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以《流浪地球2》为例
Translation of Movie Subtit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A Case Study of “The Wandering Earth 2”
摘要: 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了电影《流浪地球2》的字幕翻译。通过分析该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和技巧,评估了译文如何满足目标语言观众的预期和需求,以及译者如何在保持原片文化特色和适应目标语言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研究目的在于提出更有效的字幕翻译方法,以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质量和效果。
Abstract: *通讯作者。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the movie “The Wandering Earth 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By analyzing the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used in the subtitling of the film, it evaluates how the translation meets the expectations and need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udience, and how translators find a balance between maintaining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film and adapting to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propose more effective subtitling method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文章引用:高昊杰, 祖拉娅提·阿马努拉. 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以《流浪地球2》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11): 353-356.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111022

1. 选题背景

在全球化背景下,电影作为文化载体的国际传播日益增多,其中字幕翻译对影片在不同文化中的接受度起着关键作用。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国产影片如《流浪地球2》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高质量的字幕翻译对中国电影的全球影响力至关重要。目的论强调翻译活动应根据既定目的进行,适用于解决字幕翻译中的文化和语言差异问题。字幕翻译面临的挑战包括文化差异、俚语俗语的处理及如何在有限时空中准确传达原意。本研究通过分析《流浪地球2》的字幕翻译策略,旨在探讨如何在目的论指导下优化字幕翻译,提出更有效的翻译方法以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质量和效果。期望能为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化水平及字幕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2. 目的论简介

目的论作为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构成,成功地摆脱了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理论的束缚。目的论强调译者应以译文的预期目的为主,并依据此目的采用符合实际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但无论是什么策略和方法都是由翻译所服务的目的决定的[1],该理论以目的为首要原则,并基于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为翻译理论开辟了新的领域。第一,目的原则。这是目的论中的最高原则,它强调翻译的首要任务是达到翻译的目的[2]。在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应由翻译的目的决定。也就是说,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和文本形式,那么译者就需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特点,使译文能够传达出原文的精髓。第二,连贯原则:这个原则强调译文应该在译入语的文化和语境中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译文应该符合目标受众的期望和需求,易于理解,并在目标文化中具有可接受性。为了实现这个原则,译者需要对目标受众的文化、语言习惯和认知背景有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调整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文更符合目标受众的期望和需求。第三,忠实原则。它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译文的理解[3]。综上所述,目的论是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理论基础,能确保译文更好地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和期望。

3. 目的论在字幕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电影《流浪地球2》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作为一部科幻巨制,其不仅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引起了国际影坛的广泛关注。影片中融入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和独特的科幻想象,使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科幻想象力的理想载体。因此,字幕翻译的质量对于影片在海外的接受度至关重要。而目的论能在不同的翻译策略中取得平衡。在保留原作文化特色的同时,使其适应目标语言观众的观影需求。这体现出目的论在实际翻译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也为提升中国电影“走出去”战略中的字幕翻译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4. 目的论视角下的《流浪地球2》的字幕翻译

4.1. 目的性原则下的字幕翻译

目的性原则是首要原则,任何文本、音视频的翻译都带有自己的目的[4]。而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目的体现就是译者要准确把握源语含义,运用最合适的方式使观众理解,从而将电影中的文化元素传递出来。

例1:“不然你们的父母可只剩两行泪了。”

译文:Иначе ваши родители будут рыдать.

影片中,刘培强等人第一次上太空电梯,教练让他们检查自己的抗核服的善意提醒,同时和第一部中的“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形成微妙呼应,对此,译者选择将其翻译为“рыдать”,意为“痛哭”,译文直接准确,帮助观众减轻理解负担,更好理解影片。

例2:“你会被立刻取消中签资格,然后就是吃牢饭。”

译文:Тебя тут же дисквалифицируют, а потом посадят в тюрьму.

