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方言“X起个N”框式结构探究
Exploration of the Frame Structure of “X Qi Ge N” in Enshi Dialect
DOI: 10.12677/ml.2024.128666, PDF, HTML, XML, 下载: 12  浏览: 75 
作者: 唐小涵: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
关键词: 恩施方言“起”框式结构Enshi Dialect “Qi” Frame Structure
摘要: 在恩施方言中,人们常常会说“鼓起个眼睛”、“聋起个耳朵”、“伸起个脑壳”、“闪起个腰”这样既具有不变项,又具有可变项的结构,由于经常这样使用,这个结构逐渐具有了固定的、独特的语义内涵和语用功能。该框式结构对可变项的成分有着严格的限制,其中可变项“X”多为动词,少数是形容词,“N”为与身体部位有关的名词。此外,我们对该结构的语义内涵和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在语义上,该结构有着描述某种行为动作和表达某种负面评价的语义内涵。在语用上,该框式结构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起到表达说话人不同的感情态度,增强情感表达效果的作用。最后,我们也对该框式结构的历史来源做了探究,我们认为该框式结构可能来源于“V起一个N”这一结构。“X起个N”框式结构在恩施人民的日常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
Abstract: In the Enshi dialect, people often say structures such as “bulge Qi Ge eye”, “deafen Qi Ge ear”, “extend Qi Ge head”, and “dodge Qi Ge waist”, which have both invariants and variables. Due to their frequent use, this structure gradually has a fixed and unique semantic connotation and pragmatic function. This frame structure has strict limitations on the components of variables, with variable “X” mostly being a verb, a few being adjectives, and “N” being a noun related to body parts. In addition, we have analyzed the semantic connotation and pragmatic function of this structure. In terms of semantics, this structure has the semantic connotation of describing a certain behavioral action and expressing a certain negative evaluation. In terms of pragmatics, this frame structure can play a role in expressing the speaker’s different emotional attitudes in different contexts,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Finally, we also explored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frame structure, and we believe that it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the structure of “V Qi Yi Ge N”. The frame structure of “X Qi Ge 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aily communication of Enshi people and has certain research value.
文章引用:唐小涵. 恩施方言“X起个N”框式结构探究[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8): 94-101.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8666

1. 引言

对于某些具有特殊语法意义的结构,刘丹青(2002)首先提出了“框式介词”[1],但邵静敏(2008)先生认为它不仅仅是一个介词的作用,而应该是整个结构的功能,他认为“框式结构”的提法更为准确[2]。目前,学界对框式结构比较权威的定义是由邵敬敏先生提出来的,很多学者都是在他提出的定义的基础上对框式结构进行研究的。邵敬敏(2011)先生认为:“典型的框式结构指,前后有两个不连贯的词语相互照应,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框架式结构,具有特殊的语法意义和特定的语用功能,如果去除其中一个(主要是后面一个),该结构便会散架;使用起来,只要往空缺处填装合适的词语就可以了,这比起临时组合的短语结构具有某些特殊的优势。”[3]根据邵敬敏先生对框式结构的定义,我们可以对恩施方言“X起个N”是否为框式结构进行判断。首先,恩施方言中常说的“X起个N”,是由变项“X”、“N”以及不变项“起个”构成。其次“X起个N”中,变项“X”和“N”两个词相互照应、相互依存,如果去掉其中任何一个词,就不成句了,我们不能说“X起个”,也不能说“起个N”。另外,我们在使用这个结构时,只需要往“X”和“N”处填入相应的词语就可以了。而且,这个结构在使用时比临时短语更加地简洁,还有着临时短语所不具备的感情色彩和特殊的语义内涵。所以“X起个N”是完全符合邵敬敏先生对框式结构所下的定义的,它是一个框式结构。在恩施方言中,“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频繁地被人们使用,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能产性,在恩施人民的日常语言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以前的学者在研究恩施方言时少有提到这个框式结构,刘春华(2014)在研究恩施方言的非完全体中有所提及[4],但也只是几笔带过,并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王树瑛(2017)在研究恩施时提到了“倒”和“起”在恩施方言中的不同用法[5],但她并没有对“X起个N”这个框式结构多加关注,该框式结构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2. “X起个N”的变项分析

