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1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占全国人口的14.2%,这表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3月6日,上海市民政局发布《关于本市开展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的通知》。《通知》指出,未来一年内,在上海部分街道试点开展面向老年人家庭的居室环境适老化改造。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下称《规划》),推进公共环境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成为部署重点。
当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2.5亿,据联合国人口署预测,我国每年新增老年人口800多万,到2050年,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30.8%,约为4.3亿人。考虑到居家养老占主流的现状,如此多的老年人口安置问题也凸显出来,因此,研究上海市高品质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能为上海市养老服务配套支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因此本文利用2021年上海市老龄社会高品质老年生活调研数据对上海市高品质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2. 文献综述
大量研究表明,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有学者根据调研数据认为社区形象、老年居民感知的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利用频率对服务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1]。男性、年龄大、有配偶、代际经济交换多、健康状况好、参加养老保险和与子女经常联系的老年人对生活满意度更高 [2]。此外,相对收入、人际关系、心理因素、医疗卫生条件等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 [3]。有学者从老年慢性病患者出发,得出城镇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满意度高于乡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方式、自评健康、自评家庭经济水平、保障情况与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满意度城乡差异有关 [4]。也有学者认为,在降低老年主观幸福感与减少主观幸福感在老年群体间的差异上,应着重考虑附着于居住安排的子女照料和交往的差异,以及收入不同带来的生活水平差异 [5]。从高龄老年及高知老年角度出发,高龄老人、接受过教育的老人越倾向于积极的生活满意度评价;自评健康良好、日常生活能力强、个人收入的增长、参与养老保险、参与医疗保险、经常参与社交活动、与子女经常见面与联系以及子女提供经济支持都对老年群体积极的生活满意度评价有显著促进作用 [6]。高知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居住环境服务需求较高,应根据老年人特征与需求完善社区医疗与养老环境建设,推动社区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 [7]。同时,健康状况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老年需求建设好社区医疗和服务,是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8],也有学者认为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口的生活满意度有着积极的影响,肌体健康对生活满意度也有影响但对社会支持的作用影响不大 [9]。从代际支持及隔代照料角度出发,发现老年人向子女提供经济支持有利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提高,而照看孙子女则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10]。
综上所述,已有大量学者从健康状况、代际支持、城乡差异等方面对老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然而并没有学者将社区设施便利度作为中介,研究环境因素对高品质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通过社区设施的使用配备,使得社区环境满意度提升,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假设2:通过社区设施的使用配备,社区联动促进居家环境反馈程度,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3. 数据与方法
3.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于对上海市老龄社会高品质老年生活的调研项目,该项目旨在了解上海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及影响其生活状况的因素,创新点在于加入了老年人对于高品质生活的看法建议,得以了解高品质生活对老年人的影响。通过培训,本项目选取68名调研成员,在2021年7~9月,对上海市16各区的老人进行抽样,并进行上门问卷访谈,在问卷回收成功后为受访对象提供小礼品作为感谢。调研收集到2572份问卷,通过对变量筛选以及缺失值处理,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542份,所选取的老年人口均在60岁及以上。
3.2. 变量选取与整体描述
本文选取主要解释变量为社区环境满意度及室内环境满意度,被解释变量为生活满意度,将社区设施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并将健康状况、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医疗机构服务满意度、您是否需要照顾(外)孙子或(外)孙女作为控制变量,见表1。
对变量进行筛选,发现生活满意度的均值为3.850,表明问卷中老年人整体对自身生活水平较为满意,而在社区设施便利性上有待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经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个隔代照料方面,提供隔代照料与不提供隔代照料的老年人占比呈对半态势,见表2。

Table 2. Objective fact statistics of variables
表2. 变量客观性事实统计
3.3. 模型设定
图中分为两个部分,见图1、图2。图1是社区环境满意度作用于因变量生活满意度,路径系数为c。由于不涉及第三个变量,所以系数c代表了自变量作用于因变量的总效应。图2是在控制中介变量社区设施便利满意度以后,自变量社区环境满意度、室内环境满意度和因变量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其中系数a代表自变量作用于中介变量的效应,系数b表示中介变量作用于因变量的效应,两者构成图中变量间关系的间接效应,系数c1代表考虑在控制中介变量后,自变量作用于因变量的效应,也就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直接效应。那么,图2中的变量间总效应就应该等于直接效应加上间接效应,即总效应 = ab + c1。将图1和图2结合起来,我们就得到了c = ab + c1,c总效应,c1为直接效应,ab为中介效应也称间接效应。我们做中介效应分析就是要检验ab效应是否存在,以及它在总效应中的占比,体现中介效应的作用程度。

Figure 2. Block diagram of mediating effects
图2. 中介效应框架图

其中,Life_satisfaction为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生活满意度,fi为从变f1开始到fi的有效个案数,βd为变量x1 (社区环境满意度)的估计系数,βg为变量x2 (室内环境满意度)的估计系数,εf为随机误差项总和,α3e3代表控制变量的影响效应,如健康状况、经济水平、医疗服务满意度、是否进行隔代照料等。
4. 实证分析
4.1. 上海高品质老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数据分析的因变量是生活满意度,属于多元赋值变量,(非常不满意为1;比较不满意为2;一般为3;比较满意为4;非常满意为5)。解释变量分为社区环境满意度以及室内环境满意度,发现对社区环境越满意会正向促进生活满意度,而对室内环境满意度越不满意则会正向促进生活满意度提升,同时我们进一步发现,健康状况、经济水平以及对医疗机构服务满意度均会正向显著影响生活满意度,是否进行隔代照料并不会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这可能是因为上海老年人在追求高品质生活时,更为注重自我和外界两个方面的双重影响,良好的社区环境、健康的生活模式、稳定的经济水平、充沛的医疗服务资源会增进其主观满意度,而在室内居家方面,由于老年人仍以居家养老为体,在室内时间占据绝大多数,因而追求高品质生活离不开室内环境充分适老化,因此对室内环境要求越多满意度越低,越会寻求积极改善,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满意度反而会正向提升,见表3。

