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Analysis of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CiteSpace
DOI: 10.12677/ass.2024.137575,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贺 丹: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赣州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材美国研究趋势CiteSpace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as a Foreign Language United States Research Trend CiteSpace
摘要: 对外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美国对外汉语教育领域的发展和需求与日俱增,教学环境不断变化,学习者的需求多样化。文章基于2000~2023年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数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热点与趋势进行分析。通过对CiteSpace软件的使用,研究发现,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汉语教材”、“沉浸式”、“文化”等方面,研究趋势从汉语学习到教材编写、语言要素教学扩展至教学评价与质量管控、教学现状分析与模式探讨。研究趋势总体反映了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
Abstract: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compiling textbook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pread Chinese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and demand of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is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the needs of learners are diversified.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data of CSSCI source journals and core Chinese periodicals of Peking University from 2000 to 2023, this paper uses CiteSpace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hot spots and trend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the use of CiteSpace software,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mainly focus on the aspects of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immersion” and “culture”, and the research trend extends from Chinese learning to textbook compilation, language elements teaching to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teaching status analysis and model discussion. Research trends overall reflect a shift from macro to micro.
文章引用:贺丹. 基于CiteSpace的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7): 139-14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7575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将其作为第二语言。在这个背景下,美国对外汉语教育领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美国联邦教育机构的调查表明,1997~2008年,汉语在美国中学外语教学中的比例从1%上升到4%;而在2010年美国Advanced Placement Test考试(以下简称AP考试)中,参加汉语考试的学生人数有可能超过德语,位列西班牙语与法语后的第三位[1]。为了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学者们开始关注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与编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变化和进步。了解目前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对于指导未来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使用CiteSpace软件和精读部分文献的方法对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热点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的挑战,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美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时一些大学开始开设汉语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教材编写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初,由于汉语教材缺乏,很多学习者只能通过传统的“华人会话”方式学习汉语。后来,一些学者开始编写汉语教材,其中最著名的是《中文》(“Chinese”)教材。这本教材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徐特立编写的,它成为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的主要汉语教材之一。该教材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汉语教学中被广泛使用,至今仍被认为是一本引领了后来英文汉语教材编写的经典著作。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才开始快速发展。1965年,美国政府开始推行“国际教育计划”,并将中国列为重点发展对象之一。这个计划的实施促进了美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1960年至1970年,美国开始编写和出版一些最早的对外汉语教材,这些教材通常是面向大学生和成人学习者的。当时的教材主要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同时也包括了一些中国文化和历史知识。1980年至1990年,随着对外汉语学习的进一步兴起,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教材的编写开始更加注重交际功能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更加注重真实语境下的语言运用。此外,教材中还逐渐增加了与中国当代社会、文化以及商务交流相关的内容。21世纪以来,受到全球化和中国崛起的影响,美国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继续增长,教材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现代对外汉语教材更加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以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需求。它们从最早的基础教材逐渐发展为各种类型和水平的教材,越来越多的教材被编写出来,现在,美国的对外汉语教材已经非常丰富,包括从入门到高级的各种教材,以及各种专业性的教材和辅助教材,如商务汉语、医学汉语等[2]。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在线教学平台也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CiteSpace是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它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论(co-citation)和寻径网络算法(path Finder)等,对特定领域文献(集合)进行计量,以探寻出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其知识拐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3]。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主要用于探索和发现学术文献中的知识结构、趋势和演化。它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在大规模文献数据中发现关键词、主题、研究热点、知识演化等信息,从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趋势分析和知识图谱构建。CiteSpace通过分析文献的引用关系、合作关系和文本内容来生成可视化图表,如共引网络图、合作网络图、关键词时序线图等。这些图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直观地了解文献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并提供了一种探索和发现新领域的方式。CiteSpace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科学研究、信息科学、社会科学等。它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方式来分析文献数据,从而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创新。用CiteSpace分析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使用CiteSpace自带的数据格式转换工具,将从CNKI导出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转化为CiteSpace可识别的数据格式,设定时间跨度为2000年至2023年,间隔为1年。对于文献值(c、cc、CV),设置为(2、2、20),其中c代表文献的被引频次,cc代表文献的共被引频次,CV代表文献的共引系数。选择路径发现(Pathfinder)的剪切连接方式,以简化网络结构并突出重要特征。最后,采用聚类静态(Cluster View-static)和展示整个网络(Show Merged Network)的可视化方式呈现最终分析图谱[4]

2.2. 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数据是从CNKI学术文献中的北大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中进行查找的。在分析前需要对原始数据文献进行统一的过滤、筛选与分析。在CNKI中选择“高级检索”类型,选择“主题”检索,检索条件为“汉语&教材&美国”、“汉语教材&美国”,截止到2023年11月29日,共检索出47篇相关文献。通过手工筛选,剔除报道、会议通知、文件等,共得42篇有效文献,包括作者、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单位、参考文献等字段。搜索发现大部分数据都集中在2000年至2020年间,近三年来并没有出现相关研究。

