,来满足公众评价政府绩效的信息需求 [10] ,公众满意度评价的权重占比越高,政府也会更加重视对公众信息需求的回应,从而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由此,我们假设:

H3:公众满意度评价权重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具有正向影响。

4) 第三方评估。与政府无任何关系的第三方机构对政府绩效进行测评,可以防止政府暗箱操作,篡改数据,发布虚假信息,保障绩效评估信息的可信度与可靠性 [11] 。第三方进行评估,形成外部监督机制,以及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会产生问责压力 [12] ,促进评估过程和评估信息的公开。由此,我们假设:

H4: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具有正向影响。

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探讨我国市级政府技术采纳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的影响。在全国293个地级市行政区划中,考虑到数据的可获性,选取了100个地级市作为研究样本。鉴于直辖市数量较少且具有特殊性,将其剔除。样本量能够满足定量分析的需求,相关变量的数据易于获取,便于研究假设的检验。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竞争力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三个国家级的资料性期刊,以及应用大数据爬虫方法收集100个城市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文本,其中包含整体性绩效管理制度、部门与项目绩效管理制度以及岗位与公务员绩效管理制度,除此之外也包含一部分研究报告。数据皆来源于官方发布的权威渠道,具有可靠性和真实性。考虑到政策的出台到贯彻执行产生作用存在时滞效应,避免因果关系反转,自变量和因变量在数据的选取上存在一年时间差,即“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的数据取自2019年,而自变量的数据取自2018年。

3.2. 变量测量

3.2.1. 因变量

近年来,学界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颇为关注,张红春和熊珊通过大数据爬虫方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的质量进行深度挖掘,衡量我国420个市级政府绩效评估透明度 [13] 。借鉴其研究方法与思路,设计绩效评估组织机构透明度、绩效评估制度透明度、绩效评估年度计划透明度、绩效评估目标与指标透明度、绩效评估结果透明度和绩效评估结果应用透明度六个指标,用于衡量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的质量。本研究以政府主动公开的绩效评估信息为研究对象,除此之外,政府信息公开采用线上、线下多种途径,而基于互联网的政府信息公开具有诸多优点,如传播成本更低、覆盖更广、及时性和便利性等,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和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为此,本文讨论线上渠道的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收集市级政府在各类政府网站中公开的有关绩效评估信息的制度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收集的信息文本建立编码类目和评价规则,按照前述六个指标对绩效评估制度文本进行归类;而后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建立从低到高的评价标准进行编码,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和数据提取,作为测量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的依据。

3.2.2. 自变量

从信息技术采纳和评估技术采纳两个维度进行测量,根据研究假设,本文从政府绩效网站、微信公众号绩效平台、公众满意度评价权重和第三方评估这四个方面来检验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的影响。

绩效评估网站。包括各市级政府是否开发特定的政府网站用于绩效评估信息的公开,均编码为二分变量。

绩效微信公众号。包括各市级政府是否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平台用于绩效评估信息的公开,均编码为二分变量。

公众满意度评价权重。是指公众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其满意度在政府绩效评估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在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公众满意度评价权重存在整体性绩效评估和部门与项目绩效评估两种形式,因此从这两个角度进行检验。

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选取专家评估模式、专业组织评估模式和公众评议模式 [14] ,专家评估模式是指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作为评估者;专业组织评估模式是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来实施绩效评估活动;公众评议模式则是通过问卷调查、网上通道、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民主测评。

3.2.3. 控制变量

对选取指标之外可能会影响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的因素加以控制,选取财政收入、人均GDP、行政级别和互联网普及率四个控制变量。

首先,控制市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数据来衡量;

其次,控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数据来衡量;

再次,控制城市的行政级别,参照江艇等学者的思路,将普通地级市行政级别定义为1,非副省级的省会城市行政级别定义为2,副省级城市行政级别定义为3 [15] 。

最后,控制城市的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 =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万户)/年末总户数(万户),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上述使用的变量规则及其赋值如表1所示:

Table 1. Variable rules and assignments

表1. 变量规则及赋值

4.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绩效评估网站、绩效微信公众号、整体绩效/项目绩效满意度评价权重和专家评估的均值较低,说明市级政府对其不够重视。专业组织评估和公众评议的均值分别为0.53和0.76,表明在政府绩效评估中采用专业组织和公众评议模式较为普遍。从总体的第三方评估来看,其均值达到了2.01,达到了所附分值的三分之二,由此可见,在第三方评估模式中,大部分市级政府采用了两种以上的评估模式。除此之外,政府信息公开质量的标准差为0.562,表明市级政府间的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Table 2. Result data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表2.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4.2. 相关分析

表3显示了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可见,除了绩效微信公众号这一变量,所有自变量均与因变量显著相关,表明研究假设H1、H3和H4获得了初步支持。

Table 3. Result data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表3. 相关分析结果数据

4.3. 回归分析

利用SPSS26.0对影响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的信息技术和评估技术因素(绩效评估网站、绩效微信公众号、公众满意度评价权重、第三方评估)进行了回归分析,排除财政收入、人均GDP、行政级别和互联网普及率四个因素的混杂干扰,以验证他们之间的显著性,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见表4):

Table 4. Result data of regression analysis

表4. 回归分析结果数据

显著性水平:***P < 0.001;**P < 0.01;*P < 0.05。

首先对财政收入、人均GDP、行政级别和互联网普及率四个控制变量纳入回归模型(模型1)进行回归分析,然后分别代入各组自变量,并在最后将所有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为了排除多重共线性风险,对其进行检验,所有自变量的VIF值均小于10,低于多重共线性标准,因此各回归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风险。除此之外,对模型的拟合程度大小,即自变量对因变量解释程度的大小进行了检验,用R2来阐述模型的拟合优度效果,值越接近1,说明拟合效果越好。由表4可知:除了在模型1中调整后的R2为0.474,略低于0.5,其他的R2都大于0.5,意味着选择的自变量可以解释50%以上因变量的变化,模型获得了较高的拟合优度。

由模型2和模型5可知,绩效评估网站与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01),且绩效评估网站回归系数大于0 (β = 0.861/β = 0.531),表明绩效评估网站显著影响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有特定的绩效评估网站或专栏,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也较高。因此,H1假设成立。

由模型2和模型5可知,绩效评估网站与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 > 0.05),表明绩效微信公众号可能不是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H2假设不成立。

由模型3和模型5可知,公众满意度评价权重显著影响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整体性绩效满意度评价权重和部门与项目满意度评价权重皆与政府绩效信息公开质量显著相关(P < 0.001/P < 0.01),且回归系数大于0 (β = 0.508/β = 0.346),表明公众满意度评价权重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有正向作用,公众满意度评价权重越高,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也越好。因此,H3假设成立。

由模型4和模型5可知,第三方评估与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01/P < 0.05),且第三方评估回归系数大于0 (β = 0.599/β = 0.417),表明第三方评估显著影响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并且分别对第三方评估中的专家评估、专业组织评估、公众评议进行分析,均表现出显著影响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说明采用任意一种评估模式都会提升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因此,H4假设成立。

在回归模型5中,显示了控制变量与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的显著关系,其中财政收入、人均GDP和行政级别与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显著正相关,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收入越高和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其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也越高。

5. 研究结论

本文对市级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的技术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市级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构建政府绩效评估网站、绩效微信公众号、公众满意度评价权重以及第三方评估4个理论假设,主要研究结论包括:第一,绩效评估网站、公众满意度评价权重以及第三方评估与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显著正相关,是影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的重要技术因素。第二,绩效微信公众号与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究其原因,可能是目前绩效微信公众号的开发和建设不够成熟,在市级政府层次上,开设绩效微信公众平台的政府部门微乎其微。

