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材编写中的高校外语教师角色转变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Role in Digital Textbook Development
DOI: 10.12677/ces.2025.131027,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陈 扬: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浙江 绍兴
关键词: 数字教材教材编写外语教师教学实践角色转变Digital Textbook Textbook Developm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Teaching Practice Role Transformation
摘要: 本文探讨了数字教材编写中高校外语教师的角色转变及其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高校外语教师在数字教材编写过程中已从传统的语言知识传授者向多重角色转变,包括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以及数字技术的融合者。然而,这一角色转变过程中,教师们面临着传统观念束缚、时间与精力不够、以及技术障碍等多重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教师们通过加强培训与学习、开展团队协作、以及持续学习新技术等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字教材编写能力和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及相关部门也需要为教师们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本研究旨在为高校外语教师在数字教材编写中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同时为外语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role in digital textbook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information-based educa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ransformed their roles from traditional language knowledge transmitters to multiple roles, including developing learning resources, guiding students’ learning and integrating updated technology in digital textbook development.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this role transformation, teachers encounter multiple challenges such as constraints on conventional teaching patterns, insufficient time and energy commitment, and technological barriers. In order to tackle these challenges, teachers need to improve their competence in digital textbook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rough engagement in training and learning, peer collaboration, and continuous learning of updated technology. Meanwhile, colleges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need to provide teachers with the necessary policy support and financial stimulus.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some insights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in digital textbook development, as well as offer reference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文章引用:陈扬. 数字教材编写中的高校外语教师角色转变[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1): 192-19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1027

1. 引言

在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的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的角色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变。随着教材从传统纸媒到数字化资源的转变,高校外语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推进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也要适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到学习促进者、引导者等角色的转变。数字教材集合了文字、图像、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具有互动性强、更新速度快、动态性发展等特点,已成为智能时代下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需要教师在教材内容的使用、编写和评估中为学生搭建桥梁[1]。因此,探讨数字教材编写中的高校外语教师角色转变,不仅对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理解教师在智慧教育时代的角色定位和价值也至关重要。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数字教材的相关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材经历了传统印刷品、多媒体、数字化教材的转变。在二语领域,国内外学者都对数字教材的使用、编写与开发以及教学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开展了多样化的研究。例如,有学者从宏观角度梳理外语数字教材的内涵特征、开发原则及实践路径[2] [3];或及结合教育技术背景探讨教材的内容挖掘,如教材的创新设计、开发和语料分析等[4] [5]。在数字教材使用与学习效果领域,来自韩国的一项元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教材使用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较大[6];国内研究有聚焦数字教材使用情境下的学生能动性、线上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效果等[7] [8]。此外,数字教材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关研究也受到学界的重视,国外学者聚焦教师层面的数字教材使用策略、课堂教学活动、人机互动[9] [10],国内学者则侧重探讨数字教材使用与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等[11] [12]。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既关注二语领域的数字教材内容研究,又聚焦数字教材的使用情境、学习资源功能及多元互动等。二者的区别在于,国外相关研究更注重实证研究、微观研究如数字教材与教学实践、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而国内研究则侧重思辨性研究,如教材的开发与编写原则、内涵特征和理论框架及内容研究;从教师视角探讨教材的相关研究还较为欠缺。

2.2. 教师角色相关研究

教师角色的理论框架和发展历程表明,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演变。国外学者的研究视角比较丰富,聚焦人工智能给教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教师角色的退化与拓展、教师自主性的威胁和对教师领导力的影响等[13] [14]。国内研究有探讨智慧教育如何赋能教师角色转变;强调教师在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法、新角色方面的发展[15] [16]。关于数字教材领域,广大教师不仅要掌握数字技术,还要深刻理解数字教材如何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和动态化的学习需求。例如,马艳和李学斌指出,数字教材的应用增加了教师角色扮演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和指导者[1]。数字教材的编写涉及教师对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例如教学内容如何通过数字化材料、音视频、虚拟仿真等方式实现情景化教学[17]。此外,教师作为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如何结合混合式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是一大挑战。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对数字教材的设计、开发与编写、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师角色转变都有丰富的研究。然而,在外语教学领域,现有研究大多关注教材内容的编写与开发、育人目标和学习效果的提升,鲜有聚焦在数字教材编写过程中,外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转变自身角色以适应智慧教育时代下的教学创新需求。本文将聚焦高校外语教师视角,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3. 数字教材编写的理论内涵及原则

教材经历了从纸媒到音视频、多模态等形态的转变,而数字教材编写的理论基础和原则是多维度的,涉及教育技术、教学设计、认知心理学等多个领域。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知识并非是学习者被动习得,而是通过学习者主动构建的。因此,在数字教材编写中,教师可侧重开发探究式、互动性强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有助于帮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内化知识。此外,基于技术增强语言学习理论,技术可作为有效工具促进和增强语言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成果。教师利用互动性和网络连接性等特点,确保数字教材编写的动态性、融通性等切实提高语言学习的动力和效率。从理论内涵上讲,数字教材不仅仅是传统纸质教材的数字化,而是将教学内容、富媒体教学资源和技术平台进行有机融合的新形态教材。在编写原则方面,数字教材建设要以“三化”(即标准化、集成化和产品化)理念为引领,提高建设质量,形成聚合效应,这些都为教材编写者提供具体的指导和规范[18]

