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旅游消费的不断提高,用户们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这也促使着民宿行业顺势而生。民宿是一种新兴的非标准住宿产品。它主要是利用当地闲置资源,以主人参与接待的方式,为游客提供小型住宿设施,使得游客更好的体验到当地的自然、文化以及它的生产生活方式。民宿存在于城镇或者乡村,因此可以根据它所处的地域分成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两种形式。
我国的旅游行业是民宿行业发展的基石,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民宿产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而民宿作为乡村衣食住行中的重要部分,代表着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主要隐形动力 [1]。民宿与乡村旅游品质的提升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无效民宿资源的开发会造成乡村旅游资源浪费,相对应出现环境遭到破坏、乡村性及乡村吸引力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很多拥有着优美自然景观的贫困地区、乡村的旅游地,受限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公共服务水平落后和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投资不足、农户生计水平脆弱、旅游经营管理水平低、过度商业化、产品开发层次低并且同质化等问题。因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进入发展滞缓甚至萧瑟的困境,对当地的农户及社区可持续生计造成挟制。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旅游民宿的研究综述 [2]
通过对Elsevier期刊数据库里的论文资源进行检索,以“Bed and Breakfast”为检索词,截止到2019年11月4日,一共筛选出了45篇有关联的论文以及相关的著作,其中,发表在PubMed 3篇、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 1篇、Sleep and Biological Rhythms 1篇、ProQuest期刊24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篇、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 1篇、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篇等。
我们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源国内文献的检索中,检索到以“民宿”为关键字的文献共有1296篇,其中国内民宿旅游的研究最早出现在1984年。到2016年,有关民宿旅游的研究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陆续出现了地理学、应用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跨学科研究的显著特征。
民宿起初兴起于欧美,用英国的B&B (Bed and Breakfast)来代表民宿。Jackie Clarke (1996年)认为,民宿是用智能柜去体验旅游中环境的住宿产品;而Dallen J Timothy (2009年)则认为,民宿是在乡村环境中为游客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的旅舍,旅游者可以在居住民宿中 [3],了解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所传承的文化。而在日本,民宿主要是指那些生活在都市的人们,以家庭为单位的出去旅游,入住于旅游目的地的农家民宅。对于瑞士而言,民宿则是私人经营的小型家庭旅馆,但有关政策规定一定要在国家旅游局以及民宿组织的管理下才能经营,并且对民宿的环境、卫生状况、居家设备也有相应的条件。
在中国,民宿最先是在我国台湾地区出现的,并逐渐相对成熟起来。2001年我国台湾地区出台了《民宿管理办法》,该政策规定了民宿的经营规模的大小 [4],同时认为民宿是一种利用自用住宅的空闲房间,再结合当地的人文、生态、自然景观、环境资源和家庭副业形式,来给游客提供了生活的住宿场所。在我国内陆地区,民宿一开始是以农家乐、客栈、家庭旅馆的形式呈现。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旅游民宿的研究持续时间长,但是数量有限,角度多样,尚未形成系统统一的研究结论。
2.2. 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进展
国外对于民宿旅游的研究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其研究内容主要是从民宿旅游的产业研究、企业管理、行为研究三个方面来着手。
从国内的文献数量旅游民宿研究进展可大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10年以前,关于民宿旅游的研究内容停留于现象和概念的描述,研究的方法大部分是定性方法,其学术关注度不高;第二阶段是从2010年之后,伴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定量等方法的运用,从理论的研究到个案研究的更加深入,其注重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民宿社区居民及旅游者行为、民宿旅游发展及对策、民宿旅游相关联产业。
理论界对旅游民宿产业发展已有诸多研究,然而对于农村民宿经济发展却从未深入了解。本论文创新性地试图以五力模型的理论以及可持续生计理论方法对农村民宿经济的发展进行优化,体现独到研究视角。
2.3. 文献评述
总之,以上出现的文献资料都为本次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参考内容,指引了正确的写作方向与思路。其中,崔晓明(2018)借鉴了可持续生计理论方法对乡村旅游民宿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每一步进行详细分析,从中找出具体问题。从整体出发、改造细节,他们运用了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两个相结合的方法,灵活地将人地关系理论和社会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分析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社区”等不同的维度及要素间十分的复杂的互动影响机理,并提出改善乡村旅游农户生活和社区发展的途径和政策。另外,席晓攀(2015)将邯郸市魏县北杨庄村的乡村旅游进行产业发展研究对策,为本研究提供了提高松阳平田村农村民宿经济的借鉴。
