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医教结合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探索——以湛江市中小学为例
Exploration of Medical-Education Collaboration in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Work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Taking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Zhanjiang C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4.145770, PDF, HTML, XML, 下载: 34  浏览: 8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郭晓春:湛江市霞山区教育局,广东 湛江;林思怡:湛江市第二十四中学,广东 湛江;余金枝:湛江市坡头区第一中学,广东 湛江;黄美玲:湛江市第四中学,广东 湛江
关键词: 中小学医教结合心理健康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Medical-Education Collaboration Mental Health
摘要: 在《精神卫生法》的框架下,注重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促进医疗系统与教育系统合作,积极实施“医教结合”模式,对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湛江市中小学推行“医教结合”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以预防为主、教育与医疗部门协作、整合资源、覆盖目标人群、多样干预方式、逐步深化为指导原则,建立了卫生教育协同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Abstract: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Mental Health Law, it is significant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ntegration of developmental and preven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romot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medical system and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actively implement the “medical-education collaboration” model,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dical-education collaboration”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work in Zhanjia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of prevention, collabora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medical departments,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coverage of target groups, diverse intervention methods, and gradual deepening, has established a coordinated 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ental health.
文章引用:郭晓春, 林思怡, 余金枝, 黄美玲. 中小学校医教结合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探索——以湛江市中小学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5): 804-80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770

1. 引言

近些年,学校的心理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包括学生的自我伤害和暴力的行为屡见不鲜。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学校对心理危机的管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然而,现有的应急处理系统仍需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校面临着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工作的重点偏离了正确的方向,缺乏足够的心理专职教师等等,这导致了心理援助不能迅速实施,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状态陷入被动的境地并持续恶化,学校危机干预体系的外延需要扩大。过去对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多聚焦于学校内的处理,主张应重视校内危机前的预防以及危机干预团队的建设 [1]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环境中,众多学者已经开发出一系列新的策略,例如通过对教育机构中的心理危机应对措施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心理危机处理的基本理念和理论框架,并分析了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应对的情况,最后提出了建立以预防为核心、兼顾治疗的教育系统的方法论建议 [2] 。此外,廖伊婷(2020年)也在地区层面建立了涵盖所有学校的心理危机协同响应机制 [3] 。另外,应用“医教结合”的模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探索也并不少见。“医教结合”的理念被李铭(2020年)用于构建一种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的三维度心理健康服务系统中,该系统旨在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4] 。同样地,谭咏梅等人在他们的研究中强调了“医校协作”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推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5] 。但是,鲜少有人在“医教结合”模式下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在新颁布的精神健康法律框架内,强化医疗教育机构的协作是促进中小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标准化的关键途径。精神病专科医疗机构在风险评估、精神疾病确诊、心理咨询及后期监测方面拥有显著优势。通过整合社区资源进入校园,构建“医教结合”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填补学校心理应急管理中的缺陷,并能辅助学校解决突发情况,这对提升和深入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有重大价值。

“医教结合”是国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趋势,有较大的开拓空间和工作内容。本研究以湛江中小学为例,从“医教结合”的角度出发,在对粤西地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探索,构建与完善好区域内“社区家长学校–学生心理门诊-12355青少年综合志愿服务–心理危机干预服务队”四者联动互助的危机干预体系,形成粤西地区经验,进而在粤西地区的中小学推广应用。这对做好不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使粤西地区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更加规范统一,减少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促进粤西地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广东省其他地区学校危机干预模型建立和完善有参考的价值。

2. 湛江市中小学医教结合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施

结合湛江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需求,我们将由“家庭–医院–学校”三者联动互助为核心,就粤西地区心理危机干预模型构建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探索,并通过整合医疗机构与学校的资源,构建与完善好区域内“社区家长学校–学生心理门诊-12355青少年综合志愿服务–心理危机干预服务队”四位合一的危机干预体系(见图1)。