对绩效微信公众号与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在选取的100个样本城市中,仅有9个城市开设有绩效微信公众号。其中绩效微信公众号运营较好的城市,其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也相对较高。如“绩效杭州”微信公众号,及时跟进绩效动态,开设民情热线与绩效讲堂等服务,且“绩效杭州”微信公众号与“绩效杭州网”网站二者相连,可直接从微信端了解网站的绩效评估信息,因此杭州的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较高。反观宜春市,在2017年开设“宜春绩效”微信公众号,但从未发布任何一条讯息,其下开设的服务栏目没有实质性意义,其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也较低。由此可见,绩效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管理一定程度上会提升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

通过上文的研究,检验了技术治理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具有正面效应,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受到绩效评估网站、绩效微信公众号、公众满意度评价权重和第三方评估共同作用。因此,可以利用政府门户网站、政务APP软件以及微博微信等相关平台,将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反馈给社会多元化主体,对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反馈。同时采纳多元评估技术,让社会主体参与政府绩效工作,不仅使政府的绩效评估结果更具公正性和说服力,更是构建“政府回应–公众参与”的治理模式。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不能只关注信息公开方式、评估指标体系等工具理性,更需要关注满意度评价、公众参与等评估技术所蕴含的价值理性,通过多种评估模式来实现政府绩效评估信息的公开透明。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让专家学者、中介机构和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全过程,可以获得更多更真实的评估信息,促进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实践。

尽管如此,本文也存在局限性。首先,本文选取100个城市作为样本,可以运用更大样本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让结果更有参考价值。其次,通过主观观测的方法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进行测量,指标体系的构思不够科学完善。最后,影响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质量的因素众多,仅选择了一些重要因素进行探讨。但研究结论对于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公开的建设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基于以上不足,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更深入全面的探讨和补充,以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程海东, 陈凡. 从实践语境理解技术治理[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21(3): 83-90 159.
[2] 解胜利, 吴理财. 从“嵌入-吸纳”到“界权-治理”: 中国技术治理的逻辑嬗变——以项目制和清单制为例的总体考察[J]. 电子政务, 2019(12): 95-107.
[3] 罗敏, 李文军, 刘欣. 信息技术驱动政府绩效评估的创新转向[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3): 8-15.
[4] 范柏乃. 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165.
[5] 蔚超. 政府部门引入360度绩效评估反馈系统的路径思考[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1(4): 22-24.
[6] 李月琳, 张泰瑞, 李嗣婕. 基于系统性综述的政府信息公开影响因素及实践赋能[J]. 图书情报工作, 2022, 66(18): 114-125.
[7] 阎波, 李泓波, 吴佳顺, 吴建南. 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 中国省级政府的实证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 2013, 35(6): 67-77, 124-125.
[8] 马亮. 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 中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 情报杂志, 2021, 31(9): 42-146 151 6.
[9] 芮国强, 宋典.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任的关系研究——以公民满意度为中介变量[J]. 南京社会科学, 2015(2): 82-89.
[10] James, O. (2011)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Democracy: Information Effects on Citizens in Field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1, 399-418.
https://doi.org/10.1093/jopart/muq057
[11] 周豪, 包国宪. 信息来源、信息一致性与公众对政府绩效信息的信任——基于调查实验的发现[J]. 公共管理评论, 2021, 3(3): 5-32.
[12] 马亮. 第三方评估提升政府绩效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4(2): 68-78.
[13] 张红春, 熊珊.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透明度研究——对省市级政府主动公开绩效信息的内容分析[J]. 领导科学论坛, 2022(1): 8-20.
[14] 徐双敏. 政府绩效管理中的“第三方评估”模式及其完善[J]. 中国行政管理, 2011(1): 28-32.
[15] 江艇, 孙鲲鹏, 聂辉华. 城市级别、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源错配[J]. 管理世界, 2018, 34(3): 38-50 7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