“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对可变项“X”和“N”有着严格的限制。能够进入该框式结构的“X”多为动词,少数为形容词;“N”必须为代表身体部位的名词,或是和身体部位有关的名词,又或者是由某一身体部位演化而来的抽象名词。总之,必须要满足一定的规则才可进入该结构充当变项“X”和“N”。下面具体分析“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变项的成分。

(一) “X”的性质分析

1) “X”是动词

在恩施方言“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中,变项“X”最常见的是实义动词,且一定是单音节的,它既可以是及物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但及物动词的数量要远远多于不及物动词。“X”在框式结构中表示具体的动作行为,例如:

(1) 佝起个背,(2) 瞪起个眼睛,(3) 伸起个手,(4) 闪起个腰杆,(5) 立起个耳朵

在例句中,“佝”、“瞪”、“伸”是单音节的及物动词,而“闪”和“立”是一个单音节不及物动词。这些动词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后面的“N”所进行的动作行为。

2) “X”是形容词

在“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中,“X”还可以是形容词,但只能是性质形容词,不能是状态形容词,而且也必须是单音节的形容词,多音节的形容词不能进入该框式结构中。例如:

(6) 红起个眼睛,(7) 大起个肚子,(8) 聋起个耳朵,(9) 冷起个脸,(10) 厚起个脸皮

在例句中,“红”、“大”、“聋”、“冷”、“厚”都是单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它们可以形容后面的“N”所处的某种状态。虽然当“X”是形容词时,它是单音节的性质形容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都可以进入该结构充当“X”,只有符合搭配习惯的单音节性质形容词才可以充当“X”。一般来说,去掉不变项“起个”,变项“X”和“N”是可以组合成词的。就如以上例句所示,“红眼睛”、“大肚子”、“聋耳朵”、“冷脸”、“厚脸皮”都是由“X”和“N”构成的词。

此外,有些单音节的性质形容词虽然也可以和后面的“N”组成词,但如果这个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带有明显的褒扬的感情色彩,那么它也是不能进入该结构的。例如,“好”和“坏”这两个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都可以和“心眼儿”组成词,但我们只能说“坏起个心眼儿”,却不能说“好起个心眼儿”,这是因为“好”带有明显的褒扬色彩,而“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的色彩义是偏向贬义的,它们的感情色彩起了冲突,所以像“好”这样带有明显的褒义色彩的单音节性质形容词也是不能进入“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充当“X”的。

(二) “N”性质分析

“N”在“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中一定要由和身体部位相关的名词充当,它或者就是表示身体部位的名词,或者是由某个身体部位的名词和其他的词组成的实义名词,又或者是由表身体部位的名词演化而来的抽象名词充当。虽然其他和身体部位无关的名词在某些语境中似乎也能进入该结构,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和身体部位无关的名词进入该框式结构时,后面往往还要加上其他内容,否则这个说法就不成立。而且当“N”是和身体部位相关的名词时,“X起个N”框式结构所表示的语义内涵与语用功能和“N”是和身体部位无关的名词时完全不同。所以我们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不能把它们归结为同一个框式结构。例如:

(11) 板起个脸,(12) 跛起个脚,(13) 掉起个眼睛水(眼泪),(14) 吊起个浓鼻子(鼻涕),(15) 坏起个心眼儿,(16) 大起个胆子,(17) 拿起个包*,(18) 拿起个包就走

例(11)、(12)中的“N”是身体部位名词。例(13)中的“N”是由身体部位名词“眼睛”和名词“水”构成了名词“眼睛水”;例(14)是由形容词“浓”和身体部位名词“鼻子”构成了名词“浓鼻子”,例(13)和(14)都是由身体部位名词和其他的词组成的实义名词。而例(15)的“N”是由两个身体部位名词:“心”和“眼”组成,并逐渐演化为了抽象名词“心眼儿”;例(16)的“N”是由身体部位名词“胆”演化而来的抽象名词“胆子”。例(11)至例(16)中的名词都可以进入“X起个N”框式结构充当“N”。