3. 时空知识图谱及其分析

3.1. 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机构的时序图谱

为考察不同机构在不同时间内对于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情况,本研究生成了机构研究时序图谱(见图1),图1为2000年至2020年间各机构的研究情况,每个节点对应不同机构,节点越大,所对应的标签字体就越大,也表明该机构出现频次更高。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但是在中国,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研究美国对外汉语教材,2010年到达巅峰时期,显然中国对于该研究起步较晚。北京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在2000年最先开始研究美国对外汉语教材,中山大学国际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为核心节点是研究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的高产机构,且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云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厦门大学中文系、中山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逐渐形成代表性观点。这说明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热度逐步上升,2010年达到顶峰,这一现象可能是因为在2010年,美国发布了新的《国家汉语教学标准》,对汉语教育进行了全面规范,随之而来的讨论也增多。在2010年之后,该研究逐步稳定下来。从研究机构来看,大部分都是高校的汉语院系,作者认为对外汉语研究同样值得外语专业研究者的重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教学需要外语专业研究者的参与和帮助,才能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Figure 1. The timeline diagram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 for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1. 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机构的时序图谱

3.2. 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作者图谱

核心作者是推动学术创新与学科发展的骨干力量,根据作者的发文量可了解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领军人物[5]。在CiteSpace中选择Node Types为Author,点击go运行得到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作者的可视化图谱(见图2),其中,罗春英、周小兵、陈楠、杨丽姣、陈绂在该领域所做出的贡献是相对较大的。厦门大学学者罗春英主要研究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方面,通过走访调查当地中小学的一些汉语教师和美国30所大学,分别分析了美国中小学、大学汉语教材使用情况,重点介绍了K-12汉语教材的特点[6],全面系统分析了美国大学汉语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7],为未来开发优质且适用的对美汉语教材提供借鉴。此外,她还基于美国大学权威性汉语教材的编写特点,探讨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对象国适应性问题[8]。中山大学周小兵教授主要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与现代技术语料库相结合[9],周小兵教授还对日本、韩国、泰国等东亚地区汉语习得进行研究[10],重在考查该地区的汉语习得效果。

为进一步了解研究作者的突出贡献,笔者利用CiteSpace得出了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作者频次表(见表1)。从表1可知,杨丽姣、陈绂这两位核心研究者在2006年开始该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杨丽娇通过定量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学习汉语的美国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梳理调查数据,了解AP汉语和文化教材目标人群的需求,为教材编写提供参考信息[11];杨丽娇访问美国实地考察之后,认为实地考察对编好AP汉语与文化教材十分有必要,能够真实、全面地了解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的现状。陈绂也是在美国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美国AP中文课程,但是陈绂的研究侧重于教学,杨丽娇的研究则更关注教材编写方面。周小兵、罗春英在2010年是该领域的高产作者,陈楠在2015年深入研究美国对外汉语教材并形成了代表性观点。陈楠首次从美国汉语教材中研究中国形象[12],他还对比了美国、日本及韩国编写的使用广泛的汉语教材,对比三者教材联系采用的学习策略的异同[13],以期对汉语教材练习本土化编写提出建议。罗春英、周小兵、陈楠、杨丽姣、陈绂都是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领域的标杆人物。可以看出前期学者们主要集中在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走访美国当地的汉语教师、学习者反馈,真实有效地评估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的使用情况以及改进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研究深度越来越深。

Figure 2. Visual analysis of authors of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2. 美国对外汉语教材作者可视化分析图

Table 1. Frequency analysis of authors of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partial)

1. 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作者频次(部分)

