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进展
Progress of Clinical Research on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Urinary Retention
摘要: 尿潴留属于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疾病的预后及患者的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不良影响,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具备多种形式的治疗手段,具有经济安全、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能够在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时发挥较好的作用,为研究针灸治疗该疾病的多种形式,本文将对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系统的参考及多样的治疗方式,使施术者可结合患者情况,优化治疗方案。
Abstract: Urinary retention belongs to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after stroke, which will adversely affect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Acupuncture, as a treasur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possesses multiple forms of treatment, which is economical and safe, with few side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and plays a better rol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urinary retention, and in order to study the multiple form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this paper will summarize the relevant clinical studies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urinary retention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ystematic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to provide a variety of therapeutic modalities, so that the operator can combine with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optimize the treatment plan.
文章引用:罗熠飞, 徐璐, 郑晖.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学, 2025, 14(2): 483-488.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5.142071

1. 引言

脑卒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会导致各种并发症、后遗症,并有一定的致残率,常见的并发症、后遗症包括肢体感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膀胱功能障碍等,尿潴留在中医学属“癃闭”,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尿潴留是由排尿功能障碍引起的非阻塞性尿潴留,研究表明,有21%的患者在卒中后3周表现出尿潴留[1],有47%的患者脑卒中后72 h内出现尿潴留,脑卒中患者长时间尿潴留,可能会由于膀胱肌高张力导致尿失禁[2],也会影响肾功能,引起肾积水甚至肾衰竭。治疗尿潴留的传统手段通常为留置尿管导尿、注射新斯的明,长时间留置尿管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尿路感染,引起新的并发症,新斯的明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分解,使副交感神经末梢的乙酰胆碱浓度增加产生M受体兴奋作用,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括约肌松弛,从而改善排尿,但不可长时间使用,无法根本解决问题,此外,脑卒中后尿潴留也会降低患者的生活及康复质量[3]。故迫切需要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该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将对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展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2. 脑卒中后尿潴留的病因病机

尿潴留属于中医学“癃闭”的范畴,癃闭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当中关于癃闭有着详尽的记载,如《灵枢·本输》云:“三焦者,……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此句表明无论虚实,气机不畅皆可致癃闭[4],《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谓:“膀胱病,小便闭”,《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癃闭病位在膀胱,基本病机为肾与膀胱气化失司,膀胱气化作用为小便通畅之关键。粟李琴[5]等人认为癃闭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伤劳倦、久病体虚、外邪侵袭等,小便为水液,水液的吸收、输布、排泄,同时有赖于肺脾肾三脏的输布、运化、通调之功,亦不可缺少三焦气化之效,凡气机失调,皆可导致癃闭。王耀光教授[6]从三焦论治癃闭,将其分为上癃、中癃、下癃,其认为上癃的病机包括三焦受外邪侵袭或是脑部损伤,脉络瘀阻,亦或是外邪袭肺,肺失宣降,上焦气机不畅则下焦肾与膀胱气化失司;中癃的病机则为饮食不节,中焦脾胃运化失司,气失升降,或是情志内伤,肝失疏泄,气机失常,故影响膀胱气化功能,涉及肝脾及脊髓损伤;下癃的病机主要围绕肾与膀胱,《诸病源候论》载“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俱有热也”,内生湿热或是湿热之邪侵袭,湿性趋下,也会导致肾与膀胱气化失司,年老体弱、久病体虚则功能减退而致癃闭。脑卒中属中医学“中风”的范畴,中风患者因风火痰瘀虚发病,可为素体气虚,可为感受外邪、情志内伤等,诸因皆致中风后经络痹阻,气机不畅,脑窍不通,血行瘀阻,并且中风后恢复时间长,导致久病体虚,且易受外邪侵袭,治疗期间患者易情志不畅,因此,无论中经络或是中脏腑者,均可表现出癃闭。脑卒中患者发生尿潴留后,两种疾病相互影响,不利于原发病的预后,拉长患者的病程。