Figure 1. The four-in-one crisis intervention work model

图1. 四位合一危机干预工作模型

1. 开通中小学生心理诊疗绿色通道

医教结合模式下的学生心理门诊为有效预防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打通干预和转介联系,获得专业医疗机构及社会机构的参与和支持提供一种现实途径。在医教结合模式下,分级分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包括形成一套明确的体系与制度,以及动态心理测评与干预、高危学生识别与诊疗、就医后的辅导与康复方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安排医生到对接的学校进行危机干预的培训及指导,心理老师与心理医生进行对接工作。对于疑似或者确定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开通心理诊疗绿色通道,及时与相应的医院对接,心理老师能直接对接到医院的医生,在转介与专家门诊等方面提供优先服务,负责的医生在对该生诊断后,把信息反馈给学校心理老师,方便继续跟踪,并促进医教联系、信息互通,并与本区域的社区家长学校、12355青少年综合志愿服务建立转介学生心理档案,共同做好学生后期的辅导工作,帮助其尽快恢复,重新回到学校。具体操作见图2

Figure 2. Flow chart of green channel in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图2. 心理诊疗绿色通道运行流程图

2. 心理危机干预服务队的建立与应用

1) 危机干预队建立

2020年,湛江市心理危机干预队成立。同时,在湛江市危机干预队整合各方资源的工作部署,结合各区的实际情况,重新设定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协调本区心理健康服务和危机干预工作,整合各类精神卫生资源,完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组成心理健康宣讲队和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心理危机干预队。a) 心理健康宣讲队由心理健康教师与临床心理治疗师、精神科护士8人组成。由队长指派1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联系。b)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心理危机干预队成员以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有心理咨询证书的心理健康教师和社会工作者多部门人员组成,适当纳入有相应背景的志愿者。由队长1名,指派1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联系。

2) 专业人才的培养

2021年,湛江市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借助了来自市卫生部门、教育机构及驻地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力量,定期的举办针对中小学心理老师和心理危机处理人员的专门且综合性的实操技巧训练和指导活动,并进行案例督导和研讨。

其具体内容包括:由三院的精神病学部门协同中小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举办专题演讲会,重点关注青少年中最为普遍的心境忧郁症、压力与情绪困扰等问题及其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恢复策略进行了深度研讨;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如培训班课程或座谈会议等方式回答在校老师对于如何处理学生的内心恐惧或者需要进一步指导的情况的问题;同时还开展了医学教育的联合项目,邀请协作团队医师进行了多场专题活动,主题包括从医疗工作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两个不同视角来看学生心理服务的连接,以及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医学与心理援助;组织区域开展关于中小学医教结合的课题研究,从工作理念、工作机制、个案工作、后续跟进等方面开展立项研究。

3) 危机干预进校园

2023年,湛江市教育局决定开展心理危机干预进校园,制定了湛江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进校园工作方案。以霞山区、廉江市为试点,每个市(区)选取15所学校,其中1所作为示范点。每所学校邀请精神卫生机构的专业人员到校开展2场面向班主任或全体教师的讲座,开展1场面向心理委员或学生的活动或讲座,开展1场面向家长的讲座,示范学校需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霞山区教育局在“走进校园为心赋能”心理危机干预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上,与湛江市第三医院签订了一份名为《湛江市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医教联合”的工作合同》,双方开始展开协作,共同建立起一套以社区家庭学校、学生心理咨询诊所、青少年辅导站点和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为核心的危机应对系统,并在实际操作中投入使用。具体内容包括邀请精神卫生机构的专业人员到校,分别对班主任、心理委员和全体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培训,增强心理危机识别意识;建立中小学校与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当学校发现有自残、自杀意念的心理危机事件,转介到对接医院。总的说来,这个协定的目标是寻找构建以地区中小学校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服务的综合体,从而实现湛江市教育局和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之间的协作,目的是为了给湛江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创建有效的沟通路径,并且进一步完善包含更深层次的教育医疗融合的工作结构及运行模式。