综上所述,数字教材编写涉及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的创新以及认知心理学的应用等多个层面。高校外语教师应深入理解这些理论基础和原则,以确保数字教材编写的有效性、动态性和前瞻性,才能更好地实现在数字教材编写过程中角色的转变,以适应数字化时代下的教学需求。

4. 外语数字教材编写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4.1. 从语言知识的灌输者到语言学习资源的开发者

在传统外语教学中,高校外语教师往往扮演着语言知识的灌输者角色,侧重向学生传授语法、词汇、发音规则、语言知识等,以及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提升。然而,在数字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他们不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灌输者,而是成为了语言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外语教师在数字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搜集、筛选、编辑、甚至自我创作出丰富的语言学习材料,并利用数字工具将这些材料转化为互动性强、易于理解的可视化学习资源[19]。此外,教师还需关注语言学习的最新趋势和研究成果,通过吸收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不断更新和优化教材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外语教师可将自己开发的语言学习资源上传到MOOC等在线平台、或参与虚拟教研活动及教材开发培训项目,通过知识共享和学习资源共建,共同提升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2. 从课堂教学的控制者到学习过程的引导者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变革,外语学习者不仅能接触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还能够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自主化学习和泛在化学习。因此,在数字教材编写和应用的过程中,外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他们不再是单纯课堂教学的控制者,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为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高校外语教师在数字教材编写中,需要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如同步/异步讨论、头脑风暴、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些活动应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群组协作能力。同时,外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等[1]

4.3. 从技术工具的辅助者到数字技术的融合者

由于受限于学科知识和过往的学习经历,高校外语教师往往被视为技术工具的辅助者,通常采用PPT、投影仪、黑板等传统工具来辅助教学。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的角色逐渐从单纯的技术工具使用者转变为数字技术的融合者,外语需要具备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外语教学的能力。在数字教材编写与开发过程中,外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一些数字化工具,如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随着教育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数字教材等新形态教材建设,一些教师已经尝试开发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建设,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切片化和动态化更新。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有助于教师形成清晰的教学脉络,同时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远程教学和协作学习,注重数字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20]。因此,外语教师在数字教材编写过程中,不仅是数字技术的熟练掌握者和应用者,更是数字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推动者和创新者。这一转变不仅有助于提升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创新。

5. 教师角色转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5.1. 转变教师固有观念,开展数字教材专题培训

由于部分高校外语教材宥于传统教学模式,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角色,对于数字教材、人工智能接受度不高,难以快速适应角色转变的需求。其次,在认知层面,有些教师认为数字教材与传统的教材相比,只是添加了一些音视频、动画等有声读物,并没有意识到数字教材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满足其个性化需要,同时有助于教师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只有开展相关培训才能有效提升外语教师对数字教材的深度认知,帮助他们扭转固有观念,意识到人工智能时代下角色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开展数字教材的专题培训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基于数字教材的理论内涵讲座、工作坊、学习共同体等,也可以是聚焦技术使用的实操培训;在内容上有基于知识图谱的教材建设、如何利用数字教材使用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结合数字教材的使用、评估等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式等。

5.2. 开展团队协作,提高教材编写的能动性和效率

高校外语教师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考核压力,还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和指标,熟悉和掌握数字教材的编写任务、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避免精力分散到数字教材内容的挖掘、编辑和效果评估等,一些教师索性放弃参与此项工作,担心影响到正常的备课工作和科研创作。因此,鼓励教师之间开展团队协作、知识共享、内容共建可减轻教师的任务量,通过分工合作和资源共享也能提高教材编写的工作效率。对于管理者而言,鼓励和支持部分先行先试的教师可带动其他教师的积极性,只有增加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才能促使他们有热情、有意愿投入到数字教材的编写工作中。

5.3. 扫除技术障碍,提升外语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数字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运用最新的数字技术,如:多模态资源的编撰和整合、交互式软件的使用、知识图谱的设计等。如果高校外语教师缺乏相关的技术,则很难编写和开发出符合教学需求、且互动性强、实时更新快的数字教材。因此,高校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包括开展系列讲座、邀请技术专家开展软件实操训练,以帮助外语教师掌握数字教材编写和数字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在培训内容上,需要介绍数字教材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外语教师编写数字教材提供必要的理论和知识基础。在实践层面,可通过技术工作坊和实操演练,邀请技术专家开展远程和现场指导,确保教师能够熟练操作相关软件和平台,便于教师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后期评估学习效果。