3. 浙江丽水松阳平田村农村民宿经济发展现状
3.1. 案例简介
平田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的一个小乡村,距离县城大约有15公里,海拔达610米。丽水市松阳县,古有“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的美誉,今有“最后的江南秘境”之称。有大概一百座格局完好无损的传统村落生生不息,孕育着多姿多彩的文化资源,这些村落传承着很多年来的乡土文化和亘古不灭的生命力。这些不仅是当地的文化资源,而且对于松阳县来说他们更是不可多得的经济来源,同时它也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此,在“八八战略”的指导下,松阳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5] 传统村落的措施。该政策的出台使得村民们对村域资源达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民宿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吸引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情怀的优秀代表、创业青年回归乡村,带动当地村民就地和就业、村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从以前的破败荒凉的农村,慢慢演变成一个充满生机新型乡村社区。为了合理利用传统村落,“抢抓民宿发展重大机遇,培育生态经济新增长点” [6] 成为了新形势下松阳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根据此次的实地考察可以得出,截止到2019年6月松阳全县一共发展了农家乐民宿经营户449家,床位4089张;单从2019年1~6月接待的游客来看就有76.7万人次,营业经营总收入达到了17,405万元。从实地考察调查的文献数据中可以得到松阳县平田村累计培育的乡村休闲旅游村共有17个,包括省级特色村3个,市级特色村5个;市级农家乐综合体6个,市级特色民宿示范村1个,市级特色民宿示范点(精品丽水山居) 9个;省级农家乐特色点3个,市级农家乐特色点5个,成功创建市级美丽经济农家乐民宿产业集聚带一条(精品)。

Figure 1. Development of home stay in Songyang County from 2012 to June 2019
图1. 松阳县2012年~2019年6月全县民宿发展情况

Figure 2. Songyang County’s home stay operation from 2012 to June 2019
图2. 松阳县2012年~2019年6月全县民宿经营情况
顺应世界乡村经济的发展规律,松阳县在2015年底的这个时间点上提出了发展民宿产业来支撑乡村旅游。从图1~2中可以看出,全县民宿发展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接待人次的增加也是直接带动了营业收入的增加。
3.2. 基于五力模型案例的分析
著名的波特五力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 [7]。他认为在行业中有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并且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如图3),这些因素是企业尤其是战略业务单位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Figure 3. Five forces affecting attraction of industry
图3. 影响行业吸引力的五种力量
3.2.1. 现有行业竞争对手的挑战
从民宿形态上看,都是结合乡村地方自然与人文资源及农、渔产业文化,提供给一群喜爱乡村生活体验的旅游者,其优势在于投入资金少、投资的风险度低,因多属自发性的经营,而且没有专门规划与引导,行业进入壁垒低,处于相对分散的经营状态。截止于2017年,浙江省内的客栈民宿已经从刚开始的七八家猛增至拥有5669家,这导致了竞争的白热化,并且随着其良好的发展,出现了投机热潮,开设的民宿相互模仿,造成民宿风格的同质化。
3.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目前,民宿市场存在着市场未饱和和威胁性高的问题。丽水的松阳平田村民宿的潜在的竞争压力大部分来自两个方面;其中之一是浙江省很多乡村已经将经营民宿作为解决就业困难的途径的方式之一,他们抓住民宿旅游发展的机遇,所以纷纷开办乡村民宿;而第二种压力主要是来自逐利资本对市场的机会的把握。当下民宿产业市场还没有达到饱和的状态,所以这就导致很多的外来投资者把握住了这个市场机会,前来经营乡村民宿,资本化的大量投入,直接构成了对当地村民的威胁。
3.2.3. 替代品的威胁
当两个处于不同行业中的企业,有时候会因为所生产的产品类似,而相互成为替代品,所以在这两个企业中也是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关系。因此在民宿产业中,与之类似的还有许多,例如农家乐,就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方式,他们是农民向城市的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大自然并而能获得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的旅游方式;并且农家乐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这无疑会对民宿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3.2.4. 供应商们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在我们国家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中,村民组成了大部分的供应商,但是他们大部分是依靠通过降低单位的价值质量与提高投入要素价格的能力,由此来影响行业内已经存在的一样产业的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由于我们国家的民宿的采购方式主要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来采购硬件设施,特别是对于那些文化特色和重要地方的设施而言,规模普遍较小,因此无法实现大规模设施的采购。平田村民宿经营者也有着同样的烦恼,云上平田民宿规模小,但拥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使得在采购的同时也存在着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在对供应商的购买谈判中是处于相对的劣势的,经营者们同样也会把这种成本转嫁到旅游者们的身上,这也就提高了客房的价格。