3. 设立专门面向未成年人的心理服务窗口

湛江市12355青少年综合志愿服务作为专门面向未成年人的心理服务窗口,由精神卫生系统的专业人员与专职心理教师轮值,在接待解决普通心理问题学生的问题之余,负责识别及干预心理危机情况,同时将该学生信息与学校共享,使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了解和跟进。

4. 社区家长学校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家庭教育的理念、任务和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家长迫切需要学习与时俱进的育儿理念,从而在家庭教育的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和家庭的支持力量。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湛江市心理危机干预队、湛江市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联合举办面向家长的“做新时代智慧型家长”公益沙龙系列活动,由学校宣传和推动,引导家长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进一步推动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知识,提高预防心理危机意识,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 医教结合模式下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模型的实施成效

1. 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模型的成效

1)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更及时

相较于一般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更注重时效性、快速反应能力和效果。而有了医疗系统的加入,在医教结合的模式下,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得到了更专业、更及时的干预。

2)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信号识别更精准

借助精神卫生系统的力量,定期的举办针对中小学心理老师的实操技巧训练和案例督导等,为学校心理教师提供了识别危机信号,干预危机行为的专业知识。借助医疗领域的专业人士对学校心理教师的训练,能够让他们更精确地掌握高风险人群的特点和危机信号的显现,从而及时进行相应的配合工作。

3)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更全面

12355青少年综合志愿服务与教育局的合作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让未成年人在校内未被识别的危机也能够被发现,有利于学校方面后续跟进工作的进行,形成一张巨大的心理保护罩。

4) 给处于心理危机的中小学生创造友好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家庭教育的理念、任务和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很多父母迫切需要学习与时俱进的育儿理念,希望从家庭教育的根本上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和家庭的支持力量。通过建立社区家长学校,中小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和专业指导,对心理危机有一定的认知,有效形成“家–校–医”三合力,为处于心理危机地中小学生创造了更友好的环境。

2. 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模型的理论价值

本研究立足粤西地区学校学情,以湛江为例,将医教结合模式下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模型应用到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通过对湛江市中小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评估,该模型的实施对于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

1) 完善中小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模型

湛江地区的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缺乏心理专职教师,在应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专业知识不足,导致工作的重点偏离,应对不及时。依循医教结合的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模型的工作模式,给予中小学校强大的专业支援,大大提高了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效率和专业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更加规范统一,心理危机学生也能得到及时、专业的干预。

2) 完善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与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

伴随着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发布,“医教联合”已逐渐成为校园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的一部分。在新法律环境下,深化医疗机构与学校的协作被视为推进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应对工作的标准化关键途径。医教结合模式下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模型的实施,有利于探索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与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粤西地区的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

4. 反思

本研究聚焦于满足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现实需求,完善粤西地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模型,本阶段在湛江市实行获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区域存在差异性,该模式还需继续在粤西其它地区开展试用,才能进一步完善粤西地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模型,对粤西甚至广东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危机干预工作更具参考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危机干预队作为医教结合模式下的产物,它的设立使得湛江市医疗系统和教育系统的联系更为紧密,这也是医教结合模式下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模型能够顺利运行的核心枢纽,是较不发达地区完善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模型值得借鉴之处。

5. 小结

解决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一个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社会服务体系。本研究的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模型充分发挥医教结合的优势,降低了本区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范本。医教结合模式下湛江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模型探究旨在推动学校、医院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深化协作机制,把医校共建打造成一个成功、共赢的盛会,推动心理育人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东省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医教结合模式下粤西地区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模型探究”(2021ZXDY14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伍新春, 林崇德, 臧伟伟, 付芳. 试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 45-50.
[2] 杨玉侠, 许晋. 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探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24): 69-71.
[3] 廖伊婷. 区域内中小学校跨校联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构[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33): 26-28.
[4] 李铭. 构建“1 2”工作机制, 打造“三合一”服务体系——浙江省嵊州市医教结合模式下师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12): 51-54.
[5] 谭咏梅, 张界平, 李海亮, 杨周健.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医校合作”模式构建研究[J].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21, 30(2): 81-84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