这句字幕出自在全球互联网关闭时期,图恒宇试图想将丫丫上传至550系统时,马兆对图恒宇的警告,吃牢饭这句话是中国的一句俚语表达,但是如果生硬的将其翻译为“обед в тюрьме”将会使外国观众无法理解,故在目的性原则的指导下译为“посадят в тюрьму”意为“送到监狱”。这有助于帮助观众从文化上理解这句俚语,实现影片的有效翻译。

4.2. 连贯性原则下的字幕翻译

在电影字幕的翻译中,上下文的连贯性、可读性是尤为重要的,而这从译者的翻译中能多处体现。

例3:“我们拥有同一片天空!”

译文:Мы даем взгляд на один и тот же небо!

这句话通过“共享的天空”这一形象,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译文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心中唤起同样的联想,增强语句的连贯性和普遍共鸣。

例4:“未来路还长,我们要一起走。”

译文:Дорога впереди нам долгая, мы должны пройти эту дорогу всем вместе.

这句话强调了“一起”这个词,不仅在翻译中表明未来的挑战与机遇需要共同面对,同时,也通过保持流畅和自然的方式,使目标语言观众感到话语的真诚和决心,突显出连贯性原则的要求。

例5:“看看孩子们,他们是我们的希望。”

译文:Обрати взгляд на дети, они—будущее нашей надежды.

这句话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强调了年轻一代的重要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稍作调整以使句子更符合俄语的表达习惯,确保译文在目标语言文化中更加连贯和自然,同时不失对目标语言观众同样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4.3. 忠实性原则下的字幕翻译

中俄两种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中文强调意合,而俄语注重形合,强调通过词法、句法的格式进行表达。而译者在做字幕翻译时必然需要考虑到实际的情况,不能生硬的死译,通过异化的翻译策略,再根据上下文采用增减、删补,调整语序的翻译方式,减少文化差异,帮助观众理解并欣赏电影。

例6:“无论结局如何,我们已经赢得了开始。”

译文:Независимо от итога, мы уже выиграли начало.

这句台词是面对巨大困境下,人们依旧选择坚持和努力。译者在忠实性原则的指导下,保持源语的语气,进行直译。

例7:“2500年前,一个叫屈原的人教会我们,不怕困难。”

译文:2500 лет назад философ Цюй Цюан научил нас не бояться испытаний.

本句的翻译难点在于屈原是谁这一文化历史差异,如果不加以补充说明,会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所以译者在此处进行了能动性的调整,通过增译的方式,对“屈原”进行限定说明,表明他哲学家的身份,同时保持原句的重点,使其不会对观众产生影响。

例8:“我知道希望很渺茫,但我不会放弃。”

译文:Я знаю, что надежда слабая, но я не буду покидаться.

这句台词中出现了“渺茫”这个词汇,通常在俄语中不会使用这一词汇,由于电影字幕速度较快,上下文衔接紧密,如突然使用该词汇,可能会导致歧义。译者在考虑到忠实性原则的情况下,选择对这句话进行意译为“微弱”,这样既可以保证快节奏的电影中,观众的理解及体验,也顺势保证了译文的准确流畅。

5. 结语

本篇文章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流浪地球2》的字幕翻译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在影视翻译中,目的论理论可以正确地指导字幕翻译,其不仅能帮助译者在传达原片意义的同时,还能很好满足目标语言文化和观众的期望。

通过研究,译者认为,未来的字幕翻译工作方面可以更多地考虑运用目的论,特别是在处理文化差异和语言表达方面。与此同时,译者自身也应具备文化敏感性和语言灵活性,不断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利用目的论的原则来选择最合适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既忠实于原片也符合目标观众的文化背景和观影习惯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春梅. 目的论视阈下的英汉广告翻译[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 21(6): 115-117.
[2] 邓海涛. 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3(6): 135-139.
[3] 李怡莹. “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国产影片《哪吒》字幕英译的不足与启示[J]. 英语广场, 2021(13): 35-38.
[4] 高小辉. 从目的论视角看电影《流浪地球》的字幕翻译[J]. 科技风, 2019(27): 18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