5.4. 对标不同类型教师,开展定制化的教材编写培训

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和不同层次的外语教师,开展统一的数字教材培训无法对标教师的真正需求。研究型的大学可重点支持教师进行数字教材的创新研究和开发,帮助其梳理数字教材编写的理论框架,为其提供更多的研究时间和资金资助;而教学及应用型为主的院校可聚焦提升教师的数字教材应用能力,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培训和技术支持。对于新入职的高校外语教师,需要掌握数字教材的基本操作和教学设计原则,培训内容可聚焦数字教材的设计和编写原则、使用信息技术制作电子课件的技巧等。而对于骨干教师而言,培训应侧重于教学创新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确保其开发高质量的数字教材。培训内容包括采用智慧平台资源、知识图谱等技术丰富数字教材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自适应学习需求。最后,针对有特定出版需求的教师或院校,学校可与出版社合作,提供定制化的数字教材出版服务。通过数字化平台,此类外语教师可结合自身教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开发校本云教材资源或及时出版相关数字教材。

6. 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数字教材已成为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数字教材编写中的高校外语教师角色转变”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变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技术障碍、时间与精力投入以及观念转变等。这些挑战不仅考验着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展望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高校外语教师在数字教材编写中的角色转变将继续深化。在教师们的不懈努力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数字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将越来越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喜欢,为培养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跨学科、高素质人才提供一些支持。同时,在数字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外语教师也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和数字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数字时代下外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基金项目

本文系绍兴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CSCL环境下的“思辨型”译后编辑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SGJ2023012)研究成果;2021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级重点课题——CSCL环境下的翻译能力与思辨认知互促机制研究(编号:D202100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马艳, 李学斌. 数字教材应用中教师角色转变的困境与策略[J]. 电化教育研究, 2022, 43(10): 116-121+128.
[2] 杨港, 匡琼琼. 信息化时代外语教材发展态势与新形态教材建设展望[J]. 外语教材研究, 2023(1): 44-64.
[3] 杨莉芳. 大学英语新形态教材: 内涵、开发原则与核心特征[J]. 外语界, 2024(1): 57-64.
[4] Carabantes, L. and Paran, A. (2022) “I Preferred to Take Another Activity from the Textbook”: An Activity-Theoretical Study of Learning to Design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06, 659-674.
https://doi.org/10.1111/modl.12803
[5] Matsumoto, Y. (2019) Material Moments: Teacher and Student Use of Materials in Multilingual Writ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s.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03, 179-204.
https://doi.org/10.1111/modl.12547
[6] Jang, D., Yi, P. and Shin, I. (2015) Exami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Digital Textbook Use on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in South Korea: A Meta-Analysis. 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25, 57-68.
https://doi.org/10.1007/s40299-015-0232-7
[7] 苏芳, 杨鲁新. 外语教材使用情境下学习者能动性个案研究——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J]. 中国外语, 2024, 21(3): 69-76.
[8] 廖鸿婧, 李坤. ARCS动机理论视角的线上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效果研究[J]. 外语界, 2024(2): 45-53.
[9] Shawer, S.F. (2010) Classroom-Leve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FL Teachers as Curriculum-Developers, Curriculum-Makers and Curriculum-Transmitter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6, 173-184.
https://doi.org/10.1016/j.tate.2009.03.015
[10] Tajeddin, Z. and Asadnia, F. (2023) Teachers’ Collaborative Reflections on Classroom Materials: From Traditional Consumers to Digital Materials Developers and Teacherpreneurs. RELC Journal, 1-18.
https://doi.org/10.1177/00336882231222036
[11] 徐锦芬. 外语教材建设: 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J]. 外国语, 2023, 46(6): 12-19.
[12] 金檀, 李芷莹, 徐曼菲. 面向教材文本智能改编的教师语料库素养及实践应用[J]. 外语界, 2023(3): 23-30.
[13] Celik, I., Dindar, M., Muukkonen, H. and Järvelä, S. (2022) The Promises and Challeng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Teacher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search. Tech Trends, 66, 616-630.
https://doi.org/10.1007/s11528-022-00715-y
[14] Ghamrawi, N., Shal, T. and Ghamrawi, N.A.R. (2023)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AI on Teacher Leadership: Regressing or Expanding?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29, 8415-8433.
https://doi.org/10.1007/s10639-023-12174-w
[15] 曾梦凡. 智慧教育赋能教师角色转变[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2): 392-401.
[16] 孙有中, 唐锦兰. 人工智能时代中国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索: “四新”理念与“四轮”驱动模式[J]. 外语电化教学, 2022(3): 3-7+101.
[17] 陈扬. 教材开发实践提升外语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9): 520-525.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9842
[18] 宋毅, 王繁.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数字教材的内涵特征、发展现状与建设思路[J]. 中国大学教学, 2024(3): 4-7.
[19] 王天平, 闫君子. 数字时代的教材特征与开发新探[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 40(9): 11-18.
[20] 刘超, 黄荣怀, 王宏宇. 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建设与应用路径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 2023(8):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