3.2.5. 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随着旅游需求不断提高,他们对旅游中的体验更是越来越高,同时旅游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作为旅游者,为了让自己的旅游成本有所降低,主要是通过向民宿经营者压价,或者要求民宿经营者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而这时,民宿经营者所赚取的利益也在下降,势必影响到了民宿所产生的经济程度。经过调查,松阳县平田村的民宿价格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带有温泉、智能设施的民宿平均每晚1488元/间/天,另一种是每晚100~300的客栈民宿。入住于云上平田民宿的大部分都是由自由旅游的游客组成,并且76%的游客表示在入住云上平田民宿之前有住过其他地方的民宿的经历,民宿所呈现的地方特色和家庭氛围,还有入住时的舒适感,也是成了购买者讨价还价的一些构成要素,通过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松阳县平田村民宿产业发展所处的外部竞争力量和自身的竞争位势。从案例分析中可以得出:处理好和上下游的关系可以是该产业获取理想的盈利;只要该产业自身具备强大的竞争实力,拥有自主核心产品和技术可以让该产业不必过于担心替代品的威胁;行业间与对手的竞争是一直存在并且不断动态发展的,只有通过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使该产业在行业中长期生存。
3.3. 松阳平田村农村民宿多产业经济现状
3.3.1. 产业分布不均、规模化程度低
松阳县民宿发展起步迟、受交通条件、经济条件、资源特色以及基础配套等客观因素影响,当前民宿产业呈现整体分布不均、低小散落的现状。
3.3.2. 规范化程度较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有四个民宿村(上梅、沿坑岭头、章山、官岭)采取统一分配客源的模式,也仅仅发挥了统一分配客源的作用,在对民宿的管理、服务、经营等方面进行统一的规范和指导等方面仍有所欠缺。民宿发展仍以原始的粗放式经营为主,着重于客房及床位数量的提高,而忽视了公共空间营造和民宿品质的改善。
3.3.3. 综合开发深度不足,经营特色单一
以原汁原味的乡村风貌为卖点,以打造画家村、摄影村为主题,成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然而在文化要素和休闲业态的深层植入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缺乏对民宿产品的创新、包装、策划与推介。目前民宿的消费基本以餐饮、住宿、简单娱乐、小休闲产品为主要导向,民宿特色与客源单一,配套的增值服务较为缺乏。
3.3.4. 季节性气候性特征导致旅游淡季资源的严重浪费
松阳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夏冬季长,季节特征明显。避暑休闲和生态养生是当前松阳县对外来游客的主要吸引点,而这一基本需求对应的则是每年夏季以及节假日,各民宿点门庭若市,而到了冬季,游客便少之又少,导致本地居民与外来经营者所投资的民宿在淡季存在较大资源浪费。
3.3.5. 民宿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足,整体经济带动作用还不明显
除依托本地旅游业之外,民宿产业与餐饮、娱乐、购物、农耕渔业等相关产业的互动缺乏,与当地茶产品和农产品销售、民间艺术传播、康体养生项目等相关业态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尚未形成完整的经济生态产业链,经济带动作用较弱,相关产业之间融合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4. 基于可持续生计松阳县民宿经济协同发展实现路径
4.1. 可持续生计理论的内涵
生计是人类目前最主要的行为的方式,他们是驱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要的因素。民宿经济开发可以促进当地农户的生计的策略和生计的资本发生变化和演变。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步开发,社区相关的生态环境也遭到破坏、利益分配存在不公正的现象、社会文化冲突也在加剧等负面问题也在逐渐显现,以上问题直接威胁到乡村的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农户和社区可持续生计的水平的提升。可持续生计重点指出生计发展中需要保持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可持续性。而且可持续生计理论是为系统评估乡村旅游等生计策略、和贫困地区农户和社区可持续生计的相互间的影响机制提供了科学的分析的工具,也为梳理浙西南丽水山区贫困状况、抑制生计可持续的障碍因素和潜在风险及制定治理策略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4.2. 可持续的生计框架的体系构建
4.2.1. UNP和CARE可持续生计框架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在农村贫困现象及应对的方案等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许多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都在应用可持续生计方法分析和得出解决贫困问题的发展方案,并在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多种相应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在这之中,美国援外合作组织Cooperative for American Remittances to Everywhere, CARE)建立的农户生计安全框架、英国国际发展署(The UKs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DFD)建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ustainable Livelihoods framework) [8],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UNDP)主导建立的可持续生计途径是相对于来说具有代表意义和影响力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其重要内容与关注点详见下表1。

Table 1. Main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nalysis framework
表1. 主要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4.2.2. 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