但是例(17)中的“包”,是和身体部位无关的名词,它单独进入“X起个N”这个框式结构中时,这个框式结构是不能成句的,必须要在后面加上其他内容才能成句,如例(18)所示。此外,例(11)到例(16),这个框式结构都有一种贬义色彩蕴含其中,但例(18)中并没有这种贬义色彩,所以我们不能将这两种结构混为一谈。

总之,“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对它的变项的成分有着严格的限制。

3. “X起个N”的语义内涵

“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在恩施方言中具有特殊的语义内涵,它可以描述某种行为动作,也可以表达某种负面评价。

(一) 描述某种动作行为

“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最主要的语义内容是描述某一个行为动作。用“X起个N”构式来描述动作行为,比较简洁明了,也可以让动作行为更加生动形象,例如:

(19) 他有点钱了就飘得很了,看人都斜起个眼睛看。

(20) 喊他做作业,他就疲起个耳朵不听。(喊他做作业,他就故意装作听不见)

(21) 问他纳闷滴哒,他就闷起个脑壳不做声。(问他怎么了,他就低着头,不吭声)

在以上例句中,“斜起个眼睛”描述了斜眼看人这个动作;“疲起个耳朵”描述了装作听不见别人讲话这个动作;“闷起个脑壳”描述了闷闷地低着头这个动作。用“X起个N”这个框式结构来描绘这些动作,用语简洁明确,动作也更为形象生动。

(二) 表达某种负面评价

“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在恩施方言中带有很明显的贬义色彩,只要是用这个框式结构来描述的某一行为动作,几乎都带有很明显的贬义色彩,它是说话人对某一行为动作的主观的负面评价。这种负面评价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语义内涵,我们将在语用功能部分再对其进行详细分析。表达负面评价是“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最重要的语义内容。就如以上例(19)到(21)所示,“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除了可以描述某种行为动作之外,还表示了说话人对谈论对象的某种负面评价,带有浓厚的贬义色彩。

描述某种行为动作是“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最基本的语义内容,而表达某种负面评价是它区别于“V起个N”这个结构的最根本之处。“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将描述动作行为和情感评价融为一体,表达形式简洁,表达内容丰富,在恩施方言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表达作用。

4. “X起个N”的语用功能

前面提到,“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具有表达某种负面评价的语义内容,那么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负面评价,发挥不同的语用功能。在恩施方言中,“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出对某一行为动作的批评指责,或讽刺鄙夷,或是厌恶不满,或埋怨懊恼,又或是轻视戏谑。

(一) 批评指责

“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常常可以用来表示批评和指责,此时说话人指责批评的对象往往就是听话人,例如:

(22) “婚都还没结,你就大起个肚子了。”

(23) “你一天莫子事都不管,甩起个手光玩,我一天要累死了。”

(24) “你只晓得喳起个嘴巴说,又不来帮忙搞一下。”

例(22)“大起个肚子”是指责听话人未婚先育这个行为,例(23)“甩起个手”凸现了听话人的清闲,和说话人“累死了”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说话者对听话人不干活这个行为的极大不满。例(24)“喳起个嘴巴”突出听话人的话多,和后面的不帮忙做形成对比,也表达了说话人对听话人光说不做这种行为的批评和指责。

(二) 讽刺鄙夷

“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在表达讽刺鄙夷的感情态度时,讽刺鄙夷的对象既可以是听话人,也可以不是听话人。例如:

(25) “你现在可了不起了,一说就吊起个脸子。”

(26) “他在那儿神气得很,翘起个二郎腿闪啊闪的。”

(27) “你说他一个男娃儿子家家,翘起个兰花指。”