3. 脑卒中后尿潴留的针灸治疗

3.1. 单纯针刺疗法

3.1.1. 腹针治疗

陈文威[7]等认为岭南飞针疗法能够打通任督二脉、理畅三焦、调理气血,故用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脾肾气虚型卒中后尿潴留,该研究选穴为以任脉为中线,足少阴肾经左右循行线,将腹部分为上焦、中焦、下焦区域,上焦区选择巨阙穴、上脘穴,中焦区选择中脘穴、下脘穴,下焦区选择关元穴、石门穴、中极穴,试验组采用了“飞行旋转式进针”,属岭南飞针疗法腹部特色针法,对照组采用了常规针刺法,结果显示,两组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减轻尿潴留症状,并显著降低了中医证候积分,该研究表明单纯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尿潴留症状及中医证候。

3.1.2. 芒针治疗

付晨瑜等[8]将卒中后尿潴留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予膀胱功能管理,试验组增加芒针透刺治疗,选择秩边透水道,肾俞透膀胱俞,气海透中极,得气后留针30分钟,4个疗程后,对两组进行了膀胱残余尿量、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速、生活质量评分的多方面评估,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证明芒针具备针感强、一针透多穴、刺激量大、传导深的优势,且芒针放射性刺激能影响阴部神经达到调节逼尿肌和括约肌的作用。

3.1.3. 头针治疗

桑鹏[9]等将卒中后尿潴留患者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为头穴透刺组,一组为普通针刺组,另一组为阿呋唑嗪药物治疗组,头针透刺组选取上星透百会,囟会透目窗,前顶透正营等,普通针刺组选取关元、中极、气海等穴位分别进行相应的针刺操作,药物治疗组口服盐酸阿夫唑嗪缓释片;相较于药物治疗组,两组针刺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更高,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这表明针刺治疗卒中后尿潴留操作安全有效,在临床上应当推广使用。陶盟[10]等进行临床研究时,将卒中后尿潴留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选取头皮针足运感区(双侧)与三阴交、中极、关元、阴陵泉、曲泉结合,头皮针得气后留针20分钟,体针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则根据治疗指南予基础治疗和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仅46.7%,这表明头针与体针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也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3.1.4. 脐针治疗

吕倩[11]等为研究脐针对卒中后尿潴留患者膀胱排空功能的影响,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药物、导尿、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脐针治疗,取穴:坎位、离位、兑位,根据脐针八卦全息图定位,操作顺序依次为“水火既济”中坎位、离位及兑位,调整针刺方向使针尾相交,进针13 mm,留针30分钟,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4周,最终观察组有效率达90%,对照组72%,该研究得出脐针治疗能显著提高卒中后尿潴留患者的膀胱排空功能的结果。

3.2. 针刺结合其他疗法

3.2.1. 针刺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

郭耀光[12]等将卒中后尿潴留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均根据指南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单纯膀胱功能训练,包括反射性排尿锻炼、Crede手压法、盆底肌锻炼,每日1次,每次2~6个节拍,试验组予益肾启闭针刺法,选取膀胱俞、百会、中极、神庭、三阴交、内关、委中、气海、秩边、关元、次髎、肾俞,平刺百会、神庭、印堂0.5~0.8寸,余穴直刺0.5~1.5寸,各穴均施以小幅度高频捻转手法30 s,得气后留针30分钟,20分钟时进行二度行针,两组均进行4周治疗,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66.67%,具有显著差异,表明益肾启闭针法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在临床治疗卒中后尿潴留时可取得确切效果。王晔博[13]等进行针刺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研究时,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实验结果显示,针刺结合治疗优于单纯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能改善卒中后患者内、外括约肌与膀胱逼尿肌张力协调作用,调节膀胱功能。

