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On the Teaching of Whole Book Reading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of Chinese Language
DOI: 10.12677/ae.2024.145765, PDF, HTML, XML, 下载: 35  浏览: 109 
作者: 彭 舒: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汉中
关键词: 核心素养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阅读教学Core Literacy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Whole Book Reading Reading Teaching
摘要: 本文主要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阐述。在新课改背景下,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期间全面践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应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针对整本书阅读进行科学的研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保证学生可以不断获取知识。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on the teaching of whole book reading in high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t 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sively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high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fully practic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during the teaching period. Therefore, in current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conduct scientific research on whole book reading,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ensure that students can continuously acquire knowledge.
文章引用:彭舒. 论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J]. 教育进展, 2024, 14(5): 771-77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765

1.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教师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种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体验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素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在语文学习任务群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学阶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整本书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开拓阅读视野、发展思维品质、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本文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以高一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为例,对中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1]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这四个方面的协同发展,以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一,语言建构与运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规范、准确地运用汉语言文字,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语言,理解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并尝试模仿运用。

第二,思维发展与提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还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语文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广度,加深思维深度,提升整体思维品质。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狂人日记》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探讨鲁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内涵,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第三,审美鉴赏与创造。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从文学作品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同时,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鉴赏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恨歌》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表达,并鼓励他们尝试创作诗歌或短文。

第四,文化传承与理解。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还关注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语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精髓,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传承能力。例如,在学习《水浒传》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小说中的文化元素和特点,并鼓励他们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生也需要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3. 核心素养下高中整本书阅读

3.1. 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于普通高中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学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它与以往的教学都不相同。相比起来整本书阅读教学更加讲究对教学策略和对教学规律的遵从,因此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一定要做好详细的准备。

高中语文的教学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语文学科是学习其它所有学科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严谨地传授语法、文字等基本知识,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之美,认识到语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所沉淀出的文化瑰宝 [3] 。尽管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不断推进,教师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也逐渐渗透到了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去,但还是有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在升学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选择了“一言堂”式的阅读教学方法。大量的语文习题充斥了整个高中语文课堂,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着教师的教学节奏去进行高中语文学习,反而脱离了最基础的阅读。教师制定这种“机械化”“一刀切”的阅读教学策略使高中语文课堂变得非常无趣,学生只会“闷头”做题的现象也不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应试,其根本目的是能够让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当中去,一味地应试教育忽略了语文阅读的真正意义 [3] 。

教师在构建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时并没有秉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往往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无法更好地融入课堂也就降低了语文阅读的效率。教师应将学生纳入教学中来,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并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耐心并细心地引导,从而提高学生高中语文的阅读效率 [3] 。

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感悟找寻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在当前高中语文的阅读课堂上,教师大都只是要求学生进行指定材料的阅读,没有好好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也就无法制定合理的分层次阅读教学策略。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下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语文阅读资料,没有老师的帮助他们甚至很难去独自完成语文材料的自主阅读,自主阅读能力的欠缺使学生在高中语文学科上的学习极为的被动。

高中生学业压力相对较重,课外阅读时间较少。高中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4] 。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可以锻炼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实现文化理解与传承。同时,整本书阅读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阅读整本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我,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整本书阅读,就是指学生以整本书为单位,系统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的做法。这种方法与以往的抽取式阅读相比,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

首先,提高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历史素养、哲学素养等多方面的背景知识,这有助于学生领悟能力和归纳能力的提高,进而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通过对整本书对阅读,学习该书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时代背景等。以《红楼梦》为例,它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红楼梦》是不仅仅是小说,它是一部盖世奇书,它吸纳了中国古代文学各种形式,诗词歌赋,调动了中华文化方方面面,建筑园林绘画美食,用来写人物讲故事。

其次,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整本书阅读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篇章,更需要他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并表达其中的含义。这有助于学生加强语言的使用和表达能力。《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然后,促进学生多种思维方式。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对角色、事件、环境等的分析,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这种多元思考方式,有助于学生提高思维的开阔性和创造性。《边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所作的最为经典的一部中篇小说,是一部集乡土气息、诗意色彩和人文情怀于一体的成功之作。这部小说以上世纪30年代川湘之地的边城——茶峒为写作背景,作者通过其独具文学特色的诗意文笔,展现了湘西别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小说《边城》以船夫孙女翠翠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翠翠祖孙二人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亲情;展现了天保与难送在同时喜欢上一个女孩时流露出的难能可贵的同胞之谊;表现出湘西人民骨子里淳朴善良的本性。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走进边城之地人性的至美之境。

最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完整一本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时间规划和进度控制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自己寻找答案和解决方法,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学习动机、学习方法、自信心、学习环境等。作为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3.2. 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

高中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阅读时间不足。由于高中课程紧张,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导致学生难以腾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整本书阅读。很多学生只能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无法保证阅读时间和阅读质量。

其次,阅读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不高,他们更倾向于看短视频、漫画等轻松的内容,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一本书。同时,部分学生对文学名著等有畏难情绪,认为它们枯燥无味,难以坚持读完。

然后,阅读方法不当。部分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导致阅读效率低下,无法从阅读中获取有效信息。一些学生只是机械地浏览书籍,没有深入思考和理解,从而无法真正领略书中的精华。

最后,阅读内容不均衡。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存在阅读内容不均衡的问题。一些学生更倾向于阅读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而忽视了对历史、科学等其他领域书籍的阅读。这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无法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高中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供合适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生也应该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4. 以《乡土中国》为例的整本书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读整本书”,高中三年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要达到200万字。因此,为了强化课程核心素养、“读整本书”要求学生做到平时阅读与假期阅读、分散阅读与集约阅读、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高一必读书籍《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该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乡土中国》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对高中生而言,《乡土中国》的阅读量并不大,不到7万字,是典型的“大家小书”。全书共14章,单章篇幅也不长,是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比较适合的入门级书目。虽说《乡土中国》的语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甚至很多地方不乏幽默,但毕竟不同于学生读惯了的文学作品。它既缺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又出现了大量的专业理论和抽象的学术概念,而且绝大多数的高中生对社会学这个领域几乎一无所知,甚至可以说是“门外汉”。学生对其既没有相关阅读经验又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产生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便可以预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给予得当的阅读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 [5] 。基于高中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乡土中国》,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费孝通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通过写作练习和口头表达训练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乡土中国》中的概念、观点和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和交流。

再次,增强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阅读《乡土中国》,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乡土社会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书中的文学元素和语言特点,感受作者笔下的乡土风情和人文精神,并鼓励他们尝试进行文学创作和艺术表现。

最后,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理解作者的文化观点和思想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传承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书中的文化元素和特点,了解乡村社会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并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传统。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开展《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6]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阅读和理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总之,在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下,我们要重新认识语文教学中的问题,真正思考“整本书阅读”对于高中学生思维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做好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不能只凭心血来潮或追赶一时的潮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 李凤珠, 齐上新. 核心素养之下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研究[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 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 2023: 33.
[3] 张磊. 高中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及方法探讨[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2): 140-141.
[4] 官丽娟.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探微[J]. 高考, 2022(32): 147-149.
[5] 邹燕妮. 巧设学习活动链推动整本书阅读——以《乡土中国》为例[J]. 中学语文, 2023(32): 79-80 104.
[6] 饶文广.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究[J]. 语文月刊, 2023(9): 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