在例(25)和(26)中,前半句话都是反话正说,后半句再用“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明确表达负面评价义,整个句子具有了一种讽刺意味儿。例(25)是对听话人“吊脸子”这个行为的讽刺,例(26)中的“他”不是听话人,“翘起个二郎腿”是对“他”得意洋洋的样子的讽刺。在例(27)中,谈论对象不是听话人。翘兰花指本是大众对女孩子的印象,而例(27)中就用“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来讽刺鄙夷男孩子翘兰花指这一不符合大众认知的行为现象。“X起个N”框式结构在这些特殊的语境中又具有了表达说话人讽刺鄙夷的感情态度的语用功能。

(三) 愤怒不满

当前后语境含有一种愤怒不满的情绪时,“X起个N”构式也具有了表达愤怒不满的感情态度的语用功能。表达愤怒不满的感情态度时,谈论对象是不是听话人都可以。

(28) 街边摆摊那个该死的说能治百病的江湖医生,黑起个心肠只想骗钱。

(29) 昧起个良心啥,总有一天不得好死。

(30) 每天伸起个手就只晓得要钱,懒得烧蛇吃。

在例(28)中,句子前半句就说江湖医生是“该死的”,本身表达一种愤怒不满的情绪,而“黑起个心肠”更是突出对江湖医生骗钱的愤怒。例(29)“昧起个良心”和“不得好死”相辅相成,一起突出了说话人的愤怒。例(30)中“伸起个手”也起到了相同的作用,突出说话人的不满和愤怒。

(四) 埋怨懊恼

有时“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所描述的行为动作造成了一定的严重的后果,这一框式结构隐含了说话人对所谈论对象的埋怨和懊恼。出于礼貌原则,表达埋怨懊恼的感情态度时,谈论对象不是听话人的情况比较常见。

(31) 那个老头子往车子外头伸起个脑壳,过路的车拖的板子一下就把他脑壳打出血哒。

(32) 他在那儿伸起个脚杆,细娃跑过来一下子绊倒了,头上起了碗大个包。

(33) 长起个眼睛不晓得在看莫子,这么明显的错误都没发觉。

例(31)“伸起个脑壳”表达了说话人对老头坐车向外伸出头而导致头部被撞的埋怨。例(32)是对他伸出脚而导致小孩被绊倒的埋怨懊恼。例(33)通过“长起个眼睛”这个结构,表达了说话人对没有发现明显错误这件事的埋怨。例(31)、(32)所谈论的对象都不是听话人,例(33)既可以是对听话人讲的,也可以不是对听话人讲的。

(五) 嘲弄戏谑

有时人们也会用“X起个N”这个框式结构,来表达某种轻视戏谑的感情态度,此时谈论对象就是听话人和不是听话人的情况都有,但谈论对象是听话人的情况居多,例如:

(34) 那个老婆婆得了风湿,一天爪起个手。

(35) 你今天跛起个脚来上课啊。

(36) 你在那儿撅起个屁股像猴儿。

例(34)“爪起个手”,表达说话人对“老婆婆”变得畸形的手的一种嘲弄。例(35)“跛起个脚”也体现了说话人对听话人跛脚去上课的样子的嘲弄。例(36)则是对听话人的一种“戏谑”。

在不同的语境中,“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而且这一框式结构的语用功能多跟表达说话人负面的主观感情态度有关,只是在不同语境中感情态度略有不同而已。另外,这一框式结构的使用,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增强了表达效果。

5. “X起个N”的历史演变分析

“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我们认为很有可能是从古代汉语“V起一个N”这一用法演化而来的。先是逐渐省略数词“一”,然后“个”的量词意义逐渐虚化,后来该框式结构逐渐有了新的语义内涵,“N”的范围逐渐缩小,最后“V”的位置上又逐渐出现了形容词,于是最终就形成了恩施方言中的“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

(一) 历史来源

通过检索CCL语料库,我们发现,“V起一个N”最早出现在元代,而“V起个N”甚至比“V起一个N”更早出现,“V起个N”用法最早出现在南宋(用例仅有一例),但这并不能说明“X起个N”的最初来源就是“V起个N”,因为南宋出现“V起个N”的用例只有一例,“V起个N”的用法还没有定型,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V起个N”就是“X起个N”的最初历史来源。事实上,“V起一个N”是“V起个N”的完整形式。但为什么会出现“V起个N”先于“V起一个N”出现的情况呢?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动词和量词“个”之间的数词“一”通常被省略的用法在南宋已经被人们接受,所以动词“V起”和量词“个”之间的数词“一”也就被省略了。但是这个省略“一”的用法没有定型,所以在明清时期“V起一个N”用法又被大量使用。在CCL语料库中,“V起个N”和“V起一个N”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用例数量如下。