序号

频次

中心性

年份

作者

序号

频次

中心性

年份

作者

1

3

0

2010

周小兵

16

1

0

2011

张少刚

2

3

0

2010

罗春英

17

1

0

2009

张延成

3

3

0

2015

陈楠

18

1

0

2001

张昀

4

3

0

2006

陈绂

19

1

0

2014

张燕军

5

2

0

2006

杨丽姣

20

1

0

2014

张莉

6

1

0

2000

亓华

21

1

0

2012

张静静

7

1

0

2020

刘丹丹

22

1

0

2018

彭爽

8

1

0

2014

刘濛

23

1

0

2009

徐晓霞

9

1

0

2020

吴应辉

24

1

0

2007

徐欢欢

续表

10

1

0

2014

姚道中

25

1

0

2010

曲抒浩

11

1

0

2010

宗世海

26

1

0

2011

本刊记者

12

1

0

2020

富聪

27

1

0

2011

李云东

13

1

0

2010

崔显军

28

1

0

2016

李晓琪

14

1

0

2010

张丽

29

1

0

2014

李艳

15

1

0

2009

张园

30

1

0

2015

杨峥琳

4. 内容知识图谱及其分析

4.1. 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热点

为了进一步了解美国对外汉语教材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通过CiteSpace的Summary Table功能导出了高频关键词及其中心性(见表2)。中心度和频次高的关键词代表着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即研究热点。从表2可以看出在2006年,“汉语教材”是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关于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教材”、“美国”、“文化”、“现状”、“教材”、“汉语学习”等方面。这与2006年100所孔子学院在全球建立的社会背景遥相呼应[14],以上几个方面是研究的比较多的主题,这说明大部分研究还处在描述现状、理论阐述阶段,反映了美国对外汉语教材还处在不断探索、不断变化过程中。“教材”、“文化”、“现状”为该领域研究热点。

Table 2. Frequency of co-occurrence of keywords, centrality, and year (partial) (span: 1 year)

2. 关键词共现频次、中心性及年份(部分) (跨年度:1年)

序号

频次

中心性

年份

关键词

序号

频次

中心性

年份

关键词

1

5

0

2006

汉语教材

16

1

0

2020

礼貌策略

2

3

0

2011

美国

17

1

0

2010

历史

3

3

0

2006

文化

18

1

0

2016

汉语

4

3

0

2010

现状

19

1

0

2010

未来发展

5

2

0

2009

教材

20

1

0

2010

渊源

6

2

0

2001

汉语学习

21

1

0

2006

问卷调查

7

2

0

2010

练习

22

1

0

2010

华文教学

8

2

0

2012

中文教学

23

1

0

2010

质量

9

2

0

2004

教学法

24

1

0

2010

难度

10

2

0

2010

汉语教学

25

1

0

2015

本土化

11

2

0

2006

话题

26

1

0

2018

中国形象

12

2

0

2014

教学资源

27

1

0

2006

比较

13

1

0

2010

借鉴

28

1

0

2010

演练

14

1

0

2018

教学建议

29

1

0

2001

文化背景

15

1

0

2016

教学大纲

30

1

0

2006

言语技能

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功能可以明确某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在聚类图谱中,节点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出现频次越多,不同颜色的节点表示不同的聚类,节点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共现关系。对关键词聚类情况分析,可以揭示对外汉语研究中隐含的内容关联和特征[15]。在CiteSpace中选择Node Types为Keyword,点击go运行得到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3)。从图3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关于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有三种不同的颜色,说明该研究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汉语教材”、“话题”、“文化”,而这三个关键词背后的核心逻辑就是“教什么”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为教材,在教材之上,又衍生出了其他诸如“本土化”、“语言知识”、“练习”、“中国形象”等研究主题;还有研究美国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的,与其相关联的主题有“孔子学院”、“汉语师资”、“大学汉语”等,“沉浸式”教学模式是其中比较热的一个话题;也有描述汉语教学现状和未来发展的,主要集中在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后的发展趋势、如何进行教学质量把控等方面。对于教材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而对于美国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控制的研究相对较少。未来应要求相关研究者重点往以上几个方面开展研究,特别是孔子学院的汉语老师们,应积极探索汉语教学资源和模式,让汉语学习者轻松高效学习汉语知识,以加快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Figure 3. Clustering map of keyword frequency in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span: 1 year)

3. 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关键词频次聚类图谱(跨度:1年)

4.2. 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趋势

研究在聚类图谱基础上,按时间片段统计了美国对外汉语教材关键词时序图谱(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2006年和2010年是研究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的高潮时期,不同时期,研究热点也有所不同,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发展脉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步阶段(2000~2005年),从2001年的汉语学习到2004年的教学法;第二个阶段是发展阶段(2006~2010年),从2006年的“汉语教材”、“文化”、“话题”到2009年的“教材”、“孔子学院”,再到2010年的“现状”、“学习者”、“练习”“汉语教学”;第三个阶段是成熟阶段(2011~2020年),“教学资源”、“沉浸式”、“教学模式”是该阶段的研究热点。研究内容从叙述教材角度转向教学机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以及学习者的角度。赵金铭教授曾提出把对外汉语研究看成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含四个层面的研究,即汉语本体、汉语习得与认知、教学理论与方法以及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研究[16]。而美国对外汉语的汉语习得与认知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研究这两个方面文献较少,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普及,美国对外汉语教育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Figure 4. Timeline chart of cutting-edge keywords in research o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4. 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前沿关键词时序图谱