3.2.2. 针药结合疗法

针刺与中药结合是临床治疗疾病时的常用手段,针药结合,相辅相成,往往能够起理想的治疗效果,赵云霞[14]等为探究济生肾气丸结合针刺治疗老年男性卒中后尿潴留的疗效,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二者均予常规卒中治疗,同时,对照组予留置尿管、盆底肌锻炼、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济生肾气丸口服,6 g/次,2次/d,早晚饭后服用,并选取四神聪,肾俞,三焦俞,膀胱俞,次髎,中髎进行针刺,得气后留针20 min,每日1次,疗程为4周,经治疗,试验组在IPSS (前列腺症状评分)、膀胱残余尿量、中医证候积分上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 86.67%,高于对照组的56.67%,该实验结果说明针药结合疗法可提高卒中后尿潴留的总体疗效。

3.2.3. 针刺联合中频治疗

中频脉冲电刺激疗法,是通过中频治疗仪,输出脉冲电流刺激施术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贾健[15]等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使用针刺联合中频治疗:选取气海、百会、中极、关元、阴陵泉、水道穴及三阴交进行针刺,得气后采取补法行针,留针30分钟,中频治疗仪调频为2~8 kHz,选取适当波形,将电极片固定于患者腹部、耻骨联合上方,电流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20分钟,治疗1月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提示,治疗组患者的膀胱最大容量及膀胱残余尿量均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85.71%,该研究表明针刺联合中频治疗能够刺激膀胱、周围括约肌及输尿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达到引起排尿反射的效果。

3.2.4. 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

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通过注射针头植入穴位下的组织或肌肉的治疗方法,既能延长针刺的起效时间,又能够发挥刺血的疗效。陈剑强[16]等在治疗卒中后尿潴留患者时,为观察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的效果,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一组采用常规针刺为对照,选取关元、中极、三阴交、足三里、膀胱俞、阴陵泉进行针刺,一组为观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取双侧膀胱俞及肾俞四穴,将1.5 cm的羊肠线埋入行埋线治疗,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的治愈率达46.7%,对照组20%,充分证实了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有效性。

3.3. 其他针刺疗法

3.3.1. 温针灸

温针灸是将针刺与艾灸结合,使二者同时起效的一种针灸方法,杨永德[17]等人的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温针灸能明显能够改善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提高总有效率1.26倍,提高卒中后尿潴留治愈率1.50倍。张现豪[18]等人为观察温针灸治疗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将卒中后尿潴留留置导尿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二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予听流水声、下腹按摩、热敷治疗,治疗组选取三阴交、关元、中极、曲骨、丰隆、石门进行温针灸治疗,结果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4.9%,对照组为64.3%,温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后有效病例起效时间比较,温针组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温针灸治疗卒中后尿潴留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3.3.2.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指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通过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毫针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扩大针刺的治疗范围,刘路然[19]等人将60名卒中后尿潴留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留置尿管,开放尿管时按摩膀胱区,并进行排尿训练、定时冲洗膀胱,试验组取双侧八髎穴、会阳穴进行电针治疗,电针采用连续波低频(40 Hz),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并出现肛门及会阴部肌肉节律性收缩为止,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6天为1疗程,2周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6.6%、83.3%,结果表现出了显著差异,这一试验表明电针对卒中后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3.3.3.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是将金属针具烧红,迅速刺入人体部位或腧穴,并快速退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陈琼君[20]等探究肾阳虚型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将患者分为火针、针刺、常规组,三组患者分别接受了为期4周(2个疗程)的火针“尿三针”(中极、关元、三阴交)、针刺“尿三针”、中西医常规治疗,前两组治疗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疗程结束后,根据膀胱残余尿量评估疗效,实验结果提示火针组治疗尿潴留的总有效率为84.6%,针刺组为70.6%,常规组为55.6%,且火针组对膀胱最大容量的改善以及MBI评分的提高、SAS评分的降低较其余两组均有明显效果,表明常规治疗配合火针“尿三针”可明显改善卒中后尿潴留的症状,提高膀胱功能。吴志明[21]等对火针疗法治疗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结果提示对照组(常规针刺)及治疗组(火针疗法)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86.67%,同样可以说明火针治疗该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3.4. 杵针疗法