朝代

“V起个N”

“V起一个N”

宋朝

1

0

元朝

3

1

明朝

45

55

清朝

13

66

在明清时期,“V起一个N”的用法占据优势地位,我们仍然把“V起一个N”这一完整形式看作“X起个N”的历史来源。例如:

(37) 围场中惊起一个雪练也似白兔儿来。(元,徐征《全元曲》)

(38) 只见扯起一个大螺,约有二三丈高大。(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下)》)

(39) 挽起一个角儿,皮箱内开出道袍鞋袜穿起。(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上)》)

(40) 文若虚不省得他们说话,船上人却晓得,就扯个谎哄他,竖起一个指头,说:“要一钱一颗。”(明,抱瓮老人《今古奇观(上)》)

(41) 早见厚卿竖起一个大指头向着方幼恽道:“好运气!第一回看见就吊你的膀子。看你不出倒是个老手。”(清,张春帆《九尾龟(一)》)

以上例句都使用了“V起一个N”,这种用法自产生后一直沿用至今,例如:“拿起一个包”、“捡起一块石头”。但这一用法在频繁的使用过程中,在恩施方言中逐渐发展出了“X起个N”这一特殊的,具有了独特的语法意义框式结构,和“V起一个N”结构产生了本质的不同。

(二) “一”的省略

在“V起一个N”这个结构演化为“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的进程中,第一步就是省略“起”和“个”之间的数词“一”。我们通过检索CCL语料库发现,动词和量词“个”之间数词“一”的省略这一趋势,从唐朝就开始出现,然后逐渐发展。例如:

(42) 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唐,彭定求《全唐诗》)

(43) 昨日设个斋,今朝宰六畜。(唐,彭定求《全唐诗》)

(44) “噇却,作个饱死鬼去。”都督从此舍之。(唐,张鷟《野朝佥载》)

(45) 门前有个老人,昨从寮杨城来。(五代,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

(46) 充个耳还聋,取个眼还瞽。(五代,释静、释筠《祖堂集》)

(47) 可怜好个刘文树,髭须共颏颐别住。(北宋话本,李昉《太平广记》)

(48) 通身疑团,参个无起个字,昼夜提撕。(南宋,《佛语录·惠开 无门关》)

(49) 虽然先圣恁麽道,且作个模子搭却。(南宋,《佛语录·普济 五灯会元》)

动词和量词“个”之间的数词“一”的省略最开始可能是由于唐朝诗歌要求字数相同而省略,如例(42)所示,后来大家逐渐认可这一用法,就逐渐省略掉动词和量词之间的数词“一”。而“V起一个N”这个句式也遵循这一用法,省略掉了动词“V起”和量词“个”之间的数词“一”,形成了“V起个N”这一用法。

(三) “个”的词义虚化

“V起个N”中“个”的词义有一个逐渐虚化的过程,例如:

(50) 如今设下坛场,缚起个草人。(元,徐征《全元曲——杂剧》)

(51) 你到明日盖个庙儿,立起个旗杆来。(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崇祯本)》)

(52) 咱这边也搭起个月台来。(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崇祯本)》)

(53) 八戒听说,发起个风来,把嘴乱扭,耳朵乱摇。(明,吴承恩《西游记》)

(54) 挣起个天大家事,替主母嫁三个女儿。(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下)》)

(55) 我就在这里,立起个家缘来,有何不可?(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下)》)

(56) 每一座神祠之中所有的青蛙,不定有几千百万,说起个头儿,真有圆笼大小的。(1910s,爱新觉罗·勋锐《讲演聊斋·青蛙神》)

