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语音及蕴含的含义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同时,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在辅助人际交流互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基于语言的最基本功能——人际交流互动,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时,由于受邻近语音、说话的快慢、音调高低、响度强弱等的影响而不可避免地产生发音上的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即语流音变现象,它是一种共时的、临时的变化。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口语及听力学习方面,语流音变为语言学习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扰。
韩流作为韩国文化输出最为强劲的手段,不仅席卷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还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Duolingo发布的2020年全球语言学习趋势报告提到“纵使今日英语、西语和法语仍高居榜首,语言学习的趋势却已在迅速改变:韩语今年已上升了两个名次(2019年曾位列第9)。” [1] 可以看出,随着韩国在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等方面影响的不断深化,近年来韩语学习者数量呈现爆发性增加的趋势,而中国学习者占有较大比重。“学习日语和韩语的主要目的是出国旅游和了解世界文化,这也进一步证明,韩国流行音乐及娱乐产业对语言学习趋势产生了深远影响”。与韩语学习专业不同,以兴趣爱好为主要因素的韩语学习人群迅速壮大,他们更加注重沟通与交流能力,因而着重体现在口语方面的语流音变成为韩语学习的难点与重点。
在言语交际中,语流音变现象随处可见。实际上,语流音变普遍存在于任何一门语言中,而本文将着重分析中英韩三语。从语言类型学来看,英语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因而语音系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在音变方面,英汉两种语言的音变现象却有许多共同点及对应关系。英韩语言同属于表音文字的范畴,随着韩语中英语外来词的不断增加,以“辅音对应”现象为主要特点的英韩两语之间的发音关联性也不断加强。但国内有关英韩语流音变对比研究的可参考文献数目不多,是可供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文主要围绕中韩语言的语流音变同化现象进行分类对比研究。基于上述对中英韩三语的语言类型剖析,又考虑到中英两语在语流音变中存在较多共同点以及韩语包含大量以英语单词为原型的外来语,因此我们将英语也纳入比较分析范围,以期得出有关中英韩三国语言在语流音变同化现象方面的异同点及规律。对比分析过程中汉语主要限制在普通话框架内,韩语主要局限于首尔音,英语主要局限于美式英语范围中。
2. 中英韩同化现象梳理
同化是中英韩语流音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声学特征,它指的是一个音在受到相邻音素的影响下发音变得与邻音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中英韩三语的同化作用包括顺行同化、逆行同化、相互同化类型。顺行同化指后音受前音的影响,发音变得与前音相同或相似;逆行同化则指前音受后音的影响,发音变得与后音相同或相似;相互同化则是前后音相互影响,是两者都产生变化以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最终结果。汉语的同化作用多发生在相邻音节的连续辅音上,即前一个音节的尾辅音和后一个音节的前辅音之间;韩语的同化既可以发生在韵尾与首音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相邻的两个元音之间;英语中的同化可以发生在音节界上,也可以发生在音节内部。以下从顺行同化、逆行同化及相互同化分类角度分别对中英韩三语进行解释说明。
2.1. 韩语中的同化现象
韩语是一种非声调语言,语素与语素之间在实际发音过程中影响十分频繁,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语流音变现象。其中,同化现象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2.1.1. 顺行同化 [2]
1. 辅音的顺行同化
①清浊同化
浊音与浊音之问出现的清音/ㄱ,ㄷ,ㅂ,ㅈ/变成浊音的现象叫浊音化。韩国语/ㄱ,ㄷ,ㅂ,ㅈ/用国际音标表记为/k,t,p,t∫/而在浊音之间发音时却变成/g,d,b,dʒ/例如:
아기/aki/[agi]
마디/mati/[madi]
부부/pupu/[pubu]
②紧音同化 [3]
收音ㄱ(ㄲ,ㅋ,ㄳ,ㄺ),ㄷ(ㅅ,ㅆ,ㅈ,ㅊ,ㅌ),ㅂ(ㅍ,ㄼ,ㄿ)后面出现ㄱ,ㄷ,ㅂ,ㅅ,ㅈ的时候发音变为紧音。