CiteSpace的突发性关键词时序列表是依照突发开始时间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因此越靠下的研究主题前沿性越强。判断一个主题是否是新兴研究热点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首次突现时间和突发起始时间近[17]。通过关键词的大小和颜色等视觉表示,根据突现词的变化可以判断研究领域的前沿与趋势。在关键词图谱的界面中,找到Control Panel,点击Burstness,调节第四个参数和第五个Minimum Duration的参数,以设置突变词的数量,再点击View按钮,生成关键词突现图(见图5)。该图为2000年到2020年间,关于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前20个热点话题,红色条块表示该话题持续时间,红色条块越长,表示该话题持续出现的时间越长。由图5可知,最开始是从中美文化背景的差异角度来讨论汉语学习的,偏向从文化角度分析描写,“汉语学习”是热点话题,而后转向教材、现状、中文教学的研究,在2014年后过渡到教学资源的研究。“汉语学习”在2001~2006年为研究热点话题,“教学资源”在2014~2020年为研究热点话题,“汉语教材”在2015~2020年为研究热点话题。这说明教材编写与教学资源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未来应该推动促进教材编写和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加快与纸质版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辅助资源和学习平台的开发和使用。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2000~2023年有关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的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文献生成的图谱及相关数据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分析和可视化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空间分布图谱表明,参与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机构较多,但仍缺少一定数量的具有足够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和领军人物,未来需要宏观引领,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保障科研机构和作者之间的研究关注度,形成主流研究方向,促进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良性循环。关键词共现图谱表明,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热点是“汉语学习”、“教学资源”、“美国”、“汉语教材”、“现状”、“文化”、“话题”等。研究前沿时序图谱表明,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前沿体现在“教学资源”、“汉语教材”、“美国”等领域。研究趋势由宏观到微观,研究领域逐渐深入,研究角度逐渐具体化、现实化,可操作性较高。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其他方面的各领域关联性不够强,时序图谱也反映出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领域和范围较小,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结合其他学科理论和实践展开更加丰富的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把握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动态,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美国对外汉语教材未来的研究趋势应该朝着国别化、教学效果、智慧化学习模式等方向展开研究。

Figure 5. Keyword emergence chart for research on U.S.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as a foreign language

5. 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关键词突现图

5.2. 研究启示

国内关于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兴起并不算早,目前的研究还处于发展、探索应用阶段。本研究对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探讨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从研究机构来看,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机构类型比较单一,应该进行一些适当的跨学科的融合和交叉研究,在对外汉语教材与教学实践中,外语研究者也是该活动一项重要的部分,应扩大研究范围,创新研究角度,丰富研究成果。从关键词共现图谱来看,该项研究理论层面多于实证层面,应鼓励从事该领域教育者积极探索,充分思考,拓展研究新领域。此外,美国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例如通过ChatGPT赋能美国对外汉语教育,开发对外汉语教育新的学习模式。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西理工大学华文教育研究中心课题“当代美国华文教材与中华文化传播问题研究”(课题编号:WYHW2019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Dillon, S. (2010) Foreign Languages Fade in Class—Except Chinese. New York Times.
[2] 马箭飞, 梁宇, 吴应辉, 马佳楠.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70年: 成就与展望[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6): 15-22.
[3]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4] 王娟, 陈世超. 基于CiteSpace的教育大数据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6, 26(2): 5-13.
[5] 施瑞. 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比较——基于WOS和CNK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 36(8): 176-182.
[6] 罗春英. 美国K-12汉语教材现状及特点分析[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11): 58-62.
[7] 罗春英. 美国大学汉语教材现状对海外教材开发的启示[J]. 现代教育科学, 2011(3): 130-133.
[8] 罗春英, 张燕军.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对象国适应性问题研究——基于美国大学权威性汉语教材编写特点的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14(2): 95-99.
[9] 周小兵, 谢爽, 徐霄鹰. 基于国际汉语教材语料库的中华文化项目表开发[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9(1): 50-58, 73.
[10] 周小兵, 薄巍, 王乐, 李亚楠. 国际汉语教材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J]. 语言文字应用, 2017(1): 125-135.
[11] 杨丽姣. 面向美国中学生汉语学习的问卷调查分析与思考[J]. 语言文字应用, 2006(S1): 82-86.
[12] 陈楠. 美国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形象研究[J]. 中华文化论坛, 2018(4): 36-40.
[13] 陈楠, 杨峥琳. 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教材练习本土化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 2015, 29(2): 277-287.
[14] 李燕.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 39(18): 6-9.
[15] 赖丽琴, 李红满, 王媛媛.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对外汉语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1, 19(5): 52-63.
[16] 赵金铭. 国际汉语教育的本质是汉语教学[C]//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17-24.
[17] 魏家海, 李洁.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文学走出去研究文献计量分析(2011-2020) [J]. 山东外语教学, 2022, 43(1): 9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