(57) 但你居然板起个脸,抓起两把鼓锤子,为文艺吹打开路乃至于扫地。(1935,林徽因《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在例(50)、(52)、(52)中,“个”的词义还比较实,分别用来说明“草人”、“旗杆”以及“月台”只有一个的数量,而在后面的例句中,“个”的功能并不是计量后面名词的数量了。例如在例(53)中,后面的名词“风”并不能以量词“个”计量,但例句中却用了“个”,说明“个”在这里并不是起到计量数量的作用,“个”的量词词义已经逐渐虚化了。又如例(57),“个”并不是用来计量“脸”数量的,也不会有人说“一个脸”,而是说“一张脸”,“个”在这里不是量词,而更像是和“起”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结构标志。

(四) “N”的范围逐渐缩小

在恩施方言中,当“N”为身体部位名词时,“V起个N”逐渐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语法意义,它可以表示某种贬义,以及说话人的某种主观态度,这是“N”为其他类型的名词时所不具有的。此时“V起个N”结构具有了新的语法意义,成为了一个新的框式结构。例如:

(58) 她在那儿拉起个脸。

(59) 她在那儿拉起个凳子就要坐。

在例(58)中,“N”为身体部位名词,这句话带有明显的贬义,体现了说话人对“她”的不满。而在例(59)中,名词“N”不是身体部位名词,这句话也没有明显的贬义色彩。所以当名词“N”的范围缩小后,“V起个N”成为了一个新的框式结构。

(五) 形容词的进入

当“V起一个N”这一结构逐渐固定为“V起个N”结构,“N”的范围又逐渐缩小后,“V”的位置上又逐渐出现了形容词。我们查阅CCL语料库,只发现了一个形容词可以进入这个结构,如下所示:

“上个月我还在东门市场看见她提着菜篮,大起个肚子,蓬头散发的”(1971,白先勇《白先勇短篇小说集》)

但是这种用法在恩施方言中得到了发展,其他形容词也可以进入该结构,例如:

(60) 皱起个眉毛,(61) 疲起个耳朵,(62) 悬起个脚,(63) 黑起个脸,(64) 歪起个身子

由此,“V起一个N”结构,逐渐演化为了恩施方言中的“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

6. 结语

通过对比邵敬敏先生对框式结构的定义,我们判定“X起个N”是一个框式结构。这一框式结构对变项“X”和“N”有着严格的限制,“X”多为单音节的动词,也有少数符合搭配习惯的性质形容词也可以充当“X”,但是含有明显褒义色彩的形容词不能进入该框式结构。另外,“N”一定要和身体部位名词相关,若不相关则不能进入该结构。此外,我们分析了这个框式结构的语义内涵,描述某一行为动作是这个框式结构的基本语义内涵,而表达说话者的某种负面评价是这个框式结构的语义增值内容。另外,对于该框式结构的语用功能,它在具体的语境中能够表达说话人对某一行为动作的批评指责、讽刺鄙夷、厌恶不满、埋怨懊恼、轻视戏谑的感情态度。最后,经考察,我们认为“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很有可能来自“V起一个N”结构。但本文在搜集“V起一个N”这个结构时,因为语料库权限问题,仅仅考察了CCL语料库,或会存在偏误。根据查阅到的语料,我们推测“V起一个N”结构先是省略了数词“一”,然后量词“个”的语法意义逐渐虚化,之后“N”的范围逐渐缩小,导致这个结构的语义内涵和语用功能发生本质变化,最后部分形容词也可进入到“V”的位置,最终形成了恩施方言中“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X起个N”这一框式结构在恩施人民的日常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丹青.汉语中的框式介词[J]. 当代语言学, 2002(4): 241-253+316.
[2] 邵敬敏. “连A也/都B”框式结构及其框式化特点[J]. 语言科学, 2008(4): 352-358.
[3] 邵敬敏. 汉语框式结构说略[J]. 中国语文, 2011(3): 218-227+287.
[4] 刘春华. 湖北恩施方言的非完全体研究[J]. 现代语文,2014(04):76-78.
[5] 王树瑛.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J]. 华中学术, 2017, 9(1): 19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