국밥[국빱] 깎다[깎따] 뻗대다[뻗때다]
A. 收音ㄴ(ㄵ),ㅁ(ㄻ)后,开头音节是ㄱ,ㄷ,ㅅ,ㅈ时,发紧音。例如:
신고[신꼬] 삼고[삼꼬] 더듬지[더듬 찌]
B. 收音ㄼ,ㄾ后,开头音节是ㄱ,ㄷ,ㅅ,ㅈ时,发紧音。例如:
핥다[할따] 떫지[떨지]
C. 在汉字词中,收音ㄹ后,出现ㄷ, ㅅ,ㅈ时,发紧音。例如:
발동[발똥] 말살[말쌀] 갈증[갈쯩]
D. 冠形词-(으)ㄹ后,出现ㄱ,ㄷ,ㅂ,ㅅ,ㅈ时,发紧音。例如:
갈 데가[갈떼가] 할 수는[할쑤는] 갈 곳[갈 꼳]
③流音同化
/ㄹ/收音和后一个音/ㄴ/相遇时/ㄴ/要变成/ㄹ/音。例如:
실내[실래] 달나라[달라라] 찰나[찰라]
2. 元音的顺行同化
韩国语语尾中有“-아”形(阳性元音)语尾和“-어”形(阴性元音)语尾。若词干末尾为元音/ㅏ/或/ㅗ/,就与“-아”形语尾结合;词干末尾是元音/ㅏ/和/ㅗ/以外的元音,就与“-어”形语尾结合。两个元音之间有辅音加入时,其结合不变。例如:
좋다→좋아서 믿다→믿어서
2.1.2. 逆行同化
1. 辅音的逆行同化
①腭音同化 [2]
收音/ㄷ,ㅌ/后与元音/ㅣ/连接时,发音变为/ㅈ,ㅊ/,并与后面音节一起发音。例如:
굳이[구지] 밭이[바치] 벼훑이[벼훌치]
其中ㄷ和后缀히连接的时候变为티,发音为치。例如:
굳히다[구치다] 묻히다[무치다]
②鼻音同化
收音ㄱ(ㄲ,ㅋ,ㄺ),ㄷ(ㅅ,ㅆ,ㅈ,ㅊ,ㅌ,ㅎ),ㅂ(ㅍ,ㄼ,ㅄ)在ㄴ、ㅁ前,发音变为ㅇ、ㄴ、ㅁ。例如:
먹는[멍는] 국물[궁물] 닫는[단는]
2. 元音的逆行同化
/ㅣ/元音逆行同化,指的是前面音节的/ㅏ,ㅓ,ㅗ,ㅜ,ㅡ/等受后面音节的元音/ㅣ/影响,变为/ㅔ,ㅐ,ㅚ,ㅟ,ㅣ/的现象。例如:
남비[냄비] 사끼[새끼] 죽이다[쥑이다] 뜯기다[띧기다]
2.1.3. 相互同化
阻塞音 + 流音同化
백리[백니→뱅니]
몇리[몇니→면니]
“백리”中,前面音节的韵尾是/ㄱ/,后面音节的首音是/ㄹ/,这时前面辅音/ㄱ/变成/ㅇ/音,后面辅音/ㄹ/变成/ㄴ/音,即/ㄱ+ㄹ/变为/ㅇ+ㄴ/音。“몇리”中前面音节的韵尾是/ㅊ/,后面音节的首音是/ㄹ/,这时前面辅音/ㅊ/变成/ㄴ/音,后面辅音/ㄹ/变成/ㄴ/音,即/ㅊ+ㄹ/变为/ㄴ+ㄴ/音。
2.1.4. 对于语音同化的其他角度分类
以上的分类方式是从同化现象发生的影响方向进行划分。从不同的角度则可以对语音同化进行不同类别的分类。从同化环境来看,语音同化现象还可以分为邻接同化和非邻接同化。
邻接同化是指相邻两个音之间相互影响产生的同化现象。例如:
보다→봐서
非邻接同化是指两个音虽未直接相邻,但同化现象同样存在。例如:
굽다→굽어서
2.2. 汉语中的同化现象
汉语属于音节界较分明的断奏音,其同化作用发生在相邻音节的连续音上,即前一个音节的尾音和后一个音节的前音之间,而不会发生在音节内部 [4] 。
普通话的元音和辅音都存在同化音变。辅音中,不送气清塞音或者清塞擦音作为韵头,常被前一音节的尾音顺行同化为相对应的浊音。例如:
萝卜[p]→[b]
我的[t]→[d]
辅音[n]位于韵尾时,一般会被后一音节逆行同化为[m] [p]或者[b]。例如:
面包[n]→[m]
棉袍[n]→[m]
除了以上辅音的同化现象,汉语中元音相互的接近也会引起同化。
2.3. 英语中的同化现象
同化现象在英语语音变化中也十分普遍。相比于汉语中同化只能发生在音节界上,英语的同化还可发生在音节内部,并且同化作用表现得更普遍常见 [5] 。比如,英语中容许某些辅音连缀的存在,即允许某些相邻的两辅音相互影响而形成一个新的音节(如[t] [j]相遇变为[t∫]),而汉语中辅音并不能与辅音相拼。根据作用的对象和结果的不同,英语中的同化也存在顺行同化、逆行同化和相互同化的三种类型。
1. 顺行同化
顺行同化中大部分为清浊同化,即浊辅音变清或清辅音变浊。例如:
-ed在清辅音后面则由[d]清化为[t]
2. 逆行同化
逆行同化在英语里大量存在。比如英语里常见的否定前缀in-,在通常情况下,比如inactive/ɪnˈæktɪv/里,保留着其原来的底层结构/n/;在后接齿塞音的intolerable/ɪnˈtɔlərəbl/里面,也因为二者发音位置相同而不改变,保留为/n/;但是在impolite/ˏɪmpəˈllaɪt/里面,因为后接双唇音/p/,就在发音位置上被同化为唇鼻音/m/,这是一个逆行同化的过程。
逆行同化的例子还有:
has to 中的[z]→[s]
have to 中的[v]→[f]
with thanks 中的[ð]→[θ]
3. 相互同化
主要表现为:
辅音[d]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dэ]
辅音[t]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t∫]
辅音[s]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
这类音变一般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同化在英语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形式也十分丰富,但同化程度还受说话快慢、音调高低、重音分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3. 中英韩同化现象对比分析