杵针疗法是一种使用特殊针具进行操作的无创性针灸治疗方法,苏梅林[22]等为研究其对脑卒中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膀胱训练,观察组使用七曜混元杵、五星三台杵,选取督脉及膀胱经背腧穴,行分理及点叩手法,再使用金钢杵针行太极运转手法、升降手法,3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膀胱功能积分、膀胱残余尿量、首次排尿时间等,最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试验证实杵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膀胱残余尿量,缩短首次排尿时间,在临床可推广使用。

4. 小结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相关文献发现,临床使用针灸治疗该病的手段多样,主要包括了单纯针刺、针刺与其他治法结合及其他针刺疗法,通常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膀胱功能训练的基础之上辅以合适的针灸治疗手段,常选取膀胱经的背腧穴、膀胱附近的任脉之中极、关元,以及足三阴经交会穴之三阴交作为施术部位,以调节诸脏腑的气化功能,调理膀胱,行气通闭,方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方案。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Burney, T.L., Senapti, M., Desai, S., Choudhary, S.T. and Badlani, G.H. (1996) Acute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and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A Prospective Correlation of the Site of Brain Injury with Urodynamic Findings. Journal of Urology, 156, 1748-1750.
https://doi.org/10.1016/s0022-5347(01)65498-3
[2] 刘甜甜, 王超杰, 陈静, 等. 芒针对刺神阙与曲泉穴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39(1): 88-92.
[3] Son, S.B., Chung, S.Y., Kang, S. and Yoon, J.S. (2017) Relation of Urinary Reten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in Stroke Patients during Rehabilitation Program. Annals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41, Article 204.
https://doi.org/10.5535/arm.2017.41.2.204
[4] 薛辉, 王丽慧. 《黄帝内经》癃闭辨治特点及临床应用探析[J]. 中医杂志, 2011, 52(S1): 5-7.
[5] 粟李琴, 韦丹. 中医治疗尿潴留的临床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 2022, 38(8): 201-205.
[6] 万颖颖, 王耀光. 王耀光教授从三焦论治癃闭经验[J]. 天津中医药, 2019, 36(10): 946-950.
[7] 陈文威. 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脾肾气虚型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2.
[8] 付晨瑜, 张锦, 房晓磊. 芒针透刺结合膀胱功能管理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疗效分析[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4, 36(1): 50-53.
[9] 桑鹏, 李奕霖, 杨辉. 头穴透刺治疗脑梗死后尿潴留疗效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 2016, 2(4): 54-56.
[10] 陶盟, 万钢. 头皮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60例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16, 18(3): 251-252.
[11] 吕倩, 梁丰, 朱根应, 等. 脐针对卒中后尿潴留患者膀胱排空功能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22, 42(12): 1345-1348.
[12] 郭耀光, 杨玲, 宋剑英, 等. 益肾启闭针刺法配合膀胱功能锻炼治疗肾气亏虚型缺血性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23, 42(4): 124-125.
[13] 王晔博, 张春敏, 李岩, 等. 针刺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临床研究[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5): 94-96.
[14] 赵云霞, 王萌, 刘万霞, 等. 济生肾气丸联合针刺治疗老年男性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 37(11): 130-132.
[15] 贾健, 魏小利, 刘亚峰, 等. 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 5(1): 122-123.
[16] 陈剑强. 背俞穴埋线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效果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 2019, 26(22): 31-32.
[17] 柳永德, 游建宇, 钟晶晶, 等.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 43(12): 14-20.
[18] 张现豪, 冯国湘, 文宁.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1(3): 72-74.
[19] 刘路然. 电针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信息, 2008, 25(4): 71-73.
[20] 陈琼君, 梁家彬, 蔡伟彬, 等. 火针治疗肾阳虚型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39(4): 824-830.
[21] 吴志明. 火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合肥: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3.
[22] 苏林梅, 杨丹, 杨益, 等. 杵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 14(9):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