Table 3. Impact of high quality elderly life satisfaction in Shanghai: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表3. 上海高品质老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Logistic回归结果
1) ***p < 0.001; 2) **p < 0.01; 3) *p < 0.05.
4.2. 中介效应模型分析
本文使用Bootstrap分析法,这是目前检验中介效应最有效的方法,它采用有放回重复取样的方法抽取研究所需要的样本量,然后计算出每个中介变量的估计值,见表4、表5。

Table 4. The main explanatory variable is the mediating effect analysis of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satisfaction
表4. 主要解释变量为社区环境满意度的中介效应分析
在社区环境满意度分析中,社区设施便利满意度对生活满意度影响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中介效应成立,且是部分中介效应。数据说明,通过社区设施的使用配备使得社区环境满意度提升,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其原因在于,社区适老化设施作为兜住老年人的“刚需”,也黏住他们的心,这不光考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密度,更讲求品质。以“老人视角”思考深层需求,围绕“为老”不断挖潜增能,因此通过提升老年社区设施便利度会得到更好的社区环境,对社区环境满意度增加程度越高,生活满意度提高程度越大。

Table 5. The main explanatory variables are the mediating effect analysis of indoor environmental satisfaction
表5. 主要解释变量为室内环境满意度的中介效应分析
在室内环境满意度分析中,社区设施便利满意度对生活满意度影响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中介效应成立,且是部分中介效应。数据说明,通过社区设施的使用配备,及时和室内环境联动,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其原因在于,除基础设施外,个性化产品服务可以满足不同老年人、不同居住环境要求,老年人可结合所在社区内适老设施来选择智能家居类、健康监测类等产品及服务。因此通过提升老年社区设施便利度老年人会在室内设计上提出相呼应的需求,对室内环境反馈程度更高,生活满意度提高幅度更大。
4.3. 不同性别上海高品质老年生活满意度的异质性比较
前文有关的结果是基于男女的混合样本,下文将样本划分为男性与女性进行分组回归,对前文的结论进行进一步检验,见表6。
相较于男性,女性在社区环境满意度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再显著,而男性相较于女性在室内环境满意度以及健康状况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再显著,这说明女性对于家居室内的追求甚于公共场所,且无论男性与女性,群体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对室内环境满意度越未达到心理预期,说明越对高品质生活追求度高,女性在提升自我的生活满意度上更为注重健康管理。

Table 6.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enders on life satisfaction of high-quality elderly in Shanghai
表6. 不同性别上海高品质老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情况
1) ***p < 0.001; 2) **p < 0.01; 3) *p < 0.05.

Table 7. Influence of high quality life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in Shanghai: Probit regression results
表7. 上海高品质老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Probit回归结果
1) ***p < 0.001; 2) **p < 0.01; 3) *p < 0.05.
4.4. 稳健性分析
为了检验研究结论的稳健性,用Probit回归代替Logit回归,研究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对上海高品质老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利用带固定效应的Probit模型重新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除教育程度对未来满意度对上海高品质老年生活满意度均显著外,其他关键变量在显著性、正负向上与主模型几乎不存在差异,由此得出本研究的结果基本稳健。
5. 研究结论
本文使用上海市老龄社会高品质老年生活调研的项目数据,分析环境满意度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且着重分析社区设施便利度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的高品质生活满意度受到社区环境满意度正向影响以及室内环境满意度的负向反馈。通过中介效应分析,进一步证明通过社区设施的使用配备,使得社区环境满意度提升,社区联动促进居家环境反馈程度,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此外,在性别异质性分析中发现无论男性与女性,群体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女性在社区环境满意度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再显著,而男性相较于女性在室内环境满意度以及健康状况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再显著。通过对数据进行probit分析,发现与多元Logit回归分析具有一致性,证明了分析结果的稳健性。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将提出以下建议:
5.1. 政府层面
一是加大筹资力度,推动适老化改造多元化筹资。上海市政府应加大适老化改造投入力度,并应多方努力,形成合力,积极为适老化改造创造政策环境。落实闲置土地利用、存量房屋用途调整等手段,为企业提供金融、土地政策支持,吸引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二是将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纳入规范改造标准,促进适老化改造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结合地方实际以及具体生活场景,制定适老化改造清单及安全性标准规范,形成一套覆盖中央和地方的体系化标准。
5.2. 社区层面
一是充分发挥街道和社区的作用,将适老化改造纳入基层组织工作目标。增加社区老年服务有效供给。改变由政府主导提供社区老年服务的做法,逐渐建立以政府为引领,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老年服务网络,提升社区老年服务供给水平,及时回应老年人的现实需求,促进服务供需平衡。二是进一步加大志愿者招募培训力度,用好新媒体和小区宣传栏等载体,人员精准调配到最需要的地方,保障更多专业志愿者下沉社区基层。
5.3. 家庭层面
一是通过主流媒体不断宣传孝道文化,倡导子女重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积极主动与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沟通,排解老年人的孤独感;二是充分借助代际数字文化反哺,引导老年人参与和使用互联网,帮助老年人适应快速变化的数字社会,通过互联网拓宽老年人的沟通渠道,改善代际关系;三要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促进老年人的经济独立,从而提升老年人高品质生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