根据中英韩三语的同化现象对比研究制作如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assimilation in Chinese, English and Korean
表1. 中英韩同化现象对比
结合图表及前文分类分析可以得出:
①中英韩三种语言都存在同化这一类语流音变现象。
②从数量上看,韩语的同化现象最为多见,其次为英语,汉语中同化现象相对较少。
③从类型上看,有些同化类型是三种语言中共有的,如辅音逆行同化。但韩语同化类型最为丰富,其次是英语,韩语同化类型较少,较为单一;英韩语言中都包括清浊同化的类型,但汉语中清浊同化现象很少发生。
④从内容上看,韩语各类同化中既有元音的同化,也有辅音的同化;而汉英语言中较少存在元音同化的现象,主要以辅音同化为主。
总之,韩语相较英语和汉语同化的数量大、种类多,具有较大的变化性与特殊性。但三种语言在同化音变上既具有共性,同时也各自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成为语言学习过程中神秘的趣味所在。
4. 同化给中英韩语言学习带来的问题及启示
4.1. 带来的问题
作为中英韩三语中较为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同化音变使学习者在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上产生了较大的困扰,“规则多,看不懂、记不住”是语言学习者对于复杂音变规则的普遍认识。
在学习方面,同化容易造成学习者听力方面的失误以及口语表达时的意义传达障碍。因其是口语中的音变现象而并未涉及语言符号即语素的改变,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听力及口语方面,需要经过大脑的二次思考,对所听到的音进行辨别和反应。尤其是在语感建立初期,复杂的音变可能会造成学习者产生一定程度的挫折感和厌学情绪。
在使用方面,同化等音变现象需要学习者有针对性地练习和掌握。由于包括同化在内的音变数量大,种类多,学习者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练习来掌握流利且正确的音变规律,因此在对于中英韩三语学习者进行流畅的口语沟通方面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4.2. 获得的启示
同化现象普遍存在于口语交际中,而传统的语音教学过多强调静态音段音位方面的教授,忽略了超音段音位层面的实践,结果收获甚微。此外,语流音变兼有理论性和实用性,虽然多且繁复,但其知识内容成体系、有逻辑,需要记忆也方便记忆。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将音变知识系统性、成体系地梳理清晰,在不同能力阶段渐进性地改变教学内容难度,有的放矢,并将理论教学内容转化到连贯话语的实际运用当中。
由于声调变化是汉语独有的特质,故连续变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重点难点。汉语普通话是典型的旋律型声调语言,只有掌握了连续变调的规律,才能准确、有感情地表达出汉语的旋律美。对汉语学习者来说,除了要掌握汉语同化、弱化、增音等基本音变规律外,还应有针对性地练习和理解连续变调的现象和规则。
在对比三语语流音变差异之后,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当目标语言与母语存在差异时,学习者的母语往往会对目标语言的学习造成影响。根据迁移理论(transfer theory),母语对于外语学习既有积极作用,即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又有消极作用,即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4] 。比如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他们的母语可能并不存在声调的变化,故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和感受汉语声调的意义,会按照母语的发音习惯来发音,造成不同程度的发音谬误。因此,教学实践过程应注重合理运用母语和目标语言的相似性、及时对比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尽管音变现象千变万化、较为复杂,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还是应首先掌握该门语言发音的一般规律,打好本音本调的基础。
5. 结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对语言学习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在多语种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语种混乱的现象。通过对不同语种同一角度的分类对比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总结规律,理清脉络,深度掌握多种语言。同时,语言是灵活多变的,本文选取的同化现象也仅仅是语流音变中的一个类型。中英韩三语中,还有如缩减、脱落等其他的语流音变现象,对于语言学习者,只有将其全部吃透,才能够在跨语种交流沟通中达到流畅、准确的交流效果。