与UNP和CARE的可持续生分析相比,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的可持线生计分析框架在发展干预领域得到更为普遍的推广和应用 [9],该框架充分体现了可持续生计研究以人为本、整体性、多层次多维度、可持续、重视响应和参与、增强贫困人口内生能力、多方合作和动态性的原则啊,甚于以上原则,DFID绘制了一个可持续生计分析展示二维平面图,展示了生计分析内容、构成要素的结构与相互关系。

Figure 4. Framework for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图4. 可持续生计框架
SL方法围绕解决贫困问题全面展开,图4揭示了一个解释贫困的框架,通过把对贫困的新理解集成至一个分析性工具内,其指出根除贫困的内在机会,尤其是适合在、社会、洞察生态,经脆弱的松阳地区的农户生计、旅游产业与社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制约因素,在提出有效的解决贫困和可持续发展行动之中可以成为一套卓有成效的集成分析框架和规划研究工具。Scoones提出一个应用SL方法从而对旅游业影响下的农户生计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的框架(图5),这主要从农户生计背景、组织、生计资源、机构结构及制度政策、策略和可持续生计结果的五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强调旅游在改善和提高农户生计方面的作用。

Figure 5. Analysis framework of farmers’ livelihood affected by tourism
图5. 旅游业影响的农户生计状况分析框架
4.3. 基于可持续生计目标实现松阳县民宿经济协同发展驱动机制
4.3.1. 自然资源的利用
松阳县平田村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人文旅游资源,由于处于季节性气候性的地理位置,导致旅游淡季资源发生严重浪费的现象,使得平田村的经济进入了发展缓慢更是达到了衰退的境地。为了可以达到平田村自然资源可以持续使用的目标,平田村应该建立起自然资源利用的限制线,对水、森林、土地和其他资源都分别的确定一个开发利用的范围,防止村民过度开发;同时应该在资源和环节成本建立一个内在化的机制,这样就可以做到对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都可以纳入成本核算当中 [10],也让环境的因素参与到了决策的全过程;还应该向全村村民开展环境教育,资源科学知识,让每一位村民都有节约资源的意识。
4.3.2. 围绕多业态经济促进
“田园”是松阳极具代表性的资源,茶叶、食用菌、果蔬等农业资源丰富,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因素。依托农业产业资源而开展休闲农业活动,如制茶体验、农耕体验、果蔬采摘、科普教育等,将会进一步丰富民宿产业的内涵,并且乡村民宿产业的良好发展,会带动集聚人气,农业产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农产品附加值得到提升,农业品牌得到有效地宣传推广。
松阳县平田村应该根据旅游景点、线路来合理设置民宿重点发展区,依托旅游景区、线路的客源优势,进行民俗村落节点的针对性布置。将民宿本身打造成为旅游卖点,通过门票与住宿价格互惠,民宿主人与导游角色互换等机制,加强合作,互相输送客源,将民宿融入旅游产品体系。推进民宿产业与旅游业联合对外营销推广,有策略地开展民宿产品和旅游产品的联合营销和促销。
在原有特色乡土的基础上,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并对其进行创意性的包装设计,把普通的农产品,如金枣柿,山茶油、黑香肠、等,结合民宿产业的集聚效应,采用捆绑营销模式进行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售卖,将其作为地方特色礼品赠送给入住民宿的客人或者变成精致的伴手礼,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针对民宿客群的文化类娱乐项目和夜间活动项目需进一步进行开发与丰富,整体构建“民宿 + 演绎+ 节庆 + 休闲”民宿娱乐产业体系。将具有松阳地方特色的民俗民艺、传统戏剧(如三十六行戏、松阳高腔等)以旅游演艺活动形式展现:加强文化性、娱乐性强的乡村节庆活动开发,引导民宿客群节庆娱乐消费;在民宿集聚区,增加咖啡馆、茶馆、手工艺坊、文创集市、木偶剧团等休闲业态,以及露天电影、乡村剧院、篝火晚会、绿道漫步、骑行等活动项目,丰富游客的休闲娱乐生活,让客人留得下来。
4.3.3. 提升生活水平
平田村通过民宿与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旅游产业、文创购物等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以休闲农业成为民宿发展的吸引力依托,以民宿带动农副产品销售,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增值的效益。从物资资本提升的层面看,松阳县平田村可以通过采取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式来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的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达到提高乡村旅游地的道路通达性和提升乡村经济的发展。
5. 总结与展望
旅游的发展对乡村的生态环境、文化、民生、社会经济以及社区建设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是促进乡村社区的生计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是生态脆弱的地区贫困居民生计发展的重要的途径,但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社区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乡村旅游是否促进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立足于云上平田综合体的案例研究,一方面探究乡村社区是如何转化为民宿综合体,另一方面探究民宿经济发展是如何促进餐饮业、服务业、农业、旅游业、手工业等其他行业融合发展从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构建,探究利用当地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基于“两山理论”,发展民宿经济,提高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其他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民宿经济的发展在解决农户低收入问题的同时,提高乡村可持续生计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解决人口流失、生计脆弱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